刑法中對自殺的定義
❶ 自殺算犯罪嗎
依據我國刑法的基本原則,「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因此,自殺並不構成犯罪。
2、從法律精神上解讀,自殺實際上應歸屬於故意殺人行為范疇,然而,此種行為侵害的僅為自身生命權,並未對他人生成任何危害。但由於加害人已死亡,無法追究其法律責任,沒有法律責任主體,這樣的刑事立法便失去了實際意義,因此,刑法並未將明確規定的自殺行為定為犯罪。
3、盡管自殺本身並未違反法律,但是通過自殺手段騙取保險金卻是不被允許的,保險公司會進行嚴格審查,若判定為自殺則不予理賠。
4、對於此類問題,需要進行具體分析,即針對不同情況採取相應的打擊措施。例如,如果有人因遭受虐待而患上抑鬱症,最終因無法忍受而選擇自殺,那麼施暴者應當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❷ 自殺案件如何認定
法律分析:自殺案件認定:1、相約自殺;2、致人自殺;3、逼迫或誘騙他人自殺,即行為人希望自殺人死亡,但為了掩人耳目,逃避罪責,自己不直接動手,而是通過自己的逼迫、誘騙行為促使自殺者自己動手殺死自己,即藉助自殺者自己之手達到行為人慾殺死自殺者的目的;4、教唆、幫助他人自殺。每個生命都來之不易,縱使再艱難也會過去的,不要因為一時的想不開,而放棄可貴的生命。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三十二條 故意殺人罪,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關於辦理組織、利用邪教組織破壞法律實施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十一條 組織、利用邪教組織,製造、散布迷信邪說,組織、策劃、煽動、脅迫、教唆、幫助其成員或者他人實施自殺、自傷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第二百三十四條的規定,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
❸ 自殺算不算犯法
不算。
按照法律精神來看,自殺是應該屬於故意殺人,只不過這中行為侵犯的是自己的生命權利,沒有侵犯他人。但是基於犯罪人已經死亡,所以談不上承擔法律責任,沒有法律責任的承擔者。這種刑事立法也即沒有現實意義,故刑法沒有明確自殺行為是犯罪,根據刑法原則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自殺不算犯罪。
依據《刑事訴訟法》第十六條規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3)刑法中對自殺的定義擴展閱讀
自殺不可以視作公民權利,但殺死自己是不需負刑事責任的( 沒死也不須負責 )。組織集體自殺犯法,有鼓動他人的嫌疑,動機可議。阻止集體自殺不犯法。
生命權是公民的權利,但公民不享有自殺的權利 。因為法律不鼓勵公民自殺,因此 不會將自殺規定為公民權利。參加集體自殺不犯法,阻止他人參加集體自殺更不犯法。
出生和死亡是自然現象,不屬於法律規定的權利或義務。非自然死亡除外(指他殺等)。安樂死在我國目前沒有明確的立法。遵照他人的本人意願幫助他人實施安樂死,屬於幫他人實施自殺,犯法,但可從輕或減輕處罰 (故醫生不可以給病人實施安樂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