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的社會基礎

法治的社會基礎

發布時間: 2025-08-17 15:49:01

『壹』 什麼是構築法治社會的基礎

構築法治社會的基礎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領導幹部的法治觀念和行為模式:領導幹部作為社會的引領者,其法治觀念和行為模式對法治社會的形成具有深刻影響。他們應自覺樹立法治觀念,以身作則,帶動全社會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圍。

  2. 全社會的法治自覺:法治社會的構建需要法治自覺的推動。這要求社會各界不僅要了解法律知識,更要具備法治思維,將法治作為共同的價值追求。只有當法治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時,法治社會才能真正建立起來。

  3. 領導幹部的引領和帶動作用:領導幹部在法治社會建設中起到帶頭作用,他們不僅是法律的執行者,更是法治精神的傳播者和踐行者。通過實際行動,領導幹部可以引領全社會走向法治社會。

  4. 公眾的廣泛參與:法治社會的建設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領導幹部應積極引導公眾參與法治社會建設,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局面。公眾的廣泛參與是法治社會建設的重要基礎。

『貳』 構築法治社會的基礎是什麼

構築法治社會的基礎是現代市民社會的存在與獨立。

推進我國法治社會建設的辦法:

建立以領導幹部普法為核心的全民守法工程。

要牢牢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建立領導幹部學法清單制度,區分不同類型、不同領域、不同崗位的領導幹部,設計差異化的學法清單,切實解決法律規范的龐大復雜與領導幹部學法時間和精力有限之間的矛盾、學法要求逐漸增多與學法效果實際有限之間的反差,增強領導幹部普法的針對性、可操作性和實效性,充分發揮領導幹部守法的示範引領作用。

完善政府誠信的法律責任機制。

政府誠信是一種法律行為,不僅關乎法治政府建設,還關乎法治社會建設。政府的不誠信行為將會嚴重破壞國家機關的公信力,影響著法治國家建設的根基,也給全民守法帶來巨大的負面作用。要健全和完善政府誠信的法律責任機制,強化對政府行為的硬性約束,從源頭上杜絕各級機關的不誠信行為數纖。

構建行政爭議解決的多元體系,依法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糾紛。

要引導各級機關和領導幹部正確看待信訪功能,堅持訴訪分離,淡化和剝離信訪的權利救濟功能,使其回歸到密切聯系群眾的政治功能。要構建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等多元解決機制,通過裁判主體體制完善、繁簡分流等工作機制創新,依法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糾紛。

熱點內容
營口市老邊區法院 發布:2025-08-17 18:34:54 瀏覽:988
後沙峪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8-17 18:33:55 瀏覽:224
法院未執行 發布:2025-08-17 18:28:49 瀏覽:922
重慶郵電大學法學院 發布:2025-08-17 18:08:57 瀏覽:546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釋義66 發布:2025-08-17 17:54:47 瀏覽:219
合同法第二百五十一條 發布:2025-08-17 17:41:49 瀏覽:272
上海張勇律師 發布:2025-08-17 17:41:46 瀏覽:760
新婚姻法房產證名字是誰就歸誰嗎 發布:2025-08-17 17:41:43 瀏覽:950
廣西法治日報電子 發布:2025-08-17 17:39:31 瀏覽:949
法院軟體系統 發布:2025-08-17 17:27:47 瀏覽: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