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法基本通則
⑴ 國際商法考題
第(1)(2)用《通則》
第7.1.7條(不可抗力)
(1)若不履行的一方當事人證明,其不履行是由於非他所能控制的障礙所致,而且在合同訂立之時該方當事人無法合理地預見,或不能合理地避免、克服該障礙及其影響,則不履行的一方當事人應予免責。
(2)若障礙只是暫時的,則在考慮到這種障礙對合同履行影響的情況下,免責只在一個合理的期間內具有效力。
(3)未能履行義務的一方當事人必須將障礙及對其履約能力的影響通知另一方當事人。若另一方當事人在未履行義務方當事人知道或理應知道該障礙後的一段合理時間內沒有收到通知,則未履行義務方當事人應對另一方當事人因未收到通知而導致的損害負賠償責任。
(4)本條並不妨礙一方當事人行使終止合同、拒絕履行或對到期應付款項要求支付利息的權利。
第(3)用《通則》
第6.2.2條(艱難的定義)
所謂艱難情形,是指由於一方當事人履約成本增加,或由於一方當事人所獲履約的價值減少,而發生了根本改變合同雙方均衡的事件,並且
(a)該事件的發生或處子不利地位的當事人知道事件的發生是在合同訂立之後;
(b)處於不利地位的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不能合理地預見事件的發生;
(c)事件不能為處於不利地位的當事人所控制;而且
(d)事件的風險不由處於不利地位的當事人承擔。
⑵ 商法包括什麼
商法,也稱為商業法或公司法,是規定商業活動、企業和公司組織及其行動的法律體系。它通常涵蓋以下幾個方面:
1、公司設立和解散:商法規定了公司的設立程序,包括公司章程的制定、股東大會的召開和決策程序和公司的解散和清算。
2、股東權利和義務:商法明確了股東的權益,如股權、投票權等,和股東在公司的責任和義務。
3、公司治理結構:商法規定了公司的組織結構,包括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管層的職責和權利分配。
4、公司財務和報告:商法要求公司定期向股東和其他利益相干者報告財務狀態,包括財務報表和審計報告。
5、公司治理規范:商法規定了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則和行動准則,以確保公司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6、合同和法律行動:商法規定了商業合同的法律效率、合同的訂立、實行和消除等方面的法律規定。
7、知識產權:商法觸及專利、商標、著作權等知識產權的保護和管理。
8、競爭法和反壟斷法:商法中可能包括關於制止壟斷、保護競爭和市場准入的規定。
9、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商法可能觸及到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相干法律規定。
請注意,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商法可能有所不同,具體規定可能因法律體系和地域而異。
商法包括哪些具體法律
法律分析:商法是調整平等廳尺老主體之間商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商法(包括商主體法和商行為法)主要包括公司法、企業法、扮升保險法、票據法、破產法、海商法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條為了規范公司的組織和行為,保護公司、股東和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制定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一條為了規范保險活動,保護保險活動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加強對保險業的監督管理,維護社會經濟秩序和社會公共利益,促進保險事業的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第一條為規范企業破產程序,公平清理債權債務,保護債權困謹人和債務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制定本法。
商法屬於什麼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是中國對民事活動中一些共同性問題所作的法律規定,是民法體系中的一般法。民法主要包括物權法、債權法、人身權法、侵權行為法、知識產權法、婚姻家庭法、、繼承法等。
商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商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商法(包括商主體法和商行為法)主要包括公司法、企業法、保險法、票據法、破產法、海商法等。
經濟法是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關系進行整體、系統、全面、綜合調整的一個法律部門。在現階段,它主要調整社會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以各類組織為基本主體所參加的經濟管理關系和一定范圍的經營協調關系。經濟法主要包括競爭法、消費者法、銀行業法、證券法、財稅法、勞動法、土地法規、環保法等。
法律分析:商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商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主要包括公司法、保險法、合夥企業法、海商法、票據法等。我國沒有形式的商法,但存在實質的商法,主要表現為大量的商事單行法,公司法、證券法、票據法、保險法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一百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