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我國網路信息立法的現狀和對策建議

我國網路信息立法的現狀和對策建議

發布時間: 2025-09-07 14:51:28

⑴ 結合國家相關政策及具體案例說明網路安全立法的重要性

一是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不斷提高立法質量。加強立法工作,是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前提。近年來,政府立法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績。過去五年間,僅國務院就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39件法律議案,制定、修訂了137件行政法規。但是必須看到,我國改革和發展已經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立法工作面臨著十分繁重的任務。要進一步增強政府立法工作的計劃性和針對性,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認真研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按照貫徹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繼續加強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產品質量和安全、規范政府自身行為方面的立法;高度重視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社會反映強烈的熱點問題的立法;特別要注意加強改善民生、推進社會建設、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的立法。加強立法工作重在提高立法質量。要創新政府立法工作的方法和機制,擴大立法工作的公眾參與。在法律法規起草、修改過程中,要通過組織聽證會、論證會、座談會等多種形式,廣泛聽取社會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制定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行政法規、規章,原則上要公布草案,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二是推進依法行政,努力提高行政執法水平。各級政府部門要加快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進程,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職權、履行職責。政府的組織、政府的權力、政府的運行、政府的行為和活動,都要以憲法和法律為准繩,都要受到憲法和法律的規范和約束。政府制定的行政法規、政府規章、規范性文件和政策性文件,必須與憲法和法律保持統一和協調。堅持以人為本,樹立以尊重和保障人權為核心的現代行政執法觀念,形成職責許可權明確、執法主體合格、適用法律有據、問責監督有方的政府工作機制。合理界定和調整行政執法許可權,明確執法責任,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進一步健全市縣政府依法行政制度。加強對行政收費的規范管理,改革和完善司法、執法財政保障機制。健全行政復議體制,完善行政補償和行政賠償制度。認真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幫助困難群眾實現訴訟權利,使人人都能享受到平等法律保護。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增強服務意識,改進工作作風,保持清正廉潔,促進行政執法水平的不斷提高。
三是加強執法監督,確保行政權力正確行使。健全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必然要求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將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服務,確保權力正確行使,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要完善權力制約和監督機制,綜合運用各種監督形式,增強監督合力和實效,真正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要追究。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健全組織法制和程序規則,保證政府權力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進行行使。各級政府要自覺接受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監督,主動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大力推進執法公開,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加大人民群眾的監督力度。改善和加強新聞輿論對行政執法的有效監督。切實強化政府層級監督,充分發揮監察、審計等專門監督的作用。要把加強對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人財物管理使用、關鍵崗位的監督作為重點,健全質詢、問責、經濟責任審計、引咎辭職、罷免等制度,確保監督到位、有力、有效。
四是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積極探索法制宣傳教育的新途徑、新形式,善於運用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多種傳媒,精心組織各種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增強法制教育的科學性、准確性,防止片面性。突出抓好憲法宣傳教育,增強人民群眾的憲法意識,自覺維護憲法權威,使憲法在全社會得到遵守。加大有關經濟社會發展的法律法規、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法律法規以及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打牢法治思想基礎。法律對社會生活的規范、引導和保障功能,主要是通過權利義務機制實現的。在法制宣傳教育活動中,必須強化權利義務觀念的培養,既要增強人們的民主意識和權利意識,也要增強法治意識和義務意識。具體包括: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堅持權利和義務相統一,權利的行使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權益;國家保護合法的權利;國家提供權利的保障、救濟和保護。只有讓每個公民都樹立了正確的法制觀念,自覺在法制框架內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才能夠真正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真正落到實處,建成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⑵ 我國的立法體系是否已經不適應互聯網時代了

互聯網領域立法並不是一個孤立的領域或部門立法,而是信息革命引發的宏大的法律全面更新的一部分。網路在深刻改變人類社會客觀世界的同時,也必然推動法律體系的全面更新,網路因素已然介入全部部門法領域。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未來的任何立法活動中,網路因素都必須納入到思考的范圍中,只有這樣才能充分應對信息時代革命引發的法律變革需求。因此,未來我國立法活動中應當具有全面的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意識,創制能夠同時適用、規范現實社會和網路社會的新時代法律。
(一)傳統部門法中網路思維的貫徹是信息時代立法更新的基礎
信息時代的法律更新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法律的發展不能出現「斷崖式」發展,傳統部門法已有的基本體系和理念雖然大多形成於工業時代,但基於社會發展的延續性,在信息時代依然具有廣泛的適用性。然而,傳統部門法也必須進行全面的審視和修改,使傳統部門法能夠適用我國社會最新的網路化發展。
當前,網路因素滲透到人類社會的全部領域,人的現實空間行為同時亦必然具有網路屬性,網路性深刻地烙印在每一個部門法所規范的領域,而傳統部門法卻對此反應遲鈍,傳統部門法對其所保護的權益和規范的行為網路化發展未能准確回應。迫不得已,各個部門法領域的司法解釋都充當了先鋒,出台了專門的網路化司法解釋。例如,《關於審理利用信息網路侵害人身權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路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等,此種方式雖然能緩解傳統部門法中網路因素關注的不足,但是卻強行地割裂了現實空間行為和網路空間行為,因此,傳統部門法中網路思維薄弱,依靠司法解釋補足的模式必須改變。未來立法工作中應不斷地推進傳統部門法的更新,通過立法方式確認傳統權益的網路化。例如,虛擬財產屬於財產、網路秩序屬於公共秩序等,貫徹網路思維,使傳統部門法能夠適用於在傳統現實空間和網路空間不斷流轉各類權益和行為。
(二)網路法部門法體系的建構是信息時代立法更新的先導
從權益的來源看,網路時代的權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傳統法益網路社會的發展,例如財產權的網路化等,另一類是時代衍生出的全新權益,例如信息數據權益等。傳統法益依然是在傳統部門法的規范領域,而全新的權益引發了新的權利保護需求和權力行使需求,圍繞著全新的網路權益,有必要建構獨立的網路法部門法體系。
網路法是為了保護互聯網空間特有的權益,調整互聯網參與主體在互聯網空間中的各種行為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然而,網路法的概念目前依然停留在理論界,而我國現有互聯網領域的立法更新,缺乏網路法的系統立法思維,各類互聯網領域的專門立法或者自成體系或是依託於傳統的部門法,這也造成了我國互聯網領域的專門立法鬆散、混亂,互聯網領域的立法缺乏統領全局的基本原則、理論框架,當然談不上體系性構建。實際上,經過前期的理論積累和立法實踐,互聯網領域的法律作為一個獨立的部門法,條件已然成熟。一方面,從調整對象來看,網路法的調整對象是互聯網領域的特有權益以及圍繞這些權益引發的互聯網各類主體之間的關系,主要圍繞著互聯網空間的整體秩序和安全、網路用戶和網路平台在網路空間特有的權利和義務、各類公權力部門在網路空間的權力和責任。上述法益都屬於網路時代衍生的全新法益,與傳統部門法的調整對象並不重合;另一方面,從調整方法來看,網路法的調整方法是通過明確「普通網路用戶、網路平台管理者、公權力網路主體」三類不同互聯網參與主體的權利、義務、權力、責任的方式維護和促進互聯網的健康發展,具有特殊性。
因此,為了實現我國互聯網領域的體系化立法,有必要從理論和實踐層面確定網路法部門法的概念,整合現有的互聯網專門立法,適時制定網路法部門法基礎性法律,從而明確網路法的基本原則和基礎框架,雖然網路法未來的立法趨勢依然是分散立法,但所有分散立法都應當受到網路法基本原則和基礎框架的制約,確保後續互聯網立法的體系性。

⑶ 說說國家為什麼要加強網路安全立法

網路是現代社會重要的信息傳播途徑。
傳播速度快,匿名性,范圍廣。如果不能對網路信息內進行有效的管理容,很容易被其他利用,對個人,國家的財產造成損失。
在當今世界各國高度重視網路安全,注重依法維護和保障本國網路安全的情形下,我國作為網路大國更應與時俱進,走在維護網路安全的前列,准確發現挖掘網路安全領域面臨的重大問題,以法應對,用法治方式為網路安全運行保駕護航。

熱點內容
郄鵬恩經濟法太多 發布:2025-09-07 18:12:12 瀏覽:12
電大商法題庫參考答案 發布:2025-09-07 18:00:56 瀏覽:517
中級經濟法訴訟管轄 發布:2025-09-07 17:59:54 瀏覽:33
某法律援助機構一 發布:2025-09-07 17:58:34 瀏覽:788
規章制度拿走公共財物 發布:2025-09-07 17:53:00 瀏覽:219
欺騙在哪條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07 17:48:09 瀏覽:822
合同法第44條第2款 發布:2025-09-07 17:46:10 瀏覽:448
公務員簡明法律知識 發布:2025-09-07 17:37:12 瀏覽:317
盈科律師上海 發布:2025-09-07 17:27:37 瀏覽:791
勞動法分2008年 發布:2025-09-07 17:27:35 瀏覽: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