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中提及的

道德經中提及的

發布時間: 2025-09-08 22:36:46

A. 道德經中善人,不善人之師和論語哪一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道德經》里提及的「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與《論語》中的「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螞敗」有異曲同工之妙。

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的意思是賢能的人可以教導不賢能得人,不賢能的人可以被賢能的人借鑒,引以為戒,自我反省。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意思是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明數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如果自己有的話,要注意改正;如果沒有,就要加以防備。
這句話,表現出孔子自覺修養,虛心好學的精神。它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方面,擇其善者而從之,見人之善就學,是虛心好學的精神;另一方悶槐顫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見人之不善就引以為戒,反省自己,是自覺修養的精神。這樣,無論同行相處的人善與不善,都可以為師。

B. 《道德經》中提及的管理四境界,你喜歡哪個境界

老子在《道德經》里有這樣一段話: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從管理的角度看,這段話蘊藏了老子哲學里的四重管理境界。「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諄諄告誡君王,依道而行,方能垂衣拱手而使天下太平。那麼,老子認為的四重管理境界究竟是什麼呢?下面讓小編一一詳細解讀。

境界一:太上,不知有之。

釋義:最好的統治者,人民並不知道他的存在。

在老子的觀念里,最好的統治者是「無為而治」的,君王隱身於背後,從來不幹涉百姓的事情。百姓只知道有上面有個君王而已,從來不會有什麼交際,個個依道而行,事情自然而然的推進。

如上所述,賢明的君王真的就是「無為」嗎?什麼也不用做嗎?當然不是,在老子看來,無為並不是什麼也不用做,而是要遵循規律,依道而行,不悖於道。

因此,賢明的君王在「無為」之前至少要制定一套可行的制度,這套制度就是「道」,百姓依道而行,井然有序。此外,君王還應做三件事:一是不會因為個人慾望破壞制度叨擾百姓;二對於偏道者予以糾正,但適可而止;三則是「功成而不居」。

歷史上的隋煬帝就屬於第四等管理者。在「道」的層面,隋煬帝昏庸無道,只為自己享受不為百姓謀福利。隋煬帝年年出巡,曾三游揚州,兩巡塞北,一遊河右,三至涿郡,還在長安、洛陽間頻繁往還。在位十餘年間征夫千萬人次大興土木,役死者過半,造成「天下死於役」的慘象。在「德」的層面,隋煬帝荒淫無度,酗酒好色,為人所不齒。在「法」的層面,史書記載隋煬帝「受賞者莫見其功,為戮者不知其罪」,濫用法令,賞罰不公。道、德、法都做不到,其下侮之,所以隋煬帝最終眾叛親離,被自己的親兵弔死,遺笑千古!

分享國學經典,學習古人智慧。《道德經》里的四重管理境界在今天仍然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無為而治,道法自然才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博學書院,卓越企業家國學智慧研修平台。通過與大家習閱這些國學經典,一起感受聖哲先賢思想和心靈的脈搏,助力個人和企業獲得更大發展。

熱點內容
批准軍事法規 發布:2025-09-09 04:26:17 瀏覽:795
法院工作人員紀律處分 發布:2025-09-09 04:25:35 瀏覽:258
刑事訴訟法地95條 發布:2025-09-09 04:24:44 瀏覽:980
數額巨大的借據怎樣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09 04:21:49 瀏覽:363
寧夏法院案件查詢 發布:2025-09-09 04:20:11 瀏覽:726
衛生行政法的步驟可分為 發布:2025-09-09 04:19:39 瀏覽:534
中國法律服務澳門公司官網 發布:2025-09-09 04:13:49 瀏覽:726
婚姻法關於不動產登記的規定的 發布:2025-09-09 04:06:08 瀏覽:906
以後企業里有法律顧問和公司律師 發布:2025-09-09 03:46:00 瀏覽:659
高要法院刑庭 發布:2025-09-09 03:41:40 瀏覽: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