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道德
㈠ 什麼是人品什麼是道德道德和人品有什麼區別怎麼具備道德人品
1. 人品是個人內在的品質和性格,是每個人從一出生就攜帶的固有特質。
2. 道德是遵循自然法則和社會規范的行為准則,它體現在個人生活中的具體實踐。
3. 人品與道德的聯系在於,人品可以看作是個體遵守道德規范的程度,一個符合道德標準的人往往被認為人品好。
4. 然而,人品僅限於人類,而道德的適用范圍更廣,涵蓋了所有生命體。
5. 要培養良好的道德人品,關鍵在於理解和遵循道德規律。其中一條基本原則是:為他人著想,不僅能增加自己的財富,還能帶來更多的好處。
6.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具備道德人品意味著在考慮個人需求的同時,不應損害他人利益,應無私地幫助他人。
7. 有一個常見的誤解是,堅持道德會犧牲個人利益。實際上,道德行為往往能夠帶來更廣泛和長遠的利益,包括個人在內。
㈡ 什麼是道德的本質
道德的本質是指道德作為特定現象所具有的、區別於其他事物的根本屬性。以下是道德本質的三個層面:
一、道德的一般本質是社會意識的體現
道德是在特定的社會經濟基礎上產生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反映了社會和人類發展的需求,以及特定階級的利益。道德的內容、特點、發展和變化都受到經濟關系的制約,並具有人類精神的一般特徵。道德作為社會上層建築和意識形態,既具有相對獨立的發展過程,又受制於現實社會的經濟和政治生活,從而展現出與其他社會現象不同的一般本質。
二、道德的特殊本質體現在規范調節方式
道德的特殊性在於其規范性特徵:
1. 道德規范是非制度化的,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中逐漸形成的要求、秩序和理想。
2. 道德規范不藉助強制性手段實現,而是通過傳統習慣、社會輿論和內心信念來維持。
3. 道德規范是內化的,也稱為良心。良心是人們思想和行為的准則,是道德規范實現的內在動力。
三、道德的深層本質是實踐精神
馬克思將人類理解世界的方式分為四種:理論的、藝術的、宗教的和實踐精神的。道德作為一種實踐精神,廣泛滲透於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貫穿於人類生活的全過程。它對經濟基礎和社會生活產生積極影響,幫助人們從倫理角度理解社會經濟關系和其他社會關系,以倫理觀念影響和引導人們的經濟和社會活動,維護一定的社會生活秩序。
㈢ 什麼是道德
道德(社會學概念),是由思想行為所表現的,有一定標準的社會風俗、習慣。美德,美就是美的事物;德,古稱之為得;合起來解釋就是,美的事物可以吸引和得到社會中的一切。
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詞,道是方向、方法、技術的總稱;德是素養、品性、品質。道德雙修是人生的哲學。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
(3)是道德擴展閱讀
道德的功能:
一、認識功能
道德是引導人們追求至善的方向。它教導人們認識自己,對家庭、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應負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教導人們正確地認識社會道德生活的規律和原則,從而正確地選擇自己的生活道路和規范自己行為。
二、調節功能
人類擬定道德原則的目的是調節利益關系,實現本階級(社會或團體)利益最大化。道德是社會矛盾的調節器。人生活在社會中總要和自己的同類發生這樣那樣的關系,因此,不可避免地要發生各種矛盾,這就需要通過社會輿論、風俗習慣、內心信念等特有形式,以自己的善惡標准去調節社會上人們的行為,指導和糾正人們的行為,使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臻於完善與和諧。
三、教育功能
道德是催人奮進的引路人。它培養人們良好的道德意識、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樹立正確的義務、榮譽、正義和幸福等觀念,使受教育者成為道德純潔、理想高尚的人。
四、評價功能
道德是公正的法官。道德評價是一種巨大的社會力量和人們內在的意志力量。道德是人以「善」「惡」來評價社會現象來把握現實世界的一種方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