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小學二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

小學二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

發布時間: 2025-09-10 13:29:24

『壹』 小學二年級下冊思想品德(我發現)評課稿

一、教學環節設計上關注了學生的發展。整節課的教學中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把單調的生字賦予了生命,從較有趣的故事情境中引出要學習的生字,把每個生字的學習與文本內容有機結合,使學生能夠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體會漢字的音、形、意,避免了單一枯燥的識字。體現語文學習的知識性與情感性的有機結合。
二、教材處理的比較得當,知識的拓展完成較好。本節課在落實生字教學識記教學任務的同時,注重發掘教材中的有利資源,結合一些漢字滲透一些語文的基礎知識,如漢字中量詞的使用、各種不同類型詞語的積累、詞語地合理搭配、偏旁確定等相關規定,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豐富了學生的積累,較好的把握了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的關系。
三、從學生的學習狀態上,感覺到本節課的設計能夠較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較高,關注每一個學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不同的收獲,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機會,較好的處理的課堂教學中師與生的關系。
四、課堂教學的效果較好,整節課能夠全身心的投入的教學中,做到了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學生,能夠尊重學生的獨特的感受,關注了學生的學習習慣的培養,如讀書習慣,書寫習慣、傾聽習慣等,能夠較巧妙的抓住教學中的有利時機,潛移默化的滲透思想教育,做到了潤物細無聲。較好的將本節課的三維目標融合。

『貳』 二年級下冊道德法治第2課《學做「快樂鳥」》教案

學習目標:

1、情感與態度:了解煩惱的普遍存在,學會正確對待煩惱,將煩惱轉化為快樂,培養積極的生活態度。

2、行為與習慣:通過實踐體驗,學習自我調節方法,培養消除煩惱和傳遞快樂的行為習慣。

3、知識與技能:掌握心理調節技巧,通過交流與指導,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4、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索煩惱與快樂的關系,學習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長體驗。

活動重點:

讓學生掌握消除煩惱、體驗快樂的方法。

活動准備:

教師:准備課件《幸福拍手歌》,營造愉快學習氛圍。

學生:准備「快樂樹葉」,用於表達個人感受。

活動步驟:

活動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回顧快樂瞬間,激發興趣。

師生互動,分享學習、生活中的快樂時光,感受快樂的感染力。

2、展示煩惱圖片,引出主題。

展示同學不開心的照片,引導學生思考煩惱的普遍性。

3、提出問題,激發探索。

提問:面對煩惱,我們應該如何做?

4、揭示課題:學做快樂鳥。

活動二:真心話大聲說

1、討論煩惱來源,互相傾訴。

鼓勵學生分享學習、生活中的煩惱,感受彼此的共鳴。

2、同桌交流,相互支持。

同學之間分享煩惱,傾聽建議,相互給予情感支持。

活動三:互動交流,尋找妙方

(一)心靈自助

1、分享煩惱解決技巧。

展示一位同學成功擺脫煩惱的經歷,提供具體方法。

2、小組討論,交流心得。

學生分組討論,分享個人應對煩惱的方法。

3、全班分享,教師點評。

學生代表分享,教師總結有效方法。

(二)真情互助

1、確定求助對象。

討論可以向哪些人尋求幫助,如老師、同學、家長等。

2、明確求助內容。

鼓勵學生表達求助需求,學習求助技巧。

3、解決煩惱,共享快樂。

通過角色扮演或實際案例,演示如何有效求助,獲得幫助後共同分享快樂。

活動四:增詩共勉,總結提升

1、共享成長詩歌。

一起誦讀詩歌,感受成長中的快樂與挑戰。

2、回顧學習過程,強化方法。

回顧活動中的學習與實踐,強調心理調節的重要性。

3、激勵學生,共同成長。

鼓勵學生將所學方法應用於日常,成為快樂的傳遞者。

活動五:快樂舞蹈,釋放情緒

播放歌曲《幸福拍手歌》,師生共同舞蹈,釋放情緒,共享快樂時光。

『叄』 小學二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案三篇

【 #教案# 導語】教學是一種創造性勞動。寫一份優秀教案是設計者教育思想、智慧、動機、經驗、個性和教學藝術性的綜合體現。 准備了以下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小學二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案:我們小點兒聲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課堂紀律的基本要求。

2.懂得課堂紀律的重要性,能用正反事例說明上課要遵守紀律。

情感:

1.願意遵守課堂紀律。

2.對不遵守紀律的行為不滿。

行為和耐:

1.聽到上課鈴聲立即進教室。

2.上課不隨便說話;要發言,先舉手;不做與學習無關的事;不影響別人學習。

教學重點:

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使他們知道課堂紀律的基本要求,懂得人人遵守課堂紀律,大家才能學習好的道理,從而產生遵守課堂紀律的願望。

教育過程:

一、想一想(通過學生的實際體驗,使他們知道上課要守紀律。)

1.思考:同學們,上課時人人守紀律祥裂,大家學習得怎麼樣?如果有人不守紀律會怎樣呢?

2.小結:上課時,人人守紀律,大家能安靜地學習。有人不守紀律,就會影響學習,大家都不高興,因此,課堂紀律大家都要遵守。

二、說一說(使學生知道課堂紀律的基本要求,懂得課堂紀律大家都要遵守。)

(一)出示圖一。

1.小組交流:

(1)上課鈴聲響了,教室外活動的同學是怎麼做的?為什麼要這樣做?

謹棚閉(2)教室里的同學聽到上課鈴聲後是怎麼做的?

2.小結:鈴聲就是命令,聽到上課鈴聲應該這樣做:

(1)停止一切活動。

(2)安靜、迅速、按順序進教室。

(3)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好。

大家安靜、迅速地走進教室是上好一節課的重要保障,這樣既不耽誤上課時間,又能使大家踏時地上好一節課。而且,課前准備好上課要用的東西,上課用起來方便、節省時間,不耽誤聽課或做作業。

過渡語:在座位上坐好後,我們該怎樣上課呢?

(二)出示圖二。

1.小組交流:

(1)上課時,同學們是怎麼做的呢?窗外飛來幾只小鳥,嘰嘰喳喳地叫著,同學們沒有一個人看,這是為什麼呢?

(2)如果上課不專心聽講,搞小動作,會造成什麼後果呢?

(3)觀察老師的表情怎樣?你們猜此時老師是怎麼想的?

2.小結:

上課玩東西,做小動作,會分散注意力,不能集中精神聽老師講課,既影響了自己的學習,有時還影響其他同學聽課。當自己想玩時,一定要管住自己,不玩,不做小動作,時間長了,就能養成遵守課堂紀律的好習慣。

過渡語:課上除了要專心聽講外,還應該怎樣做呢?

(三)出示圖三。

1.討論:

(1)為什麼想發言時要先舉手?

(2)如果自己舉手老師沒讓發言,讓其他同學發言時,應該怎麼做?

2.小結:

想發言時要先舉手,得到允許後再發言,如果老師讓其他同學發言就認真聽。隨便說話,發言亂搶,誰也聽不清,會影響自己和同學學習,影響老師講課。同學們都舉手發言,有秩序地討論問題,大家才能學習好。

過渡語:現在咱們知道應該怎樣上課了,下面老師想請你們當小老師,來看看下面這些同學做得怎麼樣,怎樣幫助他們?

三、看一看(使學生知道不遵守課堂紀律的危害。)

(一)出示投影片。("看一看"中的圖1)

1.小組交流:現在是什麼時候?這個男同學做得對嗎?為什麼?請你告訴他應該怎樣做?

2.小結:聽到上課的鈴聲,應該馬上停止一切活動,有秩序地進教室,課間沒玩兒夠,還繼續玩兒,會耽誤准備上課用具,上課時心情不能平靜下來,也上不好課。如果遲到了,還會影響老師講課,同學聽課。

(二)出示投影片。("看一看"中的圖2)

1.討論:這位男同學做得對嗎?想想應該怎樣幫助他?

2.小結:上課是學習時間,不好好學習,在下面玩東西,做小動作,會耽誤自己學習,甚至影響別人學習,所以要想辦法,克服困難,管住自己,專心聽講。

過渡語:同學們,聽了你們的話,猜猜看,這些同學會改嗎?

(三)出示投影片。("看一看"中的圖3)

1.全班交流:說說他們的進步表現在哪兒?這樣做的結果是什麼?

2.小結:在大家的幫助下,這些同學都改正了缺點,做到了想發言先舉手,得到老師的允許後,再起立發言。不在課堂上隨便說話,玩東西,搞小動作。由於他們認真聽講、遵守課堂紀律,因此受到了老師、同學的表揚、喜歡,他們的學習也有了進步,這多好啊!

四、做一做(使學生鞏固課堂常規的基本要求並進行具體訓練和指導。)

1.學生四人一組,在組里做。

2.請同學們到前邊做。

現場采訪:

你為什麼要這樣做?

對做不到的同學你會怎樣幫他?

(對做得好的同學進行表揚。)

五、兒歌總結

1.學生邊讀兒歌邊表演。

【篇二】小學二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案:大家排好隊

活動目標:

1.知道在活動和公共場所玩耍時要主動排隊,耐心等待。

2.有初步自我約束的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活動流程:

1、游戲《鑽山洞》,體驗沒有秩序帶來的危險。

分別准備三個山洞:由兩名同學來當拱門,第一次小朋友自由的鑽山洞,"誰能又快,又安全的鑽過每一個山洞,不能漏掉每一個山洞。"

"剛才在鑽山洞的時候你都發生了什麼事?你看見了什麼事情?

小結:剛才同學自由的鑽山洞,游戲過程中出現了擁擠、無序、碰撞、掉鞋等現象。

2、討論怎樣又快又安全的鑽過山洞的方法。

怎樣又快又安全的鑽過山洞?

小結:鑽山洞時,大家要從同一個山洞出發,排好隊,一個跟著一個,不推不擠不掉隊,這樣就會又快又安全的鑽過每一個山洞了。

3、播放背景音樂,再次玩《鑽山洞》的游戲。

同學還是自由游戲,教師及時鼓勵同學排隊的行為。

小結:當很多人在做同一件事情的時候,只要大家排好隊、守秩序,就會很快、很安全、很開心的把事情做好。

活動延伸:

【篇三】小學二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案:東西不亂扔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要把東西扔在一定的、合適的地方,用完扔回原處。

2.懂得把東西扔在一定的地方,既整潔,用時又好找,又省時,不會誤事。

3.懂得把東西扔在一定的地方是做事有條理的表現,從小養成這種好習慣很重要。

情感:體會到把東西扔在一定的地方好處多,願意培養這種好習慣。

行為:把東西擺扔在合適的地方,用完及時扔回原處。

課時:2

教育過程:

一、插圖導入

1.電腦演示圖片:

內容:欄目一「想一想」中的圖。

2.教師提問:

想一想,像李芳這樣亂扔東西會怎樣?

3.學生回答,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隨即板書:找不到東西耽誤時間耽誤事著急……

4.過渡語:

李芳亂扔東西的結果怎樣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學文明理

1、學生邊看圖片邊聽錄音故事。

(圖片的內容為課文中的插圖,錄音故事內容同課文內容的1、2自然段。)

2、教師提問:

李芳亂扔東西的結果怎樣?(此時學生通過聽故事,可能會對亂扔東西的結果有了新的認識,教師可以繼續板書,使學生深刻地理解亂扔東西的壞處。)

3、教師小結:

亂扔東西就會找不到東西、還會耽誤時間、耽誤事情、心裡著急,還可能會養成做事沒有條理的壞習慣,害處可多了。

4、教師提問:

請同學們給李芳出出主意,告訴她怎樣做就能避免這些麻煩?

5、學生小組討論後給李芳出主意。

板書:東西不亂扔

6、教師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小結:

大家出的主意很好,李芳同學聽了一定會感謝你們。李芳的老師也是這樣勸告她的。

7、聽錄音:

內容:課文中李芳老師的話。

8、過渡語:

後來在媽媽的督促下,李芳逐漸改掉了亂扔東西的壞毛病,請同學們打開書,看看李芳後來是怎麼做的。

9.提問:

看圖說一說,李芳是怎樣改掉缺點的,把東西方在一定的地方有什麼好處。

板書:找得到東西不(耽誤時間)不(耽誤事)不(著急)

三、聯系實際具體導行

1.過渡語:

通過看小芳的事例我們知道了東西不能亂扔,那麼,東西應該扔在什麼地方呢?扔在什麼地方合適呢?讓我們到小明的家裡去看看。

2.電腦演示小明的家

內容:欄目四「議一議」中的插圖一(教材P50圖)。

3.教師提問:

這些東西擺扔的地方合適嗎?你在家裡把它們擺扔在哪裡,為什麼?

4.請學生親自動手操作電腦,在老師事先製作好的課件上幫小明收拾家。

5.學生獨立操作後,在教師機上邊演示邊匯報,同學之間如果意見不統一可以相互爭論,教師評判的原則是東西扔的位置安全、方便、不妨礙整潔即可。

6.教師用電腦演示圖片

內容:欄目四「議一議」中的插圖二和插圖三。

7.教師提問:

這些東西用過後應該怎麼辦?平時你把它們扔在什麼地方?

8.教師請學生自主選擇討論的內容。

9.學生匯報後教師給予引導,對正確的進行肯定,不正確的啟發同學自己修正。

四、全課總結

1.師:今天同學們學得很好,大家懂得了做事要有條理的道理,希望你們今後都能養成學習、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板書:養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我們一起用一首兒歌來總結一下這節課。

2.學生閱讀兒歌

3.師:今天這節課後我們開展一項活動。

4.學生閱讀教材內容。

板書設計:

東西不亂扔

找得到東西不耽誤時間不耽誤事不著急……

養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

『肆』 小學二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案

【 #二年級# 導語】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准,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以下是 整理的小學二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案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小學二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認識紙對人們生活的重要意義,做到節約每一張紙

過程與方法

通過游戲、實踐等方式,體會到紙的作用,能夠從身邊小事做起,節約每一張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養成節約紙、愛惜紙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了解紙的來源,知道節約用紙的重要性

2、難點

養成節約用紙的良好習慣

教學准備:

教師准備

紙的來歷、課件

學生准備

1、觀察生活中浪費紙的現象

2、搜集節約用紙的好辦法

3、搜集各類用紙

教學過程

一、我一我,我在哪

1、師:今天有一位神秘的朋友要和我們一起上課,它非常喜歡和大家玩捉迷藏,看它又藏了起來。咱們一起來找一找它吧

2、(課件出示教材第42頁的圖片)師:請同學們仔細觀悶吵察這四幅圖畫,將咱們今天請來的神秘朋友找出來

3、學生觀察圖畫並找出神秘朋友。

4、師:想一想,生活中還可以在哪裡發現我們的好朋友——紙呢?

5、學生思考回答

6、師歸納各種紙的資料

(1)學慣用紙:課本、畫畫本、作業本、課外書……這些都是我們學習中常用的東西,可見我們的學習離不開紙

(2)生活用紙:餐巾紙,紙杯,報紙,箱子、掛歷、紙幣的各種裝飾品……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東西,可見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紙。

(3)美化紙:窗花、燈籠、壁紙這些用紙做的東西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有情趣,可見紙可以美化我們的生活環境。

二、了解紙的來歷,體會紙的來之不易

1、課件出示紙的來歷

(1)早在20xx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會造紙了。他們把舊麻等切碎,洗凈,再浸泡。

(2)再用大火蒸煮至爛,春搗後,在池中打成漿

(3)然後用竹簾從池中抄起一層薄漿,晾乾後揭下,就成了紙

(4)後來,我國古代的蔡倫改進了造紙術,為世界文化的傳播作出了巨大貢獻

2、師:你們知道紙是從哪裡來的嗎?

3、學生討論交流

課件出示造紙的過程)師:你們從中發現了什麼?

生:造紙過程非常復雜,一張小小的紙來罩寬之不易

4、師:是的、,製造紙張需要經過漂白、壓膜、烘乾等許多程序,一張小小物罩亮的紙來之不易。

三、交流浪費紙的現象,樹立節約用紙的意識。

1、(課件出示教材第44頁的圖片)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圖中的幾個孩子在干什麼嗎?你們認為他們的做法對嗎?並說出理由

2、學生討論交流

3、師:咱們班有沒有這樣的現象?我們以後應該怎麼做呢

4、學生討論交流

5、(課件出示教材第45頁的圖片)師:你們看到什麼?

6、學生交流討論。

7、師生共同製作草稿本。

四、課堂小結。

【篇二】小學二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了解空氣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空氣污染的方法,知道我們需要清新的空氣。

2、情感與態度

關心自己賴以生存的空氣環境,並能提出凈化空氣保護空氣的建議。通過考察當地空氣污染情況,認識到新鮮空氣的重要性,養成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

3、過程與方法

通過游戲、調查等方式,體會到人類生存需要清新的空氣,學會防治污染,保護環境。

教學重難點、危害及防治空氣污染的方法。

養成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

教師准備:

課件、《一周空氣質量記錄》調查表、《空氣污染小調查》調查表。

學生准備:

1、調查家或學校周圍的工廠:廠內有多少煙囪?冒出的煙是什麼顏色的'?有什麼難聞的氣味嗎?

2、觀察家或學校附近的某一地點:數一數10分鍾內大約有多少輛車經過?有沒有揚起風塵?有沒有煙排出排出的煙什麼顏色,什麼氣味?還有其他的發現嗎?

3、分析一周內空氣的質量:天空是藍色的還是灰濛蒙的?

教學過程:

一、視頻對比——一空氣清新真好。

1、師:同學們,老師這里有兩段視頻資料,想與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一段視頻的內容為環境優美、鳥語花香的郊區,另一段視頻的內容為車水馬龍、聲音嘈雜的市中心)

師:同學們,如果讓你們選擇一個地方居住,你們會選擇哪裡?為什麼?

2、學生自由發言

3、師:同學們都選擇居住在環境優美、鳥語花香的郊區,老師也會作出這樣的選擇。因為郊區的空氣清新,有利於人們的身體健康。

二、探究交流—我身邊的空氣好嗎

1、師: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課前的調查情況,並將調查結果填寫在《一周空氣質量記錄》表格中

2、學生在全班匯報展示

3、師:如果遇到空氣重污染的天氣,我們應注意什麼呢?

4、生1:減少戶外運動

生2:出門盡量戴口罩

5、師:看來,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都能判斷出空氣質量好壞,知道突遇空氣重污染的天氣時應該如何做。你們真棒!

三、調查討論—是什麼污染了空氣

1、(課件播放污染空氣的視頻)師:同學們,你們看完視頻短片後有何感想呢?

2、學生思考並自由發言。

3、師: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課前的調查情況,將調查結果填寫在《空氣污染小調查》的表格中。

4、學生在全班匯報展示。

5、師:通過分析交流調查資料,你們有什麼發現?

6、學生討論交流,小組代表發言。

四、自由活動——我能做些什麼呢?

1、師:空氣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外部條件,如果空氣受到了污染,會對我們的身體產生一定的危害。那麼,你們計劃怎樣保護空氣清新呢?

2、生:如開窗通風、室內種植綠色植物等。

3、師:同學們說得不錯。除此之外,工廠要注意消煙除塵,處理廢氣和廢物;城市要適當控制汽車的數量,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冬季要實行集體供暖,減少煙塵和有害氣體的排放;等等。

4、師:日常生活中,我們能為凈化空氣做些什麼呢?

5、學生自由發言。

6、師:我們要從身邊小事做起,敢於舉報嚴重污染大氣的行為,做到環保出行。

五、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的家園,凈化空氣就要從身邊小事做起。

【篇三】小學二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環保的基本常識;給學生們灌輸綠色環保的理念;

過程與方法:介紹環保常識,根據教材內容,讓學生尋找身邊的環保搭檔,並動手做出教材中的環保小搭檔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要讓學生們真正意識到我們現在環境所存在的危機,也要讓學生們真正參與到環保之中。

教學重難點:

理解很容易,實施卻很難。環保意識人人都有,但真正關繫到每個人身上時,做的卻沒有說的多。要讓學生們真正意識到我們現在環境所存在的危機,也要讓學生們真正參與到環保之中。

教法:

介紹環保常識,根據教材內容,讓學生尋找身邊的環保搭檔,並動手做出教材中的環保小搭檔

教學准備:

准備膠水或膠棒。

搜集關於環保的標語。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一、常識介紹

環境保護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我們應該時刻都有環保的意識。

1、第2xx屆聯合國大會決定把每年的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

2、一般認為,我國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硫等酸性氣體進入大所後,逐步形成PH

『伍』 部編版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下冊:7我們有新玩法教案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學生通過自主調查,了解身邊老游戲的種類,學會合理改變老游戲的規則,變成適合現代人玩兒的游戲,認識運動的重要性。

2、學會老游戲,創編新游戲游戲,能把它介紹給別人,快樂地活動。

3、在整個活動過程中了解和體驗研究的一-般過程,學習掌握收集、調查和歸納信息、整理信息的方法,能創編簡單的新游戲。

技能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開展這個實踐活動,學習制定活動計劃、自覺參於實踐活動,初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2、通過不同的方式展示與交流,培養學生合作、交流、分享的態度與能力,勇於創新的精神和實踐操作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在實現知識目標和技能目標的同時,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也得到了提升,激發學生愛運動、愛探究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與他人學習交際時彬彬有禮、認真傾聽的良好習慣和協作意識,體驗運動的樂趣,學習的輕松,激發學生更加熱愛生活。

教學重難難點

1、通過引導學生開展這個實踐活動,學習制定活動計劃、自覺參於實踐活動,初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2、通過不同的方式展示與交流,培養學生合作、交流、分享的態度與能力,勇於創新的精神和實踐操作能力。

(5)小學二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擴展閱讀:

本課程激趣導入

大家看過《玩具總動員》嗎?裡面的小男孩安迪最近有個煩惱,他想和大家說說,我們一起來聽聽吧。聽完安迪的話,想想該怎麼幫助安迪。大家想想可以用什麼辦法,既不花錢買玩具又能玩得很開心呢?

預設:把舊玩具改造或用廢舊物製作玩具。生活中你們有沒有過廢物利用的經歷?用用可樂瓶做過小花籃,用紙折過垃圾盒。

小結:其實呀!生活中有一些看似沒用的廢舊物品,可以做出意想不到的東西,變換一種使用,還能為我們節省好多錢呢。那我們可不可以用廢舊物品來製作玩具呢?我們一起動腦筋做一做、學一學,然後教教安迪吧!(板貼金點子卡貼)

熱點內容
考研法律碩士非法學書 發布:2025-09-10 16:08:16 瀏覽:116
法院播放視頻 發布:2025-09-10 16:00:05 瀏覽:177
最高人民法院公報案例匯編 發布:2025-09-10 15:49:46 瀏覽:414
黑龍江勞動合同法孕期 發布:2025-09-10 15:08:45 瀏覽:838
婚姻法的首要原則 發布:2025-09-10 14:59:09 瀏覽:642
法官眼神 發布:2025-09-10 14:55:33 瀏覽:354
合同法解釋目前有幾部 發布:2025-09-10 14:34:15 瀏覽:594
新行政法解釋 發布:2025-09-10 14:13:12 瀏覽:851
西貝員工條例 發布:2025-09-10 13:55:55 瀏覽:947
物業法律法規條例 發布:2025-09-10 13:55:10 瀏覽: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