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職業道德誠信問題
① 求會計論文《會計職業道德和誠信問題 》
摘要:筆者從會計誠信會計職業道德關系入手通過分析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現狀及其職業道德失范的成因作了深刻剖析,並就如何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提出了一些具體措施。 關鍵詞:會計誠信 會計職業道德 措施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經濟全球化的日益加強,人們對財務信息的關注度越來越強,而公司企業財務信息的失真失實,不僅嚴重破壞了市場經濟的秩序,損害了社會公眾的利益,而且阻礙了和諧社會、誠信社會的構建。近幾年國內國際上財務造假案層出不窮,使人們陷入了對財務信息真實性及其重要性的思考,如何採取有效措施,不斷提高會計的公信力、培育會計誠信、規范會計職業道德行為,提高財務信息質量,在新形勢下,顯得尤為重要,本文試就會計誠信與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問題作一粗淺探討。 一、會計誠信、會計職業道德的內涵 (一)會計誠信的內涵 會計誠信表達了會計對社會的一種基本承諾,即把公司企業的現實經濟活動客觀公正地反映出來,忠實地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服務。會計誠信的內涵包括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和會計職業操守、精湛的會計技術和會計技能、完善的會計信息質量和優質的會計服務誠信。 (二)會計職業道德的內涵 會計職業道德是指在會計職業活動中應遵循的、體現會計職業特徵的、調整會計職業關系的職業行為准則和規范。會計工作處於整個社會經濟的前沿,會計人員身處財經大權的關鍵地位,職業道德在整個會計工作中顯得尤為重要。 二、會計誠信與會計職業道德的關系 會計誠信和會計職業道德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兩者相互作用,互為影響,互為促進。 (一)會計職業道德是會計誠信的基礎和前提。作為會計人員,只有嚴格地遵循會計職業道德,才會出現誠實守信的會計人員。在日常生活中依法、規范的執業行為的不斷積累,就是建立會計誠信的過程。 (二)會計誠信是會計職業道德的具體體現。 三、會計誠信對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 要做到會計誠信,就是要按照會計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依法、規范、認真履行職責,一是理財,要做到為民理財,聚財有道,生財有方,用財有效,為公司企業當一個「好管家」。二是廉政,要做到廉潔公正,堅持不義之財不取,在金錢面前不動搖,非己所屬,眼不紅、手不癢、不貪不沾,依法規范履行職責,切實做到:「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三是誠信,堅持誠信為本,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從業,決不做假賬,危害公司企業。 四、我國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現狀、存在問題及成因 從全國物價、稅收、財務大檢查和對部分國有太中型企業及重點虧損企業審計情況可以看出,層出不窮的虛假會計報表從多個側面折射出會計職業道德問題的嚴重性和普遍性。 這些問題主要表現為:第一,職業道德觀念淡薄。在現實生活中,一些會計人員在國家、社會公眾利益與單位利益發生沖突時,不能夠堅持准則,甚至為違法違紀活動出謀劃策,直接參與偽造、編造虛假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第二,追求私利,監守自盜。一些會計人員故意偽造、變造、隱匿、毀損會計資料,利用職務之便貪污、挪用公款,以身試法,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第三,違背准則,弄虛作假。一些注冊會計師在執行獨立審計業務時,出具了不恰當的審計報告,客觀上認同了會計作假行為,充當了被審計單位信息失真的保護傘。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如下: (一)社會變革、市場經濟價值觀念轉變及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不合理、不規范,權力監督和制約乏力,激勵和約束機制不配套。 (二)會計職業界自身建設存在較大差距,會計人員堅持職業道德的外部法律環境不佳。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會計人員堅持准則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救濟制度不完善,不利於會計人員形成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 (三)對會計職業道德的宣傳教育和監督缺乏有力的手段和措施,致使會計人員業務素質不理想。在學校教育中,較長時期偏重智育,忽視德育。參加工作後,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規定中雖有職業道德內容,但實際上從未見過職業道德培訓。 五、加強會計誠信和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措施 (一)堅持把會計人員的誠信教育始終放在首位。 (二)不斷提高會計人員的政治思想水平。一要強化對會計人員的政治思想教育,堅持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二要牢固樹立實事求是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堅持一切從事實出發,切實保證財會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與安全性。三要增強會計人員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在與國際並軌的進程中,國際資本一體化也帶來了會計市場的一體化,會計人員要切實擔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和責任。 (三)強化法律法規制度學習,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切實做到遵紀守法。 (四)制定崗位責任制,加強財會行業的監督檢查與審計。結合財會執業工作特點和規律,制定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把會計職業道德規范與崗位職責緊密結合,把財經紀律與規章制度緊密結合,實行管理崗位與具體崗位連帶責任,強化連帶監督,促進會計人員的自律意識。 總之,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經過了金融風暴的洗禮,會計改革不斷深入,會計專業性和技術性日趨復雜,會計行業越來越為世人所矚目,中國會計業必將走向世界,其執業能力和水平必將經受嚴峻的考驗。誠信既是會計工作的命脈和靈魂,也是會計工作的基本操守和立身之本,因此,追求誠信立業,必須把會計誠信與職業道德教育緊密結合起來,不斷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提升財會職業人員綜合能力。每個財會人員都要從自身做起,不負眾望,以精湛的業務技術服務社會,以嚴明的規章制度約束自己,以高尚的職業道德感召世人,為國家發展、社會進步,依法履責,貢獻才智。 參考文獻: [1]《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專題講座》 [2]《會計基礎工作規范》 [3]許秀敏.《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廈門大學出版社 [4]丁俊超.《淺析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弊根及出路》,江門財會.2007年2月
採納哦
② 對會計人員誠信問題的看法
《中國財政》雜志社的郭代模將會計精神歸納為四點,即誠實守信、客觀公正、勤勉嚴謹、開拓創新。他關於會計精神的提煉和詮釋對我們有很好的借鑒與啟發警示作用。
一;人無信不力,國無信不強。人與人交往、合作需要誠信,市場經濟越發達,道德信譽就越重要。誠信是會計人員應遵守的職業道德,是會計工作的靈魂,它對保障經濟秩序的運行和規范商業行為的合作操作有著重要的意義。然而,會計誠信問題引起人們的廣泛的、高度的重視並不是會計的誠信,而恰恰是當前會計誠信的嚴重缺失。「立信,乃會計之本;沒有信用,也就沒有會計」,把信用作為會計工作的生命線。
二;誠信作為一種道德觀念,是我國自古以來尊奉的道德原則和立身治國之本,也是當前我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司法、教育等活動中的一條重要原則。一個社會能否和諧,國家能否長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體社會成員的誠信素質和誠信意識。離開了誠信,市場經濟就寸步難行,構建和諧社會就成了虛無飄渺的事。
三;「誠信」二字最初在我國古代是分開使用的,「誠」的原意是真誠客觀,無妄無欺。「信」的原意是人言謂定、誠實無欺。由於「誠信」二字在原意上相通,可以互用。誠信是市場經濟活動的基本准則,會計誠信是社會誠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市場經濟的靈魂。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會計誠信非常重要,但現實中會計誠信缺失,會計做假賬的情況時有發生,失真的會計信息,會使會計信息的使用者發生決策失誤,發生會計信息使用者違背真實意願的交易行為,嚴重侵害會計服務對象的利益,影響社會穩定,給國家造成重大損失,影響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協調發展。會計誠信問題如果解決不好,將成為阻礙我國市場經濟順利發展的巨大障礙。
四;會計誠信是指生產、提供會計信息的相關人員(包括會計人員、審計人員、企業管理層等等),在從事與會計信息有關的工作時,應誠實守信,運用合法、合理的技術和方法,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公允性。會計誠信缺失是指會計信息提供者為了獲取一定利益,在提供信息的過程中,利用其掌握的專業知識,對會計信息進行人為操縱,導致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受損。會計誠信是會計對社會的一種基本承諾,是對會計工作和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即客觀公正、不偏不倚,如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並忠實地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服務,以便他們能正確的考察和了解企業過去、現在的盈利情況和償債能力,並對企業未來做出預測和判斷。
五;會計業是誠信行業,會計工作擔負著向社會提供真實會計信息、如實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和結果的一種責任。會計誠信作為企業委託—代理關系的重要一面,有著重要的意義。只有會計做到誠信,才構成企業之間互相信任的基礎。誠信也是會計職業道德的重要內容和具體體現。會計誠信,是社會經濟關系的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傳統「誠信」理念的發展與延伸,它要求會計人員立足會計實踐,力行誠實守信。
六;會計誠信要求會計人員在執業活動中講求信用,保守秘密,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為依據,進行真實、完整的會計核算。即根據原始憑據,按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的要求記賬和編制會計報表。會計信息必須真實完整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這是對會計的基本要求。會計誠信是會計對社會的基本承諾,即客觀公正、不偏不倚地把各項經濟活動反映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