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道德模範張蕾
A. 關於道德模範學習心得體會三篇範文
道德,就像一個人的靈魂。美好的道德是真金,歷經萬火錘煉仍不改其燦爛輝煌。那麼關於道德模範的心得怎麼寫呢?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道德模範學習 心得體會 三篇範文,以供參考。關於道德模範學習心得體會
道德是一種美德,是個人品質的一種根本體現,一個且具有崇高品質的人,也同樣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質。
道德和法律有相同之處,即都可以約束人。但道德對人的約束更多的取決於個人的品質。而法律對人的約束則是外在施加的,是一種強制性手段。因此,法律是制止違法犯罪的有效手段,但同時也是一種治標的手段。而道德雖然不是制止不良風氣的有效手段,但卻是治本的手段。所以,整個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最終需要每個人道德素質的提高。但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當今社會,權、錢、色等慾望讓人們不惜做出重大的犧牲而做出違法的事。因此在全社會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時,道德觀念深入人心,本身就是一個漫長和過程。但我們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加快這個過程。現在,總書記提出了“八榮八恥”,我認為這必定是提高人們道德素質的一種很好的催化劑。
今天,國家推同了307位道德模範的代表人,我是其中一位。北京一行,使我有機會接觸到了更多的先進事跡,看到了很多品質高尚的人。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自身也有很多以前沒有發現的缺點,自己也必須向其它的道德模範們學習。這讓我想到,我們雖身為道德模叢漏范,但並不意味著我們的道德素質已相當高了,我們知道,十全十美的東西是不存在的,因此,在我們上大力提倡公民向道德模範學習的同時,也要看到我們這些道德模範也要學習,不僅要學習其它道德模範的先進事跡,也要學習那些未評上道德模範的優秀人物。
這次,國家推出的307道德模範分為5大類別:助人為樂,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見義勇為。但這並不表示各個道德模範只在其所在的一個方面具有良好的素質,而是這個方面的事跡最為突出。所謂道德模範應該是一個全面的模範,而不應該只是某一個方面的寬虧模範,否則就不能稱其為道德模範了。我們學習道德模範時,要全面的去學習,而不能只學習其某一個方面。
我們一方面用道德模範的事跡去感召人,另一方面發動人民群眾向道德模範學習,這是一個雙向的過程,必將取得豐碩的成果。如果只讓優秀的事跡去感召人而不提倡大家去學習,或者只提倡去學習好的東西而沒有實實在在的事跡,這都是行不通的。
關於道德模範學習心得體會
《孟子》有雲:“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楊懷保先生10歲起便挑起家中大梁,大學背著重病父母和弟弟上學,而後獲得“全國道德模範”等榮譽。或許就是這樣吧!一切功成名就都將歷經九九八十一的磨難,楊懷保先生少年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青年時通過自己不斷的拼搏與奮斗,才成就了現在這樣的自己。
人吧!也許就是這樣,越是身處逆境越能激起自己的鬥志,反之,越是身處順境就顯得格外荒廢、頹敗。聽了楊懷保先生的報告,其實我感慨頗多,我的家境也不殷實,但尚不至於三月不見葷腥的樣子,但與楊懷保先生相比,我又委實慚愧。他身處逆境,尚能奮起直追,而我在他相同的境遇中又能如何呢?作為旁觀者,也許對於楊懷保先生的處境,我並沒有特別大的感觸。但親身經歷的楊先生能屢次將自己的處境作為例子來警醒、激勵他人,我想這大概也需要莫大的勇氣吧!
楊懷保先生用時間與行動詮釋了什麼叫“孝”,什麼叫“德”。他用自強不息的精神、堅毅果斷的鬥志與不懈奮斗的行為譜寫了孝子之歌、自強之歌。上帝為你開啟一扇門時,必定關閉另一扇窗。世間苦難千千萬,我們不能因為當下的苦與痛而自暴自棄,要學習楊懷保先生在挫折中、不甘中激起鬥志的精神,從困境中尋找新生。
關於道德模範學習心得體會
道德,道德一詞由來已久,在我國兩千多年前慎鄭神的古代著作《道德經》中,就出現了這個詞語。何為道德,《道德經》中這樣解釋道:“道”即天道,也即自然規律;“德”即人德,也即人的行為准則。道德就是社會和諧的重要道義基礎,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神。道德和法律不同。道德是一種美德,是個人品質的一種根本體現,一個具有崇高品質的人,也同樣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質。道德和法律有相同之處,它們都可以約束人。但道德對人的約束更多的取決於個人的品質。而法律對人的約束則是外在的,是一種強制性手段。因此,法律是制止違法犯罪的有效手段,但同時也是一種治標的手段。而道德雖然不是制止不良風氣的有效手段,但卻是治本的手段。所以,整個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最終需要每個人道德素質的提高。這是一個漫長的困難的過程。同時,道德觀念深入人心,本身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當今社會,權、錢、色等慾望讓人們不惜做出重大的犧牲而做出違法的事。生活中到處都行走著眼睛裡只裝著錢的人,他們為錢奔波,甚至不惜以觸犯道德乃至法律的底線。當我們面對這樣形形色色的誘惑時,我們就需要在心中樹立一些光輝的榜樣,為我們提供學習前進的方向和動力。所以,現在在社會上也樹立了一批被人民認可的道德典型。他們就是我們身邊平平凡凡的普通人,他們平凡得就如身邊的你我他。就是這些平凡的人,在他們平凡的人生中,對待自己的工作鞠躬盡瘁,對周圍的人甚至陌生的人無私奉獻。他們把平凡譜寫成了不平凡,從平民英雄上升到我們心中的道德楷模。成為指引我們前進的心中的一盞盞明燈。 這次的道德模範學習讓我在心目中又增加了三位榜樣。
百善孝為先,24歲的張蕾,完美的詮釋著中華優秀文化精華——孝。她是一名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父親雙目失明,母親離家出走,她和父親、弟弟三人相依為命,從8歲起就扛起了照顧家庭的重擔。她下田栽秧,做飯,照顧父親和弟弟,曾經帶著父親和弟弟到遵義、貴陽和重慶等地乞討,生活的艱辛打不倒她,只要有空,她都會抓緊時間學習,2007年,她考上了銅仁學院中文系。一年之後,她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面積不足8平方米的民房,邊上學,邊打工,邊照顧父親。一個女孩子從8歲開始就負擔起一個家庭,是有多麼的不容易啊!父親的雙目失明,還有一個年幼的弟弟需要照顧。然而,在艱難的生活面前她也還是默默的承受著一切,十幾年如一日的照顧著父親。我在想,是什麼使這個平凡的女孩子能夠肩負起一個家庭呢?我記憶中依稀記得,張蕾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到科技夠發達的時候,就算要失去自己的雙眼也想讓父親重見光明,能讓父親看看自己和弟弟長成了什麼樣子。孝之千古,愛意長存,張蕾用她超乎尋常的勇氣,與親人同甘共苦;以不離不棄,相濡以沫,詮釋著“孝”的真諦。正是那涓涓流淌的孝順之愛,親情之光將張蕾的名字深深刻印在了我的心中,從那一刻起,我在心中默默的告誡自己,一定要善待親人。
恪盡職守,無私奉獻,一直以來都是我們看待一個模範的行為准則。而彭天文正是這樣一位熱心為民,無私奉獻的英雄模範。他是貴州盤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機電分公司的一名工人,在27年的工作中,因負責的態度和精湛的檢修技術,他成了礦領導點名要的設備故障檢修“醫生”。他熱愛自己的崗位,為了保障設備的正常運行,他始終奔走在維修的第一線。2007年冬天,他和同事下到礦井裡維修,,當時穿著厚厚的大衣都覺得冷,彭天文二話不說就脫掉衣服,光著膀子浸在油里給設備換過濾器。對待工作,彭天文這樣說道“我把設備修理好了,就可以給千家萬戶提供更多的便利。這樣做很值!”。彭天文在工作中不畏艱難困苦,為了能夠使人們過一個舒服的冬天,冒著被凍傷的危險,也要把自己的本質工作做好。他的這種為人們無私奉獻,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態度,也是使得我們衡量自己做人做事有了一個尺度。
古語雲;君子貴人賤己,先人而後己。意思是有德行的人把別人看得很重而不看重自己,凡事都禮讓別人,把自己放在後面。而周家德正是這樣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先人後己,回饋社會。他在自己打工緻富後,不忘幫扶他人,回報社會,常年熱心公益事業,用愛心的陽光與情懷,溫暖著他幫助過的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周家德出身貧困家庭,17歲就踏上了打工生涯。致富後,從家鄉帶出120多名農民兄弟到城裡打工創業,免費培養了來自貧困山區的徒弟1000餘人。1996年,周家德捐資在水城縣紙廠彝族鄉小學組建了“家德希望班”,使20名輟學兒童重返校園。 2001年,為了使家鄉告別人背馬駝交通不便的歷史,周家德助資修建了家鄉公路。這樣一位致富不忘幫扶他人事業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也不忘助人,周家德總是竭盡所能幫助和關愛困難人群。2008年至今,他與11位孤寡老人結成對子,從物質和精神關心他們的生活和健康,使他們過上了幸福生活。他還常去六盤水市新興工讀學校,幫助那裡的329名失足少年,資助他們衣物和生活用品,並與他們談心,因勢利導地幫助他們改正缺點。從周家德事例中我可以感受到他的那種大愛,無私的品質。是啊!大自然因生機而蓬勃,人類因互助而溫暖。幫助他人,可以著手於小處,也可以兼濟與天下。播種愛心,每個人的心中都會開放出明亮的花朵,感動別人的同時,自己的內心更有一種喜悅、幸福與慰籍。
我作為一名在校學生,在經歷這次精神教育和學習後就如同接受了一次靈魂的洗滌,為我今後的學習和生活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明確了自己今後應該如何做人,做一個什麼樣的人等等的疑問。從今以後,我將要以各個道德模範為榜樣,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我將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學習知識,為今後能做一個對社會有價值的人而奮斗。
B. 貴州省道德模範人物事跡
1、杜富國,男,漢族,1991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遵義市湄潭縣興隆鎮太平村人,南部戰區陸軍雲南掃雷大隊中士,2010年12月入伍。
2018年10月11日,杜富國同志在雲南掃雷作業中為保護戰友英勇負傷,失去了雙手和雙眼。杜富國為邊境掃除雷患、為戰友血染雷場的英雄壯舉,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
2015年,杜富國主動申請到邊境掃雷,3年來,他1000餘次蹚過雷場,拆除2400餘枚爆炸物,處置各類險情20多起。
2、雍元書,男,漢族,1948年4月出生,中共黨員,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復興鎮湄江湖村村醫。
2018年3月11日晚,中央電視台《2017尋找最美醫生》大型公益活動頒獎典禮播出,一位七旬老人走進了全國人民的視野,他名叫雍元書。這天,他作為貴州省5名候選人中唯一一名來自偏遠山區的鄉村醫生,獲得了「最美醫生」表彰。
3、魏發府,男,漢族,1942年2月出生,貴州遵義市桐梓縣大河鎮石牛村農民。
1985年,已過不惑之年的魏發府,與村集體簽訂了綠化2000多畝荒山的合同,在海拔1000多米的大坪山展開了人生最為壯麗的搏擊。30餘年來,魏發府組織當地群眾修通了3個村組長達10多公里的3條鄉村公路,改變了當地人祖輩以來肩挑背馱的歷史。
他在大坪山上造林近2000畝,植樹20餘萬株,使得山上一度斷流的山泉又恢復了水流,滿足了山下數百人畜飲用水的需求和上千畝耕地的澆灌。他擁有價值2000萬元的森林財富,卻把山林視為生命,一直清貧地生活在大山上,無怨無悔地守護這片山林。
4、鄭小雁,女,漢族,1976年12月出生,貴州省安順市平壩區天龍鎮雙硐衛生室村醫。
村民鄭某某是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病已20多年,長期被關鎖在家中小屋內,妻子早已改嫁。鄭某某有一兒子,自小成績優秀,不幸於2014年也患上精神分裂症。兩人均靠鄭某某80多歲的父母照顧。2016年鄭某某的母親去世,僅靠父親編竹活貼補家用。
由於家庭經濟困難承擔不起治療費用,於是鄭某某父子倆放棄在院治療。鄭小雁得知這一信息後,一方面多次與鄭某某的前妻溝通交流,讓其回來照顧孩子;另一方面積極與上級醫院對接尋求幫助,不僅為父子二人免除了醫葯費,還堅持每周到鄭某某家中監督指導,免費送葯。
通過細心周到的服務,鄭某某兒子病情穩定,重返校園,讓這個家庭重現一份生機。
5、徐燕,女,漢族,1975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貴陽市公安局指揮中心110報警服務台主任。
1996年,貴陽市公安局110指揮中心成立,剛從警校畢業不久的徐燕成為首批16個110接警員中的一員。剛開始,徐燕和1位同事上1個班,每個班24小時。同事給徐燕算了一筆賬,按一個工作日接250個電話保守計算,20年間徐燕總共接了70多萬個電話。
如今,徐燕已成長為貴陽市公安局指揮中心110報警服務台主任。接聽報警電話仍舊是她工作的常態,因為在她看來,盡管接處警理念在改變、方式在進步,但人民警察的神聖職責和使命沒有變,自己對黨忠誠服務人民的理想信念沒有變。在「變」與「不變」中,她始終堅守著從警的初心,在這個平凡崗位上,用不一樣的情懷帶領著一幫人,守衛著萬家燈火,保護著一方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