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聖父
⑴ 聖經裡面的聖父.聖靈.聖子各代表什麼
1.上帝
我們相信只有一尊真 神,他是三位一體的上帝,有父上帝、子上帝和靈上帝三個位格。聖子是在永恆里由聖父所生,聖靈在永恆里出於聖父和聖子。聖父、聖子、聖靈同尊榮、同權能。上帝是靈,就無限性而言,他是絕對的、超越的、自有永有、永不更改、獨一、完美、偉大和永恆的;對被造而言,上帝是無所不在、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上帝的道德屬性包括聖潔、公義、愛和真理;上帝是萬有的創造者、宇宙的管治者、罪惡的審判者、選民的拯救者和真理的啟示者。
2.我們的中保耶穌基督
我們相信主耶穌基督是永生上帝的獨生愛子,是三位一體上帝中的第二位格,是太初與上帝同在的道,就是上帝。萬有是靠他造的、借他造的、為他造的、並靠他而立。他是上帝榮耀所發的光輝,是上帝本體的真像。我們相信基督的單一位格,有完全的神性和人性;基督不是受造的,而是受生的--作為完全的上帝,基督是自有永有的;作為完全的人,基督是因聖靈感孕由童貞女馬利亞所生--基督是道成肉身的特殊啟示;他完全地獻上自己成為我們的贖罪祭,用他自己的寶血救贖了我們,死在十字架上,被埋葬後第三日身體復活;他又升上高天,現在坐在父上帝的右邊,為他的聖徒祈求;為了上帝國度的實現,他將會再來;他是道路,真理和生命。
3.關於聖靈
我們相信聖靈是萬有被立之前創造宇宙的三位一體上帝中的第三位格,是出於聖父和聖子,歷世歷代被信仰、愛戴、尊崇和敬拜。因著上帝的恩典,聖靈是唯一能施行救恩使人重生的那一位;這救恩就是基督耶穌在十字架上捨命流血所完成的。聖靈住在信徒的心裡成為我們的保惠師並使我們成聖。聖靈來是為了啟示和榮耀主耶穌基督,引導我們進入一切的真理,並用公義和審判顯明世人的罪。借著聖靈,所有的聖徒聯合成基督的身體,在基督里所有信他的人被建成上帝的居所。上帝借著聖靈向人說話,其中的特殊啟示就是聖經。
以上這些就是父子聖靈的名,就是上帝的名。「上帝是靈,要用心靈和真理來敬拜他。」(約翰福音第4章耶穌基督的話)上帝原來沒有形體,而天父差派他的獨生愛子來做人,使上帝在一個活人身上有形體地彰顯出來,這就是道成肉身,此人就是耶穌基督。
上帝沒有姓名,也就是沒有名字,但上帝有名。上帝的名不同於人對上帝的稱呼,雖然上帝的名稱往往和上帝的名密切相關。
誰都知道,上帝是三位(聖父、聖子、聖靈)一體的,他們本為一,卻又有不同分工,就經上所說,聖子是聖父意念的執行者,聖父有什麼想法,都通過聖子來執行,聖子是通過他說的話來執行一切的事,而他的話就是靈,這靈也就是經上說的「智慧」,經上說:「我智慧以靈明為居所,又尋得知識和謀略。……在耶和華造化的起頭,在太初創造萬物之先,就有了我。從亘古,從太初,未有世界以前,我已被立。沒有深淵,沒有大水的泉源,我已生出。大山未曾奠定,小山未有之先,我已生出。耶和華還沒有創造大地和田野,並世上的土質,我已生出。他立高天,我在那裡;他在淵面的周圍,劃出圓圈。上使穹蒼堅硬,下使淵源穩固,為滄海定出界限,使水不越過他的命令,立定大地的根基。那時,我在他那裡為工師,日日為他所喜愛,常常在他面前踴躍,踴躍在他為人(.預備.)可住之地,也喜悅住在世人之間。」(箴8:12、22-31)
很顯然,聖靈是一切事物的最終完成者,也是上帝住在世人之間的媒介,使世人仍能得聰明智慧,這聰明智慧就是:「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9:10)
永生上帝的印記也自然就帶有聖父的印記、耶穌的印記和聖靈的印記了。有經上說的為證:「我又看見另有一位天使,從日出之地上來,拿著永生上帝的印。他就向那得著權柄能傷害地和海的四位天使大聲喊著說: 『地與海並樹木,你們不可傷害,等我們印了我們上帝眾僕人的額。』我聽見以色列人各支派中受印的數目有十四萬四千。」(啟7:2-4)「我又觀看,見羔羊站在錫安山,同他又有十四萬四千人,都有他的名和他父的名寫在額上。」(啟14:1)
從這兩處經文,我們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出,永生上帝的印記包括聖父的印記和耶穌的印記。聖父就是耶和華,他的名所顯示的就是愛;聖子的名是耶穌,這名所顯示的順從。這里沒有說出聖靈的印記,但如果我們想擁有聖父與聖子的印記,就必須經過聖靈的工作才能擁有,只有聖靈才能使我們擁有耶和華的愛和耶穌的順從,這順從是順從耶和華意念。所以經上說:「你們既聽見真理的道,就是那叫你們得救的福音,也信了基督,既然信他,就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這聖靈是我們得基業的憑據((原文作質)),直等到上帝之民((民:原文作產業))被贖,使他的榮耀得著稱贊。」(弗1:13、14)這「使他的榮耀得著稱贊」就是叫我們學會耶穌的順從,以至於生出愛來。就如保羅說的「只有生發仁愛之心才有功效。」
所以,叫人生發仁愛之心的是聖靈,是聖靈叫我們學會了順從,學會了愛,以至於榮耀上帝,因為我們身上帶有耶穌的印記――順從,也帶有父的印記――愛
⑵ 誰知道「聖父,聖子,聖靈」中的聖靈是誰
什麼是上帝的名?按照希伯來文,一個人的名就代表他所是、他所有、他所言、他所為的一切,而不是像現代中文的名字通常是個代號。上帝的名自有永有,萬有都屬於他,他的話語托住萬有、賜予人生命,認識了上帝的名也就認識了上帝的創造、管治、啟示、拯救和審判(來1:1-3)。
1.上帝
我們相信只有一尊真 神,他是三位一體的上帝,有父上帝、子上帝和靈上帝三個位格。聖子是在永恆里由聖父所生,聖靈在永恆里出於聖父和聖子。聖父、聖子、聖靈同尊榮、同權能。上帝是靈,就無限性而言,他是絕對的、超越的、自有永有、永不更改、獨一、完美、偉大和永恆的;對被造而言,上帝是無所不在、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上帝的道德屬性包括聖潔、公義、愛和真理;上帝是萬有的創造者、宇宙的管治者、罪惡的審判者、選民的拯救者和真理的啟示者。
2.我們的中保耶穌基督
我們相信主耶穌基督是永生上帝的獨生愛子,是三位一體上帝中的第二位格,是太初與上帝同在的道,就是上帝。萬有是靠他造的、借他造的、為他造的、並靠他而立。他是上帝榮耀所發的光輝,是上帝本體的真像。我們相信基督的單一位格,有完全的神性和人性;基督不是受造的,而是受生的--作為完全的上帝,基督是自有永有的;作為完全的人,基督是因聖靈感孕由童貞女馬利亞所生--基督是道成肉身的特殊啟示;他完全地獻上自己成為我們的贖罪祭,用他自己的寶血救贖了我們,死在十字架上,被埋葬後第三日身體復活;他又升上高天,現在坐在父上帝的右邊,為他的聖徒祈求;為了上帝國度的實現,他將會再來;他是道路,真理和生命。
3.關於聖靈
我們相信聖靈是萬有被立之前創造宇宙的三位一體上帝中的第三位格,是出於聖父和聖子,歷世歷代被信仰、愛戴、尊崇和敬拜。因著上帝的恩典,聖靈是唯一能施行救恩使人重生的那一位;這救恩就是基督耶穌在十字架上捨命流血所完成的。聖靈住在信徒的心裡成為我們的保惠師並使我們成聖。聖靈來是為了啟示和榮耀主耶穌基督,引導我們進入一切的真理,並用公義和審判顯明世人的罪。借著聖靈,所有的聖徒聯合成基督的身體,在基督里所有信他的人被建成上帝的居所。上帝借著聖靈向人說話,其中的特殊啟示就是聖經。
以上這些就是父子聖靈的名,就是上帝的名。「上帝是靈,要用心靈和真理來敬拜他。」(約翰福音第4章耶穌基督的話)上帝原來沒有形體,而天父差派他的獨生愛子來做人,使上帝在一個活人身上有形體地彰顯出來,這就是道成肉身,此人就是耶穌基督。
上帝沒有姓名,也就是沒有名字,但上帝有名。上帝的名不同於人對上帝的稱呼,雖然上帝的名稱往往和上帝的名密切相關。
誰都知道,上帝是三位(聖父、聖子、聖靈)一體的,他們本為一,卻又有不同分工,就經上所說,聖子是聖父意念的執行者,聖父有什麼想法,都通過聖子來執行,聖子是通過他說的話來執行一切的事,而他的話就是靈,這靈也就是經上說的「智慧」,經上說:「我智慧以靈明為居所,又尋得知識和謀略。……在耶和華造化的起頭,在太初創造萬物之先,就有了我。從亘古,從太初,未有世界以前,我已被立。沒有深淵,沒有大水的泉源,我已生出。大山未曾奠定,小山未有之先,我已生出。耶和華還沒有創造大地和田野,並世上的土質,我已生出。他立高天,我在那裡;他在淵面的周圍,劃出圓圈。上使穹蒼堅硬,下使淵源穩固,為滄海定出界限,使水不越過他的命令,立定大地的根基。那時,我在他那裡為工師,日日為他所喜愛,常常在他面前踴躍,踴躍在他為人(.預備.)可住之地,也喜悅住在世人之間。」(箴8:12、22-31)
很顯然,聖靈是一切事物的最終完成者,也是上帝住在世人之間的媒介,使世人仍能得聰明智慧,這聰明智慧就是:「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9:10)
永生上帝的印記也自然就帶有聖父的印記、耶穌的印記和聖靈的印記了。有經上說的為證:「我又看見另有一位天使,從日出之地上來,拿著永生上帝的印。他就向那得著權柄能傷害地和海的四位天使大聲喊著說: 『地與海並樹木,你們不可傷害,等我們印了我們上帝眾僕人的額。』我聽見以色列人各支派中受印的數目有十四萬四千。」(啟7:2-4)「我又觀看,見羔羊站在錫安山,同他又有十四萬四千人,都有他的名和他父的名寫在額上。」(啟14:1)
從這兩處經文,我們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出,永生上帝的印記包括聖父的印記和耶穌的印記。聖父就是耶和華,他的名所顯示的就是愛;聖子的名是耶穌,這名所顯示的順從。這里沒有說出聖靈的印記,但如果我們想擁有聖父與聖子的印記,就必須經過聖靈的工作才能擁有,只有聖靈才能使我們擁有耶和華的愛和耶穌的順從,這順從是順從耶和華意念。所以經上說:「你們既聽見真理的道,就是那叫你們得救的福音,也信了基督,既然信他,就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這聖靈是我們得基業的憑據((原文作質)),直等到上帝之民((民:原文作產業))被贖,使他的榮耀得著稱贊。」(弗1:13、14)這「使他的榮耀得著稱贊」就是叫我們學會耶穌的順從,以至於生出愛來。就如保羅說的「只有生發仁愛之心才有功效。」
所以,叫人生發仁愛之心的是聖靈,是聖靈叫我們學會了順從,學會了愛,以至於榮耀上帝,因為我們身上帶有耶穌的印記――順從,也帶有父的印記――愛。
⑶ 聖父是誰
聖父是耶和華。
基本介紹:
基督宗教所相信的三位一體之獨一上帝的版第一位格。權聖子是在永恆里由聖父所生,聖靈在永恆里出於聖父和聖子。聖父、聖子、聖靈同尊榮、同權。
耶和華源自《舊約聖經》,耶和華是至高、全能、公義、聖潔、信實、慈愛的神。參考:《聖經》以賽亞書42章8節:我是耶和華,這是我的名。我必不將我的榮耀歸給假神,也不將我的稱贊歸給雕刻的偶像。《聖經》詩篇106章1節:你們要贊美耶和華!要稱謝耶和華,因他本為善,他的慈愛永遠長存!《聖經》詩篇115章13節:凡敬畏耶和華的,無論大小,主必賜福給他。《聖經》申命記5章11節:不可妄稱耶和華你神的名;因為妄稱耶和華名的,耶和華必不以他為無罪。
⑷ 基督教三位一體的神,聖父聖子聖靈的各個位格
第十三節 子生於父的理智一、教會的訓誨聖子產生於聖父的理智(Intellect)——確定意義天主在永恆就對自已有深刻全面的認識,他在永無止境地靜觀自已的同時,產生了對自已的「印像」或「概念」,我們把這「印像」稱為天主的「思想」或「智慧」,或稱為天主的內言(聖言),這個「印像」、「肖像」、「概念」、「思想」或「智慧」實際上就是聖子。他自已的這個「概念(聖子)」能完全表達自已的一切完善。他自已與自已的概念完全同一。羅馬要理問答(1:3,8,3):「以人靈智力活動為例,來解釋聖子自永世生於聖父的性質與方式,似乎最接近事實,因此聖若望稱天主聖子為『聖言』。正如人的精神在自知中產生了神學家稱為『言語』的自我形象,在人性事物與天主事物可以相比的范圍以內,天主在他對自己的認識中,生了永恆的聖言(ita Deus Seipsum intelligens Verbum aeternum generat.)所以聖之生於聖父應視為一種純粹的理智的產生或藉理智方式的產生(generatio per mom imtellectus)。台灣省台南教區成世光主教指出在中華文化思想中也早有三位一體的暗示,他把老子《道德經》的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解釋成天主聖三的生發,他認為,天主生聖子的行為,就是道生一,聖子既已受生,就是一生二了;聖父聖子共發聖神就是二生三;然後,天主聖三創造了萬物,就是三生萬物。他還引用了《莊子·齊物論》中的話說:「既已謂之一矣,且得無言乎?一與言為二,二與一為三。」二、聖經的啟示聖經稱天主第二位為「天主的聖言」。這個名字揭示聖子是「言」(Verbum mentis),是由聖父的認識行為(act of cognition)所生,或者可說是聖父知識的結晶。天主第二位的特殊稱呼:「智慧」(舊約中有關智慧的言論;格前1:24)表示聖子出發的方式是誕生於父的認識行為;「不可見的天主的肖像(哥1:15),」「天主本體的印象」(希1:3)都明示子的出生是父藉理智行為而產生自己的肖像的一種活動。安提約基亞的依納爵稱基督為「天主的言語(o logoV tou qeou)」(致瑪尼西人書8:2),「父的賜予(tou patroV hgnwmh)」(厄3:2)、「天主的知識(qeou gnosiV)」(弗17:2)。儒斯定將聖子之生於聖父與理智產生言語相比(語錄61:2)。雅典的亞瑟納哥拉斯稱天主子為「父的思想與語言」(Supplique 10)。聖依來內則稱基督為「聖父思想的最初表示」(Epideixis 39)。聖奧斯定解釋聖子之生為聖父對自己的認識行為:「聖父發出與他完全相等的一言而生了聖子」(Seipsum dicens Pater genuit Verbum sibi aequale per omnia. 論三位一體15:14,23)。三、理論基礎天主三位的出發(Processions)是認識或意志的一種純粹精神活動。天主的認識行為足以產生「產生」概念,就象人的認識一定會產生概念一樣,當人認識某一事物時,必然地要產生印象(概念),這是因為人分享了天主的認識功能。但天主的認識與人的又不太一樣,天主是借自已而認識自已,產生「自我」的概念,而人則是先通過外界的事物,才知自已的存在,然後能過後天的人際關系交往,經過別人的肯定或否定才認識了自已的「存在」及存在的價值。天主借自已只能產生與自已完全相同的概念,是永不會錯誤的,所以天主的概念與自已完全合一的。而人對自已的認識則常是錯誤的,在希臘萬神廟的入口處寫著:「認識自已」,可見認識自已是人類最大的難題。亞里斯多德對「產生」所下的定義是:「一生物發源於性體相同的生活本原」(Origo viventis a principio vivente conjuncto in similitudinem natruae.),這說法只可適用於天主,因為只有天主的概念與自已相同。天主父在自知中產生了他自己的完滿肖像即與父同性同體的子。使父產生聖子的認識行動的對象只能是天主自已,天主不可能從他自身以外的事物獲取自已的概念,真正使天主值得認識的也只能是他自已,他只能有一個自我的概念,這就是為什麼天主只能有一個聖子;父子也只能有一個愛的對象,即父愛子、子愛父,父子相愛的互動關系只能是一種, 也就是為什麼只能有一位聖神;也就解決了為什麼天主只能是三位一體,而不是「四位一體」或「五位一體」的問題。根據聖多瑪斯的理論,這個認識的對象是聖父認識中所包涵的一切:天主認識的必然對象,首先是天主本質、天主三位、其次是可能的事物及天主自永世已經決定創造的實在事物(真理論4:4—5;神1:34,1之3)。第十四節 聖神發於父與子的意志或互愛聖神發於聖父與聖子的意志或互愛——確定意見羅馬要理問答(1:9,7)說:「聖神是由那為愛火所燃燒的天主的意志所發生」(a divina voluntate veluti amore imflammata.)。前面已經說過,天主在永恆的自我默觀中產生了自已的概念——聖子,當天主(聖父)發現自已的子能完全表達自已的一切美善時,就把自已完全交拒給了子,子也無條件地接納了父。當子發現自已的一切美善都是來自父時,就把自已完全交付給了父,父也無條件地接納了子,子這種交付也就是回歸於父的行動,在父、子的彼此通傳、彼此接納的過程當中,聖神出現了,所以我們可以說聖神是父子彼此相愛的結晶,是父子愛情的相遇點。由於父、子這種相愛是必然的,所以也可說聖神是父、子結合的原動力。聖父、聖子在聖神內相愛,完全共融合一。聖經特別稱呼天主第三位為「聖神」(Pneuma意即風、呼吸、生命的本原、靈魂),這個名字指示一種運動或活動的本源。Pneuma既是聖神位格固有的名字,它顯示出聖神是藉著天主意志的精神活動而發生的(per mom voluntatis)。而且(發生)這個動詞也表示意志的關系。試與宗9:1:「口吐恐嚇和兇殺之氣」(spirans minarum et caedis)一語,與amorem spirare(發愛心),odium spirare(發忿恨) 相比較。「聖神」一詞中的形容詞「聖」同樣地表示由意志所發生,因為聖德根植在意志里。聖經與傳承都將愛情的工程歸屬於聖神。羅5:5:「天主的愛情,藉著所賜與我們的聖神,已傾注在我們心中了」。將愛情的工程歸於聖神是基於位格性的特徵,歸根結蒂,基於聖神的起源關系。因此可以推知聖神是以一種愛的方式(per mom amoris)。第十一次多來道大公會議(675年)宣布:「聖神既是父與子之間的愛與聖德,可推知他發於他們兩位(父與子)」(鄧277)。教父們根據聖經字匯,以「恩惠」或「贈與」(donum,munus)二詞來指示聖神,而這兩個名詞都與「愛」有關系。如宗2:38:「你們將領受聖神的恩惠」。宗8:20:「你的銀錢與你要一起喪亡!因為你想天上的恩典可用銀錢獲得。」(參見聖奧斯定論三位一體15:19,33—36)。因為恩惠是愛的表徵,聖神的這個名稱暗示他原是藉愛而發的,同時他是父與子之間的愛之贈禮。《天主教教理》733條:「「天主是愛」(若一4:8,16),而愛是第一個恩賜,它包括所有其它的恩賜。這分天主的愛「借著所賜與我們的聖神,已傾注在我們心中了」(羅5:5)。父與子藉以共發聖神的意志對象,首先(principaliter et quasi per se)是天主必然地願意與鍾愛的事物,即天主本質與天主三位,其次(ex consequenti et quasi per accidens)是天主非必然地願意與鍾愛的事物,即被創造的事物,某些神學家認為,一切僅僅可能的事物也包括在內。第十五節 聖神由父與子所發而非所生聖神由父與子所發,而非所生——信理「任何人」(Quicumque)信辭中有關聖神的那一句是:「不是出生而是共發的」(nec genitus sed procedens 鄧39、277、703)。因而聖神不是天主子。聖經與傳承都只講到惟一獨生子——聖言。在傳承中,出生與子性都不屬於聖神(亞達納Ep. ad. Serap. 1: 16; 駁馬克西摩書2:14,1)。「產生」與「發生」之所以不同:是因為聖子產生於父的理智,是屬於父的認識行為。聖神來源於天主的意志行為。理智和意志是兩種不同的內在行為。不過,都是天主的行為,天主的行為與天主是同一的,所以聖神與聖子一樣,都與聖父同一本質,然而聖神之所以與父、子具有同一本質,並非由於他們的發生方式相同(神1:27)。而是由於聖神的出現並不符合產生概念的特徵,聖神並不是父所產生的「概念」,而是留戀「概念」的結果。主動的產生與主動的發生之間的不同,不是實在的(其間沒有對立關系,鄧703),也不僅是理論的(聖神不是產生的,鄧39),而是天主的認識與意志之間存在一種能力表顯上的差別。第二章 天主的內在關系與天主的位格第十六節 天主的內在關系一、關系的意義所謂「關系」,是指一件事物與另一件事物之間的聯系(respectus unius ad alterum. 神1:28,3)。關系的概念里包含三個因素:(一)主體(subjectum)、(二)終點(terminus)、(三)關系的基礎(fundamentum)。關系的性質已包涵在與另一事物的聯繫上(esse relativi est ad aliud se habere 神1:28,2)。關系可分實在關系與理論關系,相互關系與偏面關系(relationes mutuae-non mutuae)。在一個關系的主體與終點之間,存有一種相應的對立。二、天主內的四種關系天主內的兩個內涵出發建立了四種實在的相互關系。因此在天主內有四種實在關系即(一)父對子的關系,父對於子永遠是主動的,因為父是生者,這和特性就是主動的產生性(active generation)(父性)(generare)。(二)子對父的關系,永無是被動的,子是被生者,而不能是生者,這一特性就是被動的產生性(passive generation)(子性)(generari)。(三)父與子對聖神的關系,是主動的發生性(spirare)。(四)聖神對父與子的關系是被動的發生性(spirari)。在聖經里,有關天主內在關系的訓誨,都蘊含在父、子、聖神(Spiritus-Spiratus)之名中。第四與第五世紀的教父們,如東方教會的三位卡帕多細亞教父與亞力山大里的濟利祿、拉丁教會的聖奧斯定、聖福京斯與波厄底烏士(Boethius)等,曾將天主內在關系的道理,加以科學化的闡明。聖葛利哥里·納齊安松說:「『父』這個字既不是本質的名字,也不是活動的名字,而是關系的名字,表示父對子、子對父的關系」(Or. 29: 16)。聖奧斯定說:「雖然父與子是兩個不同的位格,但並無本質的差別,父與子的不同並非在本質上,而是在關繫上(non secunm substantiam dicuntur,sed secunm relationem. 論三位一體5:6)。教會的訓導權威嘉納了教父們與神學家們所發揮的理論,第十一次多來道會議所明定的信辭(鄧278),以及翡冷大公會議為雅各俾派所宣布的文告(鄧703)都可以證明這一點。三、天主內四種真正不同的關系依據三位一體的信理,天主內的相互關系,不僅是理論關系,抑且是實在關系。否則天主三位將會被認為是理論上的三位。第一個位格之所以稱為「父」,就是因為他的絕對主動性,即對於第二位及第三位的絕對主動性。第二位之所以稱為「子」就是因為他被生於第一位的理智,且對於第三個位格有某種主動性。第三個位格之所以稱為「神」,是因為他被動地來自第一位和第二的心神。事實上,天主三位間的區別不是的本質的區別,而是由於三位之間的相互關系。換言之,「父」之所以是父,是因為有了子,「子」之所以是子,是因為有父在。「神」之所以是神,是因為父子有了「愛」,父、子、聖神沒有本性上的區別,而是因為他們彼此的相互關系,才有了身份上的區別。當父面對子、子面對父、父子面對聖神、聖神面對父子時,就產了四種實在關系中,也產生了身份的不同。這三身份(關系)就是父性(Fatherhood),子性(Sonship),被動的發生性(passive spiration)。父子聖神並非本質是的不同,本質上都有神性,而是在面對另一方位時,所產生的角色及身份的不同,也就是特性的不同:父的特性是父性,子的特性是子性,聖神的特性是「靈」(心靈、心神)性,即「溝通性」、「聯合性」、「共融性」,即所謂「心有靈犀一點通」,是父與子心靈相相、心領神會的結果。四、天主的內在關系與天主本質天主的內在關系與天主本質實際上完全一致——信理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下是因為天主內的這四種關系,才構成了天主無法探測的本性,天主的本性就是這四種關系,這四種關系也就是天主的本性,即父子聖神永遠相愛的本性。天主的內在關系與天主的本質是同一回事。一般所稱的蘭斯(Rheims)會議信理宣布(1148年),對於主張天主三位與天主內在關系(如父與父性)有真正差別的意見,予以針砭。阿迪艾的吉爾培(Gilbert of Poitiers)據說,曾經作過如上的主張。蘭斯會議宣布在天主內,並無永恆的而且非天主本身的關系、性質、特徵、或其他類似事實之存在(鄧391)。吉爾培的敵對者以下面這句話積極地表達了會議所公布的道理:「在天主內的一切都是天主」(Quidquid in Deo est ,Deus est)。翡冷大公會議也定斷:「天主內的一切,除了關系的對立外,完全一致」[In Deo ] omnia sunt unum,ubi non obviat relationis oppositio. 鄧703)。但是天主內在關系與天主本質中間,並無相應的對立。也就是說,哪一種關系找不到與哪一種本質相對應。因為那種關系本來就是天主的本質。天主內的關系與天主本質完全一致的內在基礎,是天主存在的絕對單純性,這種絕對單純性不容許關系與本質的組合。然而在天主內的關系與天主的本質中間,不僅有一種理論的差別,而且還有一種能力表顯上的差別,因為在關系中包含了與關系的終點底連系,而在本質的概念里,沒有這種連系(manifestum est, quod relatio realiter existens in Deo est idem essentiae secunm rem et non differt nisi secunm intelligentiae rationem,prout in relatioe importatur respectus ad suum oppositum,qui non importatur in nomine essentiae. 神1:28,2)。第十七節 天主的位格一、位格的概念在天主三位一體信理的陳述里,教會採用了哲學名詞:如本質(essence)、性體(Nature)、自立體(Substance)、位格(hypostase,person)。本質、性體、本性、自立體皆指一物的本性本體,即一物的自身或自身所屬的范疇,物各有各自的本性,如貓的有貓的本性,貓的本性是獸性。人的本性是人性,天使也有自已的本性,天使的本性是神性。位格則有理性的自我意識,凡有理性的東西,都會意識到「我」的存在,這個「我」即是「位格」。凡有理性的東西才可有位格,因此,我們可稱「一位先生」、「一位老師」、「一位天使」、「一位魔鬼」。而無理性的東西就不能稱「位」,如「一位豬」、一位牛」、「一位駱駝」。人也不能對一個沒有位格的東西發展位際關系,如人不能對狗說:「你怎麼怎麼,我怎麼怎麼。」位格與位格的關系就是「位際關系」或「位格關系。」也就是你內的「我」與我內的「我」的關系。位格則是個別、完整、屬於自己,不可轉讓的或替代的,世界上再也不可能有第二個「我」,「我」唯一特性就是非「你」性。位格與性體的關系是:有本性本體的東西,則未必有位格,有體格的東西則一定有自已的本性本體,性體是位格藉以存在與行動的本原(principium quo)否則,位格就無從表達自已的存在,如「我寫」、「我聽」…….,假如「我」就不存在,也無從說起這些。位格是性體的呈現者,是整個存在與其活動的最後主體。波厄底烏士在其《De abus naturis》 3:說「位格是具有理性的個別、不可轉讓的存有。」(Persona est naturae rationalis indivia incommunicabilissubstantia.)1215年,第四次拉脫朗大公會議的Caput Firmiter宣布:三個位格,即是一個本質,一個自立體或完全單純的性體(Tres quidem personae sed una essentia,substantia seu natura simplex omnino.)。本質、性體與自立體是指天主三位所共有的實體(physical essence),即天主的本質。(principium quod),而位格則是父子聖神彼此相互通傳神性、彼此共融的三位的活動。二、關系與位格的聯系父性、子性與被動發生性三個彼此對立的關系,就是天主的三個位格。父性形成父的位格,子性形成子的位格,被動的發生性形成聖神的位格。位格是不可轉讓的。天主的關系就是自身,因它們與天主本質完全一致:「凡在天主內的就是天主的本質」(quiquid est in Deo,est eius essentia. 神1:28,2)。然而神性是可以互相通傳的,因為本來就只有一個神性。不可轉讓的是父子聖神的各自特性,父性僅屬於父、子性與被動發生性三個關系,父永不能把自已的父性轉讓給「子」,子也永遠不可能成為「父」,也永不可能具備「父」的特性,否則就會父不父、子不子了,父子對於聖神也同樣如此,天主聖三各自的特性、身份、角色不永遠不能相互替換的,天主的這種規律,就是他的永恆律。由於他的穩定性,才有了萬有的穩定性,才有萬物的自然律。三、天主三位的基本定則天主內除了關系的對立以外,一以貫之——信理從天主內在關系的信理,可以推知天主三位的基本定則。此定則首先由坎塔布里的安瑟倫所陳述《De Processione Spiritus S. 2》。並經翡冷翠大公會議譴責雅各俾派所頒布的文告(1441年)加以正式採納:「除了關系的對立外,天主內完全一致」(((In Deo))ommia sunt unum ubi non obviat relationis oppositio.)。根據此語,我們知道,天主三位間的真正區別僅基於關系的對立。
⑸ 聖父是什麽意思啊
基督宗復教所相信的三位制一體之獨一上帝的第一位格。聖子是在永恆里由聖父所生,聖靈在永恆里出於聖父和聖子。聖父、聖子、聖靈同尊榮、同權能。上帝是靈,就可傳遞屬性而言,他是無限的、絕對的、超越的、自有永有、永不更改、獨一、完美、偉大和永恆的;就自在本性而言,上帝是無所不在、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上帝的道德屬性包括聖潔、公義、愛和真理;上帝是萬有的創造者、宇宙的管治者、罪惡的審判者、選民的拯救者和真理的啟示者。又叫聖天父、父上帝。 天主教也稱教宗為「聖父」,但不能稱教宗為「聖天父」。即便如此,天主教也引起了基督宗教其他傳統的垢病。
⑹ 以「聖父、聖子、聖靈之名,阿門」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基督徒所信仰的神(或者稱為上帝)是「三位一體」的神。這「三位一體」就是:聖父、聖子、聖靈。他們是不同的三個位格(聖父、聖子、聖靈),但卻是同一本體(本質)的,就是一位神。這位神就是創造宇宙萬物的上帝。聖經上說:【從來沒有人看見 神,只有在父懷里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約翰福音1章18節)】。「父」就是指聖父;「獨生子」就是指聖子耶穌。耶穌是神的靈(就是聖靈)使童貞女馬利亞懷孕而降生。耶穌降生前就與聖父、聖靈參與了「創世紀」。耶穌降生後,不僅是完全的人,而且還是完全的神。阿門(Amen),又譯阿們(天主教昔譯亞孟,今譯阿門,東正教譯為阿民),希伯來語,意思是"但願如此,實實在在的",是猶太教、基督宗教的宗教用語,在禮拜和禱告時表示同意或肯定的意思。亦有名為"Amen"的作家和音樂作品。
⑺ 耶酥的母親是聖母瑪利亞,那麼聖父是誰
耶穌的父親抄是耶和華。基督襲教認為,瑪利亞只是耶穌肉身的目前,不能稱之為聖母。天主教尊稱為聖母。
首先基督教信仰認為耶穌和耶和華一樣,是自有永有的,從太初存到永遠。在未有天地以先,耶穌和耶和華已經存在,並且創造了地球上的一切。
基督教認為耶穌的母親只是一個普通人,因為敬畏上帝,所以福氣臨到瑪利亞。她是童女,因聖靈而受孕。耶穌是天上的元帥,因人類犯罪,唯有他能代替人類死,因為他說人類的創造者,因他的死亡,人類可以因此被赦免,重歸天國。因此他通瑪利亞來到人類當中,向每一個人一樣從嬰兒開始慢慢長大。他唯一和我們的區別就是他沒有犯罪,最後為全人類的罪釘死在十字架上。人類因此可以借著耶穌而重回伊甸園。
⑻ 什麼是聖父聖子聖靈
聖父,基督宗教所相信的三位一體之獨一上帝的第一位格。聖子是在永恆里由聖父所生,聖靈在永恆里出於聖父和聖子。
聖父、聖子、聖靈同尊榮、同權能。上帝是萬有的創造者、宇宙的管治者、罪惡的審判者、選民的拯救者和真理的啟示者。又叫聖天父、父上帝。
一個人不能有三個不同的思想、主張、感受、意志……,而「聖父」、「聖子」、「聖靈」三個位格卻可以有不同的思想、意志、感受、主張等等。然而,雖然他們三個位格不同,卻在愛中相處,絕對的和諧和合一。
(8)道德聖父擴展閱讀
中國天主教稱之為「聖神」。基督宗教相信:聖靈是上帝的第三位格,與聖父聖子同受欽崇,同享光榮,是完全的上帝,是基督徒的主。天主教和新教認為聖靈由聖父聖子所共發,東正教認為由聖父所發,歷世歷代被信仰、愛戴、尊崇和敬拜。
因著上帝的恩典,聖靈是唯一能施行救恩使人重生的那一位;這救恩就是基督耶穌在十字架上捨命流血所完成的。聖靈住在信徒的心裡成為我們的保惠師並使我們成聖。
與「聖父」想對應的是「聖母」。
聖母指的是聖母瑪利亞(英文:Blessed Virgin Mary),日本稱為瑪利亞觀音,是基督教《聖經》新約和伊斯蘭教《古蘭經》里耶穌(爾薩)的生母,她的名字מרים(Maryām)在亞蘭文就是「苦澀」的意思,而漢語的《古蘭經》中翻譯為「麥爾彥」,景教翻譯為末艷。
⑼ 聖父、聖子、聖靈的關系是什麼
聖經和信經關於三位一體的上帝的論述:
1) 聖經告訴我們:起初,神造天地,萬物及人類。宇宙及其萬物的浩大、奇妙,規律性,充分證明了它的創造者——神的智慧和能力(羅1:20)。聖經也啟示我們,上帝是獨一的,三位一體的上帝(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太28:19,林後13:14).在未有宇宙以前,聖子由聖父而生(西1:15),聖靈由聖父,聖子而出(詩104:30)。聖父,聖子,聖靈共同協作,在太初創造了宇宙和其中的星辰,創造了地球和地上的人類及萬物,並且管理和維系著宇宙萬物(詩33:6)。除了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上帝外,沒有別的神(出20:l一2)。這個觀念與《道德經》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觀念以及「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的觀念可以說是不謀而合。
2) 亞他那修信經 3. 大公教會信仰即:我等敬拜一體三位,而三位一體之神。 4. 其位不紊,其體不分。 5. 父一位,子一位,聖靈亦一位。
3) 尼西亞信經 2. 我信獨一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在萬世以前為父所生, 出於神而為神,出於光而為光,出於真神而為真神,受生 而非被造, 8. 我信聖靈,賜生命的主,從父和子出來,與父子同受敬拜, 同受尊榮,他曾借眾先知說話。
4) 耶和華是上帝的名字,意為自有永有者。耶和華上帝是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上帝。舊約啟示了耶和華上帝具有三個位格(聖父一位,聖子一位,聖靈亦一位),而不是一個位格,耶和華是三位一體的上帝:希伯來文神(ELOHIM)是一個復數名詞,聖經中神以「我們」自稱(創1:26,3:22)。詩45:6~7 「6 神啊,你的寶座是永永遠遠的,你的國權是正直的。7 你喜愛公義,恨惡罪惡,所以神,就是你的神,用喜樂油膏你,勝過膏你的同伴。」 第6節中的神指聖子(來1:8),第7節中的神指聖父,聖父膏聖子,聖子是受膏者,「受膏者」希伯來語是彌賽亞,希臘語是基督。 聖父耶和華要聖子坐在聖父的右邊(詩110:1)。聖父耶和華差遣聖子耶和華和耶和華的靈來(賽48:12,16)。
5)新約更加清楚地啟示了上帝是三位一體的上帝:約1:1 「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道(聖子)與上帝(聖父)同在,說明聖父是一位,聖子是一位,聖父,聖子太初就在一起。道就是上帝,說明聖父聖子為一體。太3:16~17 清楚說明了神的三個位格:「耶穌受了洗,隨即從水裡上來。天忽然為他開了,他就看見神的靈彷彿鴿子降下,落在他的身上。從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聖子耶穌受洗,聖靈降在聖子耶穌身上,聖父在天上說話。
6) 彼得認耶穌為基督為神的兒子後,立刻得到耶穌的肯定和贊揚(太16:15~19)。耶穌被捕受審時,大祭司問耶穌:「我指著永生神叫你起誓告訴我們,你是神的兒子基督不是?」耶穌肯定地回答說:「你說得是,然而,我告訴你們,後來你們要看見人子坐在那權能者的右邊,駕著天上的雲降臨。」(太26:63~64) 使徒保羅指出,耶穌基督本有神的形象,與神同等,降生成為人,施行救贖(腓2:6~11)。
⑽ 聖父、聖子、聖靈分別是誰
聖父:上帝耶和華聖子:上帝之子耶穌聖靈:神的本體,類似「道」、「梵」、「天」的概念,是抽象的,是有一定智商的人想像、推理出來的抽象概念,類似佛教的「法」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