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湖南省行政立法

湖南省行政立法

發布時間: 2025-09-16 18:28:01

『壹』 湖南省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機構職能

湖南省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的主要機構職能包括以下幾點

  1. 依法行政工作規劃與實施

    • 統籌規劃全省推進依法行政工作,擬訂依法行政規劃和年度計劃,並組織實施。
    • 研究依法行政和政府法制建設中的新問題,提出推進依法行政的措施和建議。
  2. 省政府立法工作

    • 統籌規劃省政府立法工作,擬訂年度立法工作安排。
    • 審查各部門報送省政府的地方性法規草案和規章草案。
    • 起草或組織起草重要地方性法規草案、規章草案,並負責立法解釋工作。
  3. 規范性文件管理

    • 組織指導《湖南省行政程序規定》的實施。
    • 指導全省規范性文件管理工作,承擔合法性審查、登記、清理工作。
    • 受理有關規范性文件違法審查申請,負責規章、規范性文件的備案審查。
  4. 地方性法規、規章匯編與翻譯

    • 編輯本省出版的地方性法規、規章匯編正式版本。
    • 組織翻譯、審定本省出版的地方性法規、規章外文文本。
  5. 行政執法監督

    • 負責行政執法監督工作,指導和監督規范行政執法行為。
    • 依法監督糾正違法或不當的行政行為,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
    • 協調法律、法規和規章實施中的爭議和問題。
  6. 行政執法主體資格管理

    • 負責依法確認和規范行政執法主體資格。
    • 管理全省行政執法證件,指導全省行政執法隊伍建設。
    • 實施行政執法人員、監督人員、聽證主持人員等的培訓考核、資格認定和發證。
  7. 行政執法體制改革

    • 會同有關部門推進全省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工作。
    • 承辦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和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等工作。
  8. 行政復議、行政賠償和行政應訴

    • 指導、監督全省行政復議、行政賠償和行政應訴工作。
    • 承擔申請省人民政府裁決的行政復議案件。
    • 辦理省政府受理的行政賠償案件,承辦省政府的行政應訴事項。
  9. 法制培訓與宣傳

    • 負責對全省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知識培訓進行業務指導。
    • 負責全省政府法制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
    • 開展政府法制理論、工作研究和宣傳,組織對外政府法制業務交流。
  10. 省政府法律顧問工作

    • 承擔省政府法律顧問工作,對省政府重大行政決策進行合法性審查或論證說明。
  11. 承辦其他事項

    • 承辦省人民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貳』 湖南省行政程序規定的第三章

行政決策程序第一節重大行政決策
第二十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作出重大行政決策,適用本節規定。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的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參照本節規定執行。
重要緊急情況必須由政府立即決策的,可以由政府行政首長或者分管副職按職權臨機決定,並及時在政府常務
會議上通報或者向行政首長報告。
起草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規章,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規章制定程序條例》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制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和規章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涉及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的,還應當適用重大行政決策程序。
第三十條行政決策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實行依法決策、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
第三十一條本規定所稱的重大行政決策是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作出的涉及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社會涉及面廣、專業性強、與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下列行政決策事項:
(一)制定經濟和社會發展重大政策措施,編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年度計劃;
(二)編制各類總體規劃、重要的區域規劃和專項規劃;
(三)編制財政預決算,重大財政資金安排;
(四)重大政府投資項目;(五)重大國有資產處置;
(六)資源開發利用、環境保護、勞動就業、社會保障、人口和計劃生育、教育、醫療衛生、食品葯品、住宅建設、安全生產、交通管理等方面的重大措施;
(七)重要的行政事業性收費以及政府定價的重要商品、服務價格的確定和調整;
(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大措施;(九)其他需由政府決策的重大事項。
重大行政決策的具體事項和量化標准,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在前款規定的范圍內依法確定,並向社會公布。
第三十二條政府行政首長代表本級政府對重大行政事項行使決策權。
政府分管負責人、政府秘書長或者政府辦公室主任協助行政首長決策。
政府工作部門、下級人民政府以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重大事項需要提請政府決策的,可以提出決策建議。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行政決策咨詢機制,完善行政決策的智力和信息支持系統。
決策承辦單位依照法定職權確定或者由政府行政首長指定。
第三十三條政府行政首長提出的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由行政首長交承辦單位承辦,啟動決策程序。
政府分管負責人、政府工作部門和下一級人民政府提出的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的建議,由政府行政首長確定是否進入決策程序。
第三十四條決策承辦單位對擬決策事項應當深入調查研究,全面、准確掌握決策所需信息,結合實際擬定決策方案,並按照決策事項涉及的范圍徵求有關方面意見,充分協商協調,形成決策方案草案。
對需要進行多方案比較研究或者爭議較大的事項,應當擬定兩個以上可供選擇的決策方案。
決策承辦單位應當對重大行政決策方案草案進行合法性論證。
決策承辦單位可以委託專家、專業服務機構或者其他有相應能力的組織完成專業性工作。
決策承辦單位可以對重大行政決策方案進行成本效益分析。
第三十五條除依法不得公開的事項外,決策承辦單位應當向社會公布重大行政決策方案草案,徵求公眾意見。公布的事項包括:
(一)重大行政決策方案草案及其說明;
(二)公眾提交意見的途徑、方式和起止時間;
(三)聯系部門和聯系方式,包括通信地址、電話、傳真和電子郵箱等。
決策承辦單位公布重大行政決策方案草案徵求公眾意見的時間不得少於20日。
第三十六條決策承辦單位應當組織3名以上專家或者研究咨詢機構對重大行政決策方案草案進行必要性、可行性、科學性論證。
決策承辦單位應當從與重大行政決策相關的專家中隨機確定或者選定參加論證的專家,保證參加論證的專傢具有代表性和均衡性。
專家進行論證後,應當出具書面論證意見,由專家簽名確認。專家對論證意見的科學性負責。
決策承辦單位應當對專家論證意見歸類整理,對合理意見應當予以採納;未予採納的,應當說明理由。專家論證意見及採納情況應當向社會公布。
第三十七條重大行政決策方案草案公布後,決策承辦單位應當根據重大行政決策對公眾影響的范圍、程度等採用座談會、協商會、開放式聽取意見等方式,廣泛聽取公眾和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公眾參與的范圍、代表的選擇應當保障受影響公眾的意見能夠獲得公平的表達。
決策承辦單位應當將公眾對重大行政決策的意見和建議進行歸類整理,對公眾提出的合理意見應當採納;未予採納的,應當說明理由。公眾意見及採納情況應向社會公布。
第三十八條重大行政決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舉行聽證會:
(一)涉及公眾重大利益的;(二)公眾對決策方案有重大分歧的;(三)可能影響社會穩定的;(四)法律、法規、規章規定應當聽證的。
第三十九條重大行政決策方案草案經政府分管負責人審核後,由行政首長決定提交政府常務會議或者政府全體會議討論。
政府常務會議或者政府全體會議審議重大行政決策方案草案,應遵循以下程序:
(一)決策承辦單位作決策方案草案說明;
(二)政府法制部門作合法性審查或者論證說明;
(三)會議其他組成人員發表意見;(四)決策事項的分管負責人發表意見;(五)行政首長最後發表意見。
第四十條重大行政決策在集體審議的基礎上由行政首長作出決定。
行政首長可以對審議的事項作出同意、不同意、修改、暫緩或者再次審議的決定。
作出暫緩決定超過1年的,方案草案退出重大決策程序。
行政首長的決定與會議組成人員多數人的意見不一致的,應當說明理由。
政府常務會議或者政府全體會議,應當記錄重大行政決策方案的討論情況及決定,對不同意見應當特別載明。
第四十一條重大行政決策事項依法需要報上級人民政府批准或者依法應當提請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審議決定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提出決策意見後,按程序報上級人民政府批准或者依法提請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審議決定。
第四十二條由行政機關作出決定的重大行政決策,決策機關應當在作出決定之日起20日內,向社會公布重大行政決策結果。
第四十三條決策機關應當通過跟蹤調查、考核等措施對重大行政決策的執行情況進行督促檢查。決策執行機關應當根據各自職責,全面、及時、正確地貫徹執行重大行政決策。監督機關應當加強對重大行政決策執行的監督。
決策執行機關、監督機關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重大行政決策及執行有違法或者不適當的,可以向決策機關提出。決策機關應當認真研究,並根據實際情況作出繼續執行、停止執行、暫緩執行或者修訂決策方案的決定。
第四十四條決策機關應當定期對重大行政決策執行情況組織評估,並將評估結果向社會公開。
第二節制定規范性文件
第四十五條本規定所稱規范性文件是指除政府規章以外,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制定的,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義務,在一定時期內反復適用,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政公文。
第四十六條涉及兩個以上政府工作部門職權范圍內的事項,應當由本級人民政府制定規范性文件,或者由有關部門聯合制定規范性文件。
政府工作部門制定規范性文件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社會關注度高的事項及重要涉外事項,應當事先請示本級人民政府;政府工作部門聯合制定的重要規范性文件發布前應當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
議事協調機構、部門派出機構、部門內設機構不得制定規范性文件。
第四十七條規范性文件不得創設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收費等事項。
規范性文件對實施法律、法規、規章作出的具體規定,不得與所依據的規定相抵觸;沒有法律、法規、規章依據,規范性文件不得作出限制或者剝奪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法權利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義務的規定。
第四十八條制定規范性文件應當採取多種形式廣泛聽取意見,並經制定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進行合法性審查,由制定機關負責人集體審議決定。
規范性文件涉及重大行政決策的,還應當適用重大行政決策程序。
第四十九條實行規范性文件登記制度。對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實行統一登記、統一編號、統一公布。具體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五十條規范性文件應當自公布之日起30日後施行;但是公布後不立即施行將有礙規范性文件施行的,可以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十一條規范性文件有效期為5年。標注「暫行」、「試行」的,有效期為2年。有效期滿的,規范性文件自動失效。制定機關應當在規范性文件有效期屆滿前6個月內進行評估,認為需要繼續施行的,應當重新公布;需要修訂的,按制定程序辦理。
第五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法制部門應當建立規范性文件資料庫和網上檢索系統,及時公布經登記的現行有效的規范性文件和已經失效的規范性文件目錄,方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查詢、下載。
第五十三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規范性文件違法的,可以向有關人民政府法制部門提出審查申請。接到申請的政府法制部門應當受理,並在收到申請之日起30日內作出處理,並將處理結果書面告知申請人。

熱點內容
人大國安立法對香港的意義 發布:2025-09-16 20:18:32 瀏覽:257
現代行政法專題 發布:2025-09-16 20:17:00 瀏覽:295
協議書簽字畫押後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16 20:03:57 瀏覽:857
深圳市勞動法是哪年實施 發布:2025-09-16 19:59:21 瀏覽:193
吉林大學科學道德與學術規范 發布:2025-09-16 19:58:32 瀏覽:925
民商法中央財經大學 發布:2025-09-16 19:56:05 瀏覽:775
2018司法考試主觀題 發布:2025-09-16 19:55:54 瀏覽:411
敬老孝親道德講堂 發布:2025-09-16 19:55:52 瀏覽:813
法官員額制未入額 發布:2025-09-16 19:47:35 瀏覽:243
寫字間保潔管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6 19:23:02 瀏覽: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