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封建倫理道德

封建倫理道德

發布時間: 2025-09-17 18:14:23

① 中國古代封建制度有哪些倫理道德觀念

北宋理學家朱熹提出的三綱五常: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這分別從大家和小家的角度去闡述的,也反映了當時封建社會的等級森嚴。意思是,國家要人民做什麼事,人民就要做什麼事;父親要兒子做的事,兒子也不得違背;妻子必須嚴格遵守和聽從丈夫的一切決定。這些都是封建的統治者旅消喊為了加強自己的統治實施的一種治國思想,在一定的程度上緩和了社會和家庭矛盾。拆野
「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橋扮。用來約束人與人之間處理相互關系的行為准則和道德規范。
『三從』即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和『四德』即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是古代為了約束和限制女子所制出的一系列的條款。極大的限制和剝削了女子的權利和自由。讓她們專心的服從自己的長輩,自己的丈夫,自己的兒子,以及自己的國家。女子的地位在古代是不受重視的,一切都要聽從男人的。用一些規定,規定了在那個時代要做一個怎樣的女人,才是一個對得起自己的丈夫的女人。

② 封建倫理是什麼意思

封建倫理主要指古代儒家倫理思想。

儒家倫理思想為先秦時期的思想家孔子提出,它反映中國宗法等級制度,代表封建地主階級利益的一種道德理論。其核心價值可簡單歸納為五個字:「仁、義、禮、智、信」。

儒家最重視倫理道德問題的研究,試圖以道德作為治國平天下的主要手段(見修齊治平)。倫理思想是儒家學說的核心,並與其哲學、政治思想融為一體,構成完整的理論體系。雖然儒家內部各派的倫理思想不盡相同,但有以下幾個共同特點:

①重視探討道德的本源。

孔子一方面強調「天命」是道德的本源,另一方面又提出「性相近也,習相遠也」的命題,承認後天的「習」對個人道德品質形成的作用。

孟子雖然也講「天命」,但他把道德的本源主要看作是人之性善,企圖從人本身、人的心理和生理上尋找道德的本質和起源。

荀子排斥「天命」的作用,提出要「明於天人之分」,視道德為人性惡的結果,認為禮義道德是為了「養人之欲,給人以求」,把道德與人們的物質生活需要聯系起來。

後來的《中庸》把天命論與孟、荀抽象的人性論調和起來,提出:「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漢代以後,儒家的後繼者關於道德的本質和起源問題的討論,基本上還是圍繞著這些命題。

②重義輕利。

儒家歷來把「利」看成個人的私利,把它與「義」對立起來,強調道德原則和規范對於人們行為的指導作用。

孔子主張「見利思義」、「見得思義」。

孟子更是只談仁義,不談利益。

即使認為義與利是「人之兩有」的荀子,也是強調義,認為「保利棄義謂之至賊」。

在他們看來,只有強調義,才能義利兩得,而重利,則會義利兩失。

儒家主張「殺身成仁」、「捨生取義」,提倡為道義而奮斗、獻身的精神。

孔子提出的以仁為核心的道德規范體系,就包含了孝悌、忠恕、信義等道德規范。

③強調道德的社會作用。

孔子認為:「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才能使人們懂得羞恥,自覺地遵守社會秩序和道德規范。

孟軻提出由「不忍人之心」,發而為「不忍人之政」,認為把人心中的仁、義、禮、智四端,「擴而充之」,就能實行「仁政」。

在他的心目中,道德是政治、法律的根本和基礎。

荀子雖然肯定了經濟、政治的重要,但也認為道德是治國的根本,說「隆禮貴義者其國治;簡禮賤義者其國亂」。他認為,君臣之義、父子之親,夫婦之別的道理必須每日研究,不可疏忽或停頓。

儒家各派都有程度不同的道德決定論的傾向。

④重視道德教育和道德修養。

孔子教育學生的內容是文、行、忠、信幾個方面,中心是道德教育。儒家代表人物有不少是教育家,他們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系統的道德教育理論。

儒家尤其重視個人的道德品質修養,把它提到決定國家命運的高度去認識,認為「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因此,他們強調「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在修養的方法上,儒家各派的主張不同:

孟子強調內省,充分發揮自己的自覺能動性;

荀子主張化性起偽,重視環境和後天努力。

孟、荀盡管方法不同,但都承認「人皆可以為堯舜」,「塗之人可以為禹」。他們的教育目的都在於培養封建社會的「聖賢」。

③ 什麼是封建倫理道德

1. 以家族為本位的宗法倫理滲透一切
1)以家族為本位的宗法倫理思想成為支配中國人精神活動的價值淵源之一。中國古代是個宗法社會,奴隸社會的西周強調親親,封建社會自漢朝直至清末歷代統治者無不主張以孝治天下,可見宗法倫理思想的盛行不以社會性質的不同而有變化。
2)各種維護和體現宗法倫理的法律原則紛紛設立。中國古代的統治者和思想家將宗法倫理上升為法律規范,並對此必要性從法理學進行了充分論證。
2. 皇權至上
皇權至上,法自君出,君主擁有最高的立法權、司法權,成了封建正統法律思想的一條基本原則。
3. 平等觀念欠缺,等級特權思想濃厚中國古代,儒家思想占統治地位,而儒家思想主要源於禮治,禮的特點是尊卑貴賤有別,等級森嚴,這也就使得等級特權思想始終貫穿於中國古代法律

④ 封建倫理道德指什麼

封建倫理道德就是倫常,意思是封建宗法社會的倫理道德。出自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五》:「干名義,瀆倫常,敗風俗,皆王法之所必禁也。」

(4)封建倫理道德擴展閱讀:

封建宗法社會的倫理道德。即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五倫為不可改變的常道,故稱「倫常」。

倫常,意思是人類的倫理常態。詞條名字是中國傳統文化對人性的定義。通常指倫理道德。在很多古籍中都有提及:

倫常乖舛,立見消亡——朱子治家格言(朱子家訓)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五》:「干名義,瀆倫常,敗風俗,皆王法之所必禁也。」《紅樓夢》第一○七回:「賈政最循規矩,在倫常上也講究的。」

聶紺弩《讀魯迅先生的》:「『古跡』之類本是用各種方法造出來的;關心倫常的人說是孝子孝女什麼的。」

熱點內容
合同法無效合同真題 發布:2025-09-17 20:27:11 瀏覽:456
條例口號 發布:2025-09-17 20:22:52 瀏覽:285
勞動法中關於罰款 發布:2025-09-17 20:14:04 瀏覽:308
法官二次元 發布:2025-09-17 20:13:09 瀏覽:989
男一司法破肚 發布:2025-09-17 20:10:37 瀏覽:180
失德之害領導幹部從政道德警示錄 發布:2025-09-17 20:03:03 瀏覽:540
行政法學歷年真題 發布:2025-09-17 19:48:49 瀏覽:457
助人為樂道德模範 發布:2025-09-17 19:45:54 瀏覽:652
日本刑事訴訟法全文 發布:2025-09-17 19:25:55 瀏覽:778
弱者道德 發布:2025-09-17 19:25:09 瀏覽: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