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與法治課

法治與法治課

發布時間: 2025-09-19 05:01:03

道德法治課程特點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的,它不同於以往的教材,更注重兒童的品德教育和生活實踐。在開始學習這門課程時,我曾認為它和以前的教材並沒有太大的區別,但隨著培訓的深入,我逐漸發現它與我之前的認知大相徑庭。

來自不同地方、不同學校的老師對每個單元進行了詳細的講解,讓我對這門課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特徵:(1)生活性,課程內容來源於兒童的真實生活;(2)開放性,課程內容靈活多變,能與現實社會緊密聯系;(3)活動性,課程強調通過活動引導兒童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我逐漸明白,不應單純地為了教而教,而應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參與活動。課程內容涵蓋了思想性、科學性、現實性、綜合性、活動性等原則,教材將以主題單元的形式展開,關注兒童的全面發展。

《道德與法治》課程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旨在培養兒童能夠健康、安全地生活,學會在生活中運用各種基本知識。教材內容與兒童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注重引導兒童通過實踐活動來學習,使他們在實踐中獲得成長與進步。

通過幾位老師的指導,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教育的目標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品德,讓他們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健康成長。因此,《道德與法治》課程不僅關注兒童的知識學習,更注重他們的品德修養與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

Ⅱ 道德與法治課上提高學生注意力的方法

一、注重導語,在開課前,導入部分,一定要精心打磨,不能隨意,好的開始等於成功了一半,用好導語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學習興趣。

二、巧設提問,教學中,很多老師的提問往往很隨意,問題必須要事先精心准備好,臨時提問也要注意用詞。

三、善於鼓勵,批評要有,但有時鼓勵更容易讓學生接受。鼓勵有許多種,但不要太過於形式,如有些課堂,只要一回答問題,老師就說:同學們表揚他,然後就是一陣掌聲,這種表揚是無效的,有時還起反作用。所以表揚學生,鼓勵學生要多形式,更要注意方法。

四、幽默用語,在信息時代,出現了一個新名詞:網師,他們是在網上上課,不能實時觀察學生,學生的注意力又有限,怎麼辦呢?怎麼吸引學生?通過很多視頻大家可以看到,優秀的網師,他們除了高深的專業功底外,在上課用語上都很幽默。所以老師在現代課堂也要轉變一下自己的思想,上課的用語。

五、巧用紅星雲,現在的紅星雲為中宣部下的APP ,裡面有許許多多善於時政的文章和視頻。有許多不易講解而又能在上面找到視頻的課,我們可以適當地播放一些相關視頻,可以大大提高課堂學習氣氛,加深鞏固學生對於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

Ⅲ 怎樣上好一堂小學道德與法治課

1、新課導入生活化
導入新課的目的就是為了消除學生課前緊張、恐懼的學習心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做好准備。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最好的方法就是從學生感興趣的、為他們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使新課導入生活化。
2、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生活化
教學實踐表明: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個性差異特徵採用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不但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深受學生的喜愛,而且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整堂課師生始終是在一種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中進行的,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3、教學情境設置生活化
創設教學情境是模擬生活,使課堂教學更加接近現實生活,使學生身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加強感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激發思維。
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 境,教師應注意:創設情境所選用的材料必須是與課堂教學內容有著內在聯系的、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真實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巧用教材內容設置情境,設置出人性化的教育氛圍,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學生,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4、教學活動生活化
教育教學中流行這樣一句話:我聽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這句話很明白地告訴我們:作為思想品德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充分考慮學生,不能讓學生成為聽眾,應組織他們多看、多做,多參與合適的活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使思想品德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反復親歷體驗的過程。

Ⅳ 小學生怎樣學好道德與法治課

小學階段上好道德與法治課十分重要。因為小學階段是學生進入學校學習的關鍵性階段,也是人生的重要階段,學生接受怎樣的教育,就會成為怎樣的人。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能夠提升學生的品德,還能夠促進學生的多方面發展。在新形勢下,隨著教學改革的進行,小學教師對道德與法治課進行了新的認識,從基本學情出發,確定教學策略,以此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1.轉變教學理念,讓學生有效學習
教會學生學習要比傳授知識更重要,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之後就會提升學習的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要轉變教學的觀念,讓學生能夠更有效地去學習。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清楚地認識到學生掌握基礎理論知識是必要的,這也能夠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讓學生有效地掌握知識和學習方法,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有效的學習思維。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需要不斷創新教學觀念,也需要給學生更多的學習空間和學習時間,打破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小學的道德與法治課知識總體上難度系數要大一些,但是只要學生能夠理解,並且參與到其中就能夠對知識進行總結,也能夠得到較好的效果。針對學生比較熟悉的問題,需要學生進行自主的探究,還需要不斷地提升學生自我的理解能力,讓學生的思維更加開闊,讓學生能夠跳出以前的漩渦。
2.從學生出發,優化教學方法
要想更好地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知識有效傳播的效率,就要認真地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不斷地創新已有的教學模式,不斷地對學習過程進行優化,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知識的積累是非常必要的,學生參與其中才能夠激發出更多的探究慾望,才能不斷地產生對學習的新鮮感,不斷地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教學的留白在最近幾年的小學教學過程中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已經得到了全方位的推廣和使用,並且也取得了相應的效果。在課堂上教師並不是一味向學生灌輸學習的內容,而是要給學生留下一部分思考的時間,以此讓學生對知識有更多的探究性認識,提升探究能力,以達到學以致用,這也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突破。此種教學設計在小學的道德與法治課中能夠讓教學質量得到較大的提升,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可以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不斷地突出特定的思維和習慣,找出更加科學的答案,由此提升學生的實踐和研究能力。
3.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現代化教育理念當中非常強調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需要將學生的位置明確化,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只有這樣才能夠給學生更多的情感體驗,才能夠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從此成為全面發展的、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樹立起以人為本的觀念,首先需要教師轉變思想,改變以自我為中心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思想,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師生之間增加交流和互動,適當進行角色的互換。其次,適合進度和方向,在課堂上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使用多種方式營造輕松和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若是學生的興趣點比較低,教師就需要究其原因,對學生的表現作出更多的了解和反應,明確地擺正教師自己的位置,改變沉悶的課堂環境,進而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在新形勢下,道德與法治課教師要重新建立起新的教學模式,不斷地革新教學思維,由此探究出更有效的教學對策。要採取有效的措施去對整個教學的環境和教學的過程進行優化,提升教學的整體質量,促進學生多方面的進步。在此形式之下,面對教學的內容,面對教學的環境以及教學的目標,需要教師樹立起全新的教學理念。綜合研究各類對學生產生影響的學習要素,做好教學的准備和設計,由此提升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才能夠更好地教授知識,讓學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的過程中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4.評價方式多樣,促進學生發展
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行之有效的教學評價不僅有助於教師獲得教學反饋,同時有助於學生進行學習反思,及時發現自身學習的優點和不足之處。為了更好地達成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目標,教師應當採用多樣化評價,促進學生發展。《上學路上》一課教學結束之後,我不是以書面成績簡單評價學生學習情況,而是根據學生本堂課參與度、小組合作效率、提堂提問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參與度越高,小組合作效率越高,回答問題正確率越高,最終獲得的評分也就越高。除了我本人作為教師參與評價之外,我還請學生對自己本次課的學習情況進行自評,請小組成員彼此互評。這種多樣化評價主體的方式很好地激發了學生參與教學評價的積極性,他們覺得自己也被當作課堂主人公,相當有成就感。評分完成之後,我挑選出得分最高的前三名同學,對他們進行了公開表揚,每人得到獎勵,還鼓勵其餘學生向這三位同學看齊。學生羨慕極了,表示自己下次也要更努力學習,以獲得大家的認可。

Ⅳ 如何上好一堂道德與法治課課

如何上好一堂道德與法治課課如下:

新課導入生活化。從學生感興趣的、為他們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使新課導入生活化。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生活化。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個性差異特徵採用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不但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深受學生的喜愛,而且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政治簡介:

政治(Politics)是指政府、政黨等治理國家的行為。政治是以經濟為基礎的上層建築,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是以國家權力為核心展開的各種社會活動和社會關系的總和。政治是牽動社會全體成員的利益並支配其行為的社會力量。

經濟、社會生活、文化方面和意識形態方面的利益,權力的追求以及某些心理滿足等,對於各種權力主體來說,都是政治運行的基本動力。政治作為權力主體維護自身利益的方式,主要表現為以國家權力為依託的各種支配行為和以對國家的制約性權力為依託的各種反支配行為。

如統治行為、管理行為、參與行為、斗爭行為、領導行為、反政府行為、權威性影響、權力競爭等。這些行為的共同特點是都以利益為中心,具有不同程度的強制性、支配性和相互斗爭性。

政治作為權力主體之間的關系,主要表現為上述特定行為的相互作用。如統治與被統治的關系、管理與參與的關系、權威與服從的關系、相互斗爭的關系等。這些關系又基本上取決於社會經濟關系所具有的必然性。

Ⅵ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目標有哪些

《道德與法治》課程引導和幫助學生達到以下四個方面的目標:

(一)情感與態度 ·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摯愛生命,熱愛自然。 ·自信向上,誠實勇敢,有責任心。 ·喜歡動手動腦,樂於想像與創造。

(二)行為與習慣 ·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習慣。 ·樂於參加勞動和有意義的活動。 ·保護環境,愛惜資源。

(三)知識與技能 ·掌握自身生活必需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具有與同伴友好交往、合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會常識. ·初步了解有關祖國的知識。

(四)過程與方法 ·體驗提出阿題、探究或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過程。 ·初步體驗與社區和社會生活相聯系的學習過程。 ·學習幾種簡單的調查研究方法並嘗試應用 健康、安全地生活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l.按時作息,生括有規律。 2.養成良好的飲食和個人衛生習慣。 3.生活中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4.愛護家庭和公共環境衛生。 5.知道初步的保健常識並在生活中運用。 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6.了解天氣,季節變化對生活的影響,學會照顧自己。 7.了解兒童易發疾病的有關知識,積極參加預防疾病的活動。 8.使用玩具、設備進行活動時,遵守規則,注意安全。 9.認識常見的交通標志和安全標志,遵守交通規則。不到危險的地方去玩,避免意外傷害。 10.了解當地多發的自然災害的有關知識,知道在緊急情況下的逃生或求助方法。 適應並喜歡學校生活。 11.在學校里情緒安定,心情愉快。 12.熟悉學校環境,能利用學校中的衛生保健設施。

愉快、積極地生活
1.喜歡和同學、老師交往,高興地學,愉快地玩。 2.親近自然,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感受自然的美。 3.在成人幫助下能較快地化解自己的消極情緒。 積極向上 4.能看到自己的成長和進步,並為此而高興。 5.在成人的引導下學會正確地對待自己的學習成績。 6.在成人幫肋下能定出自己可行的目標,並努力去實現。7.學習欣賞自己和別人的優點與長處,並以此激勵自己不斷進步。 有應對挑戰的信心與勇氣 8.學習與生活中遇到問題時願意想辦法解決。 9.敢於嘗試有一定難度的任務或活動。 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

學會做事,學會關心
1.做事認真負責,有始有終,不拖拉。 2.愛父母長輩,體貼家人,主動分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3.關心他人,友愛同伴,樂於分享與合作。 4.認真完成自己承擔的任務。 遵守社會道德規范 5.懂禮貌,守秩序,愛護公物,行為文明。6.能初步分辯是非,做了錯事勇於承認和改正,誠實不說謊。 7.尊重社會各行各業的勞動者,愛惜他們的勞動成果。 8.愛護動植物,節約資源,為保護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9.喜歡集體生活,愛護班級榮謄。 10.了解家鄉的風景名勝、主要物產等有關知識,感受家鄉的發展變化。11.熱愛革命領袖,了解英雄模範人物的光榮事跡。 12.尊敬國旗、國徽,學唱國歌。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自豪。動手動腦、有創意地生活

熱點內容
林秀芝律師 發布:2025-09-19 06:55:44 瀏覽:732
四川司法鑒定執業指引 發布:2025-09-19 06:53:59 瀏覽:801
勞動法公司特種作業人員 發布:2025-09-19 06:49:04 瀏覽:560
上班7年年勞動法怎麼說 發布:2025-09-19 06:41:51 瀏覽:807
孩子安全條例 發布:2025-09-19 06:20:15 瀏覽:311
從嚴治黨重在厲行法治 發布:2025-09-19 06:20:15 瀏覽:724
交通法規名詞 發布:2025-09-19 06:11:47 瀏覽:576
消防法條例實施細則 發布:2025-09-19 06:11:47 瀏覽:4
作文法律知識700字 發布:2025-09-19 06:05:08 瀏覽:151
遂昌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5-09-19 05:59:25 瀏覽: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