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故事孽

法治故事孽

發布時間: 2025-09-19 20:45:04

A. 法制安全故事800字範文

法制如同溫暖的陽光,如同潤物的春雨,如同炎夏的清風,有它才得以讓我們的社會和諧穩定,我們的生活井然有序,百姓安居樂業,幸福安康。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法制安全 故事 ,供大家參考。

法制安全故事1

9月29號下午,老師和幾名警官給我們上了一堂法制交通安全的的大課堂。

首先,校長為我們介紹了三位法制交通安全的副校長。

校長介紹完法制交通安全副校長,姜警官為我們講了幾條關於法律的事:1、有些同學,學習外面的黑老大,黑社會,叫了幾個兄弟,見了不順眼的學弟、學妹、就把他們打一頓,見了不聽話的學生也一樣。2有些學生,在家長、老師不知情的情況下,偷偷去網吧。因為沒錢,就問比自己小的學生要錢。開始是1元、2元、後來就是幾十,幾百的要,姜警官希望這樣的學生可以停止違法行為。3還有一些學生去偷錢,偷同學的錢,偷同學書包里的零用錢,有的還去偷學校里的錢,有的甚至去偷停在學校附近的自行車。姜警官告訴我們,他們遇到很多這樣的事例,這樣已經構成了犯罪,有的學生還被公安機關拘留了呢!4有的學生不求上進,內心空虛,自己的學習成績本來就不好,他(她)沒事干,用石頭砸 籃球 架,對自己沒有好處,還破壞了公共財產。所以,在這里,我呼籲大家:不要損壞公共財產。姜警官講完,陳主任進行了 總結 ,要求我們做一個好學生,好公民;做一個對社會,對祖國有用的人;做一個知法.懂法的好公民。

接著,王警官為我們講了三大點關於交通方面的知識:一交通安全形勢:我國平均每年有10萬人在車禍中死亡,50萬人受傷。平均每5分鍾就會有一人死於車禍。想必,大家都聽過籃球女孩的故事吧!4歲時,她的雙腿被車撞掉了,下半身沒有了,只有上半身,他的爸爸媽媽就把她放在一個籃球里,她不能與小夥伴們一起玩耍,幾年來,她一共磨壞了8個籃球。二、交通常識:交通信號燈、交通標志和交通標線是我們經常見到了。交通信號燈分為紅、綠、黃三種。紅燈時行人以及車輛不能通過,綠燈可以走,黃燈時要等待。紅綠燈是我國統一的交通信號燈。我們要愛護交通標志,遵守交通規則,如果交警與交通標志、交通信號燈的不一致,要聽交警的指揮,過馬路要走斑馬線。為達到非法年齡不能騎車上路.三、安全走路:行人應在人行道上行走。節假日外出時,不能一邊走,一邊看書,不三五成群的走,不追逐打鬧。不突然從車前、車後下車,不能在車未停穩就拉開車門,等車靠邊停穩後上車。

這一次法制交通大講堂,讓我懂得了很多 安全知識 ,懂得了守法的重要性。在今後的歲月中,我一定要時刻要警醒。做一個遵紀守法、遵守交通規則的小公民,讓生命之花綻放得絢麗多彩。

法制安全故事2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句話告訴了大家規矩的重要性。自古以來,規矩就一直在人們身邊。隨著時間的推移,規矩也在不斷變化。到了今天,規矩以成千上萬種形式出現,但是最大的規矩是法律。而今,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的法律制度不斷地完善,人們的法律意識逐漸增強。

法律,簡單地說,就是立法機關制訂的用以規范人民行為的一種載體。像「紅燈停,綠燈行」,這是交通法;九年義務 教育 屬於義務教育法;懲罰惡人靠刑法等等。

媽媽常常教育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遵守規矩。記得我剛學會走路時,媽媽就告訴我,「過馬路靠右邊行走。如果迎面有車來,不要慌張,就站在原地不動,千萬不能亂跑。」當時路人經過,看到媽媽這樣教我有疑惑,小孩能聽懂嗎?可是,當時1歲多的我,還真的聽懂了,並且按媽媽教的規矩過馬路。我慢慢地長大了,媽媽又教我,「紅燈停,綠燈行。」媽媽和我,不管經過哪個十字路口,都會嚴格遵守交通規則,從來不會為了趕時間而闖紅燈。現在,我把媽媽教我的規矩教給了我2歲多的妹妹。我嚴以律己,以身示範,我希望我能把這些規矩傳給我身邊的每一個人。

法律約束著每一個人,法律讓社會更加安定、更加和諧,讓生活更加美好。

記得,今年5月份的一個周日,我們全家開著車回鄉下看爺爺奶奶。在回鄉的路上,在洋湖濕地一帶,巧遇交警叔叔正在查證查酒駕。我和妹妹在車上親眼目睹警察叔叔,攔下一輛又一輛車,爸爸嘀咕著,幸虧中午沒喝酒。可話音剛落,只見一位高大魁梧的警察叔叔,已經走到我們車前,示意爸爸搖下窗戶。爸爸搖下窗戶,交警叔叔說:「請出示行駛證和駕駛證,並請系好安全帶!」爸爸只攜帶了駕駛證,行駛證卻忘記帶了。隨即,交警叔叔把爸爸叫下車去,不遠處,看到幾個交警叔叔,跟爸爸說了一會。爸爸手上拿了一張白色的紙條回到車上。媽媽問到:「是不是開罰單了,沒系好安全帶,又沒有帶行駛證。」爸爸的臉刷得一下紅了:「交警說當做警示,只開了一條沒有系好安全帶的罰單,一周內去交罰款。」通過這件事,我知道了,千萬不能觸犯法律,如果有人想要鑽法律的空子,那麼法律肯定會給予相應的懲罰。俗話說:「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我們要遵紀守法,做一個正直的人。讓我們共同努力,攜手創造一個更加和諧、穩定的大家庭。

法制安全故事3

安全第一,學習第二。現在,安全已經成為學校、家長、學生們最關心的問題。安全有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等,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近段時間我們學校里就發生了兩件案例。一位同學在獨自上學的路中遇到了一個50多歲的陌生人。那位陌生人說:「小同學,我迷路了,你能帶我去某某地方嗎?」那位同學發現 「敵情」立刻說:「我上學要遲到了,你找別人吧。」於是撒腿就跑。

第二件事情發生在校園里。下課期間,幾位男同學在樓道和階梯上追逐打鬧,其中一名男生在追逐中把另一個男生向前推去,這個男生沒有抓好扶手,滾下了幾個台階,撞在了對面的牆上。馬上送醫院,經檢查,胳膊都有擦傷。

以上兩個故事老師都以生動的語言和嚴肅的態度給同學們細細剖析。在講解中我們知道了第一位同學能夠學以致用,有自我保護和防範意識,遠離危險。而第二位摔傷的同學,只顧玩樂,沒有注意自身安全,不但自己受傷耽誤學業,還給學校和家長帶來一系列的麻煩。

學校為了給同學們普及法治、 安全教育 ,通過多種 渠道 、 方法 ,如播放視頻、課堂授課、同學們上台講述身邊的例子,小品表演等等。這些都是為了讓同學們掌握日常生活中安全知識,遠離危險源。生命是可貴的,每個人都要珍惜生命,珍惜現在能好好學習的自己!

法制安全故事4

隨著時代的改革,世境的變遷,國家的法律制度也越來越完善,法律,不少人都不太重視這個遙不可及的詞彙,但誰又能發覺,它可以出現在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小學就一直在聽一個故事。有一天,一個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在學校裡面偷了 其它 小朋友的一件衣服,回家後,他很炫耀的將這件衣服拿給他的母親看,媽媽沒有批評他,而是笑著摸了摸她的頭,從此之後,他的心裡就種下了犯罪的種子,生根發芽,繼而長出了罪惡的花朵,果不其然,不久之後,他又偷了別人的一塊畫板,與第一次一樣,母親也沒有責怪他,反而表揚了他,從此,他變本加厲,從鉛筆橡皮,至金銀錢財,走到哪裡,偷到哪裡,而可悲的是他的母親也沒有醒悟,仍然放縱著他的兒子。

終於一日,東窗事發了,他在偷東西的時候恰巧被人發現,由於不想坐牢,便奮起反抗,不料卻錯手殺了那個發現他偷竊的人。

三天後,他被拘捕了,拘捕的理由不僅僅是偷竊,而是故意殺人……就這樣,一個臨時的念頭,造成了一生的孽緣,哦不,也許在他第一次偷東西的時候,他的未來就註定了。

在執行死刑的那一天,他的母親要求來看一看兒子,兒子也提出了要和母親單獨說幾句話。母親淚流滿面的哭著,但兒子的面部表情卻仍然是那麼的冷淡,不帶有一絲一毫的感情。

「媽,你過來一下……」兒子喃喃道。

母親哭著將臉湊到了兒子面前,這時,令人吃驚的一幕出現在了眾人眼前,兒子一口咬下了母親的耳朵,發瘋一般的嘶叫起來:「都是你,都是你害的,要是我第一次偷東西時,你罵我幾句甚至是打我一頓,我還會去偷東西么?我今天會站在這里么……」

兒子的話音未落,槍聲已然響起,一紙訴說了27年的悲慘人生,結束了……

他是痛苦的,也是不幸的,不僅僅因為他染上了偷竊的惡習,更是因為他有一個 法律知識 全無的母親,由此可見,法制的教育,是多麼的重要。

常看新聞的人,少年犯這個詞肯定不會陌生,為了一件錯事,永遠的背負上罪犯的枷鎖,值得么?他們,與我們,共同被稱為祖國的花朵,共同有一顆渴望自由的心,但是因為不懂法律而墜入罪惡的深淵之中,有人會說他們是咎由自取、一意孤行,但是如果他們明白犯罪的性質之惡劣,他們還會這么做么?答案是不會,至少我是這么想的,每一個孩子都保留著那一份天真的意志,只要這件事絕對不可以做,他們就絕對不會去做。

如果不加強法律的教育,祖國的棟梁從何而來?

每件物品都是一把雙刃劍。法律可以約束人,也可以幫助人,當別人侵害到你的利益或是健康的話,你有權利用法制的力量去對他進行裁決。315、110,我想這些號碼大家並不陌生,它都是用法律的途徑在保護每個人的財產及生命安全的。

法律的力量無疑是強大的,在利用法律的同時,也要嚴格去遵守法律,法律是無處不在的,你你不經意間的一個小動作,就有可能觸到了法律的條例,簡單點來說,闖紅燈就是犯法,打一架,也是犯法,切莫以為法律離你很遠,如果那樣想的話,那你就錯了。

法制伴我行,你「善待」他,他也不會「虧待」你的。

法制安全故事5

「你懂不懂法呀」「你真是一個法盲」……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一些話語,可見,法律,已存在大家的腦海中,但對我們青少年來說,法律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一種抽象的事物,我們不知道它在哪裡?

這段時間,老師給我們講了《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等,我似乎有些明白了:法就在我們身邊,需要我們在平常的學習生活中去捍衛它,保護它。但有的同學卻認為,我們現在還小,用不著學法律,等長大了再說。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我們的生活處處離不開法律。下面我們來看一個例子;某市一小學二年級一班的班主任數學老師,因該班的一位同學沒完成家庭作業,非常生氣,把學生叫到辦公室訓話。越說越著急,順手拿起在旁邊的熱爐鉤子將該同學的臉部燙傷三處多。因對法律知識淡薄,這位同學回家後並沒將實話告訴家長,最後在逼問中才說出實話。此班的數學老師將承擔賠償以及一切責任。

同學們,聽了上面這個案例,你是不是有點覺得法律就像一個保護屏在保護我們呢。那麼,我想再問一個問題,上面這位老師犯了哪條法律讓他承擔了一切責任呢?沒錯,就是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是根據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設定的保護法規,比如,在學校里,教師不可以體罰學生和侮辱學生尊嚴。父母不能讓未成年人未上初中後直接輟學。同學們,你們看,法律真是無處不在,它既幫助我們又限制我們。讓我們的生活更加有序、更加安全。所以,我們應該認識這些法律,合理的運用它,它就會讓我們在生活中享受應有的特權。

法,就在我們身邊,它是一把傘,為我們遮風擋雨,它又是一把劍,用正義化解邪惡!


法制安全故事800字 範文 相關 文章 :

★ 關於法制的徵文800字優秀範文

★ 法制徵文作文800字5篇精選範文

★ 法制徵文高中800字優秀範文4篇

★ 我身邊的法律故事作文800字優秀範文

★ 法制徵文800字優秀範文

★ 我們身邊的法律故事800字

★ 我身邊的法律故事800字

★ 我身邊的法律故事800字優秀作文

★ 我們身邊的法律故事800字作文

★ 身邊的法律故事作文800字

B. 孟德斯鳩

夏爾·德·瑟孔達·孟德斯鳩(Charles de SecoudatMontesquieu,1689—1755), 傑出的思想家, 十八世紀法國啟蒙運動的主要代表之一此做,資產階級國家和法理論的奠基者。

1689年1月18日,孟德斯鳩生於法國西南部的重要城市波爾多附近的拉勃烈德城堡。瑟孔達家族原是達官顯宦之基仿家。孟德斯鳩的祖父曾任波爾多法院院長,後來這個職務由他的伯父繼任。其父因拒絕充當教士,到軍隊中服務。孟德斯鳩7歲喪母,從11歲到16歲,在巴黎附近的一所教會學校接受古典教育,學習拉丁文,了解和熟悉古代希臘和羅馬的政治制度,為後來的著書立說打下了良好的基礎。1706年,17歲的孟德斯鳩回到波爾多。他鑽研法律,終於在19歲時獲得法學學士的學位,並出任律師。1709年他遷居巴黎,直到1713年他父親去世才回到波爾多。1714年,孟德斯鳩任波爾多法院顧問。翌年,他和一個中校軍官的女兒、信仰新教的拉特麗格女士結婚。1716年他的伯父讓·巴蒂斯特·瑟孔達·孟德斯鳩男爵去世,他繼承了伯父的波爾多法院院長職務,按遺囑獲得男爵的封號。從此,他開始了日後影響深遠的社會政治和學術研究活動。

孟德斯鳩生活在法國封建專制主義由盛轉衰的年代。他的青少年時期是在路易十四這樣一個以「朕即國家」為格言的絕對專制主義的國王統治下度過的。當路易十五在1715年繼位時,孟德斯鳩剛踏進仕途擔任公職。他經歷了連年的戰爭和災荒,也目睹過凡爾賽宮廷的荒淫奢靡。這時,階級矛盾異常激烈,形成了僧侶、貴族和第三等級的尖銳對立。本國資產階級的日益壯大,以及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傳播,不能不對孟德斯鳩產生影響。孟德斯鳩還廣有地產,親自經營種植葡萄和釀酒業向英國出口,故對英國抱有好感森鋒衡,加深了他對法國封建制度的不滿。

孟德斯鳩對世襲的波爾多法院的職務興趣甚少,經常利用時間,從事科學研究和寫作。他博學多才,不僅對法學、史學、哲學等頗有修養和造詣,而且還研討自然科學,撰寫了《論重力》、《論海水的來潮和退潮》、《論相對運動》等科學論文。他也發表過《論羅馬的宗教政策》的歷史論文。因此,他得以加入波爾多科學院。他還經常到巴黎,出入於上流社會的各種社交場合,對封建社會內部的種種丑惡現象頗有認識。

1721年,孟德斯鳩化名「彼爾·馬多」,發表了《波斯人信札》這本名著。書中通過兩個波斯人漫遊法國的故事,揭露和抨擊了封建社會的罪惡,用諷刺的筆調,勾劃出上流社會中形形 *** 人物的嘴臉,其中有荒淫 *** 的教士、誇誇其談的沙龍紳士、傲慢無知的名門權貴、在政治舞台背後穿針引線的 *** ,等等。書中表達了對路易十四這位專制暴虐的「太陽王」的憎恨,說在法國看到了比東方更專制的制度。這本書的出版,受到普遍的歡迎和重視,雖是匿名發表,卻使他聲名大震,也引起統治階級和教會的不滿和嫉恨。

1726年,孟德斯鳩出賣了世襲的波爾多法院院長的職位,得到一筆巨款,使他有條件遷居巴黎,孜孜埋頭於研究和寫作。此時的孟德斯鳩還比較眷戀上流社會,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洛可可」式①文藝風格的影響。1724年他寫的散文詩《格尼德寺院》和1727年寫的散文體牧歌《巴弗斯游記》這兩首比較輕浮的作品就是例子。1728年,孟德斯鳩要求進法蘭西科學院。路易十五根據佛洛里紅衣主教的報告,無理加以拒絕。很明顯這是對發表《波斯人信札》一書的報復。經過他本人的抗議,沖破教會阻撓.終於獲得了科學院院士的崇高榮譽。

孟德斯鳩並不滿足於此。為了擴大視野,增進學識,就在這一年,他開始漫遊歐洲列國,實地考察各國的政治制度、風俗習慣等等,先後曾游歷奧地利、匈牙利、義大利、瑞士、德意志和荷蘭諸國。他居住最長、考察最多的是英國,從1729年到1731年,在英國逗留達二年之久。在那裡,他廣泛結交名人學者,結識了著名哲學家休謨,研究了洛克的著作。洛克的分權理論,對他影響極深。他還去參觀英國議會,聽取輝格黨人和托利黨人的辯論。1730年,他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這次漫長的旅行考察,對孟德斯鳩後來提出的政治主張,起著重大影響。

1731年,孟德斯鳩回到法國後,便埋頭整理資料,潛心著述。1734年,寫成《羅馬盛衰原因論》一書,利用古羅馬的歷史材料來闡明他的政治主張,認為一個國家的興衰是由政治制度和風俗的優劣決定的。當實行共和制度、法制健全、民風朴實、思想自由時,羅馬則盛;反之,當實行君主政體、對外掠奪、民風敗壞、思想窒息時,羅馬則衰。孟德斯鳩的歷史觀仍是唯心主義的,但他引證歷史上的共和制度來反對專制主義,顯然有著進步性。從歷史學角度看,這本書在資產階級歷史編纂學的發展中,也居有重要地位。

1746年,孟德斯鳩被選為柏林皇家科學院院士。隔了二年,孟德斯鳩發表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論法的精神》。這是他鑽研20年的成果,也是一生思想的主要結晶。出版後轟動一時,受到極大的歡迎和贊許,在兩年中印行22版。這本名著被伏爾泰推崇為「理性和自由的法典」,卻受到統治階級,特別是教會的猛烈攻擊,被列入教皇的「禁書目錄」。上述提及的《波斯人信札》、《羅馬盛衰原因論》、《論法的精神》三本著作,是孟德斯鳩的主要代表作,集中體現了孟德斯鳩的思想和學說,為行將到來的法國大革命提供了理論武器,也為人類留下了一份重要的思想遺產。

孟德斯鳩是一個封建主義的反叛者。他在許多著作中,以鬥士的姿態,用辛辣、幽默的筆調,尖銳地抨擊了法國的封建專制統治。他敢於大膽、生動地隱喻或秉筆直書,揭露路易十四的專制暴戾、剛愎自用、賣官鬻爵、窮兵黷武,以及對佞臣和情婦的重用輕信。孟德斯鳩諷刺這位國王是「大魔法師」,隨心所欲,「左右臣民的思想」,痛斥路易十四迷戀東方一樣的專制制度。他指責路易十五任用蘇格蘭人瓊·勞為財政大臣,濫發紙幣,弄得財政紊亂,貨幣貶值,人民受害不淺,國家百病叢生。孟德斯鳩對專制主義深惡痛絕。他作了這樣的比喻:「路易西安那的野蠻人要果子的時候,便把樹從根柢砍倒,採摘果實。這就是專制政體」,「專制政體的原則是恐怖」。孟德斯鳩雖然在著作中揭露了封建專制制度下的許多罪惡,但他沒有再前進一步,去直接號召人民為推翻封建制度而斗爭,反映出他思想上的不徹底性。

在當時的法國,教會勢力非常強大,僧侶是特權階級之一,也是法國封建制度的主要支柱。孟德斯鳩對天主教持反對態度,主張改革宗教。在他的著作中,有許多地方對教會乃至教皇的罪惡,作了無情的批判和揭露。他斥責放盪、貪婪和虛偽的教士「幾乎掌握了全國的財富,這是一幫吝嗇的人,他們永遠往裡拿,決不向外掏」。咒罵教皇罪孽深重,只不過是「比國王更強有力的魔法師」。由於新教比較符合第三等級利益,所以孟德斯鳩同情新教,為新教辯護。他贊揚信奉新教的國家,比天主教各國的人口更多,賦稅收入更可觀,田地耕種得更好,商業更為繁榮,並得出結論說,新教將日趨富有和強大,而天主教將逐漸貧弱。

孟德斯鳩反對靈魂不滅,提倡以科學反對神學,但他並不是一個無神論者和唯物主義者,而是一個自然神論者。他承認上帝的存在。在《論法的精神》一書開頭這樣說道:「上帝是宇宙的創造者和保養者,這便是上帝和宇宙的關系。」孟德斯鳩的世界觀是充滿矛盾的。他既承認上帝是宇宙的創造者,又肯定它不幹涉自然中的事務,說上帝有自己的法,獸類有它們的法,人類也有本身的法。上帝也有缺陷,並非十全十美。孟德斯鳩這些觀點雖然沒有達到唯物主義的高度,但在當時對於批判居於統治地位的神學觀念,不能不說有一定進步作用。

孟德斯鳩對資產階級國家和法的學說,作出了卓越的貢獻。這些理論給法國大革命帶來了直接的思想影響,而且超越國界,對各國資產階級政治和法律制度的確立起著重大的推動作用。孟德斯鳩把政體分為三種:共和政體、君主政體和專制政體。他解釋道:「共和政體是全體人民或僅僅一部分人民擁有最高權力的政體;君主政體是由單獨一個人執政,不過遵照固定和確立了的法律;專制政體是既無法律又無規章,由單獨一個人按照一己的意志和反復無常的性情領導一切。」他還指出,共和政體需要的是品德,君主政體需要的是榮譽,專制政體則需要恐怖。孟德斯鳩對政體的劃分並不科學,其目的則在於頌揚好的政體,針砭專制政體。這種褒貶對反對封建專制具有啟發意義。當然孟德斯鳩把君主政體與專制政體分為兩種類型,是錯誤的。正如馬克思所說:「君主政體的原則總的說來,就是輕視人,蔑視人,使人不成其為人;而孟德斯鳩認為,君主政體的原則是榮譽,他完全錯了。他竭力在君主政體、專制制度和暴政三者之間找區別,力圖逃出困境」。①

孟德斯鳩繼承洛克的分權思想,明確地提出「三權分立」的學說。這對資產階級國家的形式和政體構成,提供了極有價值的理論依據。孟德斯鳩把國家權力分為三種: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這三種權力應分屬於三個不同的國家機關。這就是所謂的「三權分立」,是要使各種權力相互牽制,彼此均衡。君主掌握行政權,議會行使立法權,法院專管司法權。孟德斯鳩還認為,只有劃分權力的國家,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才能得到保障。如果不劃分權力,國家就不會有溫和的政體,而必然會傾向於專制。他的分權學說針對專制制度,但以英國的君主立憲為楷模,所以比較溫和,妥協色彩很濃。

作為資產階級法學理論的奠基人,孟德斯鳩非常強調法的作用。在他看來,法律就是理性的體現。他說:「一般地說,法律,在它支配著地球上所有人民的場合,就是人類的理性;每個國家的政治法規和民事法規應該只是把這種人類理性適用於個別的情況。」也就是說,各國的法律不過是人類理性在特殊場合的應用。他認為,各國的法律和各國的地理條件、天氣、土地面積、居民的生活方式、宗教、人口、貿易乃至風俗習慣都有關系,而政體原則對法律的影響最大。所有這些關系綜合起來,就構成「法的精神」。

孟德斯鳩把法分為兩類,即自然和人為法。自然法是指人類社會建立以前就存在的規律,那時人類處於平等狀態。人類一旦組成社會,就失去了平等,開始了戰爭狀態,於是就需要人為法加以約束,只有通過法律才能恢復平等。他把人為法分為幾種:體現在處理不同人民之間的關系的法律,就是政治法;處理公民之間關系的法律,就是民法

孟德斯鳩提倡資產階級的自由和平等,主張言論自由、出版自由和信仰自由,消除財產的極端不平等,保證公民得到生活資料。同時又強調,自由的實現要受法律的制約,政治自由並不是願意做什麼就做什麼。他指出:「自由是做法律所許可的一切事情的權利;如果一個公民能夠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為其他的人也同樣會有這個權利。」總之,他把自由與法律、權利與義務聯系在一起,強調法律的作用,認為沒有法治,國家就會腐化墮落,法治是國家的靈魂,法治可以保證政治自由。另外,他還提出了罪刑相適應的原則,反對肉刑、逼供等一些進步觀點。上述孟德斯鳩的一系列政治學說和法律觀點,對資產階級民主制度的形成和發展,產生過重大作用。

孟德斯鳩在晚年著述不多。到1750年他匿名發表了《為『論法的精神』辯護與解釋》一文,1754年,又為《波斯人信札》增添了11封信。1755年,他在旅途中染病,於2月10日去世,時年66歲。

孟德斯鳩一生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他的思想遺產十分豐富。他在歷史學、社會學、經濟學等方面也有建樹。孟德斯鳩的學說影響深遠,尤其是他的「三權分立」學說和法學理論,被許多資產階級國家所利用。美國經過獨立戰爭,把他的分權理論列入了憲法。法國大革命後來雖然採取了遠比孟德斯鳩學說更為激進的立場,並把盧梭的《社會契約論》當作福音,但《人權宣言》仍明顯地反映出孟德斯鳩思想的影響。他的學說也對我國資產階級改良派產生過作用。早在1913年,《論法的精神》一書,就被嚴復譯成中文,以《法意》的書名出版。總之,在法國和世界的思想史上,孟德斯鳩和伏爾泰、盧梭、狄德羅等人並駕齊驅,屬於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先驅者。孟德斯鳩的思想與伏爾泰相似,屬於資產階級比較保守的一翼。他既沒有像狄德羅那樣接受唯物主義立場,也沒有像盧梭那樣代表小資產階級的利益,提出較激進的政治主張,而是代表大資產階級的利益,甚至帶有貴族的思想色彩,一面反對封建制度,一面又希望同封建制度妥協,表現出他的動搖和不徹底性。這是在相同歷史條件下,他不如其他思想家的地方。

熱點內容
民法通則72 發布:2025-09-19 23:47:20 瀏覽:446
山東省聊城法院 發布:2025-09-19 23:44:43 瀏覽:185
公事人事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9-19 23:36:46 瀏覽:946
安全法規定的危害國家 發布:2025-09-19 23:30:44 瀏覽:140
魔法學院的漫畫 發布:2025-09-19 23:07:23 瀏覽:683
刑法禁止溯及既往 發布:2025-09-19 23:01:15 瀏覽:521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隱情 發布:2025-09-19 22:48:38 瀏覽:741
刑法管的過寬 發布:2025-09-19 22:48:19 瀏覽:215
法院電話打不通 發布:2025-09-19 22:20:49 瀏覽:186
條地方性法規 發布:2025-09-19 22:18:04 瀏覽: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