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安全法治
⑴ 社會治理28字方針是什麼
法律分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
法律依據:「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社會治理的28字方針,即『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加強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機制建設,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弘揚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加快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依法打擊和懲治黃賭毒黑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保護人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
⑵ 維護社會安全要始終以人民群眾安全需求為導向全面推進什麼建設
1. 維護社會安全要以人民群眾安全需求為導向,全面推進法治中國、平安中國建設。
2. 社會安全是人民安居樂業的基礎保障,也是國家穩定發展的前提。
3. 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群眾的安全需求放在首位。
4. 通過全面推進法治中國、平安中國建設,不斷提升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5. 確保社會安定有序、人民安居樂業,實現法治中國、平安中國的目標。
6. 在法治中國建設方面,要健全完善法律法規體系,確保各項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7. 加強執法隊伍建設,提高執法水平和效率,確保法律法規得到嚴格執行。
8. 加強普法宣傳教育,提高全民法治意識,營造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
9. 在平安中國建設方面,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完善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
10. 提高預測預警預防各類風險能力,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
11. 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加強公共安全體系建設。
12. 提高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
13. 維護社會安全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
14. 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面推進法治中國、平安中國建設。
15. 不斷提升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才能確保社會安定有序、人民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