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道德義務
Ⅰ 什麼是 護理道德義務
護理道德義務是指護士執業應當遵守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技術規范的規定,這就要求執業護士必須認真學習,熟悉掌握與自己職業相關的法律、法規及規章規范,不然他就談不上如何去遵守這些規定,即應該學法、知法、懂法、守法。
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只有按國家和行業的法規、規范辦事,才能正確地履行護士的職責。
護士在執業活動中,發現病情危急者應當立即通知醫師,緊急情況下,應當先行實施必要的緊急救護。這是挽救生命的需要,如果見死不救對執業護士來講就是失職贖職,就應追究其法律責任
(1)護理道德義務擴展閱讀
護士如果發現醫囑有錯誤,應當及時向開具醫囑的醫師提出,必要時還應當向科室負責人或醫療服務管理人員報告。在臨床護理實踐中,有很多護理工作需要按照醫生的處方及醫囑進行,如遵醫囑對病人應用各種葯物,使用呼吸機等,這是護士的依賴性功能之一。
醫囑是護士對病人實施觀察評估和治療的法律依據,應准確及時地執行醫囑,隨意纂改醫囑或無故不執行醫囑均屬違法。
如發現醫囑有錯誤應馬上指出,若醫生執意堅持醫囑,則應報告有關負責人。這是護士的責任,也是護士的義務,對病人負責,呵護生命是護士的天職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護士應當尊重、關心、愛護患者、保護患者的隱私。護士被人們稱為「白衣天使」,他們總是用自己熱情真摯的工作態度和嚴謹認真的護理服務為患者帶來愉快和幸福。「全心全意為人民的健康服務」是社會主義護理道德的崇高准則。
每個護理工作者都應努力成為這一崇高道德規范的實踐者,應該在臨床護理中,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給患者全面的身心護理,尊重其人格、尊嚴、信仰及價值觀。為治療、檢查護理的需要,坦誠的與病人溝通,但應盡量使自己與病人的交往僅限於職業范圍,嚴格保守病人的個人隱私,防止產生不必要的道德或法律問題。
Ⅱ 護理人員最基本的道德義務
護理人員最基本的道德義務是保護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尊嚴。這包括以下幾個告罩方面:
1. 尊重患者的人格尊嚴:護理人員應該尊重患者的人格尊嚴,不歧視、不侮辱、不虐待患者。在處理患者的私人信息和隱私方面也應該保護好患者的權利。
4. 保持職業操守:護理人員應該遵守職業道德規范,保持職業操守,不受賄、不索賄、不違法。
5. 與患者建立良好的溝通和信任關系:護理人員應該與患者建立良好的溝通和信任關系,了解患者的需求和關注襪畢鬧點,提供個性化的護理服務,幫助患者恢復健康。
Ⅲ 護理道德的基本范疇包括
護理道德的基本范疇:
1、義務:是個人對他人、社會及集體應履行的道德責任和使命。護理道德中的義務,是指護士自覺自願地履行防病治病、救死扶傷,維護人們健康的道德責任。義務本身是一種客觀的外在的使命、職責和任務。
2、情感: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所產生的內心體驗的自然流露,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和周圍環境的一種感覺反映和態度體驗;道德情感則是根據社會道德行為准則和規范評價自己或他人的言行所生的情感,是個人的道德意識的外在表現;護理道德情感是護理人員根據一定的護理道德准則,在處理護患關系、評價護理行為時所產生的一種情緒體驗。護理人員的道德情感,是對護理事業、對人們的健康所持有的態度,這種情感產生於護理實踐活動中,並在護理實踐活動中發揮作用。
3、良心:是人們在履行對他人、對社會的義務過程中,對自己行為應負的道德責任感和自我評價能力。義務是一種內在的、被人們自覺意識到並隱藏於內心深處的使命和責任感。護理道德良心是護理人員在對病人和對社會的服務中,對自己的職業行為負有的道德責任感和自我評價能力。
4、榮譽:是對道德行為的社會價值所做出的公認的客觀評價的主觀意向。包括兩個方面的意義:
(1)是人們或社會對某種行為的客觀評價,指人們履行了對社會的義務,並對社會做出一定貢獻之後,得到社會的公認和褒獎;
(2)指個人對自己行為的社會價值的自我意識。
護理道德的榮譽,是指護理人員在履行了自己對社會和對病人的義務之後,得到社會輿論的公認和褒獎,也是個人對自己護理行為的社會後果及社會評價的關心及隨之而產生的滿足感。護理道德范疇的榮譽,是建立在病人健康利益基礎上的。
5、功利:指功效和利益。
護理中的功利,是指護理人員在履行護理道德義務,堅持病人利益第一的前提下,得到社會、集體的承認後所取得的個人正當利益。
從護理道德的原則出發,護理人員必須明確維護病人的健康和社會利益是護理人員的最大功利;在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矛盾時,必須堅持集體功利至上的原則;同時,護理人員應該在堅持將增進人們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前提下維護自己個人的正當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