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乘道德而浮游

乘道德而浮游

發布時間: 2025-09-26 05:24:01

㈠ 「乘道德而浮游,浮游乎萬物之祖」的意思

「乘道德而浮游」就是指:與自然之道化合而逍遙於物外。

這是莊子在《山木篇》告誡弟子的處世哲學,與當時的歷史背景有很大的聯系。莊子所謂的道德不是一般的道德觀念,而是符合他所謂「自然之道」的修養,乘道德而浮游的人,順應自然之道,能夠保持心地明凈,思想感情不會受到外界的影響,免於苦惱塵世的種種不必要的矛盾思考,不被用與不用牽制了苦惱。

「浮游乎萬物之祖」就是《齊物論》所說的與道為一,游心在萬物沒有的境界。莊子告誡弟子,在無奈的環境中,將自己的心思從糾結的現實中提升一級,維護其精神的自主性,才能真正凌駕為「萬物之祖」,順乎自然之理,不為世俗牽制。

這兩句順應了莊子的無為,無己.完成天地間一翻逍遙游,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與世間萬物一體的到家思想,同時莊子向世人展示了其樸素的唯物自然觀和辯證法的魅力。

㈡ 材與不材莊子悟出了什麼道理

關於材與不材莊子敏滲答悟出了什麼道理如下:

有人認為「材與不材之間」聽起來似乎有中庸之道的意思,實際上是有區別的,處於「材與不材之間」是要在兩者之間擺動,隨機應變。所以莊子對此持否定態度。那麼,到底應該怎麼做呢?莊子給出了答案:「乘道德而浮游」。

如果能順應自然而自由自在地生活就不是這樣。沒有贊譽也沒有詆毀,時而像龍一樣騰飛時而像蛇一樣蟄伏,跟隨時間的推移而變化,而不願偏執於某一方面;時而進取時而退縮,一切以順和作為度量,優游自得地生活在萬物的初始狀態,役使外物,卻不被外物所役使(「物物而不物於物」),那麼,怎麼會受到外物的拘束和勞累呢?

熱點內容
司法證c證好考嗎 發布:2025-10-20 08:48:42 瀏覽:91
2019考研法律碩士試卷 發布:2025-10-20 08:43:00 瀏覽:545
射洪縣律師 發布:2025-10-20 08:42:07 瀏覽:245
違章停車條例 發布:2025-10-20 08:36:30 瀏覽:254
路政拍照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10-20 08:28:22 瀏覽:118
新經濟法基礎大綱試題 發布:2025-10-20 08:28:13 瀏覽:258
福建省節能條例 發布:2025-10-20 08:26:12 瀏覽:361
不服從工作安排勞動法 發布:2025-10-20 08:25:42 瀏覽:712
法院會錄 發布:2025-10-20 08:16:54 瀏覽:243
我國核電站對建設質量保證依據法規 發布:2025-10-20 08:12:43 瀏覽: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