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法學家
發布時間: 2025-09-26 16:37:07
① 沈衡老簡介
沈衡老即沈鈞儒,號衡山,著名的「七君子」之首。
沈鈞儒,(1875-1963),字秉甫,號衡山,愛國民主人士,法學家。浙江嘉興人,清末進士。早年留學日本,畢業於日本法政大學。曾參加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護法運動。1912年加入中國同盟會,8月繼為國民黨黨員。約於此時,他參加了南社。五四運動期間,撰文提倡新道德、新文化。曾任國會議員、廣東軍政府總檢察廳檢察長、上海法科大學教務長。1933年參加中國民權保障同盟。1935年發起成立上海文化界救國會。次年11月與鄒韜奮、李公朴等七人被國民黨政府逮捕,時稱七君子事件。抗戰爆發後獲釋。1941年參加組織中國民主同盟。1948年在香港主持民盟一屆三中全會,聲明堅決與中國共產黨合作。建國後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民盟中央主席。其任中央人民政府最高法院院長,為建國初期建立人民的法制體系,鞏固人民民主專政,做出了很大貢獻。
七君子,指被國民黨當局逮捕的愛國會領導人沈鈞儒,鄒韜奮,李公朴,章乃器,王造時,史良和沙千里。1936年5月,沈鈞儒、鄒韜奮等著名人士響應中國共產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號召,在上海發起成立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要求國民黨停止內戰,釋放政治犯,並與中共談判,建立統一的抗日政權等。對此,國民黨竟以「危害民國」的罪名,逮捕了沈鈞儒、鄒韜奮等七位救國會的領導人,這就是轟動一時的「七君子事件」。事件發生後,全國各界掀起了聲勢浩大的營救運動,國民黨政府被迫將七人釋放。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