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國家表現
『壹』 全面依法治國主要體現為
主要體現為五個「發展」。
第一個「發展」,是從「依法辦事」向「全面依法治國」發展。1978年,中央倡導「依法辦事」,可謂「依法治國」的雛形。1999年,「依法治國」寫入憲法,標志著「依法治國」的正式確立。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全面依法治國」,標志著依法治國理論和實踐的漸趨成熟。黨的十九大之後,有學者提出中央有「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這9個字結合在一起的新提法,我們認為,標准提法仍然應該是「全面依法治國」,「新時代」與「全面依法治國」結合在一起,是因為「全面依法治國」在黨的十九大後有了更加鮮明的時代特徵和更為緊迫的時代要求。
第二個「發展」,是從「法律體系」向「法治體系」發展。從社會主義法律體繫到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的質的飛躍。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統領了法律規范體系、法治實施體系、法律監督體系、法律保障體系和黨內法規體系,不僅包括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個環節,也涵蓋了從黨外到黨內、從啟動到監督、從本體到配套的全方位。今後的重點,是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運用系統論的方法,使五個子體系統一協調,形成制度的強大合力。
第三個「發展」,是從「法治國家」向「法治中國」發展。2035年建成法治中國,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響亮名片與奮斗目標,這是國家英明決策的結果,也是全世界潮流所趨、全中國民心所向。法治中國包括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包括依法治國、依法行政、依法執政,包括法律制度的硬實力、法律文化的軟實力,更包括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和理念。法治中國的內涵比法治國家更加豐富、更加深刻、更具有時代精神。
第四個「發展」,是從「單一法治」向「全面法治」發展。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絕不是一種形式上的工具或手段,而是一種信仰、一種制度,一種全面的生活與生存狀態。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既傳承了中華法系優秀傳統中的德化自修、和諧為貴,又尊重了現代法治文明精髓中的釐定是非、規范指引。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 「法治、德治、自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是指在全面依法治國的統領下,輔之以依法自主的「自治」為基礎以及德潤人心的「德治」為支撐,是所有合法的顯性制度與隱性制度的有機統一。
第五個「發展」,是從「學習借鑒」向「中國特色」發展。中華文明包括中華法系文明,綿延五千年,一直致力於天下為公、世界大同,一直有高度的歷史自信與使命擔當,一直善於學習消化外來文化但從不盲從外來文化,這正是其生命力所在。我國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批判吸收外來法治文明,既有借鑒又有創新。在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理念下,充分藉助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前沿科學技術推進法治。這種全面依法治國治理模式,體現了高遠的國際視野和全新的技術優勢,就是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就是中國對世界的獨特創新與貢獻。
『貳』 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特徵是什麼
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徵主要包括五個方面:法律體系優良完備、法律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法律適用嚴格公正、法治監督嚴密有力、公民享有廣泛自主權.優良完備的法律體系是建設法治國家的前提,"有法可依"所依據的法必須是"良法",必須具備民主性、科學性和道德性,這些良法必須由立法機關按照嚴格的法定程序制定.法律一經制定,任何人也不能憑自己的權威逃避法律的制裁.在自由和民主的國家中,法律應是國王,必須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法律是否具有權威性,關鍵看法律是否被人們信仰和崇拜.人們對法律信仰和崇拜的程度是一個國家法治進程的重要標志.法律適用嚴格公正不僅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徵,還是促進法律權威實然狀態的突破口,法因其公正和權威而成為百姓的依賴,法的公正和權威很大程度上又通過法律適用的嚴格公正而體現出來.法治國家的實現,不僅靠權力主體作為主權實施者或執行者的自覺,更要靠強有力的法治監督,強化法治監督制約機制,是現代社會防止並懲治權力濫用、腐敗、專橫的需要.法治的目標在於促進人們在服從法律規則治理的前提下獲得普遍而平等的自由保障,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應保障公民享有廣泛的自主權,保障每個人都獨立而平等地存在,有自己的願望和要求,有權作出選擇且這種選擇獲得應有的尊重.作者認為,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徵主要是以上五個方面的內容,只有具備這些方面的基本特徵,才可以說是走上了法治國家的軌道.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過程中,應當始終按照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基本特徵的要求去努力,這樣才能使目的明確,早日實現奮斗目標.
『叄』 法治中國是什麼樣的
法治中國是一個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人民權益得到充分尊重和保護的現代化國家治理狀態。
一、依法治國
法治中國的最核心特徵是依法治國。這意味著國家的治理和決策必須基於法律,任何人都必須遵守法律的規定,包括政府及其官員。法治意味著法律的普遍性和公正性,不受到個人或集團的干擾。
二、依法執政與依法行政
法治中國要求所有公共權力的行使都必須以法律為基礎。政黨依法執政,政府依法行政,確保政策制定和執行都在法律的框架內進行,保障公民的權利和自由不受侵犯。
三、公正司法
在法治中國,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法治要求司法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確保每個公民在司法面前平等。司法程序的公開透明,保證公民對司法的信任和監督。
四、人民權益得到充分尊重和保護的現代化國家治理狀態
法治的最終目的是保護人民的權益。法治中國致力於構建一個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確保人民的權利得到充分尊重和保護。通過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執行,人民的合法權益得到切實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得到維護。
總之,法治中國是一個以法律為基礎,保障公民權利,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現代化國家治理狀態。這種狀態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共同努力,共同維護法治的權威和尊嚴,共同構建一個更加公正、和諧的社會。
『肆』 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徵有哪些
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徵表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維護以公有制為主體回,以國有答經濟為主導的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法治。
第二,維護以工人階級為領導、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國體的法治。因為民主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礎,法治是民主的體現和保障。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使人民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用自己的法律和制度來保障人民民主專政國體的實現。
第三,維護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法治。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思想的。這就決定了它必須維護馬克思主義在國家意識形態中的指導地位,從而保證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第四,是維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的法治。共產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特徵和優勢。
『伍』 什麼是法治國家
法治國家是與專制國家相對立的,法治國家是依法治國而形成的理想狀態。
長期以來,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群眾不懈探索。黨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方略和目標,黨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都對推進依法治國作出重要部署。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要求,也是總結歷史沉痛教訓後的明智決策;是新時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保證,因而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應有之義。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可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不是一個空泛的概念,而是具有豐富的實質內容,其基本要求主要表現在法律完備而良好、法律權威、法律有效實施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