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礎
Ⅰ 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以什麼為重點
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以誠實守信為重點。
社會主義道德是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基礎的反映;是在無產階級自發形成的樸素的道德基礎上,以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為指導,由無產階級自覺培養起來的道德;
是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誠實守信為重點,以社會主義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為主要內容,以代表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的先進道德體系。
社會主義道德本質上從屬於共產主義道德體系,是共產主義道德在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的具體體現。它以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為道德原則,以實現共產主義為道德理想。毛澤東說「提倡以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相結合的原則為一切言論行動的標準的社會主義精神」。
(1)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礎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一系列關於道德建設的重要論述,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於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視與決心,既有頂層設計,又有具體落實。道德就其表現形態而言,可以分為價值形態、規范形態與秩序形態。就價值形態而言,道德是立法的內在價值依據,道德標準是衡量立法有無合理性的關鍵;
就規范形態而言,道德可以定義為人們道德行為的「應然」引導,其具體表現為教育、輿論、風俗、習慣等軟性手段;就秩序形態而言,自覺遵守道德規范,有助於形成穩定的道德秩序。而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助於實現這種理想的道德生態。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是在道德生態模式探尋過程中的一個重大創新。這種「新」,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人們的思想道德觀念得到了歷史性的更新。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關涉大德、公德和個人道德,推動了人們思想道德觀念深層次、全方位的變革。立足這種新的認識,有助於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日常化、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個人都能感知它、領悟它,內化為精神追求,外化為實際行動,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
其二,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得到了完善。在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黨和政府反復強調,要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營造全社會崇德向善的濃厚氛圍。思想道德建設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貫徹以德治國方略的重要環節,對於促進社會進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巨大推動作用。
注重從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實踐出發,深化對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的認識、概括、提煉和總結,有助於實現對社會主義道德體系認識的高度統一,形成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清晰框架。
其三,全民族道德素質得到了顯著提高,社會道德風尚不斷優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與落實,使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不僅在理論層面,而且在實踐層面取得了顯著成就和重要發展,人民群眾的良好精神風貌日益煥發。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成為國家層面的價值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凝聚為社會共識,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這些都有助於我國良好道德生態的形成。
Ⅱ 違背家庭美德的有哪些
家庭美德建設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礎工程,家庭美德屬於家庭道德范疇,是指每個公民在家庭生活中應該遵循的基本行為准則。家庭美德的主要內容包括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 1.尊老愛幼。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傳統的家庭美德,也是社會主義家庭美德的重要規范。
2.男女平等。堅持男女平等的美德,是指既要反對「大男子主義」,也不贊同「夫人專政」或「妻管嚴」。
3.夫妻和睦。平等對待,相敬如賓,是夫妻和睦的關鍵,也是建立美滿幸福家庭生活的關鍵。
4.勤儉持家。勤儉持家是我國傳統道德中傳播最久的美德之一,我們提倡婚喪嫁娶要從簡,並不是淡漠人情、違背道德良心,而是弘揚淳樸、善良、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美德。
5.鄰里團結。搞好鄰里團結重要的是互相尊重。鄰里之間應該以禮相待,互諒、互讓、互幫、互助,團結友愛。
此外,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包括社會公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主要規范有: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職業道德主要規范有: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
Ⅲ 什麼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礎
社會主義道德是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基礎的反映;
是在無產階級自發形成的樸素的道德基礎上,以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為指導,由無產階級自覺培養起來的道德;
是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誠實守信為重點,以社會主義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為主要內容,以代表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的先進道德體系。
1、集體主義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原則,是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集體主義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3、新時期要旗幟鮮明地堅持集體主義,反對個人主義。
(3)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礎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道德是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基礎的反映;是在無產階級自發形成的樸素的道德基礎上,以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為指導,由無產階級自覺培養起來的道德;是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
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誠實守信為重點,以社會主義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為主要內容,以代表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的先進道德體系。
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乾重要問題的決議》規定: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
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唯一宗旨,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唯一宗旨,是社會主義時期道德建設的核心。
Ⅳ 什麼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礎
社會公德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礎。
社會道德是社會道德體系的基本層次。它被認為是每個社會的最低道德規悉渣范,是維持社會公共生活正常進行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社會主義道德是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基礎的反映。它是在無產階級自發形成的簡單道德基礎上,以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為指導,由睜舉悄無產階級自覺培育的道德。
它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誠實守信為重點,以社會主義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為主要內容,代表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是樹立和培育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原則是集體主義;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答枝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和原則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它不僅是對共產黨員和領導幹部的要求,也是對廣大群眾的要求。每個公民不論社會分工如何、能力大小如何,都能夠在本職崗位,通過不同形式做到為人民服務。
國家要繼續富強,經濟實力增長的硬條件要抓好,人民群眾的道德建設軟條件也要抓好,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特別是黨員幹部的思想道德建設又是重中之重。在新形勢下,必須繼續大張旗鼓地倡導為人民服務的道德觀,把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貫穿於各種具體道德規范之中。
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幹部,必須努力堅持做到:堅定共產黨的領導,時刻牢記黨章、黨紀國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人民服務銘記在腦海里,用在行動上。
懷抱感恩之心,常溫新中國建立的艱辛,不忘共產黨員艱苦樸素的優良傳統;積極參加黨的各種教育培訓,時時充電、處處學習,起好黨員幹部的先鋒帶頭作用。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網·錦綉天府-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