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怎麼來的
❶ 道德是通過什麼來維系的
道德是通過人們的信念和對社會的理解來維系的。
道德是衡量行為的觀念標准,不同的對錯標準是特定生產能力,生產關系和生活形態下自然形成的。所以道德也是有生產壓力維系的,當然也有的是以內心安寧,其實這個也可以看作一種壓力,這種壓力來自於生活,同時也來自於自己的精神。
道德的作用:
(1)道德能夠影響經濟基礎的形成、鞏固和發展。
(2)道德對其他社會意識形態的存在和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
(3)道德是影響社會發生產力發展的一種重要的精神力量。
(4)道德通過調整人們之間的關系維護社會生活的穩定,保障人們正常的生活和交往。
(5)道德能夠保護或破壞一定階級的政治統治。
❷ 道德是如何產生的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屬於社會上屋建築和社會意識形態的范疇,必須而且只能從人類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生活本身去探討道德的起源:。
一、道德萌發於人類早期勞動和簡單的交往。原始社會的人類,由於自然條件惡劣和本身能力低下,不得不以群體活動的方式來謀取物質生活資料,也不得不以平均分享這些物質生活資料的方式來維持群體活動的生存。這樣人們之間客觀上便存在著一些最簡單的交往和關系,由於勞動和交往,促進了語言和思維的發展。為了協同勞動中的行動,交流彼此的感受,保持群體內應有的秩序,從而產生道德的萌芽。
二、道德形成於社會分工的出現和發展。隨著生產的發展,出現了勞動分工,分工使個體勞動在生產過程中的作用提高了,從而逐步意識到個人的存在,自我意識增強了。而社會分工和交換又加強了勞動者之間的聯系和協作;並隨之出現個人與個人,個人與整體之間的矛盾,這就必然產生調解這些矛盾的自覺要求,於是逐步產生了維護整體利益的義務觀念,產生了義務和權利之類的道德意識,社會分工是道德形成的關鍵。
三、私有制的產生、階級的出現使道德成為一種獨立的意識形態。由於生產的發展,使勞動有了剩餘產品,在私有制的條件下,剝削階級中的一部份人有可能靠另一部分人提供的剩餘勞動產品維持生活,自己不再從事體力勞動而專門從事腦力勞動,他們從本階級的利益出發,對社會現象進行集中和概括,形成較系統的道德原則和規范,使道德成為相對獨立的意識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