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依法治國
Ⅰ 如何正確理解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馬列主義關於國家與法的理論同中國國情和現代化建設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實踐經驗的總結。其內容可以概括為五個方面: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
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制的核心內容。要求政法機關和政法幹警必須不斷提高法律素養,切實增強法制觀念,堅持嚴格執法,模範遵守法律,自覺接受監督,時時處處初一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
執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制的本質要求。要義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各項政法工作中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執法為民,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價值追求。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線,是和諧社會的首要任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首要目標。
服務大局是社會主義法制的重要使命。要求各級政法機關和政法幹警,必須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大局開展工作。立足本職,全面正確履行職責,致力於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努力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環境。
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要自覺地把堅持黨的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維護社會主義法治統一起來,把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嚴格執法統一起來,把加強和改進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與保障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統一起來,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忠實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
Ⅱ 機關黨員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心得體會1500字(三篇)
全面依法治國學習心得篇一:
4月23日下午,我局按照縣委政法委統一安排部署,組織全局幹警集中學習了省委黨校社科部王卿教授的輔導講課,通過學習,對依法治國的認識有了新的提高。
依法治國,是的核心內容,是我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就是把與法制緊密結合起來,實現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從而保障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
依法治國理念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其基本含義是依據法律而不是個人的旨意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實行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其核心是確立以憲法和法律為治國的最具權威的標准,樹立法高於人、法大於權的觀念。法律權威就是法律所具有的尊嚴、力量和威信。樹立和維護法律權威,是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的迫切需要。任何社會都必須樹立有效的權威,沒有權威就沒有秩序。不同的歷史條件和社會形態,決定了一個社會中不同的權威。我國法律的權威性是由法律的本質屬性決定的。法律體現了人民的意志,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統一。法律的目的和宗旨要通過執法司法來實現,法律的權威也要通過執法者的權威來體現。因為在社會上一般人心目中,執法者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法律的化身,代表著法律權威與尊嚴。如果執法機關威信掃地,司法沒有權威,就難以有效樹立起法律的權威。樹立執法部門的公信力,需要從兩個方面加以努力。一方面,要有效克服我國社會公眾中普遍存在的「法不責眾」、「只要有理怎麼鬧都行」等不講法制的傳統觀念,從嚴執法,對一切違法行為、包括有些自認為「有理」的違法行為嚴肅處理,以維護法律的嚴肅性,樹立執法者的權威。另一方面,執法者要切實做到嚴格公正文明執法,讓執法司法行為令人信服,用公正贏得權威。沒有執法部門嚴格公正文明執法,再好的法律,也難以彰顯其權威性,難以起到規范人們行為,規范社會秩序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歷史都證明,凡能做到執法如山,法制的權威與尊嚴就能得到較好的維護,就能建立良好的社會秩序,就能促進國家的長治久安。法律是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和意志的體現,嚴格執法的目的就是為了實現和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具體到執行某一部法律,檢驗我們執法行為合法、正當與否的一項重要標准,就是執法的結果是否符合這部法律的立法宗旨。強調執法結果符合立法目的,就要強調維護法制的統一,尤其要克服當前執法環節中存在的部門保護、地方保護、只重視單位利益和個人主義的傾向。
模範遵守法律,是政法幹警的應盡責任。政法幹警模範守法對於培養整個社會依法辦事的觀念具有重要的示範作用。在普通社會公眾眼裡,執法者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法律的地位、權威和形象,執法者就是法律的化身。如果執法者能夠自覺尊重法律,模範遵守法律,時時處處注意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就為全社會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從而給社會和廣大公民遵紀守法、依法辦事帶來積極影響。反之,如果執法者不尊重、不遵守法律,甚至執法犯法,帶頭破壞和踐踏法律,那麼,也同樣為全社會樹立了一個惡劣的典型,普通群眾也會不尊重、不遵守法律,並進而產生對法律尊嚴的輕視和對法律權威的懷疑。因為我們是執法者,法律是我們的安身立命之本,如果我們自己不帶頭遵守法律,不去維護法律的權威,導致整個社會輕視法律,到最後,我們的工作、我們的職業也就不會被社會所尊重,也就喪失了價值和尊嚴。因此,每個政法幹警都應當保持清醒的角色意識,始終牢記自己所肩負的神聖使命,切實增強法制觀念,克服特權思想,從我做起,從日常小事做起,時時自覺遵守法律,努力維護法律的公平公正。
全面依法治國學習心得篇二:
依法治國、建設的治國方略與法制建設目標。1999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第五條第一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這標志著依法治國理論日益走向成熟,依法治國實踐邁入更高階段。
依法治國,作為一種先進的治國方略與法律文化,是社會進步、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法治國家,是以市場經濟的相當發展為經濟基礎、以民主政治的相當完善為政治基礎、以發達的權利義務觀為核心的精神文明為思想文化基礎的。真正意義上的依法治國在資本主義社會才開始實行,但是,正如資本主義社會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一樣,資本主義也不可能有徹底的法治。不僅應當是人民真正當家作主的民主國家,而且也應當成為真正實行依法治國的法治國家。的依法治國必然是而且應當是人類歷史上全新的、最高歷史類型的依法治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必然要經歷一個很長的歷史過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我國的逐步建立與完善,政治的逐步發展與成熟,以科學的權力義務觀為中心的法律文化的逐步發展,全面確立依法治國方針的要求越來越強烈。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繼承鄧小平同志的民主法治思想,總結古今中外治國的成功經驗,反映全國人民的意願,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明確提出了依法治國、建設的治國方略,並從憲法的高度確立了依法治國的理念,這標志著黨和國家治國方略的根本性轉變。
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是:
(一)有法可依,這是依法治國的法律前提,也是依法治國的首要環節。有法可依不僅要求立各種各樣的法,更重要的是要求所立的法是良好的法,即符合人民的利益、社會的需要和時代的精神的法。如果所立的法非常糟糕或者漏洞很多,不僅會給壞人提供為非作歹的機會,還會使好人無從依法行事。
(二)有法必依,有法必依是指一切政黨、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公民都必須依法辦事。這是依法治國的中心環節。有法必依要求:
(1)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執政黨作為國家的領導核心,能否做到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能否依法決策和依法辦事,是依法治國能否實現的關鍵。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實行並堅持依法治國,要求執政黨不去隨意干預國家機關的正常活動,更不能代替國家政權包辦一切,而是要時刻保持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與廣大人民群眾一起嚴肅認真的監督國家機關和公職人員嚴格執法守法,保證其充分、正確、合理地行使職權。全體黨員,特別是各級黨員領導幹部務必加強對法律和法學知識的學習,努力增強法治意識,掌握和提高運用法律手段管理經濟和社會事務的本領,以自身的實際行動帶動廣大幹部和群眾,在全社會形成學法、用法的良好風氣,為堅持依法治國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2)一切國家機關及其公職人員必須嚴格依法辦事。國家機關及其公職人員是代表國家制定、執行和實施法律的專門機關和人員。它們嚴格依法辦事,是實行並堅持依法治國的關鍵所在。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及其公職人員,都要嚴格依法辦事,這樣才能切實保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同時又為人民群眾樹立守法的榜樣。
(3)廣大社會成員要依法辦事。廣大社會成員不但要自覺以法律為行動指南,還要善於運用法律來爭取和捍衛自己的權力和自由,勇於同一切破壞法律秩序的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維護法律的威嚴。這是依法治國廣泛而深厚的社會基礎,是依法治國真正實現的重要標志。
(三)執法必嚴,依法治國的關鍵是執法,難點和重點也在執法。執法必嚴一是講執法要嚴肅,即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要本著對人民負責、忠實於法律的精神嚴肅認真地、一絲不苟地執行法律。二是講執法要嚴格,即正確、合法、合理、公正、及時。
(四)違法必究,就是要嚴格追究違法犯罪行為人的法律責任。這是依法治國的必要保證,是法律威嚴的重要體現。違法不究,不但會使受到侵犯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法律保護和救濟,使被破壞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得不到恢復,而且還會損害法律的威嚴,使法律失。
實行依法治國方略,建設,是自我完善的過程。這也是一個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要經歷一個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
作為基層司法人員,我們要切實做到從自身做起,模範地遵守國家法律,在司法工作中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全面依法治國學習心得篇三:
黨的報告根據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形勢和新要求,作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決策和戰略部署,明確指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證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黨的報告吹響了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進軍號,對加快建設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迫切要求
未來5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關鍵時期。黨的報告突出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和內在目標,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制度動力和根本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我們黨必須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全局性、基礎性和戰略性地位。
(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迫切要求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黨的把科學發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這對堅持和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既是一場深刻的觀念變革,更是一次全面的制度創新。我們要勇於把自己的思想從各種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的觀念中解放出來,但觀念的變革容易受到體制、機制和制度的影響與束縛,容易停頓、反復甚至逆轉;因此,我們更要把法治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方式和有效載體,通過制度供給、制度導向、制度創新來解決制約科學發展的制度空白、制度缺陷和制度沖突,真正把科學發展建立在制度化的基礎上,納入法治化的軌道內。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越是從發展的早期進入發展的中期和後期,越是從粗放發展階段轉向科學發展階段,就越需要通過法治來克服在發展過程中個體行為選擇和政府決策行為選擇的功利化、短期化、表面化現象,糾正各種重速度輕效益、重總量輕質量、重效率輕公平、重局部輕全局、重當前輕長遠的做法,建立健全一整套支持、推動和保障科學發展的長效體制、機制和制度體系,從而為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
1.黨員幹部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心得體會範文(三篇)
2.基層司法人員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心得體會範文(兩篇)
3.領導幹部依法治國個人學習心得體會(五篇)
4.基層黨員學習依法治國心得體會400字範文(四篇)
5.機關領導幹部依法治國個人學習心得體會(三篇)
6.依法治國造句,用依法治國造句
7.2019年全國兩會關於依法治國最新消息及提案解讀
8.2019年關於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講話全文內容
9.2021年領導幹部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心得體會(三篇)
10.2021年黨員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心得體會(兩篇)
(二)發展政治文明迫切要求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人民民主是的生命,是我們黨始終高揚的光輝旗幟;不斷擴大人民民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是發展政治文明的核心內容。在當代中國,要實現最廣泛的人民民主,就必須堅定不移地走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充分發揮對人民民主的根本保障作用,加快推進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從各層次各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改革開放以來,正是由於我們黨成功開辟和堅持了政治發展道路,才有力保證了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民主、權利和自由,保證了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充分發揮,保證了黨與國家最高領導權的平穩交接和黨的領導集體堅強有力,保證了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面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任務和新要求,我們必須把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依法執政的基本方式和依法行政的基本准則全面落到實處,不斷提高依靠法治治國、執政和行政的水平,努力開啟建設政治文明的******。
總之,只要我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法治規律與中國國情的創造性結合,堅持自上而下有力推動與自下而上全民參與相結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就一定能開創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新局面,就一定能取得加快建設的新成效,就一定能在中國創造出與經濟建設奇跡相媲美的法治建設奇跡。 ;
Ⅲ 為什麼依法治國首先要依憲治國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我們黨的治國方略。實行依法治國,最根本的就是依照憲法治國。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處於核心的地位。一切法律都是依據憲法制定的,憲法是一切法律的母法。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維護法制的權威,首先是維護憲法的權威。憲法序言明確規定:「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准則,並且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因此,依法治國,首先必須嚴格遵守和執行憲法,樹立和維護憲法的權威,保證憲法的貫徹實施,做到依憲治國。
憲法把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肯定下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即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是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憲法以根本法的形式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作了完整的規定。樹立和維護憲法的權威,堅持依憲法國,就要堅定不移地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一百年不動搖。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發這兩個基本點統一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保證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不斷取得新的勝利。
憲法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憲法關於國體、政體、國家機構的一系列規定,都是為了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堅持依憲治國,就是要堅持憲法確立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體制。根據憲法的規定,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各級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其負責,受其監督。要保證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各國家機構嚴格依照憲法的規定行使職權,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憲法對公民的政治權利、人身權利、經濟社會文化權利等基本權利和自由作了全面的規定,是人權的保障書。堅持依憲治國,就要切實保障公民的各項基本權利和自由,堅決制止和糾正侵犯公民權利的行為。
堅持依憲治國,必須切實保障憲法的實施。憲法明確規定,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憲法的實施,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在本行政區域內保證憲法的遵守和執行。任何組織或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要切實把憲法的各項規定落到實處,以憲法為根本活動准則,堅決維護憲法的權威,這是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證.
Ⅳ 怎樣解讀十八大四中全會公報中提出的"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
雖然早在黨的十六大時,就已經提出了法治和德治相結合的命題。但是,在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實踐中,面對西方國家的壓力和尋求自強的迫切需求,經濟發展和法治一直是最為重要的歷史任務,這造成了一些比較嚴重的道德滑坡的後果,社會誠信度降低,傳統美德、職業道德等優秀的道德文化出現萎縮。道德的下滑不僅加重了法律的責任,更使得整個社會難以樹立對法律規則的信仰和自覺遵守。因此,此次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培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是對我國社會發展所遇到問題的深入思考和對人民群眾關切、學界熱議呼聲的積極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