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森林公園立法調研

森林公園立法調研

發布時間: 2025-10-03 08:14:27

1. 吉林省森林資源監督調研報告

1---吉林市森林資源保護條例----於1999年9月18日由吉林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於1999年11月27日經吉林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批准http://www.southcn.com/law/fzzt/fgsjk/200509070129.htm

2---一九八八年全省有林地面積623萬公頃,除少量人工林外,幾乎全部是天然林
,人均佔有林業用地0.47公頃,人均佔有有林地0.27公頃,均比全國人均佔有高
l倍以上。森林覆蓋率35.9%,居全國第五位。森林蓄積量是7.6億立方米,列全
國第六位,木材生產量佔全國第二位。此外,宜林荒山荒地面積大,是潛在的森林
資源。吉林省森林資源有其獨特的優點。一是樹種繁多,珍貴樹種豐富。在全國植
被區劃中,屬於溫帶針闊葉混交林帶,因而品質優良、經濟價值高。樹種十分豐富
,比大興安嶺和小興安嶺林區種屬成分豐富,特別是長白松(美人松)是世界上罕見
的稀貴樹種,僅為吉林省所特有。二是森林的生長量和蓄積量高,全省有林地平均
每公頃生長量約3立方米左右,比全國平均數高1立方米還多;有林地平均每公頃蓄
積量約110立方米,比全國平均數高30多立方米,而且天然林占絕對優勢。但是,
由於長期不合理地過量採伐,人工造林又樹種單一,珍貴樹種和優良材質樹種的面
積和蓄積量明顯減少。林種組合也不合理,用材林比重大,約佔80%左右,居絕對
優勢;防護林佔5-6%;特用林佔4-5%;經濟林和薪炭林合計不到5%。在林齡構
成上,幼齡林面積處於劣勢,中齡林面積處於優勢,成熟林面積又在急驟減少,而
且採伐量超過生長量,長此下去,經過一定時期,可采資源就有枯竭的可能。因此
,今後要把功夫用在中、幼齡林的撫育管理和整個山林的合理採伐上。

在吉林省廣大的山區和丘陵地帶,密布著大片大片的茂密的森林,它們是吉林
省的另一項巨大資源。吉林省是全國重要的林區之一。全省林業用地面積876.9萬
公頃,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46.8%。全省活立木總蓄積量為7.11億立方米,森林
覆蓋率為35.9%,佔全國第六位。由於開發歷史的不同和地形、氣候的差異,吉
林省森林的分布很不平衡,主要分布在東部長白山區。長白山、老爺嶺、張廣才嶺
、哈爾巴嶺、吉林哈達嶺以及松花湖以北,茫茫林海,滾滾松濤,連峰續嶺,綿延
千里,素有"長白林海"之稱。這里的森林植物帶,因為氣候冷濕,降水量豐富,適
宜林木生長,屬典型的中溫帶森林區。長白山區樹木種類繁多,經濟價值較高的林
木就有100多種。針葉林以紅松、雲杉、冷杉、黃花松為主,闊葉林以水曲柳、黃
菠蘿、胡桃楸、楓、樺、紫椴、糠椴、色木、青楷槭、榆、山楊為最多。長白山區
的森林大都為針闊葉混交林,其中闊葉樹稍多於針葉樹。針葉樹中,紅松分布最廣
,約佔二分之一。紅松又稱"果松",樹身高大,一般在30米以上,可謂長白林海之
冠。其次為雲杉和冷杉,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1800米地帶。樹干筆直,出材量高
,木質多呈白色,故人們通稱其為"白松"。它常與紅松混生。再次為黃花松,其性
好低濕,山谷低坡地帶皆密生此樹,是長白林海中特有樹種,生長快,樹勢雄偉,
冠形規整,因為秋冬落葉,故人們又稱"長白落葉松"。另外,還有一種以其亭亭玉
立的樹干、綺麗優美的樹冠而被人們譽為"美人松"的長白赤松,數量較少,多混生
於長白林海之中。紅松材質精美,富樹脂,耐水濕,不易腐蝕,在經濟用材中聲譽
最高,可供建築、架橋和製造傢具之用。雲杉、冷杉色白質軟,紋理條直,易於加
工,為建築和傢具良材,又是高級造紙原料。黃花松質重而堅實,抗腐力強,是制
造枕木,充作橋樁、電柱,乃至建造房屋的良材。長白赤松是北方理想的庭院綠化
觀賞樹種。水曲柳、黃菠蘿、胡桃楸是長白林海中著名"三大硬木"樹種。它們木質
堅實,紋理粗大美麗,是工業、農業、國防和人民生活的理想用材。紫椴木質輕軟
細密,是製造膠合板的重要材料。白樺樹皮質地柔韌纖細,光澤明快富彈性,是長
白木畫的原料。這些天然林和天然次生林以及採伐跡地上營造起來的人工林,不僅
每年為國家提供了幾百萬立方米的木材,而且為本省採伐、制材等工業的發展奠定
了堅實的基礎。
3---吉林省森林資源概況 (2006年)
吉林省是中國的重要林業基地,森林覆蓋率高達42.5%。現有活立木總蓄量86089萬立方米,列全國第6位。長白山區素有「長白林海」之稱,是中國六大林區之一,有紅松、柞樹、水曲柳、黃菠蘿等,種類繁多。「長白松」為長白山特有的珍稀樹種,因其樹干挺拔、樹皮鮮艷、樹形嬌美而被稱作「美人松」,並列入1999年國務院公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
森林覆蓋率達42.5%林業年創經濟價值220億元

近20年來,我省林業積極探索、改革創新、快速發展,特別是近幾年,省委、省政府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生態建設、再造秀美山川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投身林業建設,在國家林業局的大力支持下,堅持生態效益優先,生態、經濟、社會效益高度統一,建設完備的林業生態體系和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加速林業現代化進程。吉林林業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生態建設和林業經濟建設都碩果累累,據測算,全省林業年創經濟價值達220億元。

森林資源總量增長,全省生態狀況明顯改善。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開始,我省先後開展了十年綠化吉林大地、十年綠化美化吉林大地活動,堅持全黨動員、全民動手,廣泛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實現了森林面積、蓄積雙增長,生態系統功能顯著增強。目前,全省森林覆蓋率已達到42.5%,有林地面積達到12075萬畝,活立木蓄積達到8.6億立方米,分別比1983年提高8%、23.6%和12.8%。森林蓄水保土、調節氣候、改善環境等方面的作用越來越突出,特別是在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促進整個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九五」以來,全省重點林業工程累計完成投入45.6億元,造林種草1405.8萬畝,是建國以來投入建設總量最高的時期。全面開展退耕還林工程,共完成退耕地及荒山荒地造林575.8萬畝,兌現糧食0.95億公斤,使13.4萬戶農民受益,為28萬個農村剩餘勞動力創造了轉移就業機會。深入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工程區累計調減木材產量170萬立方米,完成造林172.5萬畝,分流安置職工11.2萬人,使森林資源得以休養生息,開始出現良性演替趨勢。「三北」防護林經過三期建設、四期啟動,累計造林775.5萬畝,庇護農田3700萬畝,基本形成了大型的防護林體系。創造性地在西部生態脆弱區實施了生態草建設工程,成功地探索了喬、灌、草結合的植被恢復模式,累計完成生態草建設320萬畝,有望於今年底提前6年超額完成生態草治理任務。

森林資源保護工作得到全面加強,有效維護了資源安全。以限額採伐和「三個總量」控制為主要內容的森林資源管理、監督體系發揮了重要作用,森林資源實現了生長量大於消耗量,年凈增長量達到1000萬立方米。實現連續23年無重大森林火災,森林火災受害率僅為0.04‰,大大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受到國務院領導同志的充分肯定和國家林業局的表彰,並在全國推廣了我省經驗。森林病蟲害防治水平迅速提高,全省病蟲害發生面積逐年下降,防治率由80年代的35.5%提高到70%。野生動植物保護事業健康發展,全省共有各類保護區和森林公園57個,總面積達到6315萬畝。依法治林水平明顯提高,1983年以來,我省頒布實施了近30部地方性林業法規規章,林業法規體系逐步完善。堅持不懈地開展嚴打整治專項行動,森林治安案件和林政案件呈下降趨勢,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犯罪活動得到有效遏制,林地、林木資源管理得到普遍加強。

生態林業的建設推動了可持續發展,20年的保護和開發促進了不斷發展的林業經濟,成為我省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撐。依託得天獨厚的森林資源優勢,積極發展林產品精深加工、林地經濟、礦產資源開發、森林生態旅遊等產業,初步形成了木製品、葯品、森林食品、礦產品等一系列林產品加工體系,林業已經成為全省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增長點。截至目前,全省林業擁有固定資產40.4億元,累計生產木材已達1.2億立方米,實現利稅77.3億元。據統計,2003年,林農年人均收入中有1970元來源於林業,占總收入的65.8%。全省依託於林業生存發展的人口已超過350萬人,圍繞森林資源開發形成的經濟總量已超過830億元。

4---吉林省林業資源與保護 (2007年)
吉林省位於東北地區中部,地理位置獨特,自然條件優越,野生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是我國生物多樣性較豐富的省(市、區)之一。為了保護森林資源及相關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我省在森林防疫、森林防火、森林公安、林政執法、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等方面加強管理力度,使森林保護工作得到長足的發展。

森林防疫

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是生態林業建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林業健康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主要任務是貫徹執行《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植物檢疫條例》、《森林植物檢疫條例實施細則》等有關法律法規,做好森林病蟲害的調查監測、防治、檢疫對象的普查及除治工作,最大限度的保護森林資源,為林業發展保駕護航。我省是林業大省,也是森林病蟲鼠害的常發區和重災區,每年都有40餘種森林病蟲鼠害危害樹木。病害主要有落葉松落葉病、枯梢病,五針松皰銹病,楊樹爛皮病、潰瘍病等;毀滅性森林蟲害如栗山天牛、楊樹天牛、日本松干蚧,常發性種類如落葉松毛蟲、興安落葉松鞘蛾、楊二尾舟蛾、楊柳毒蛾、黃刺蛾等種群相對平穩,偶發性種類如落葉松葉蜂、分月扇舟蛾、舞毒蛾、櫟毒蛾等;森林鼠害主要危害未成林造林地。

全省共有各級森防機構81個,其中省級森防檢疫站1個,市(州)級森防站9個,省直國有林業局森防檢疫站8個,其餘為縣(市、區、局)級森防檢疫站。配備人員550餘人,專職檢疫員330餘人。已有55個站建設為國家級森防標准站。

森防檢疫工作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開展目標管理、工程治理等項工作,強化森林植物檢疫、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工作的管理。每年森林病蟲害防治率達75%以上,森林病蟲害調查檢測監測覆蓋率達85%以上,產地檢疫率90%以上。

森林防火

森林防火是林業「三防」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持國民經濟和社會的健康發展,保護森林陸地生態系統和人民群眾的植樹造林成果,促進林業各項建設事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我省森林防火任務十分艱巨。全省80個縣級森林火險單位中,屬於一級森林火險單位的有41個,占總數的51%,二級19個,佔24%。高森林火險林分面積達610多萬公頃,佔全省有林地面積的76%。我省東與俄羅斯接壤,東南部以圖們江、鴨綠江為界與朝鮮相望,邊境線長,防禦邊境林火燒入燒出任務也相當繁重。
全省縣級以上森林防火指揮部92個、成員1998人。其中,吉林省森林防火指揮部由副省長楊慶才擔任總指揮,下設副總指揮和成員26人,森林防火指揮部辦公室設在林業廳,並建有指揮中心。森林防火辦公室92個、691人,防火檢查站733個、2294人,專業(半專業)森林消防隊241支、5097人,義務森林消防隊8349支、323960人,專職護林員10028人、兼職12106人。

現有瞭望台492座,有線電話318部,微型計算機147部,圖文傳真機115部,無線電台和對講機7993部,森林消防車輛1821台,風力滅火機4885台,物資儲備庫306座,防火公路3183公里,防火隔離帶20814公里。開通森林火情報警公眾電話「96009」共47個接警服務點。

堅持「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方針,堅持「全社會抓保護、全民搞防火、各級政府負全責」的原則,各地普遍堅持實施「全面預防,快速反應,重兵撲救,萬無一失」對策,組織動員全社會力量開展狠抓嚴管,使防、撲火能力逐年提高。到2000年底,對比1981年前後兩個20年,森林火災發生次數由8754次下降到2114次,下降了76%;受害森林面積由17.2萬公頃下降到0.6萬公頃,下降了96.5%;森林火災控制率由19.7公頃/次下降到2.7公頃/次,下降86.3%,共減少森林火災直接經濟損失28億元。到2002年已勝利實現全省連續22年無重大森林火災,目前正在向新的更高目標努力。

森林公安

森林公安機關是國家公安機關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保護生態環境、保衛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維護林區治安秩序、預防和控制森林火災、保障林業改革和生產建設順利進行的任務。隨著生態環境建設步伐的加快,森林公安機關的任務十分繁重。依據國家林業局嚴打整治斗爭部署和我省毀林、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案件持續發生的形勢,從2001年至今年春在全省林區組織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嚴打整治斗爭,相繼開展了嚴厲打擊破壞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違法犯罪集中統一行動,「破案攻堅戰」、「林海旋風」、「獵鷹行動」、「森林利劍」等一系列專項斗爭,確保林區社會政治穩定、治安穩定、交通道路和消防安全,使各項犯罪活動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有效地保護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

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管理
吉林省有陸生野生動物436種。其中鳥類326種、獸類80種、爬行類17種,兩棲類13種,約占我國陸生野生動物種類的17.5%。其中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有75種,東北虎、豹、梅花鹿、東方白鸛、丹頂鶴、白鶴、大鴇等一批國家重點保護物種在國際瀕危物種的拯救與保護中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吉林省有野生植物3890種,占我國野生植物種類的13%。

通過多年建設,我省的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作有了長足的發展,並取得了較大的成績,地方性自然保護法律法規日臻完善。面對瀕臨枯竭的野生動物資源及愈加強烈的社會需求, 1996年起,率先在全國以立法形式實行全面禁止獵捕陸生野生動物。長白山、向海、松花江三湖等自然保護區實現了「一區一例」;林業系統主管的省級以上森林和野生動物、濕地類型的自然保護區16處,總面積215萬公頃,佔全省國土面積的11%,其中長白山、向海、莫莫格、龍井天佛指山4處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長白山保護區1980年加入聯合國「人與生物圈」保護網,並在1994年與向海保護區一起,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WWF)評為具有國際意義的「A」級保護區。通過保護全省典型的森林和濕地生態系統、野生動植物種群,特別是有效保護了一些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的棲息地,並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氣候、維持生態平衡等方面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林業系統主管的省級以上的森林公園24處,總面積200公頃,佔全省國土總面積的10.5%。各森林公園和開展生態旅遊的自然保護區,不斷加大投入,加大促銷力度,提高旅遊品位和服務質量,接待遊客人數和收入持續增加。僅2002年,全省森林生態旅遊接待遊客突破35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達1.2億元以上。在加強野生動物保護管理上,注重保護野生動物棲息環境和發展生態旅遊的同時,還積極扶持發展野生動物飼養繁殖事業,提出了以保護為根本、以發展為目的的原則。目前,共興辦野生動物養殖場7000多戶,飼養梅花鹿、馬鹿22萬頭、黑熊2600多頭。

2. 河長制工作落實情況總結

河長制工作落實情況總結

河長制工作落實情況總結的進行有利於進一步完善水行政執法體系,加強水行政執法監督。以下是我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河長制工作落實情況總結,歡迎大家閱讀。

河長制工作落實情況總結一

20XX年,在局黨委的正確領導下,省水利廳政策法規處和市法治工作部門的指導下,我局政策法規工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我市“十二五”水利發展規劃的目標任務,全面服務工作大局,著力推進職能轉變和效能提升,進一步完善水行政執法體系,加強水行政執法監督,完善依法行政各項制度,突出抓好重點工作和薄弱環節。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主要工作開展情況

(一)建立組織、明確職責,政策法規工作有序開展。成立局法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明確政策法規處為責任處室。與各單位簽訂年度依法行政與法治建設責任狀,要求各單位建立工作組織,層層落實責任制,明確法治建設工作聯絡員,及時做好相關工作。局黨委全年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法治建設工作,聽取情況匯報,切實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年初制定工作實施方案,排定全市河湖專項執法檢查活動和白馬湖水環境保護與整治行動兩項法治惠民實事項目,推出櫻花園法制文化長廊建設特色創新項目,扎實推進水利法治建設。

(二)精心組織、科學安排,不斷加強法制教育工作。出台了領導幹部和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黨委中心組學法制度、行政執法人員培訓制度,建立領導幹部任職前法律知識考核制度,將考查和測試結果作為任職的重要依據。特別是在新的政策法規出台之後,我局通過積極訂購法律法規書籍,主動邀請省市有關領導、專家做輔導報告等,及時更新法律法規知識,努力提高系統幹部職工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進發展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尊法守法用法和依法辦事氛圍。

(三)主題鮮明、形式多樣,深入開展法制宣傳工作。一是組織開展“3·22”世界水日、中國水周宣傳活動。為紀念第21屆“世界水日”和開展第26屆“中國水周”活動,我局結合工作實際,於今年3月22-28日舉辦了水文化周(節)。活動突出水法規宣傳、水法治文化建設等多個宣傳主題,內容豐富多彩,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肯定和支持,鼓舞了全市水利系統幹部職工的士氣,振奮了精神,凝聚了隊伍。二是設立《淮水講壇》。講壇的舉辦緊密結合淮安水利實際,注重圍繞改革發展,突出學習培訓的針對性和破解難題的實效性,在內容上涵蓋廣泛,既有時事理論報告、中心組政治學習和水法律法規培訓,也有水法治文化建設等前沿探討,在形式上,講壇採取“專家精講、專題主講”的模式。實現了《淮水講壇》講座系列化、專題化、大眾化,促進了機關法治文化建設,提升了水利系統幹部職工的綜合素質。三是加大水法規宣傳力度。結合水利工作實際,深入開展“六五”普法宣傳教育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活動。積極參與5月份全市“法治淮安宣傳月”和“行政執法服務月”活動,向市民大量發放水法規宣傳資料,製作固定宣傳版面進行巡迴展示。在江蘇法制報刊登依法治水專版,全年在淮安日報和淮海晚報刊登“水利淮安”專欄,在市廣播電視台“魅力鄉村”、“水利園地”欄目中開展水法規宣傳,局主要領導在“政(行)風熱線”節目中接受市廣播電視台專訪,全面宣傳水法規。

(四)加強調研、依法決策,為法治建設保駕護航。一是加強政策法規研究。組織系統職工重點研讀黨的十八大報告、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水利部《關於加快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意見》(水資源〔20XX〕1號)以及省、市有關文件。在認真研讀的基礎上,結合實際開展調研,提請市政府先後出台了《關於加快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意見》貫徹意見、《關於印發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辦法的通知》貫徹意見和《關於加強鄉鎮水利(務)站建設的意見》貫徹意見。二是規范行政決策程序。制定行政決策程序規定,依法確定重大決策的具體范圍、事項和量化標准並向社會公布,嚴格執行重大決策“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程序,建立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行政決策聽取意見制度、重大行政決策專家咨詢論證和評估制度、重大行政決策集體決定製度、重大行政決策實施後評估制度、重大行政決策聽證制度、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制度和重大行政決策責任追究制度。

(五)優化流程、提升效能,打造高效審批服務平台。嚴格執行行政許可各項制度,深入研究行政許可的受理、審批、送達等實施細節,精簡和優化辦事流程,製作行政許可服務卡放置在市行政審批服務中心水利窗口供申請人查閱,對進市行政審批服務中心許可及非許可審批項目進行了新一輪的清理,將行政許可項目壓縮到3項,非許可審批項目壓縮到2項,其中入河排污口審批實現了跨部門並聯審批。其法定依據、工作流程、辦理時限、服務表格等進行網上公開,並全部實行網上審批。在辦理時限方面,將取水許可項目承諾辦理時限壓縮到3天,其他行政許可項目承諾辦理時限壓縮到4天,全年共受理行政許可7項,均按期辦結,平均辦結時間為2天。

(六)創新載體、培育典型,創建櫻花園法制文化長廊。20XX年3月,會同淮陰區政府法制辦、淮陰區水利局整合利用既有資源,創建了櫻花園法制文化長廊。法制文化長廊內容上貼近群眾、貼近生活,以提高群眾法律素質和構建和諧淮安為主題,涉及《憲法》、《水法》、《水土保持法》等水法律法規,形式上圖文並茂,淺顯易懂,針對性強,深入淺出地宣傳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法規。通過法制文化長廊這一普法宣傳的展示平台,能讓廣大市民在游覽、休閑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從而發揮其普法惠民的積極作用,進一步豐富和拓展法治淮安建設實踐載體。

(七)精心准備、周密部署,積極開展水行政執法專項行動。一是開展河湖專項執法活動。結合五月份市“行政執法服務月”活動,全面排查各類違反水法規的行為,重點對涉河涉湖違法行為進行專項治理,共查處水事違法案件193起。20XX年我市河湖專項執法活動的做法獲得水利部淮委、省水利廳的肯定與好評。淮委相關領導專程來淮檢查我市河湖專項執法活動開展情況,對我市的河湖專項執法檢查活動取得的成績給予高度評價。二是開展河道采砂專項整治行動,進一步規范河道采砂管理秩序,遏制非法采砂蔓延的勢頭,保障河湖防洪安全和航運安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今年11月7日,省水利廳、交通運輸廳、公安廳組織淮安、宿遷兩市政府相關部門開展洪澤湖非法采砂專項整治行動。我局積極採取行動,制止和查處采砂船隻10餘條,並對所有采砂船隻發放《限期離境通知書》。通過開展專項整治行動,有力地打擊了洪澤湖非法采砂現象。

二、20XX年工作思路

為了進一步推進我局依法行政進程,做好依法治水,20XX年,我局將著重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加強水務立法工作,不斷完善水法規體系。按照服務民生的要求,結合我市水務工作實際,6月份前完成《淮安市新一輪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實施辦法》和《淮安市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辦法》立法調研、起草工作,力爭年底出台。

(二)做好普法宣傳活動。結合貫徹實施中央、省委和市委相關文件,以宣傳加強河湖管理,建設水生態文明等為主要內容,深入開展“六五普法”淮上行和“水文化周(節)”等系列活動,力求形式創新,注重實效。在做好集中宣傳的同時,注重日常宣傳,使水法制宣傳教育常態化、制度化。

(三)進一步加大檢查監督力度,促進“六五”普法工作深入開展。加大檢查監督力度,7月份組織1次對所轄縣(區)水利(務)依法行政工作專項檢查。組織水行政執法人員分別參加省廳、市政府法制辦舉辦的通用法律知識、水法律知識和新法律法規專題培訓並舉辦1次水法規培訓。

(四)進一步落實重大決策事項後評估工作。對《淮安市水資源管理實施辦法》後評估工作和對《淮安市十二五水文化建設與發展規劃》進行中期評估,對已實施行政許可項目進行後續監督管理。

20XX年,我們將繼續以的黨十八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全市水利中心工作,以完善各項制度、加快職能轉變和創新行政管理方式為重點,加大法治建設工作力度,全面推進水利系統政策法規各項工作,為促進我市水利改革發展新跨越營造更加良好的法治氛圍和提供堅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河長制工作落實情況總結二

桐畈鎮政府積極謀劃、科學利用、突出重點、多措並舉扎實推進轄區河流水域環境保護,積極履行河長制工作職責,現就我鎮開展重點水域環境保護、落實河長制以及推進“生態文明村”建設工作作如下匯報:

一、桐畈鎮基本概況

桐畈鎮位於縣境東南,東連嵩峰,南靠嶺底和福建省浦城縣盤亭鄉,西鄰沙田,北接泉波,總面積為74.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佔總面積12.9%,林地佔44.2%,水域佔10.2%,其中廣豐區主要河流支流豐溪河棠嶺港從福建九牧起始穿越我鎮全境,境內河道長度18公里,集水面積425平方公里,其中下游段約8公里列為桐畈防洪工程,於2014年底完成,河流內有攔水壩5條,其中二條為灌溉、發電多功能壩,2014年完成了全省重點工程俞宅水閘樞紐建設,全鎮范圍內有小(一)型水庫一座,小(二)型水庫六座,萬方以上山塘221座,小山塘653座,道路、村莊和其他佔32.7%。鎮駐地桐畈距縣城20公里。

全鎮有桐畈、溪山兩個居委會,深坑、高廳、後壟、王家、大洲、二渡關、蔣塢、鮑塢、下社、毛溪10個行政村,共有181個自然村,150個村居民小組,全鎮總戶數為8322戶,總人口48800人,其中鎮區人口1.5萬多人。

桐畈境內青山秀水,風景怡人。鎮區西南角緊靠九仙山景區,東面連接六石岩景區,有龍華山省級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百達92%,擁有碧波萬頃,連綿不斷的海奇觀,余畝的原始森林,一入秋便滿山火紅的楓樹溫,奇特的鷹嘴峰、山藤牽織的吊橋、形似葫蘆瓶的廿四廠水庫、“避風灣”大坑老屋等,景區內還有百年古剎龍華寺,建於明未的老廳、石鼓大廳、茶馬古道等多處極具文化底蘊的人文景觀,追尋著民間傳說留下的痕跡,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回歸心靈深處的寧靜。

在建的鮑塢生態文明村,與省級森林公園龍華山毗鄰,該村三面環山,一面靠國道上二線,村落頂部有一座36萬立方米的小(二)鮑塢水庫,全村75%的生產生活及飲用水均取之。

二、深化認識,提高開展重點水域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識

上面提到,我鎮重點水域由河流、水庫、山塘等組成,重點河流有棠嶺港,是我鎮的母親河,也是全區人民的母親河,2012年縣政府在我鎮棠嶺港桐畈河流組織了一場大型保護母親河活動,主管農林水縣領導親臨並作講話,相關部門積極參加,吹響了保護水域、提高生態文明建設號角,引領我鎮提高文明建設邁開了大步。保護重點水域,義不容辭。

三、加強領導?明確開展重點水域環境保護工作的責任

1、加強領導、明確職責。對重點水域環境保護工作進行全面安排部署,制定了河長制專項考核機制,健全了河道治理工作責任制和問責制,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強有力工作格局。

2、結合實際、突出重點。結合我鎮實際,棠嶺港和小(一)廿四廠水庫由黨委書記王青山擔任庫長、河長,靖安河堤、高廳河堤、桐畈河堤分別由掛村鎮領導擔任分河長,各村(居)支書擔任副分河長。鎮長朱康貴擔任小(二)型躍進水庫庫長,其它小(二)型水庫均安排了我鎮掛村領導擔任庫長。各河堤和水庫均有專業安全管理員。萬方以上重點山塘由村委會安排人員直接管理。

要求各相關村(居)各司其職、協調配合、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同時,進一步深化實施“河、庫”管理方案,從工業污染治理、人為垃圾清理到工程措施配套等一系列舉措,使我鎮轄區內河流、庫區水域環境得到大大改善。

3、加強督導、促進落實。我鎮成立了一支專業巡查隊,不定期對轄區水域環境保護進行督促檢查,形成了微信曬亮點、污點機制,立即改整機制,形成了“你追我趕、共整家園”良好氛圍。

四、多措並舉,扎實推進重點水域環境保護工作的同時大力推進“生態文明村”建設

在抓好轄區河流、庫區水域環境保護工作的同時,給合全鎮環境整治、防汛抗旱措施、氣象信息服務等內容,一邊抓源頭,一邊抓清理,各河流、庫區按線路長短配備了專業清理員。使我鎮水域河流、區庫水質有明顯改善。

大力推進新型“生態文明村“建設,我鎮第一個選擇在有良好基礎的鮑塢村,該村2011年獲得了江西省環境保護廳頒發的“江西省省級生態村”, 2012年獲江西省農民用水者協會獎勵。該村地理位置獨特,干群意識純高,對生態文明認識到位,當前該村小(二)型鮑塢水庫已除險加固,鮑塢自然村中心地鮑塢總塘清淤、壩體加固等工程已完成,沿自然村環村小河流全長3.5公里衛生除草、石硬修復等基本完成,渠道硬化到位,其它附近山塘整治也在計劃中,配套其它環衛整治建設有板有眼,一切均在提升中。

我鎮重視河長制,重視生態文明村建設,在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隨著上級各部門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我鎮將緊跟時代節拍,為營造美麗桐畈而不懈努力。通過未來不斷投入人力、財力,建立水質監測,相信從桐畈流入廣豐區的水是碧綠的。

桐畈鎮將以“發展生態旅遊,打造贛東北旅遊新鎮”的思路,大力推進“生態文明村”建設,努力把桐畈打造成一個小有特色的的心靈棲息地。成為繼銅拔山又一旅遊勝地。

河長制工作落實情況總結三

20xx年是市委、市政府實行“河長制”加強主要河流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第三年,我區在總結上年工作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明確職責,落實責任,密切配合,水環境污染惡化的'趨勢得到有效控制。根據內江市主要河流水污染防治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做好20xx年主要河流水污染防治目標考核工作的通知》(內河治辦發[20xx]06號)文件要求,現將全年工作匯報如下:

一、加強領導,健全機構

為搞好全區主要河流水污染防治工作,區政府成立了由區長任組長,涉及相關工作的7名副區長任副組長,區級13個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主要河流水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環保工作聯系會議制度。同時,要求19個有關鄉鎮、7個區級相關部門成立相應領導機構,明確分管領導,配備兼職環保人員,層層加強對主要河流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領導,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並下發了《關於做好20xx年主要河流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明確了各有關鄉鎮、部門的目標和責任,並要求制定具體工作計劃,細化任務,確保各項工作取得實效。

二、目標任務完成情況

我區積極組織實施主要河流水污染防治各項工作,完成12個鄉鎮生活污水治理任務,完成率100%;生活垃圾治理項目5個,完成率100%;畜禽養殖場治理項目2個,完成率100%;屠宰場治理項目2個,完成率100%;農村沼氣池建設1946口,完成率100%;足額完成了20xx年的各項目標任務。共計投入資金2677.8萬元。

1、生活污水治理情況。今年市上下達我區任務4個鄉鎮生活污水集中治理任務,我區對高粱鎮、太安鄉、同福鄉、蘇家鄉、新店鄉等5個鄉鎮的生活污水進行治理,採用厭氧凈化和人工濕地相結合的治理工藝,修建鄉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設施,預計總投資約1600萬元,現正進行主體工程土建施工。

2、生活垃圾治理情況。今年我區對石子鎮等5個鄉鎮的場鎮生活垃圾進行了治理,5個鄉鎮已建成垃圾收集池12個、垃圾庫5個、垃圾桶86個、新增垃圾轉運車4台、年清運垃圾3654噸,總投資206.3萬元,完成20xx年目標任務100%。

3、畜禽養殖場和畜禽屠宰治理情況。畜禽養殖場治理,今年市上下達我區目標任務2戶,實際完成2戶,其中治理1戶、自然關停1戶,總共投入3.2萬元,完成20xx年目標任務100%;畜禽屠宰場治理,今年市上下達我區目標任務2戶,實際完成2戶,總共投入3.8萬元。完成20xx年目標任務100%。

4、農村沼氣池建設情況。今年市上下達我區農村沼氣池建設任務1425口,已完成1946口,共計投入資金875.7萬元,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36.6%。

5、河流漂浮物打撈情況。今年我區共計打撈河流漂浮物1386次,打撈水葫蘆28536平方米,清理河道長度26.8KM,清理沿河垃圾1254噸,清理淤泥3482立方米,共計投入資金約48.5萬元。所有鄉鎮均對河流漂浮物進行了打撈,部分鄉鎮還固定專人定期對河面進行打撈清理,保證了河面清潔,無漂浮物。

三、強化措施,狠抓落實

(一)狠抓宣傳動員,營造整治氛圍。為提高各級各部門和廣大群眾、企業法人防治污染、保護環境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區政府採取多種形式進行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一是將環境保護宣傳教育納入了法制宣傳日、禁毒日、“六·五”世界環境日等紀念日的宣傳內容,廣泛宣傳環保法規及環保知識;二是利用板報、懸掛橫幅等方式宣傳水污染防治工作;三是召開主要河流水污染防治工作動員大會,安排部署工作任務。

(二)搞好服務協調,督促重點任務的完成。一是組織相關鄉鎮、部門技術人員參觀考察去年建成已投入運行的鄉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工程,研究制定了今年5個鄉鎮生活污水集中治理工藝、方案。二是協助了鄉鎮搞好工程建設和監理等招投標工作。三是協調生活污水集中治理工程施工中的有關問題。

(三)加強建設項目環境管理,控制新污染源產生。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有效控制新污染源產生。今年共審批建設項目177個,驗收項目39個,環評執行率100%,“三同時”執行率100%。

(四)加強監督檢查,確保目標任務的實現。一是環保等部門不定期對排污單位進行環保執法監察,發現違法行為,及時從重從嚴處理。二是區委區政府目標督查室加強了對各鄉鎮、區級部門的水污染防治工作目標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督查,確保水污染防治各項目標任務的實現。

四、存在的問題

一是污水治理的時間緊,任務重;二是部分鄉鎮的舊居民生活樓原來沒有建沼氣化糞池,現處理起來難度較大。三是污染治理資金籌集壓力相當大,部分鄉鎮、部門工作積極性不高。四是部分鄉鎮群眾環保意識不強,亂丟亂排現象嚴重,造成污染不斷。


;

3. 環保局裡主要有哪些部門呢

主要有:污染控制科、環境監察大隊、環境監測站、生態科、辦公專室、開發科。

4. 國家環保局具體都有哪些部門

總局直屬單位: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境應急與事故調查中心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機關服務中心、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中日友好環境保護中心中國環境報社;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核與輻射安全中心、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境保護對外合作中心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境規劃院、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北京會議與培訓基地、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興城環境管理研究中心、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北戴河環境技術交流中心。

派出機構: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華東環境保護督查中心、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華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西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西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東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北方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上海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廣東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四川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東北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西北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

社會團體: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中國環境新聞工作者協會、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中華環保聯合會。

(4)森林公園立法調研擴展閱讀:

主要職責

擬定並組織實施大氣、水體、土壤、雜訊、固體廢物、有毒化學品以及機動車等的污染防治法規和規章;指導、協調和監督海洋環境保護工作。

指導和協調解決各地方、各部門以及跨地區、跨流域的重大環境問題;調查處理重大環境污染事故和生態破壞事件;協調省際環境污染糾紛;組織和協調國家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負責環境監察和環境保護行政稽查;組織開展全國環境保護執法檢查活動。

制定和組織實施各項環境管理制度;按國家規定審定開發建設活動環境影響報告書;指導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負責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指導全國生態示範區建設和生態農業建設。

組織環境保護科技發展、重大科學研究和技術示範工程;管理全國環境管理體系和環境標志認證;建立和組織實施環境保護資質認可制度;指導和推動環境保護產業發展。

負責環境監測、統計、信息工作;制定環境監測制度和規范;組織建設和管理國家環境監測網和全國環境信息網;組織對全國環境質量監測和污染源監督性監測;組織、指導和協調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和新聞出版工作;推動公眾和非政府組織參與環境保護。

負責總局機構編制和人事管理;組織開展全國環境保護系統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負責環境保護系統領導幹部雙重管理工作。

5. 九寨溝天氣

並不是這樣的,九寨溝全年都不會封山,只有少部分景點關閉了,只是因為冬季九寨溝冬季很乾燥,很容易引起森林火災,所以為了防患於未然,所以景區對部分景點棧道採取了封閉式保育,但是這並不會影響遊客的游覽。比如原始森林,箭竹海至珍珠灘棧道等。九寨溝景區是一個國家正規的AAAAA級風景名勝區,裡面的基礎設施都非常完善,如果下了很大的雪,景區內的工作人員會第一時間打掃打掃大路上的積雪,不會給你遊玩帶來任何不不便的,九寨溝的冬季很美,到處都是銀裝素裹的,是一個雪白的純凈的冰雪世界,綠松,白雪,海子成就了冬季九寨的美。九寨溝冬季不是你想像中的那麼寒冷,全年的平均溫度都在-5℃~10℃之間,各個海子由於沉澱物的不同,展示出來的景色也是不一樣的,呈現出青、藍、綠等不同色彩,海拔2250米的樹正群溝的海子還是一片綠藍,沒有一點結冰的跡象,海拔2660米的日則溝的海子則呈現半冰半水的奇特景色,所以到了冬季,您依然可以看到九寨溝的水,即使是海拔3000米的五彩池等海子,在池底沉澱物的作用下,冬季永遠不會結冰,所以現在去九寨溝你也不必擔心看不到九寨溝神奇清澈的海子。
出發前,准備好羽絨服,雪地靴,手套,圍巾,說不定會欣賞一場漫天飛雪,打一場雪仗,堆一個雪人,讓自己徹底沉浸在雪之王國當中。
還有制定一個好的旅遊攻略,給自己一個輕松愉快的旅程,讓自己的心放個假!!
如果還想了解更多的九寨溝天氣等問題,我們的博客(我的家園自由人)會實時更新,你可以關注哦,也可以直接問我啦,加我的hi賬號~~~

熱點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一部的基礎性法律 發布:2025-10-03 11:02:30 瀏覽:186
良法學院 發布:2025-10-03 11:00:56 瀏覽:74
最高人民法院故意殺人搶劫 發布:2025-10-03 10:40:37 瀏覽:694
2015全國道德模範人物 發布:2025-10-03 10:24:03 瀏覽:114
昌平法院法官 發布:2025-10-03 10:17:21 瀏覽:823
廣西前法院 發布:2025-10-03 10:17:14 瀏覽:148
民法典19條 發布:2025-10-03 09:57:52 瀏覽:483
08年後新勞動法 發布:2025-10-03 09:53:37 瀏覽:69
政策法律法規的區別與聯系 發布:2025-10-03 09:31:35 瀏覽:985
2015合同法司法考試真題 發布:2025-10-03 09:07:25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