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咨詢專家發言
㈠ 生前預囑的專家觀點
2013年7月30日,有媒體報道了北京成立生前預囑推廣協會向公眾普及和推廣使用「生前預囑」,以及「尊嚴死」的概念,此消息引發高度關注。針對公眾關心的何種情況下可執行患者的生前預囑、醫生是否應當遵守患者的生前預囑、面對臨終者的生前預囑和極力要求救治的家屬,醫生該如何做出選擇等問題,醫學、法律和倫理學專家進行深度剖析。 陳志華:現任北京市律師協會民法專業委員會主任,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民法委員會委員,中國衛生法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市人大常委會立法咨詢專家等職。
他認為:醫生不應因執行預囑敗訴
根據中國現有法律規定,生前預囑是合法的。中國《侵權責任法》第56條規定:因搶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緊急情況,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親屬意見的,經醫療機構負責人或者授權的負責人批准,可以立即實施相應的醫療措施。根據該條規定的意思表示可以反推:如果患者或其近親屬有明確的「意見」,即法律上所說的意思表示,則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應當尊重其意願。此為立法的立法本意,即充分尊重患者本人的意願,盡管這種對意願的尊重有時可能會引發與倫理、道德、傳統習慣等的沖突。 顧晉:全國人大代表,美國外科學院院士,中華醫學會腫瘤學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結直腸腫瘤外科主任醫師。
他認為:醫療界認可患者「生前預囑」
放棄治療的不多,不管是家屬還是患者本人多是要求積極搶救的。認可生前預囑,如果患者確實是臨終狀態,家屬提出放棄治療的話,會尊重他們的意見。當然如果患者本人在清醒時提出,我們也會尊重。當病情危重治療無望時,有的人選擇使用呼吸機等人工生命支持技術延緩死亡;有的人選擇接近自然死亡的方式,追求臨終尊嚴,人們完全可依據個人意願「自主選擇」,但前提是填寫「生前預囑」。 睢素利:北京協和醫學院社科系副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生命倫理學研究中心研究人員。
她認為:「尊嚴死」說法不是很合適
只能說這是一種尊重本人意願、尊重自然死亡的方式,但他個人覺得不能用「人道」這個詞。有的國家已經立法通過安樂死,安樂死是沒有痛苦的死亡,執行條件是苛刻的,患者在死亡時沒有任何痛苦。而撤掉呼吸機到死亡的短暫時間,患者無法呼吸,看起來和窒息死亡一樣是痛苦的。並且我個人覺得「尊嚴死」這樣的說法也不是很合適。感覺有誤解,並且容易造成誤導,好像選擇立生前預囑是有尊嚴的死。那如果不選擇的呢?
㈡ 河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立法咨詢專家工作規定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建立健全立法咨詢專家工作制度,發揮專家在本省地方立法工作中的智力支持作用,進一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等法律、法規,結合工作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省人大常委會根據本省地方立法對專家咨詢工作的需求,按照專業門類健全、知識結構合理、人員規模適度的原則,建立健全立法咨詢專家庫(以下簡稱專家庫)。第三條本規定所稱立法咨詢專家(以下簡稱專家),是指由省人大常委會聘請的、除現職常委會組成人員外的、為省人大常委會開展地方立法工作提供咨詢意見的從事相關理論研究和實務工作的專業人士。第四條省人大各專門委員會、省人大常委會各工作委員會在立法咨詢工作中應當充分聽取專家意見。第五條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負責對專家咨詢工作的統籌協調。
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負責專家咨詢的日常工作。
省人大各專門委員會、省人大常委會各工作委員會向專家提出咨詢的,各自承辦咨詢的具體工作。第二章專家庫建設及專家選聘第六條專家庫及其專家由下列二個部分組成:
(一)法學界、法律專業專家,包括憲法學、行政法學、民商法學、經濟法學、社會法學、刑法學、訴訟法和法理學等專業的專家。
(二)財政經濟、城建環保、農村農業、科教文衛、民族宗教、勞動社保、語言文字、社會工作等領域的專家;第七條專家庫專家的結構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知識結構,有法學專家和其他領域的專家;
(二)職業結構,有教學科研的專家和務實工作的專家;
(三)年齡結構,有資深的老專家和已成為學科帶頭人的中青年專家;
(四)比例結構,法學界、法律專業專家和其他領域專家的人數保持合理比例;
(五)人數規模,不超過六十人。第八條選聘專家應當堅持民主、公開、廣泛、擇優的原則,堅持本人自願和民主推薦相結合。第九條入選專家庫的專家人選以下列方式推薦:
(一)省直有關單位和部門推薦;
(二)大專院校、科研機構推薦;
(三)省各人民團體、省級專業協會推薦。第十條入選專家庫的專家人選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堅持改革開放和四項基本原則;
(二)具有高級職稱或者具有豐富實踐經驗並在其工作領域享有較高聲望;
(三)熱心參與地方立法工作,並有相應的時間保證;
(四)身體健康,年齡不超過六十周歲。第十一條省人大法制委員會會同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對各方面推薦的專家人選進行遴選,提出專家正式人選方案,報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決定。第十二條專家正式人選方案經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決定後,由省人大常委會向被聘請的專家頒布發聘書,並以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的名義致函專家所在單位。第十三條專家以專業咨詢組開展活動的,由召集人負責召集。專業咨詢組專家推舉產生專家活動召集人,由兩至三人組成。
專家活動召集人應當按要求做好有關活動的召集工作,反映專家的意見和要求。第十四條專家聘期從頒布聘書之日起開始,至本屆省人大常委會屆滿時終止。第十五條出現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辭職或者解聘專家:
(一)本人提出辭職的;
(二)一年之內兩次不參加省人大專門委員會、省人大常委會工作委員會邀請的咨詢活動的;
(三)因其他原因不符合繼續擔任的。
對專家的解聘,由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提出建議,報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決定。第十六條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應當收集專家的工作單位、職務職稱、研究或者工作領域、聯系方式等信息,編印成冊,印送省人大常委會領導、省人大各專門委員會、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和工作委員會等,做好專家庫及其專家的信息維護工作。
專家相關信息變更的,應當及時告知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第三章咨詢事項和咨詢程序第十七條省人大各專門委員會、省人大常委會各工作委員會可以就下列事項向有關專家提出咨詢:
(一)本省五年立法規劃、年度立法計劃編制及法規立項;
(二)本省地方性法規草案的起草、審議;
(三)本省地方性法規解釋;
(四)本省法規清理、立法後評估;
(五)設區的市法規審查和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
(六)全國人大常委會徵求本省意見的立法規劃草案、立法計劃草案;
(七)全國人大常委會徵求本省意見的法律草案;
(八)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聽取和審議「一府兩院」專項工作報告等監督工作,以及辦理議案、建議;
(九)其他需要咨詢的與省人大常委會職權有關的法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