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人民代表大會立法程序
⑴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制定地方性法規程序的規定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使制定地方性法規的程序規范化、制度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結合四川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規定適用於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或者批准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第三條制定地方性法規應當從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出發,不得與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
民族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例。第二章制定法規議案的提出第四條省人民代表大會舉行會議期間,省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各專門委員會、省人民政府、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一個代表團或者十名以上的代表聯名,可以向省人民代表大會提出制定地方性法規的議案。第五條省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各專門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五人以上聯名,省人民政府、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可以向常務委員會提出制定地方性法規的議案。第六條纖念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向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報請批准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議案。
成都市、重慶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向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報請批准由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的議案。第七條制定和提請批准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的議案,按照《四川省人民代表大會議事規則》和《四川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議事規則》的有關規定辦理,決定提請省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或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的,應列入立法計劃。第三章法規草案的擬定第八條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每年編制年度的立法計劃。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室會同省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和省政府法制局以及有關機關、單位根據五年立法規劃和各方面提出的立法議案、立法建議對需要列入當年立法計劃的立法項目進行調查研究和論證,由法制工作室綜合協調匯總,編制全省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年度計劃草案,經主任會議決定,提請常務委員會會議認可。第九條制定地方性法規,應按地方立法計劃執行,需要調整變更的由主任會議決定。第十條列入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立法計劃的項目,按其性質、內容和職責范圍,分別由下列單位負責起草:
(一)有關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工作方面的,由省人民代表大會有關專門委員會或常務委員會辦事機構成立起草小組負責起草;
(二)有關省人民政府工作方面的,由省人民政府或其有關部門成立起草小組負責起草;
(三)有關審判、檢察工作方面的,由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成立起草小組負責起草;
(四)有關社會團體工作方面的,由有關社會團體成立起草小組負責起草;
以上(二)(三)(四)項的地方性法規草案,也可以由省人民代表大會有關專門委員會和常務委員會辦事機構組織起草小組負責起草;或者委託有關院校、科研單位和專家、學者負責起草。第橡豎侍十一條草擬地方性法規草案,應與其他地方性法規相銜接,做到結構嚴謹,條理清楚,用語准確,文字簡明。第十二條草擬地方性法規草案,應當充分調查研究,廣泛聽取基層單位和有關方面的意見。第四章法規草案議案的審議第十三條提請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的地方性法規草案的議案,必須由提出議案的梁吵機關主要負責人簽署。第十四條提請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的議案,應於會議舉行前三十日送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並附法規草案文本、說明以及有關資料。
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辦事機構應於會議舉行之前,將法規草案文本和說明,以及有關資料送常委員會組成人員。第十五條主任會議向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的地方性法規草案的議案,交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
省人民政府、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向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的地方性法規草案議案,經有關專門委員會審議,提出報告,由主任會議決定是否提請本次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
省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向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的地方性法規草案的議案,由主任會議決定是否提請本次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
⑵ 地方立法的步驟
地方性法規草案由負責統一審議的機構提出審議結果的報告和草案修改稿。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地方立法的步驟,希望大家喜歡!
地方立法的步驟
提出、審議和表決
地方性法規案、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案的提出、審議和表決程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二章第二節、第三節、第五節的規定,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規定。
地方性法規草案由負責統一審議的機構提出審議結果的報告和草案修改稿。
公布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由大會主席團發布公告予以公布。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由常務委員會發布公告予以公布。
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報經批准後,由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布公告予以公布。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經批准後,分別由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布公告予以公布。
地方性法規、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公布後,及時在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報和在本行政區域范圍內發行的報紙上刊登。
在常務委員會公報上刊登的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文本為標准文本。
實施
經濟特區所在地的省、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授權決定,制定法規,在經濟特區范圍內實施。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可以依照當地民族的特點,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但不得違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不得對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以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專門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
規定本行政區域特別重大事項的地方性法規,應當由人民代表大會通過。
地方立法的步驟嚴格要求
第三章、第四章分別規定了市人民代表大會、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立法程序,這是該法規的核心內容。地方立法工作必須嚴格遵循立法程序規定,法定的程序每一步都不能少。歸納起來,地方立法程序大致可分為法規案的提出、審議、表決通過、批准、公布五個步驟。
一是關於法規案的提出。提出法規案是制定地方性法規的第一步。常務委員會、市人民政府、市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以及一個代表團或者十名以上的代表聯名,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會提出地方性法規案;市人民政府、市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以及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五人以上聯名,可以向常務委員會提出地方性法規案。需要注意的是,提出法規案,應當同時提出法規草案文本及其說明,並提供必要的參閱資料,這就明確了提案人是法規草案起草工作的責任主體。
二是關於法規案的審議。審議是立法程序的核心,也是保證立法質量的關鍵。審議主要是市人民代表大會的審議和市人大會的審議。市人大會審議一般採用三審通過制;各方面意見比較一致的,可以採用二審通過制;調整事項較為單一或者部分修改,各方面意見比較一致的,可以採用一審通過制。市人大會審議後,屬於市人民代表大會立法許可權的事項、規定本行政區域特別重大事項,應當提請市人民代表大會審議。
為了提高立法質量,協助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會把好立法質量關,市人大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和法制委員會也要按照各自的職能,對法規草案進行審議。有關的專門委員會主要就法規制定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相關的專業技術問題進行審議,負責把好法規案的“進口關”。法制委員會主要是根據市人大代表、會組成人員、有關的專門委員會的審議意見和各方面提出的意見進行統一審議,重點審議合法性、適當性、協調性,負責把好法規案的“出口關”。
三是關於法規案的表決通過。市人民代表大會審議的法規案,由主席團提請大會全體會議進行表決,由全體代表的過半數通過。市人大會審議的法規案,由主任會議提請會全體會議表決,由會全體組成人員的過半數通過。
四是關於法規的報批。市人大及其會通過的地方性法規,由市人大會報請省人大會批准。此外,市人大及其會制定、修改和廢止地方性法規,應當在審議表決一個月前向省人大法制委和會法工委征詢意見。上述規定目的是為了防止地方利益和部門利益法制化,有效維護法制的統一。
五是關於法規的公布。地方性法規經批准後,由市人大會發布公告予以公布實施。同時,要及時在市人大會公報和有關媒體上刊載。
⑶ 制定地方性法規的程序主要有
制定地方性法規的程序主要有:
地方性法規的制定主要由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負責。根據不同地區和國家的法律體系,立法機關的名稱和構成可能有所不同。
立法倡議可以來自不同的方面,如公民個人、政府機構、利益相關方組織等。倡議人可以通過書面或口頭形式提出建議或要求。
草案審議過程中,立法機關的成員、專家、利益相關方等都參與討論和修改工作。這個過程通常包括多輪審議和討論,以確保法案的合理性和可執行性。
公眾的參與是民主立法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公眾可以通過就法案提出意見、建議或反對意見,參加聽證會或其他形式的公眾參與活動。
立法機關進行法律審查的目的是確保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符合憲法和上位法律的規定。審查過程包括憲法合規性審查和法律適用性審查。
⑷ 全國人大立法程序大致包括哪幾個環節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一般要經過四個階段:
1、提出立法議案。
2、審議立法議案。
3、表決和通過立法議案。
4、公布法律。
(4)地方人民代表大會立法程序擴展閱讀
地方性法規的制定程序是:享有立法提案權的有地方人民代表大會舉行會議時的主席團、常務委員會、本級人民政府和代表(3人以上附議),由主席團提請大會討論,並經全體代表過半數通過。
通過的地方性法規須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立法原則的指導和規范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立法工作,是一項規模巨大的社會工程。
如何保證不同種類、不同立法部門所制定的法律、法規在目標方面具有一致性,在調整范圍方面互相配合協調,構成一個完整的法律、法規系統,充分發揮其系統的整體功能。
如何避免各級各部門的立法機構或參與立法的機構為本地區或本部門的利益而爭奪權利,逃避義務,如何保證立法在全國范圍內的統一性,具有預測性和相對的穩定性,有一些指導思想和普遍遵循的原則是必要的。
一些學者曾從理論上對此進行過探討和研究。
例如有人認為中國的立法的指導思想應該是五個有利於:即有利於社會主義民主建設;有利於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有利於發揮各立法主體的積極性;有利於法律的貫徹實施;有利於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
有的學者認為,立法的原則應包括民主、公開、公正、權力義務相一致等。
也有的學者認為,立法原則還應包括中央和地方分工負責、配合協調、新法優於舊法、上級法優於下級法、立法監督等。
但是目前這些討論還限於研究階段,到作為普遍遵循的原則還有相當的距離,還需要作大量的工作。
⑸ 我國人大的立法程序
(1)提案。全國人大主席團、常委會、各專門委員會、全國人大各代表團或30名以上代表,可以向全國人大提出議案;國務院、中央軍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可以向全國人大提出屬於自己職責范圍內事項的議案。
(2)審議。代表團或30名以上代表聯名提出的議案是否列入議程,由大會主席團決定,或者先交有關委員會審議後再根據審查意見決定是否列入議程。由人大主席團、常務委員會、其他中央國家機關提出的議案,由主席團決定交各代表團審議,或交有關專門委員會審議後提出報告,再由主席團決定交大會表決。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議案,由委員長會議決定是否提交常委會會議審議,或先交專門委員會審議,提出報告,再決定是否提交常委會會議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經法定程序審議後決定提交全國人大會議審議的法案,應當在會議舉行前一個月將法律草案發給代表,必須由人大常委會或提案人向人大全體會議作說明。在各代表團審議過程中,提案人應派人聽取意見,回答詢問;有關組織和機關應當根據代表的要求介紹情況。
(3) 通過。全國人大審議的議案,凡未在審議過程被提案人撤回或經主席團決定停止審議的,都要進行表決,「由全體代表過半數通過」,憲法和憲法修正案須經全體代表2/3贊成方為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議案,由它的全體組成人員的過半數通過。
(4)公布。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法案,皆以國家主席令形式公布,並同時宣布生效時間。
⑹ 地方性法規立法程序流程圖
地方性法規立法程序流程圖主要包括草案起草、徵求意見、審議通過、公布實施等環節,可以幫助人們了解地方性法規的立法過程。
地方性法規是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按照憲法、法律授權制定的行政法規,用於規範本地區特定領域的行為。地方性法規的立法程序流程如下:1. 草案起草:地方政府或專門機構制定草案,經過初步審查後上報地方人大常委會。2. 徵求意見:地方人大常委會根據需要,徵求有關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並進行專題聽證。3. 審議通過:地方人大常委會對草案進行逐條審議和修改,最終形成通過的地方性法規。4. 公布實施:地方政府應當在法定媒體上公布地方性法規,並下發實施意見。需要注意的是,地方性法規的立法過程必須符合法律、法規和地方人大常委會規定的程序。草案起草時,應當充分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尊重民意;審議時應當認真對待每一條規定,並進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公布實施後應當加強宣傳和執行,確保其有效性和權威性。
地方性法規的立法程序有哪些特點? 地方性法規的立法程序具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相對於中央法規制定手續簡單,常委會可直接制定並公布實施;第二,對於某些重大事項或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地方性法規,應當徵求各方面意見,提高民主程度;第三,地方性法規的制定受到本地區政治、經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反映出地方特色和需要。
地方性法規的立法程序流程圖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地方性法規的制定過程,同時也提醒我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遵守地方性法規,共同維護社會穩定和發展。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七十條 省、自治區、直轄運扒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
⑺ 人大立法流程
法律分析:人大的立法程序包括:法律議案的提出、法律議案的審議、法律議案的表決的法律的公布四個階段。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十四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律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團決定列入會議議程。
第十五條 一個代表團或者三十名以上的代表聯名,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團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或者先交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審議、提出是否列入會議議程的意見,再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專門委員會審議的時候,可以邀請提案人列席會議,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