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法治教育案例
㈠ 法制教育班會主題內容
法制教育班會主題內容可以正神州關於盜竊、搶劫和故意傷害等。
案例三:(故意傷害罪)。
2009年聖誕節晚上9時某高校某班級聖誕節晚會結束,班上同學張某與王某到商業街歸還所租用音響設備,因器材有所損壞牽扯賠償問題發生口角,後雙方情緒激動大打出手,張某給其輔導員打電話告知舉蔽此事,輔導員隨帶領班上10餘名學生趕到現場,現場秩席一度混動,無法控制,其中一同學孫某抽出隨身攜帶的刀具刺向租音響的老闆。
店老闆心臟左下方被刺傷,當即倒地不起,後經法醫鑒定為重傷。此案件中,孫某用隨身攜帶的刀具將店老闆刺成重傷,構成故意傷害罪,依據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規定,孫某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家屬也賠償受害者醫療各項費用數十萬元。
㈡ 法治教育成功案例
導語:深入貫徹市委政法委「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活動會議精神和市院具體工作部署,進一步鞏固「規范執法行為,促進執法公正」的成果,下面我為你整理的法治教育成功案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案例實錄一】
2012年2月18日凌晨零點三十六分,某校音樂系2009屆學生孫某、李某酗酒後到學校門口的農行ATM機持卡取款,因該時間段為銀行統一紮帳時間,所以未能如願取款。兩人遂用手、腳、打火機等攻擊防爆顯示屏,導致ATM機損壞。事後,共賠款人民幣14000多元,並分別受記過、嚴重警告處分。上述惡意破壞金融設施行為,已經構成違法犯罪行為,鑒於該校與銀行良好合作關系方面的原因,對方才沒有起訴,否則上述兩位學生將會受到法律的嚴懲。
兩位同學沒有遵守校規,按時返校就寢;缺乏起碼的法律常識,法制意識淡漠終釀此大錯,給家庭造成損失,給學校和社會均帶來不利影響。
【案例實錄二】
2012年3月23日晚九時許,某校政法系2008級學生金某、張某,數學系2008級學生丁某、鍾某,在學生寢室以「鬥地主」形式進行賭博活動,影響十分惡劣。其中,金某因系二次同類性質違紀受到記過處分,其餘三人受到嚴重警告處分。以上畢業生均同時作暫緩派遣處理。
高校本是大學生學習和成長的聖地,寢室更是學生休息的場所,但是,少數學生卻將其變成賭博等不良行為的樂園,此行為嚴重干擾了學生寢室正常的學習和日常生活秩序,侵蝕了良好學風的形成。金某等置學校紀律於不顧的行為更是錯上加錯,也必受到校紀的嚴肅處理。
【案例實錄三】
2012年4月4日晚八時許,某校教育系2009級學生沈某在校外網吧上網時,遭到體育系學生房某的毆打,致使沈頭部及上身多處受傷,傷害程度已達刑法界定的輕傷。而事情只是起因於三個星期前在同一網吧爭上機位而埋下的仇意。事後,僅醫療費一項的賠付已過萬元。鑒於房的認錯態度,對方沒有追究刑事責任。事後,學校給予房某記過處分。
一件小事本來很容易解決,卻由於房某的不理智做法,釀至如此嚴重的後果,事後房某追悔莫及,但已經於事無補。
【案例實錄四】
2012年4月9日13時許,某校中文系2010級學生蔡某因前一日同寢室同學高某、董某就瑣事發生爭吵,遂懷恨在心,乘寢室無人之機,將其吃剩的果導(一種瀉葯)葯渣稀釋後倒入高某的暖水瓶中,以泄報復之憤。事後,幸虧高某及時發現,未造成後果。蔡則因一念之差受到嚴重警告處分。
蔡某的行為置同學之間的友情和別人的健康權於不顧,是無知的極端表現。集體生活難免出現矛盾,但應寬容為先,不應斤斤計較,應珍視同學之間的友情。
【案例實錄五】
2012年4月25日晚8時許,某校體育系2008級體育教育專業女生李某從陽光健身中心下班,途經利源大廈附近突遭兩名歹徒襲擊,雙腿被砍5刀,左股闊骨、左膝外側韌帶等多處斷裂。此案的發生引起《安徽商報》等多家媒體關注,阜陽市 *** 及市公安局、潁泉公安分局領導的高度重視,由10餘名精幹民警組成的「20120425」專案組,放棄假休,歷盡艱辛,迅速圈定了該案涉案嫌疑人某高校在校生高某等5人,並於5月5日將涉案主要嫌疑人全部抓獲,經連夜突審,犯罪嫌疑人任某等5人交代了全部犯罪事實,犯罪的直接原因僅有一個:李某和其競聘同一個工作崗位,擔心其就業競爭力超過自己,遂生歹意,釀成大禍。
高某的教訓警世我們,應該「用理智關照生活,以法紀繩規自我」,自覺以合法、合理、合情和合適的途徑解決生活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
【案例警示】
近年來,一些被人們視為「天子驕子」,身兼高智商、高素質、高層次的大學生們紛紛觸犯法律,身陷囹圄,斷送了自己美好的前程,應該說這是十分令人痛心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類大學生違法犯罪現象有明顯增加的趨勢,這就不能不引起社會各界尤其是我們高校和在校大學生的關注和重視。
大學生犯罪,主要原因有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無法應對挫折。大學生中獨生子女是大多數,遠離父母獨立生活之後,對挫折沒有準備,一旦遇到比較大的事件,容易產生過激行為,一時無法抑制心中的沖動,便起了歹意。
「這是出於一種犯罪變態心理。」中國法學會副會長陳光中教授,在聽說了近期的幾起大學生犯罪事件後說。他指出,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思想的變化,使得青年一代的觀念也大大不同於從前。「他們的思想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頹廢、自私等各種不良現象的出現,甚至以此為起點開始走向犯罪。」 而據前兩年對全國17.6萬名大學生抽樣調查,發現心理疾病患者高達20.23%。可以說心理迷亂,情緒不穩是青年學生典型的心理疾病,也是當代大學生失足的又一大誘因。
曾有人做過調查,不懂法不是大學生犯罪的主要原因,犯罪的大學生大多對法律條文的規定有大致的了解,有的甚至攻讀法律專業。在犯罪大學生中,有的學生明明知道那樣做是違法的,但心存僥幸,認為自己手段比較高超,不會被查獲,所以不惜鋌而走險,以身試法,這是一種藐視法律的心態。
大學生正處於青年時期,其生理和心理都迅速走向成熟但還沒有成熟。他們感情豐富,心理起伏大,易沖動,自控能力差;他們沒有走向社會卻渴望走向社會;他們缺乏社會閱歷和人生經驗,但社會卻紛繁復雜,因此,大學生很容易誤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
大學生犯罪令家庭、學校和社會痛心。痛定思痛,我們真誠地告誡廣大同學: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守紀意識!要培養自己處理問題和對待挫折的能力!要增強法律意識,學會選擇合法、合理、合適的處理問題的方式和方法!切莫一失足而成千古恨,一時快而成千古痛!
㈢ 法制教育案例【短一點】
有一個是入室搶劫。他是因為搶劫時被發現而被抓。他之前還搶小學生的錢,去打劫,等等。還有另外一個是殺了人。當聽到他所犯下的罪名時,我心中不禁打了個寒戰,我們這么大年紀還有殺人的?這是為什麼?因為他在搶劫的時候別人不給錢,一時情急之下殺了人,另一個人被他的匕首砍成重傷。最後他去公安機關自首了。
㈣ 結合案例闡釋依法治校的內涵與現實意義
依法治校案例分析 十里堡中心小學 李春艷 一、案 情體罰學生致其自殺該由誰承擔責任?9歲的張某就讀於臨清市唐園鄉千集小學的學生,在同學的眼裡,她學習刻苦、團結助人、遵守紀律,是個好學生;在父母眼裡,她懂事聽話,是個乖巧的女兒。2008年6月1日,張某來到千集小學後,上午第一節課是自習課,下課後,該小學老師李君突然來到教室,把包括張某在內的幾個小學生叫到她的辦公室問話。據同學們私下議論,是李君老師丟了100元錢,懷疑是這幾個同學偷的。被李君叫去辦公室的幾個同學都陸續回到教室,只有張某被李君帶到教室門口,指令她站在門口,不許進教室。上課鈴響後,李君來上課,但她仍未讓張某進教室,罰她站在門口。張某先後幾次報告李老師,要求進教室,均未得允許。後來張某自行走進來,李君發現後,怒斥到:「誰讓你進來的?出去!出去!」她見張某未走出去,就擰著張某的耳朵,將她拎到門外,就這樣張某被罰站在教室門口一節課。上午第三節課開始後,由於仍是李君老師上課,李君仍然安排張某在教室最後面站著聽課。下課後,李君又將張某帶到其辦公室單獨問話。等到張某從辦公室出來時,已是淚流滿面。隨後,她背上書包,腳步匆匆地回家了。回到家裡後,父母還未回來,張某就找到瓶久效磷農葯喝下去,接著就從家中走出來,但沒走出多遠就因葯性發作,搖搖晃晃地摔倒在地。同村人發現後,立即告訴了其父母。兩人聞訊立即從地里趕回家中,並火速將女兒送到醫院搶救。次日凌晨,張某終因中毒太深,醫治無效,喪失了幼小的生命。二、案例分析這是一起典型的因教師體罰學生而造成不可收拾惡果的教育法律案例。李君老師的體罰行為是造成張某自殺的主要原因,缺乏應有的職業道德和遵紀守法的觀念,嚴重違反了《教師法》第八條關於教師應履行「尊重學生人格」的義務的規定,給學生和學校帶來了不應有的物質和精神損失,反映了教師隊伍中法制觀念淡薄和職業素質低下的問題。9歲的張某屬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本案的發生不僅觸及和違反了《教師法》,還違反了《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李君出於個人利益對學生懲罰,但同時代表學校對學生的管理行為,李君與學校均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三、小 結教育發展離不開教師,在振興民族、振興教育的整體事業中,教師負有特殊的責任和使命。《教師法》確立了教師的法律地位,規定了教師的權利和義務。教師專業化是現代教師職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教師法》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教師職業的專業屬性,並以教師資格制度和教師職務制度作為相應的法律保障,以確保教師專業化的實現程度。教師的聘任、考核、培訓制度,同樣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機制,有效實施這些制度,有利於依法保證教師隊伍的純潔性,調動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四、反 思工作之餘,反思我們的教育,反思教師的行為,我們深深地認識到:組織教師的法律學習再也不應該走過場,對待教師的錯誤行為再也不可以置若罔聞。我們要做的是,必須把學習落到實處,把法律記在心中,把認識落在行動上。 依法治校案例分析默認分類 2009-08-03 20:07 閱讀68 評論1 字型大小: 大大 中中 小小 密雲縣第一小學 袁明燕 【案例再現】某日課間,學生休息,四年級某班的兩名男生甲、乙在樓道里追跑打鬧,當經過兩個樓間時,甲跑在前面,隨手將樓門帶上,以阻截乙的追打。可兩人追跑的速度很快,就在甲關門的瞬間,乙也跑過來了,一時控制不住速度,徑直撞了上去,玻璃門破碎,乙的左臉被劃傷,從眼角一直到下巴。事情發生後,老師及時聯系了雙方家長,乙的家長不幹,開始告學校。 【案例分析】這個案例發生的地點是校園,家長狀告的原因也在此,那麼我們根據法律規定來看此事,究竟學校有什麼責任。《學校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五條規定:學校應當對在校學生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護自救教育;應當按照規定,建立健全安全制度,採取相應的管理措施,預防和消除教育教學環境中存在的安全隱患;當發生傷害事故時,應當及時採取措施救助受傷害學生。第六條規定:學生應當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紀律;在不同的受教育階段,應當根據自身的年齡、認知能力和法律行為能力,避免和消除相應的危險。從這兩條來看,學校已經教育學生課下不能追跑到鬧,尤其是樓內不能追跑打鬧,並安排了一定的學生進行課件紀律的管理,學校已經盡到了告知和維護的責任。第八條規定:學生傷害事故的責任,應當根據相關當事人的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依法確定。因學校、學生或者其他相關當事人的過錯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相關當事人應當根據其行為過錯程度的比例及其與損害後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承擔相應的責任。當事人的行為是損害後果發生的主要原因,應當承擔主要責任;當事人的行為是損害後果發生的非主要原因,承擔相應的責任。所以乙不應該把責任都推到學校身上,他自己也有過錯,對他造成直接傷害的是甲,應追究甲的主要責任。 【案例結果】乙狀告學校敗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