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立法法
❶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2015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立法活動,健全國家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質量,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保障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根據憲法,制定本法。第二條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制定、修改和廢止,適用本法。
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制定、修改和廢止,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執行。第三條立法應當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堅持改革開放。第四條立法應當依照法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第五條立法應當體現人民的意志,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堅持立法公開,保障人民通過多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第六條立法應當從實際出發,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科學合理地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與義務、國家機關的權力與責任。
法律規范應當明確、具體,具有針對性和可執行性。第二章法律第一節立法許可權第七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第八條下列事項只能制定法律:
(一)國家主權的事項;
(二)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產生、組織和職權;
(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特別行政區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四)犯罪和刑罰;
(五)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
(六)稅種的設立、稅率的確定和稅收徵收管理等稅收基本制度;
(七)對非國有財產的徵收、徵用;
(八)民事基本制度;
(九)基本經濟制度以及財政、海關、金融和外貿的基本制度;
(十)訴訟和仲裁製度;
(十一)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項。第九條本法第八條規定的事項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作出決定,授權國務院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其中的部分事項先制定行政法規,但是有關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事項除外。第十條授權決定應當明確授權的目的、事項、范圍、期限以及被授權機關實施授權決定應當遵循的原則等。
授權的期限不得超過五年,但是授權決定另有規定的除外。
被授權機關應當在授權期限屆滿的六個月以前,向授權機關報告授權決定實施的情況,並提出是否需要制定有關法律的意見;需要繼續授權的,可以提出相關意見,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決定。第十一條授權立法事項,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及時制定法律。法律制定後,相應立法事項的授權終止。第十二條被授權機關應當嚴格按照授權決定行使被授予的權力。
被授權機關不得將被授予的權力轉授給其他機關。第十三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根據改革發展的需要,決定就行政管理等領域的特定事項授權在一定期限內在部分地方暫時調整或者暫時停止適用法律的部分規定。第二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立法程序第十四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律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審議。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團決定列入會議議程。第十五條一個代表團或者三十名以上的代表聯名,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團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或者先交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審議、提出是否列入會議議程的意見,再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
專門委員會審議的時候,可以邀請提案人列席會議,發表意見。
❷ 2015年立法法修改的立法主體是什麼機關
立法主體有以下機關:
法律:全國人大、全國人大常委會
行政法規:國務院
地方性法規和自治條例、單行條例: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市的人大和人大常委會
規章:國務院的部、委、行、署;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市的政府
❸ 2015年國家設定3月2日到3月15日是頒布希么法律
第二十號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的決定》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於2015年3月15日通過,現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❹ 廣州市人民政府規章制定辦法(2015修改)
第一條為規範本市人民政府規章(以下簡稱規章)的制定工作,保證規章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以下簡稱《立法法》)和國務院《規章制定程序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第二條規章的立項、起草、審查、決定、公布、備案、解釋應當執行《條例》,同時適用本辦法。第三條制定規章應當遵循《立法法》和《條例》確定的原則,適應本市實際需要,具有地方特色。第四條制定規章,應當從國家整體利益和人民利益出發,不得謀求部門利益。第五條本市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向市政府法制機構提出制定規章的建議。
制定規章的建議應當包括規章的名稱、主要內容和制定的目的、依據。
市政府法制機構應當對制定規章的建議組織研究或者轉交相關部門研究。相關部門應當在收到市政府法制機構轉交的建議30日內將處理意見回復市政府法制機構,市政府法制機構應當在收到相關部門意見的15日內將處理意見回復建議者。對可行的建議,市政府法制機構應當在擬定規章計劃時採納。第六條市人民政府於每年年初編制年度規章制定工作計劃。市政府所屬工作部門和區人民政府(以下統稱部門)認為需要制定規章的,應當擬定立項申請連同本辦法第八條第(四)項所要求的有關資料,於編制年度規章制定工作計劃前一年的10月31日以前報市政府法制機構。第七條報送制定規章的項目,應當經報送部門的法制機構審核並經該部門辦公會議討論通過,在其主要負責人簽署後送市政府法制機構。第八條報送立項的規章項目應當符合下列基本條件:
(一)規章項目的內容不超越地方政府規章的制定許可權,不與上位法相抵觸;
(二)規章項目的內容應當屬於現行法律、行政法規或者本省或市地方性法規、本省人民政府規章只有原則性規定或者本行政區域具體行政管理需要市人民政府制定規章的事項;
(三)規章項目內容已對擬解決的主要問題和擬確定的主要制度或者措施提出了合理、可行的方案;
(四)規章項目已擬出初稿,並附有對制定規章的必要性和本條第(三)項所要求的方案的說明以及相關資料;
(五)有明確的起草工作計劃。第九條市政府法制機構應當按照本辦法第八條規定的立項基本條件,對制定規章的立項申請進行匯總研究,擬訂市人民政府年度規章制定工作計劃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
年度規章制定工作計劃應當明確規章的名稱、起草部門、完成時間等。
年度規章制定工作計劃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將規章項目分為正式項目和預備項目。第十條年度規章制定工作計劃在執行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予以調整。因本市經濟發展和社會事務管理要求,需要在當年增加規章項目的,提出增加項目的部門應當將書面報告及本辦法第八條第(四)項要求的有關資料送市政府法制機構。市政府法制機構對擬增加的規章項目按照立項條件進行審核,並報有關分管副市長和市長批准後,可以將該項目列入當年規章制定工作計劃。第十一條規章原則上由報請立項的部門起草。
內容復雜、涉及多個部門管理事項的規章,市人民政府可以確定由其中一個或者幾個部門具體負責起草,也可以確定由市政府法制機構起草或者由其組織起草。
起草規章可以邀請有關專家、組織參加,也可以委託有關專家、組織起草。第十二條列入年度規章制定工作計劃的項目,承擔起草工作的部門應當按照規定的時間將下列文件和資料及其電子文本報送市政府法制機構審查:
(一)報送審查的報告;
(二)規章送審稿條文文本;
(三)規章送審稿注釋稿文本;
(四)規章送審稿說明;
(五)規章送審稿論證、協調及徵求意見過程中存在的不同意見,召開聽證會的應當附聽證會記錄;
(六)作為依據的法律文件及參照的政策文件;
(七)其他有關資料。
前款第(二)、(三)項所指文本的標題下方應當分別註明「送審稿」和「送審稿注釋稿」。第十三條規章送審稿注釋稿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在每一條的「第×條」之後註明該條文規范的內容;
(二)在每一條文內容的下方註明該條文擬定的理由或者所依據的法律或其他規范性文件。所依據的法律或其他規范性文件的標題、文號及具體內容應當明列。
❺ 全面放開二孩政策,2015年12月份出生的寶寶是搶生還是超生
十八屆五中全會決定,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今日,國家衛計委副主任王培安表示,預計明年第一季度,全國多數省區市都能夠具體實施全面二孩政策。 王培安表示,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需要修改《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及其配套的法規,依法組織實施。具體說,就是各省區市根據新修訂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做地...方法規的修訂,然後就會組織實施。預計明年第一季度,全國多數省區市都能夠具體實施。 國家衛計委指導司負責人表示,全面「兩孩」政策必須依法啟動實施。根據十八屆五中全會的精神,需要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人口與計劃生育法》,配套的法規規定也要相應修訂。修訂後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法》施行之日,就是全面兩孩政策正式實施之時。 該負責人強調,在此之前,各地各部門都必須認真執行好現行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律法規,維護良好的生育秩序,不得自行其事。同時,也要根據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以及《立法法》的有關規定,積極做好各項計劃生育服務管理政策措施的銜接,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❻ 哪一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
2015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
改革仍要大力推進。會議提到,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做好經濟工作意義重大。會議提到了很多改革措施,包括「要加快行政審批、投資、價格、壟斷行業、特許經營、政府購買服務、資本市場、民營銀行准入、對外投資等領域改革,使改革舉措有效轉化成發展動力。」推進國企改革要奔著問題去,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
2015年將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在立法、司法、執法等多個環節的改革措施值得期待。
1、立法領域。
2015年初將公布立法計劃,立法重點包括立法法、食品安全法等人大常委會多次審議的項目,以及四中全會明確的項目,涉及經濟、文化、市場監管、生態文明建設和網路安全等方面。
2、司法領域。
2015年司法改革的重點是保證新的司法體制如何順利啟動和運轉,如近期成立的最高法院巡迴法庭。此外,領導幹部干預司法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或將有具體的落實措施。
3、執法領域。
國務院法制辦正在制定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條例,這一條例2015年有望出台,給行政機關實施重大決策提供標准和要求,避免「拍腦袋決策,拍胸脯執行,拍屁股走人」的現象。此外,還將大幅減少市縣兩級的行政執法的種類,大力推進綜合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