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人生與道德
① 人生工作,為什麼要遵守職業道德什麼是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的基本內涵
職業道德是指從事一定職業勞動的人們,在特定的工作和勞動中以其內心信念和特殊社會手段來維系的,以善惡進行評價的心理意識、行為准則的總和,它是人們在從事職業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內在的、非強制性的約束機制。職業道德有三個方面的特徵:一是范圍上的限制;二是內容上的穩定性和連續性;三是形式上的多樣性。
市場經濟條件下職業道德的功能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職業道德具有促使人們的行為規范以及提高企業競爭力的作用。
職業道德是事業成功的前提
職業道德是事業成功的重要前提,沒有職業道德的人干不好任何工作。
文明禮貌
文明禮貌是從業人員的基本素質,文明禮貌指的是儀表端莊、語言規范、舉止得體、待人熱情。
儀表端莊的具體要求是著裝樸素大方、鞋襪搭配合理、飾品和化妝適當、面部、頭發和手指都要整潔、站姿端正。
語言規范的具體要求是語感自然、語氣親切、語調柔和、語流適中、語言簡潔;要用尊稱敬語;不用忌語,說好「三聲」,即招呼聲、詢問聲、道別聲。
舉止得體的具體要求是態度恭敬、表情從容、形象莊重。
待人熱情的具體要求是微笑迎客、親切友好、主動熱情。
愛崗敬業
愛崗敬業的具體要求是樹立職業理想、強化職業責任、提高職業技能。
誠實守信
誠實守信是維持市場經濟秩序的基本原則。
從業人員誠實守信的具體要求是一要忠實所屬企業,誠實勞動,關心企業發展、遵守合同和契約;二要維護契約信譽,樹立產品質量意識、重視服務質量;三要保守企業秘密。
辦事公道
從業人員在進行職業活動時要做到堅持真理、公私分明、公正公平、光明磊落。
辦事公道的具體要求是按照原則辦事、不徇私情、不計個人得失。
勤勞節儉
勤勞節儉是人的美德,它有利於為企業增產增效,有利於企業可持續發展。
遵紀守法
職業紀律是在特定的職業活動范圍內從事某種職業的人們必須共同遵守的行為准則,它包括勞動紀律、組織紀律、財經紀律、群眾紀律、保密紀律、宣傳紀律、外事紀律等基本紀律要求以及各行各業的特殊紀律要求,它具有明確的規定性和一定的強制性。
團結互助
遵循團結互助的職業道德規范,必須做到平等待人、尊重他人、顧全大局、互相學習、加強協作。
開拓創新
創新是指人們為了發展的需要,運用已知的信息,不斷突破常規,發現和產生某種新穎、獨特的有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動。
開拓創新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開拓創新要做到以下兩點。
(1) 要有創造意識和科學的思考方法。創造意識要在競爭中培養,要敢於標新立異,善於大膽設想。
(2) 要有堅定的信心和意志。
② 作為一個准職業人,你應該具有哪些職業道德和修養
職業道德修養,是指個人在職業活動中自覺按照職業道德原則、規范和理想進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鍛煉的過程,並由此形成的職業道德境界。在對待職業道德修養問題上,不少人存在著一些模糊的、錯誤的認識。因此,充分認識職業道德修養的必要性,不僅是培養職業道德的首要環節,也是掃除一切思想障礙,努力提高從業人員職業道德修養自覺性,促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健康發展的迫切需要。
加強職業道焦修養,是從業人員自我完善的需要。只有不斷提高職業道德修養,才能將外在的職業道德要求轉化為從業人員內在的深刻信念,進而將這種內在信念轉化為實際的道德行為,自覺改造、主動鍛煉、反復認識、反復實踐、不斷追求、不斷完善,形成較穩固的職業道德情操和職業道德信念,達到較高的職業道德境界。因此,職業道德修養,是廣大大從業人員自我實現、自我完善、全面發展的客觀尺度和必經之路。
加強職業道德修養,是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人一生有二分之一的時間是在職業生涯中度過的,事業是否成功是人生是否成功的重要標志,而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則決定一個人事業能否成功的關鍵。這是因為:第一,職業道德修養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從業人員本職工作完成的質量。從業人員能否勝任並出色完成本職工作,與一定的外部條件和自身的知識、能力、經歷、水平等有關,也與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修養有關。現實生活中存在德才畸形發展的現象,即「有德無才」和「有才無德」等。在職業活動中,往往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做出損公肥私、損人利己、違反職業道德和職業紀律的事情,甚至走向犯罪的深淵,斷送自己的前程。第二,從業人員只有注重職業道德修養,並且達到一定道德境界,才能充分認識本質工作對社會、個人及家庭的意義,才會產生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使命感,自覺把本質工作同人民幸福、國家興旺聯系起來,嚴於律己,恪盡職守,以出色的工作造福人類社會,即使在平凡的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加強職業道德修養,能夠促進行業的興旺發達。任何行業都有特定的服務對象和服務內容,需要在尊重和滿足服務對象利益和要求中得到發展。行業或部門的職業道德狀況,是通過從業人員職業道德修養程度表現出來的。因此,從業人員加強職業道德修養,是形成行業形象、體現行業服務質量、維護行業道德信譽、促進本行業興旺發達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
加強職業道德修養,能夠促進人際關系的和諧和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在社會轉型期,各種思想魚龍混雜,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還有一定的市場,為了金錢不講道德、不擇手段、違法亂紀、鋌而走險、害人害己的現象時有發生。因此,只有加強職業道德修養,從業人員才能夠樹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意識,在公平合理的基礎上,提高服務質量,保證人們心情舒暢、友好相待,和諧人際關系,促使社會風尚得到良性發展。
加強職業道德修養,能夠保證現代化事業發展的社會主叉方向。社會職業道德水平的高低,取決於從業人員能否加強職業道德修養及其所達到的道德境界。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封建腐朽思想、資產階級道德觀念、生活方式的影響和滲透,侵蝕著人們的思想。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因此,從業人員只有加強職業道德修養,清除與社會主義道德要求相違背的道德觀念和行為習慣,自覺抵制一切腐朽落後的道德觀念侵蝕,才能保證改革開放的成果和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方向。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修養主要是指勞動者在職業道德意識、職業道德行為和職業道德品質方面的自我教育、自我修養。其內容包括職業道德認識修養、職業道德情感修養、職業道德意志修養,職業道德行為修養。
職業道德認識修養,是指從業人員正確認識社會主義職業道德關系,領悟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價值,認識學習、深刻領會、准確掌握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理論、原則和規范等基本知識,逐步形成社會主義職業道德觀念,努力提高社會主義職業道德自我評價能力和職業道德行為選擇能力。
在職業道德認識修養過程中,只有認真學習、深刻理解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理論、原則和規范,並把這些理論、原則和規范自覺轉化為堅定的職業道德觀念,才能正確認識社會主義職業道德關系,在職業道德行為選擇中自覺接受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理論、原則和規范的指導,形成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品質。
加強職業道德認識修養,提高職業道德認識水平,首先,要認真學習基本知識,把握是非、善惡、美醜的標准,提高道德認識水平。其次,把理論學習與職業道德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在職業道德活動中踐行職業道德理論、原則和規范,明辨是非,提高職業道德評價、選擇能力;最後,必須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覺實踐。這些活動是提高職業道德認識修養的重要保證。
我們所說的職業道德情感的修養包括正義感、責任感、良心感、榮譽感的自我激發和培養。
職業道德情感修養是從業人員進行職業道德修養的重要內容。加強職業道德情感修養,對於協調社會主義職業道德關系,創造良好的職業道德氣氛,促使從業人員自覺遵守社會主義職業道德規范,履行職業道德義務,養成高尚職業道德品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職業道德意志,是從業人員在履行職業道德責任義務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克服困難的力量和毅力。它是職業行為持之以恆的精神力量,也是道德觀內化並形成良好道德品質的重要因素。
職業道德行為修養。職業道德行為,是指從業人員在一定的職業道德認識、情感、意志支配下所採取的自覺行為。它是衡量從業人員職業道德水平高低、職業道德品質好壞的客觀標志。衡量從業人員是否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品質,關鍵就是看他是否能自覺地把職業道德原則和規范貫徹落實到自己職業道德實踐中去,是否能做到知行統一、言行一致。
加強職業道德行為修養,是指從業人員自覺地把自己的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轉化為堅強的道德意志,並在這種意志的支配下,踏踏實實地工作,保持高度的自覺性,逐步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習慣。
職業道德行為修養,還必須與職業技能的培養緊密結合。只有具備了良好的職業技能,才能使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認識、情感、意志有用武之地,才能轉化為具體的職業道德行為,並使這種行為得到充分展現,取得良好效果。如果僅僅具有履行職業道德責任、義務、執行職業道德、義務、執行職業道德原則、規范的良好願望,缺乏必要的職業技能去實現這一願望,職業道德的履行就成了一句空話。
職業道德行為的養成,必須依靠從業人員自覺自願的努力,離不開職業技能的培養與提高。
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建設的深入發展,倫理道德和社會風尚問題日益突出。適應市場經濟要求,構建既反映我國優秀文化傳統,又體現現代文明的社會主義職業道德體系和職業道德規范,是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的迫切需要。從業人員應充分認識職業道德在兩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地位,積極參與新的歷史時期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不斷探索社會主義職業道德修養的新內容,新途徑、新方法,努力提高職業道德修養水平,真正把自己培養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
③ 什麼是道德與人生
人生當樂為首 道德以善為本 價值隨心而定。
道德包含著客觀和主觀兩個方面的內容。客觀方面,指一定的社會關系對社會成員的客觀要求,包括道德關系、道德理想、道德標准、道德原則和規范等等。它貫徹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表現為政治道德、職業道德、婚姻家庭道德和社會公共生活准則等等。道德的主觀方面,包括道德行為或道德活動主體的道德意識、道德判斷、道德信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修養和道德品質等。這方面的內容構成了道德原則和規范,它要求轉化為個人道德的實踐,實現這個轉化過程,需要通過道德教育和社會輿論,提高個人對道德理想和道德原則、規范的認識,從而逐漸形成個人的道德信念、道德習慣和道德風格。
熱愛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
人生的意義,在世俗層次上即幸福,在社會層次上即道德,在超越層次上即信仰,皆取決於對生命的態度。
曾經的泛階級論一度讓我們出現道德迷失,周國平從生命的本質和人生的意義上根本性地為道德正位。人生意義之於個人是生活幸福,在社會關繫上即是道德。道德是一種對生命的態度,表現出來就是對生命的同情,滿懷同情心地對待所有的生命,才是道德。當然,此處的「同情」,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施捨,而是基於同為生命的一種,相互之間感同身受,彼此充滿感情地愛護體貼。
道德的基本特徵,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階級性和共同性 道德是維護一定的社會和集團利益的行為准則,它在階級社會里,帶有階級性。道德的階級性,不僅表現為同一社會形態里有不同階級的道德,而且還表現為不同社會形態之間的各個階級的道德也不相同。在階級社會里,道德除了有鮮明的階級性之外,還有一定的共同性。道德的共同性指同一社會的不同階級,甚至不同社會的不同階級的道德之間,由於相似或相同的經濟條件、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而存在著某些相似或相同的特性。道德的共同性不是永恆不變的,如「勿偷盜」,是一切存在私有財產的社會里的共同道德規范,在沒有私有財產的社會里,「勿偷盜」的道德誡律也就自然消失了。
社會功能
在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和各種關系中,道德都履行著自己的功能。道德不僅具有多種社會功能,而且各種社會功能又相互交織在一起。這里,就道德的主要功能作簡要說明。
調節功能
道德的調節功能,指的是用道德規范去調節人的行為,並通過調節人的行為調節社會關系,告訴人們「應當怎樣」,「不應當怎樣」。在社會生活中,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由於利益的不同,難免會產生一些沖突和矛盾,涉及到政治的、法律的矛盾由政治、法律加以強制,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糾紛和矛盾需要道德來調節。這種調節通過理性信念起作用,表現在道德主體之間的相互協調、社會節制和自我節制,並以自我節制為主,既指導和糾正個人的行為,也指導和糾正集體的行為,其目標是使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得到完善與和諧。
道德的調節功能是道德的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功能。在社會的各個領域中,道德總是通過評價、教育、指導、示範、激勵、溝通等方式和途徑,調節個人與社會、個人與他人的關系和交往中的行為。它以「應當怎樣」為尺度,來評價人們行為的現狀,並力圖使現狀符合於「應當」。如這個「應當」是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那麼就能引導和激勵人們按照這個「應當」去做,達到不斷調節社會關系的目的。
在社會生活中,道德的調節雖然是廣泛的、重要的,但不是萬能的。道德所能調節的社會關系,主要是社會的非對抗性的矛盾和對抗性矛盾中的非對抗性行為。在階級社會中,還離不開政治的、法律的、宗教的等等規范對社會關系的調節。只有消滅了階級,到了共產主義社會,道德的調節功能才富有權威性,才能調節所有的社會關系。
教育功能
全國道德模範評選 道德的教育功能,主要表現在通過道德評價來影響人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不同的階級總是希望培養出合乎自己道德要求的人。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我們的道德教育就是通過規范引導、輿論評價、榜樣激勵等方式來指導人的行為,提高人們的社會主義道德水準。
導向功能
這也是道德的社會功能。道德的導向功能,首先表現在它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導向,如對社會生產力、科學技術、物質財富的價值實現即人們的消費導向,對具體的經濟活動如商業盈利及競爭導向等。道德的導向功能還表現在它可以在政治、法律中積極引導人們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引導人們自覺遵紀守法。可以這樣說,只有道德價值導向明確的政治和法律,才能真正成為賢明、廉潔、公正的政治和法律。
與其他社會意識形式的關系
道德與其他社會意識形式,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它們都是以自身獨特的社會意識形式反映一定的社會經濟關系,並反作用於社會經濟關系。這種反作用往往是在各種社會意識形式之間的相互矛盾和協調中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