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立法過程四階段不包括

立法過程四階段不包括

發布時間: 2025-10-10 08:47:23

立法程序四個步驟

法律分析:立法程序的四個環節包括提出立法議案、審議立法議案、表決和通過立法議案以及公布法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七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民法典立法歷程四個階段

法律分析:1、1954年起一直到1956年,新中國著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後,均因不同因素,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斷。

2、1962年民法典的起草工作再次被提上議程。1964年7月,民法草案「試擬稿」出爐,但是由於遭遇歷史原因,立法工作再度被擱置。

3、1979年逐步修繕民法草案,最終確定製定單行法律。

4、2019年「完整版」中國民法典草案首次亮相。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Ⅲ 立法程序的四個環節

立法程序的四個環節:根據立法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法律的程序,包括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審議、法律案的表決、法律的公布四個階段。
1.法律案的提出
(1)有權向全國人大提出法律案的主體有:全國人大主席團、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中央軍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全國人大各專門委員會,以及一個代表團或者30名以上代表聯名。
立法法規定,向全國人大提出的法律案,在全國人大閉會期間,可以先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經常委會會議審議後,決定提請全國人大審議。近年來,慈善法、民法總則、監察法都經常委會兩次或者兩次以上審議後,提請大會審議通過。
(2)有權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法律案的主體有:委員長會議、國務院、中央軍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全國人大各專門委員會,以及常委會組成人員十人以上聯名。
國家監察委員會成立後,應當考慮作為有權提出法律案等議案的主體。
2.法律案的審議
審議法律案,是立法程序中最重要的環節。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審議法律案的過程,是充分發揚民主、集思廣益和凝聚共識的過程。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法律案的程序。一是在會議舉行前一個月將法律草案發給代表;二是在大會全體會議上聽取提案人作關於法律草案的說明;三是各代表團全體會議或小組會議對法律草案進行審議;四是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即現行立法法所說的「法律委員會」,下同)根據各代表團的審議意見,對法律案進行統一審議。
(2)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法律案的基本程序。一是在常委會會議舉行的7日前將法律草案發給常委會組成人員;二是在常委會全體會議上聽取提案人作關於法律草案的說明;三是常委會分組會議對法律草案進行審議,在此基礎上,必要時可以召開聯組會議進行審議;四是有關專門委員會對法律草案進行審議,提出審議意見,然後由憲法和法律委員會統一審議。
全國人大組織法、全國人大議事規則和立法法規定了統一審議法律案的制度。由憲法和法律委員會根據常委會組成人員、有關的專門委員會的審議意見和其他各方面的意見,進行統一審議後,向常委會提出修改情況的匯報或者審議結果的報告,並提出法律草案修改稿。有關的專門委員會的審議意見印發常委會會議。在法律案的審議過程中,法制工作委員會根據常委會組成人員的審議意見和各方面的意見,對法律草案進行修改,提出法律草案的修改建議稿,提交憲法和法律委員會統一審議。實踐證明,這個制度既有利於對法律案所涉及的專業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也有利於統一立法技術規范,統一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維護法制的統一。
立法法規定了對法律草案的「三審制」。列入常委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一般應當經三次常委會會議審議後再交付表決。根據立法法的規定和實踐中的做法,對屬於調整事項較為單一或者部分修改的法律案,如果各方面意見比較一致的,也可以經一次會議審議後即交付表決,關於法律問題的決定和「打包修改」的法律案等通常都是一審通過,有的可以經兩次會議審議後交付表決。如果法律案經常委會三次會議審議後,仍有重大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可以暫不付表決,交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和有關的專門委員會進一步審議。比如,常委會對物權法草案審議了7次才提交大會審議,行政強製法草案審議了6次,證券法草案審議了5次,食品安全法、監督法、環境保護法、預演算法等法律草案審議了4次。此外,法律案經審議之後,因各方面對制定該法律的必要性、可行性等存在較大分歧擱置審議滿兩年的,或者因暫不付表決經過兩年沒有再次列入常委會會議議程審議的,由委員長會議向常委會報告,該法律案終止審議。
3.法律案的表決
列入全國人大會議審議的法律案,由全體代表的過半數通過。憲法的修改,由全體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數通過。列入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法律案,由常委會全體組成人員的過半數通過。
4.法律的公布
法律的公布,是立法的最後一道程序。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根據全國人大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公布法律。簽署公布法律的主席令,載明該法律的制定機關、通過和施行日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七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Ⅳ 立法程序五個步驟

立法程序五個步驟如下:(一)法律案的提出;(二)法律草案的形成過程;(三)法律案的審議;(四)法律案的表決;(五)法律的公布。合理、完善的立法程序,是提高立法質量的重要保證。根據立法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法律的基本程序,包括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審議、法律案的表決、法律的公布四個階段。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六十二條 第六十二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行使下列職權:
(一)修改憲法;
(二)監督憲法的實施;
(三)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四)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
(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提名,決定國務院總理的人選;根據國務院總理的提名,決定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的人選;
(六)選舉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根據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提名,決定中央軍事委員會其他組成人員的人選;
(七)選舉國家監察委員會主任;
(八)選舉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九)選舉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十)審查和批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和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
(十一)審查和批准國家的預算和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
(十二)改變或者撤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不適當的決定;
(十三)批准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建置;
(十四)決定特別行政區的設立及其制度;
(十五)決定戰爭和和平的問題;
(十六)應當由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行使的其他職權。

Ⅳ 我國的立法程序

我國的立法程序包括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審議,法律案的表決,法律的公布四個階段。

1.法律案的提出

(1)有權向全國人大提出法律案的主體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有關國家機關,即全國人大主席團、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中央軍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全國人大各專門委員會,可以向全國人大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團決定列入會議議程。

(2)是一個代表團或者30名以上代表聯名,也可以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團決定是否列人會議議程,或者先交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審議,提出是否列入會議議程的意見,再決定是否列入議程。專門委員會審議的時候,可以邀請提案人列席會議,發表意見。

2.法律案的審議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法律案的主要程序:一是在會議舉行前一個月將法律草案發給代表,以便代表進行認真研究,准備意見;

(2)二是在大會全體會議上聽取提案人作關於法律草案的說明;

(3)三是各代表團全體會議或小組會議對法律草案進行審議;

(4)四是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對法律草案進行審議,提出審議意見,然後由法律委員會根據各代表團和有關的專門委員會的審議意見,對法律草案進行統一審議,向主席團提出審議結果的報告,並提出法律草案修改稿。

3.法律案的表決

(1)列人全國人大會議審議的法律案,經法律委員會統一審議提出的法律草案修改稿,交各代表團進行審議,然後由法律委員會根據各代表團的審議意見進行修改,提出法律草案建議表決稿,由主席團提請大會全體會議表決,由全體代表的過半數通過。

(2)列入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法律案,經法律委員會統一審議提出的法律草案修改稿,交常委會進行審議,由法律委員會根據常委會組成人員的審議意見進行修改,提出法律草案建議表決稿,由委員長會議提請常委會全體會議表決,由全體常委會組成人員的過半數通過。

4.法律的公布

法律的公布是立法的最後一道工序,是法律生效的必要條件。經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法律,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簽署公布法律的主席令載明該法律的制定機關、通過和施行日期。

法律簽署後,及時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公報和在全國范圍內發行的報紙上刊登。在常委會公報上刊登的法律文本為標准文本。所謂標准文本,就是凡發現各種法律文本之間不一致的,均以常委會公報上刊登的法律文本為標准,以維護法制統一,保證法律的正確貫徹實施。

(5)立法過程四階段不包括擴展閱讀:

根據中央國家機關起草法律草案的實踐,法律草案的提出形成過程,一般包括以下幾個環節:

1.立項,作出立法決策。自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以來,每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五年立法規劃,每年還制定年度立法計劃。通過制定立法規劃和立法計劃,將需要制定法律的項目列入規劃和計劃,並列明提出法律草案的大致時間。立項是作出立法決策的重要形式。

2.建立起草班子,開展起草工作。立法列項後,根據提出法律案的時間要求,承擔起草任務的機關或部門即著手起草工作的部署和安排,建立或指定專門的起草人員,組成固定或相對固定的起草工作班子。起草班子一般由來自於與立法事項有關的領導、專家和實際工作者組成。

3.進行調查研究。開展調查研究,是法律草案起草工作的重要方面。調查研究的形式包括召開各種座談會、專題研討會、到基層調查、收集各方面的資料等。

調查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現行有關法律、法規、規章、政策對立法事項的規定;有關國家和地區的相關規定和做法;立法事項的理論研究情況;實踐中的主要做法,成功經驗和存在的問題;實際工作部門,專家學者對立法事項的意見和建議等。

4.形成草案框架和對主要問題的意見。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分析研究,進一步明確立法目的,並按照邏輯結構擬出法律框架以及對主要問題的意見,確立起草思路。確定法律框架和對主要問題的意見,是草擬法律條文的前提和基礎。

5.起草條文。確定框架和對主要問題的解決方案後,在研究明確法意的基礎上,著手起草法條,即運用立法技術,科學地表達需要確立的法律規范。起草出來的法律草案,最初一般稱「試擬稿」,供在一定范圍內研究討論。「

6.徵求各方面意見。「徵求意見稿」或「討論稿」形成後,通常廣泛徵求有關方面的意見。形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將徵求意見稿或討論稿印發有關方面書面徵求意見,二是召開座談會、論證會和聽證會徵求意見。

7.形成送審稿並對送審稿進行審查。徵求意見稿經反復討論修改後,形成送審稿,報提案機關討論通過。形成送審稿前,起草單位通常要就法律草案中的重大問題,向上級機關請示報告或正式徵求有關方面的意見。提案機關不同,對送審稿的審查程序也有所不同。

8.由提案機關討論決定,形成正式的法律案。國務院提出法律案,一般由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中央軍委提出法律案,由中央軍事委員會討論通過;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提出法律案,一般由審判委員會或檢察委員會討論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和全國人大專門委員會提出法律案,分別由委員長會議或專門委員會討論通過。

Ⅵ 全國人大立法程序大致包括哪幾個環節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一般要經過四個階段:

1、提出立法議案。

2、審議立法議案。

3、表決和通過立法議案。

4、公布法律。

(6)立法過程四階段不包括擴展閱讀

地方性法規的制定程序是:享有立法提案權的有地方人民代表大會舉行會議時的主席團、常務委員會、本級人民政府和代表(3人以上附議),由主席團提請大會討論,並經全體代表過半數通過。

通過的地方性法規須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立法原則的指導和規范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立法工作,是一項規模巨大的社會工程。

如何保證不同種類、不同立法部門所制定的法律、法規在目標方面具有一致性,在調整范圍方面互相配合協調,構成一個完整的法律、法規系統,充分發揮其系統的整體功能。

如何避免各級各部門的立法機構或參與立法的機構為本地區或本部門的利益而爭奪權利,逃避義務,如何保證立法在全國范圍內的統一性,具有預測性和相對的穩定性,有一些指導思想和普遍遵循的原則是必要的。

一些學者曾從理論上對此進行過探討和研究。

例如有人認為中國的立法的指導思想應該是五個有利於:即有利於社會主義民主建設;有利於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有利於發揮各立法主體的積極性;有利於法律的貫徹實施;有利於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

有的學者認為,立法的原則應包括民主、公開、公正、權力義務相一致等。

也有的學者認為,立法原則還應包括中央和地方分工負責、配合協調、新法優於舊法、上級法優於下級法、立法監督等。

但是目前這些討論還限於研究階段,到作為普遍遵循的原則還有相當的距離,還需要作大量的工作。

Ⅶ 立法程序的四個環節

立法程序的四個環節提出立法議案、審議立法議案、表決和通過立法議案以及公布法律,如下:
1、提出立法議案:立法法規定,向全國人大提出的法律案,在全國人大閉會期間,可以先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經常委會會議審議後,決定提請全國人大審議。近年來,慈善法、監察法都經常委會兩次或者兩次以上審議後,提請大會審議通過。
2、審議立法議案:審議法律案,是立法程序中最重要的環節。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審議法律案的過程,是充分發揚民主、集思廣益和凝聚共識的過程;
3、表決和通過立法議案:列入全國人大會議審議的法律案,由全體代表的過半數通過。憲法的修改,由全體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數通過。列入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法律案,由常委會全體組成人員的過半數通過;
4、公布法律:法律的公布,是立法的最後一道程序。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根據全國人大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公布法律。簽署公布法律的主席令,載明該法律的制定機關、通過和施行日期。
有權向全國人大提出法律案的主體有:
全國人大主席團、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中央軍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全國人大各專門委員會,以及一個代表團或者30名以上代表聯名。
有權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法律案的主體有:
委員長會議、國務院、中央軍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全國人大各專門委員會,以及常委會組成人員十人以上聯名。
綜上所述,根據立法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法律的程序,包括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審議、法律案的表決、法律的公布四個階段。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七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熱點內容
工會立法宗旨 發布:2025-10-10 17:27:34 瀏覽:876
新民法典第五編 發布:2025-10-10 17:15:11 瀏覽:825
禁食野味法規 發布:2025-10-10 17:14:25 瀏覽:40
在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設中開展社會 發布:2025-10-10 17:09:04 瀏覽:223
魔法學校三眼貓讀後感 發布:2025-10-10 17:08:59 瀏覽:366
開發區法律服務類型 發布:2025-10-10 17:04:36 瀏覽:232
設立公司監事有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10-10 16:59:33 瀏覽:4
大型司法局 發布:2025-10-10 16:58:05 瀏覽:842
2035年成為法治國家 發布:2025-10-10 16:57:12 瀏覽:212
黨紀處分條例實施細則 發布:2025-10-10 16:35:54 瀏覽: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