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之尊嚴
發布時間: 2025-10-13 14:40:19
㈠ 《道德經》第十三章「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什麼意思
所以,珍貴自己的身體是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託付他;喜歡盡自身的力量為天下人,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
出自春秋時期老子的《道德經》中的《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也;及吾無身,有何患》
原文: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譯文:
受到寵愛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驚恐,把榮辱這樣的大患看得與自身生命一樣珍貴。什麼叫做得寵和受辱都感到驚慌失措?寵本來是低級之物 , 人們驟然得到它 , 為之驚喜 , 一旦失掉 , 為之驚懼 , 這就叫寵和辱都是人的驚恐。什麼叫做重視大患像重視自身生命一樣?
人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為由於人們有自身的榮辱利益概念;如果人們沒有了自身的榮辱利益概念,人們還會有什麼禍患呢?所以,珍貴自己的身體是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託付他;喜歡盡自身的力量為天下人,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
(1)道德經之尊嚴擴展閱讀:
賞析:
這一章講的是人的尊嚴問題。老子強調"貴身"的思想,論述了寵辱對人身的危害。老子認為,一個理想的治者,首要在於"貴身",不胡作妄為。只有珍重自身生命的人,才能珍重天下人的生命,也就可使人們放心地把天下的重責委任於他,讓他擔當治理天下的任務。
他認為,"寵"和"辱"對於人的尊嚴之挫傷,並沒有兩樣,得寵者總覺得受寵是一份意外的殊榮,便擔心失去,因而人格尊嚴無形地受到損害。如果一個人未經受任何辱與寵,那麼他在任何人面前都可以傲然而立,保持自己完整、獨立的人格。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