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立法的由來

立法的由來

發布時間: 2025-10-18 23:20:59

❶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探索經濟立法的歷史由來和現實需要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之前中央工作會議上鄧小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實際是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
•沖破長期「左」的錯誤的嚴重束縛,徹底否定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高度評價了關於真理標准問題的討論,並且斷然否定「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指導思想,作出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
•全會公報全面分析了當前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務,指明了改革開放的方向。指出:▲大規模的急風暴雨式的群眾階級斗爭已經基本結束,今後應該按照嚴格區別和正確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的方針去解決,按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程序去解決。▲實現四個現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產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變同生產力發展不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改變一切不適應的管理方式、活動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場深刻的革命。「
•全會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深遠影響的重大決定:▲決定全黨工作的著重點應該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決定在黨的生活和國家政治生活中加強民主,明確黨的思想路線,加強黨的領導機構和成立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決定把立法工作擺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重要議程上來;▲決定保障人民民主、加強社會主義法制等問題。
意義: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全會結束了粉碎「四人幫」後兩年在徘徊中前進的局面,開始了中國共產黨在思想、政治、組織等領域的全面撥亂反正,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中央領導集體,揭開了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序幕。以這次全會為起點,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

❷ 《招標投標法》的具有兩重法律是什麼含義

眾所周知,《招標投標法》是我國民商領域的一部特別法,是一部具有兩重法律關系的程序法。所謂程序法,就是用法律形式規定若乾的程序,目的是通過這些程序保證法律結果的公正。如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等都是程序法,通過合法的程序,保證審判結果的公正。
我國著名法學家江平先生說,「一部完善的程序法可以使一項重要的決策的失誤率降低到最小處,也可以使經濟管理完善化,使產生腐敗的漏洞降低到最少處。」
招標投標法》六章68條,其中,第一、第五、第六章分別是總則、法律責任和附則。作為程序規則的重點是二 三、四章。分別是第二章招標、第三章投標、第四章開標評標和中標。有關條款的程序把住了各種不正當的競爭,阻斷了不少違規交易行為,從而保證了招標結果的公平、公正。
所以說,《招標投標法》的主體是程序法。和程序法相對應的是實體法如刑法。程序法是實體法得以實施的保證。《招標投標法》第五章法律責任體現了實體法的內容,對違規違法行為的表現形式和處罰規定作了界定。由於體制的原因,《招標投標法》對執法主體未作規定,從而在實踐中造成執法的一些尷尬。
《招標投標法》作為一部特別法,還表現在它具有公法和私法雙重法律關系。所謂「公法」,就是以國家權力為核心的法律體制,行使國家行政權、審判權等;所謂「私法」就是市場經濟中保護當事人權利的法律體制,保護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
招標投標就其實質上講,就是合同法中規范的承諾和要約,屬於私法范疇;但是,在社會主義市場條件下,由於這種承諾和要約涉及到第三者即社會公共利益,因此必須從程序上加以規范,從而又帶有公法的性質。這樣,對這種特殊的承諾和要約就必須在合同法之外製定一部新的法律予以規范,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就是《招標投標法》立法的由來。

熱點內容
陳少文律師 發布:2025-10-19 02:27:21 瀏覽:105
法規施行法 發布:2025-10-19 02:10:54 瀏覽:27
疫情無法治癒 發布:2025-10-19 02:08:29 瀏覽:949
刑事訴訟法266 發布:2025-10-19 01:54:23 瀏覽:846
白酒的相關法律知識 發布:2025-10-19 01:47:06 瀏覽:468
勞動法39條解除勞動關系不需要賠償 發布:2025-10-19 01:40:50 瀏覽:719
美國的社會保障法是 發布:2025-10-19 01:27:12 瀏覽:389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2018修正 發布:2025-10-19 01:22:45 瀏覽:452
荷蘭的民訴訴訟法第1062條 發布:2025-10-19 01:13:29 瀏覽:85
生效發生法律效力 發布:2025-10-19 01:04:59 瀏覽: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