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不斷運用法治思維

不斷運用法治思維

發布時間: 2025-10-19 04:10:48

Ⅰ 如何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

一)持續保障改善民生。
各級黨委、政府應始終牢記服務人民的根本宗旨,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的治本之策,強化源頭防範。要持續關注並切實解決與民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將更多財政資源投向民生領域,並將保障改善民生作為衡量政績的重要指標,構建政府、社會、民眾相結合的考評機制,確保政策落到實處。各級政法部門應依法查處民生領域的職務犯罪,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對於征地拆遷、環境保護、勞資關系等領域的突出問題,要積極提出政策建議,推動完善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的制度機制,預防減少利益沖突。
二)著力打造法治政府。
政府應遵循法治精神,運用法治方式,在法治化軌道上行使公共權力,以增強法律的公信力來保障政府的公信力,以提升法律的執行力來增強政府的治理能力。要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對涉及全局的重大決策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必須嚴格執行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等程序,確保不因重大決策、重大事項的出台引發影響社會穩定的問題。要加強各級領導幹部的法治理念教育,嚴格依法辦事,明確責任主體和權力運行流程,提升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依法預防化解矛盾。
法治是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最權威、最長效的手段。各級黨委、政府在處理矛盾糾紛和解決信訪問題時,應當堅持法律思維、堅守法律底線,對於群眾的合理訴求,依法依政策解決到位。對於寄希望於「大鬧大解決」的錯誤思想要堅決糾正,絕不能為保一時平安,亂承諾、亂開口子或突破政策、法律底線,確保矛盾糾紛在法治軌道上解決。對於進入法定渠道的矛盾,司法、執法部門應嚴格依據事實、法律,不偏不倚、公開公正處理,通過依法化解矛盾的實際效果,讓群眾信服法律,自覺通過法定程序表達訴求、依靠法律手段解決紛爭。要加強對群眾的法制宣傳教育,引導群眾自覺把法律作為規范自身活動的基本准則,依法、理性地反映自身訴求。政法部門對於為實現個人目的,甚至合法訴求解決以後,仍然無理取鬧甚至聚眾滋事,構成違法犯罪的,要依法追究責任,維護法治權威。
四)依法構建體制機制。
要著力構建對群眾利益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體系,暢通群眾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法律渠道,進一步完善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等有機銜接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保障合理合法訴求依照法律規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結果,吸引更多人通過法定渠道解決利益矛盾。在此基礎上,發揮好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社會組織、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在暢通配清和拓寬群眾訴求表達渠道方面的作用,並依法按政策妥善處理群眾合理訴求。要不斷完善大調解工作格局,形成調處化解矛盾糾紛的綜合機制,及時有效地把矛盾化解在基層、在萌芽狀態。

Ⅱ 談談堅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腐敗的必要性政治

A 談談堅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腐敗的必要性


在法治框架下查處腐敗,使反腐敗走向規范化、制度化,這是我們黨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的根本方向。

1、腐敗的實質是權力的濫用,反腐敗的核心是制約和監督權力。通過法治反腐,加強改革限權,強化監督制約,才能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徹底壓縮腐敗滋生空間。

某種意義上說,法治反腐也意味著制度反腐,通過制定和實施法律,限制和規范公權力行使的程序和方式,在公正、透明的運行機制中,使公權力執掌者不能腐敗、不敢腐敗,達到減少和消除腐敗的目標。

2、堅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腐敗,我們就能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就能從源頭上、根本上遏制特權思想、預防權力腐敗、維護法律尊嚴。

相比其他反腐形式,法治反腐更加註重運用法治思維加強頂層設計,更加強調一切皆斷於法,權力法定,程序法定,更加註重發揮反腐的司法手段和司法威力,更加註重發揮法治對於公權力的引導、規范和制約作用。這一方式,也符合當前以治標為主,為治本贏得時間‛的制度安排:通過不斷加大查處力度產生威懾效應,及時打消腐敗分子的僥幸心理和社會公眾對反腐‚一陣風‛的擔心;通過巡視監督、幹部約談、報告抽查等密集組合拳,抓早抓小,持之以恆,激發公眾反腐熱情,建構社會反腐信心。

3、在反腐這場艱巨戰中,如果打虎者自身不硬氣,缺乏法治思維,不可能取得反腐決定性勝利,也無法為改革保駕護航,打虎者同樣也應受到監督。

Ⅲ 要強化法治思維運用法治方式

要強化法治思維運用法治方式,就必須深入理解法治的精髓,將其融入到日常決策和行動之中。

法治思維的核心在於尊重法律、遵守法律,並以法律為准繩來規范社會行為。這不僅要求我們在制定政策時嚴格遵循法律程序,確保政策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更要求我們在執行政策時堅守法律底線,不偏不倚地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例如,在處理社會矛盾時,我們應依法調解,保障各方的合法權益,而不是憑借個人好惡或權力大小來做出裁決。

運用法治方式,就是要將法治原則貫穿於工作的全過程和各方面。無論是在經濟建設、政治生活,還是在社會管理中,我們都要堅持依法辦事,用法治來推動發展、維護穩定。比如,在經濟發展中,我們要依法保護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打擊各種違法違規行為,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在政治生活中,我們要依法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利,推動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法治化;在社會管理中,我們要依法規范社會行為,維護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和諧。

總之,強化法治思維運用法治方式,是我們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只有不斷深化對法治的理解和認識,切實將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融入到各項工作中去,我們才能更好地推動社會進步、保障人民福祉。

Ⅳ 怎樣進一步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加強法治保障,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社會矛盾。這體現了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對執政規律的深刻把握、對執政使命的勇敢擔當,對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高黨的執政水平和領導水平,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進而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一、深刻理解[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主要內涵。
[法治],簡言之,就是依法而治,即管理國家、治理社會主要依靠法律這種普遍、穩定、明確的規范和規則。
強調領導幹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能力,就是要求領導幹部在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推動工作和事業發展時,根據法律規則認識和解決問題。
[法治思維]是指按照[法治]的理念、原則、精神和邏輯對所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的思想認識活動或思想認識過程;
[法治方式]是指在法治思維的基礎上,按照法律規定和法律程序處理和解決問題的實踐過程和工作方式。
在[依法治國]被確立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成為[治國理政]基本方式的背景下,領導幹部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能力,必須切實尊重憲法和法律的權威,樹立遇到問題找法的思維方式,養成解決問題用法的工作方式。
二、積極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
當前,我國正處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繁重艱鉅,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利益關系更加復雜,各種矛盾日益凸顯。
在這種情況下,大力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既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客觀需要,也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高黨的[執政水平]和[領導水平]的重要內容。
1.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
[法]是全社會**同遵守的行為准則,是社會關系的調節器。
隨著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要更好凝聚改革**識、確保改革不斷推進,就必須在發揮政策作用的同時,更加註重發揮[法治]的作用。
2.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發展。
[法治]具有普遍性、穩定性和可預期性等特點,與科學發展有內在聯系。
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發展中的問題,有利於推動科學發展。
[法治]不僅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法寶。
3.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維護穩定。
法治是利益協調、權益保障的根本依據,也是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有效手段。
面對各種社會矛盾多發頻發的現實,領導幹部應更加註意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妥善協調利益關系、有效化解矛盾糾紛、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熱點內容
皇權干預司法 發布:2025-10-19 07:27:51 瀏覽:382
性病傳染有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10-19 07:19:42 瀏覽:550
婚姻法的概念幾特徵 發布:2025-10-19 07:15:38 瀏覽:390
承諾不再追究法律責任的條款 發布:2025-10-19 07:14:15 瀏覽:203
道德經道法術器 發布:2025-10-19 07:00:24 瀏覽:956
澳門的婚姻法男人可以娶幾個老婆 發布:2025-10-19 06:59:41 瀏覽:201
勞動法幼師 發布:2025-10-19 06:47:50 瀏覽:901
勞動法工人基本工資 發布:2025-10-19 06:46:15 瀏覽:521
深化農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見 發布:2025-10-19 06:44:55 瀏覽:819
彩燈法治 發布:2025-10-19 06:22:55 瀏覽: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