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道德經圖
『壹』 南山空同是什麼人
「南山空同」是筆名,本名黃保余,甘肅天水人,語文教育專家、作家、文化學者,現為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執行秘書長,他中學時便出版長篇小說,99年被評為首屆「中國十大少年作家」。
以南山空同為筆名,著有《終南山主人》、《道德圖》(道德經南山空同注釋版)、《學經》、《假象》、《衣食住行》等著作。
(1)南山道德經圖擴展閱讀
代表作《終南山主人》介紹:
中國神話出終南,中國文化源兩周,小說從周武王即位寫起,
軒轅氏族、姬姓王朝、當塗氏族的後裔在小說中的愛恨情仇、政治陰謀,都與神仙譜和陰陽石鏡有關,而這兩樣物品的主人,正是終南山的主人,他的出世,註定將會引發新紛爭,為名、為利、為愛、為情、為長生,爭權、奪位、舍愛、迷情、皆宿命。
豆瓣書評:
沒有去過終南山,但因為這本書心存嚮往。
這本書有一種淡淡的憂傷,從表面看,他只是一個神仙與凡人的愛情故事,可是稍加思索,就會發現,每一個人的飽滿,他們都有一段傳奇,都譜寫了一段悠長的歷史。我們應該思索,面對鬼神,面對自己,面對愛情,面對權力,誰在主導我們,我們應該如何選擇人生。——繾浮生
『貳』 《道德經》講的什麼內容
其中既有「道法自然」以維護宇宙和諧、促進人類持續發展的行為原則,又有「尊道貴德」的道德規范;既有「常道與可道」的真理學說,又有「反者道之動」的辯證思想;既有「上善若水」的高尚情懷,又有「柔弱不爭」的修養准繩;
既有「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氣骨」的生活箴言,又有「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的處世之道;既有「歸根復命,深根固蒂」的養生之道,又有「見素抱朴,少思寡慾」的價值取向;既有「愛民治國」的韜略,又有「功成弗居」的胸襟。
全文系統地闡述了道教的修道積德、處世哲理、洞察自然以及從宇宙觀的角度高度考察了自然、社會和人生的問題。
(2)南山道德經圖擴展閱讀:
《道德經》不僅是道教思想的寶典,而且是人類文化歷史上的一部偉大的經典著作。以恢宏的氣勢,深邃的智慧,富有詩意語言,發天人宇宙精微之學,闡修身治國之理,倡人生真諦之奧,給人以無窮的思想啟迪。
《道德經》就像是一個智慧寶庫,其歷史與現實的重大價值是難於盡言的,只有靠讀者去細細品味,才能開啟自己心靈的窗戶,體悟到其中之奧妙,運用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指引自身的生活航向。所以說,《道德經》不僅是道教的盛典,而且是人類生活的指南,有著利於社會、指導人生的功效。
『叄』 老子西出函谷關為什麼又紫氣浩盪三千里一說
老子西出函谷關有紫氣浩盪三千里,是種傳說。
傳說,當年函谷關總兵尹喜遠眺日出望東方,紫氣浩盪八千里「日出東方,紫氣東來」;老子騎青牛而至,於是便拜老子為師,辭官隨老子沿秦嶺終南山神仙路西行,晝行夜宿,不幾日來到將軍山下,只見此處祥雲繚繞,四季如春,溪流縱橫,魚翔淺底,百鳥爭鳴,龍飛鳳舞,牡丹競放。
泉水叮咚,真乃世外桃源,老子抬頭望時,只見一巨石十分奇異,如有人形,豹頭環眼,鐵面虯鬢,一手執劍,一手執扇,五蝠飛舞,正氣浩然,不盡嘆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洋洋灑灑五千言,由尹喜記錄,世謂之《道德經》是也。
後老子與尹喜結草阿福泉,馬放南山,老牛坡放牛,南山不老松下講道,發現終南捷徑後清涼山講經,樓觀台煉丹,鑄南山鐵案,享南山之壽,是謂道教之祖庭,鍾馗之故里,天下第一福地也。
(3)南山道德經圖擴展閱讀:
老子是春秋時著名的思想家。他看到周王朝越來越衰敗,就離開故土,准備出函谷關去四處雲游。
把守函谷關的長官尹喜很敬佩老子,聽說他來到函谷關,非常高興。可是當他知道老子要出關去雲游,又覺得很可惜,就想設法留住老子。於是,尹喜就對老子說:「先生想出關也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
老子聽後,就在函谷關住了幾天。幾天後,他交給尹喜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著作,然後就騎著大青牛走了。據說,這篇著作就是後來傳世的《道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