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哪一
① 道德認識有哪幾種形式
在道德認識中存在著直覺和自覺兩種形式。在社會生活中,作為道德活動的主體,一方面憑借社會普遍接受的道德准則和自身道德經驗的直覺感知,來觀察、分析和評價自己及周圍所發生的一切道德現象,另一方面又通過自身的道德實踐和理論學習來深化對道德原則和規范的理解,並內化為命令、信念與理想,從而使直覺的道德認識上升到自覺的道德認識,以提高人們道德實踐的主體性和自覺性。
② 思想道德是指哪方面啊
包括人生觀、道德觀、思想品質和傳統文化習慣。人生觀指人們對人生目的、意專義和態度的基屬本看法,它是一個人從事一切活動的根本動力。
道德是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和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它沒有強制的法律效力,而是依靠社會輿論的力量,依靠人們的信念,習慣、傳統和教育的力量來維持。
反映人口思想道德素質的指標有,愛國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尊老愛幼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模範遵守公共秩序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人生觀的社會類型,傳統文化習慣的社會經濟效益,青少年犯罪率,刑事犯罪率,吸毒人數占總人口的比重,自殺人數及其占總人口的比重,等等。
(2)道德哪一擴展閱讀
思想道德建設是社會主義精神建設包含的一個方面,中國公民道德建設服從和服務於黨的路線、綱領,從意識形態方面,從理論指導上講,就是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指導地位。
在意識形態領域絕不能搞指導思想的多元化,這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思想道德建設必須始終堅持的一個基本立場。
馬克思主義的道德修養論,馬克思主義倫理學認為,道德修養對於純潔人們的道德意識、培養人們的道德品質、形成人們的道德行為,進而達到理想的道德境界,具有重要意義。
③ 道德德性包含哪兩種內容
道德德性同與快樂和痛苦之感情以及實踐相關,而感情與實踐中存在著版過度、不及與適權度。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場合、對於適當的人、出於適當的時間、以適當的品質去做一件事情,才能夠體現出德性。比如,錯誤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正確的道路卻只有一條。也是由於這個原因,過度與不及是惡的特點,而適度是德性的特點。也可以說,德性是一種選擇生活的品質,存在於相對於我們的適度之中,德性是兩種惡即過度與不及的中間。
④ 道德素質具體包括哪些方面
【道德素質】
道德素質,特指人在道德方面的內在基礎,此外還有文化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等等許多,都是把一個特定的范圍詞加在「素質之前」,從而確定所指素質的范圍或方向。
【定義】
道德素質是人們的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為水平的綜合反映,包含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和道德情操,體現著一個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風貌。
【重視道德素質的關鍵作用】
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道德的規范和引導是不可缺少的。道德的強大精神力量對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會文明具有極強的促進作用。「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要實現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目標,離不開人的道德素質力量所迸發的巨大精神動力,換言之,人的道德素質在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具有重要作用。 人的道德素質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因素之一 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就是讓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道德的因素在其中起著重要而關鍵的作用。中國古代就十分重視人的道德素質的社會作用。提出「德者,國家之基也」,「有才無德,其行不遠」。德乃做人之首,道德是文化最基本的內容之一。胡錦濤總書記強調「要把品德、知識、能力和業績作為衡量人才的主要標准」。所有這一切都表明道德素質在人的整體素質中的關鍵地位,以及對社會的存在和發展的重要性。社會發展需要人們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健康的思想情操、正確的政治方向和遠大的理想抱負,這是調節個人的行為、處理個人與他人和社會關系的必需,沒有人的道德素質,就沒有社會和諧,也就沒有全面小康社會;沒有人的道德素質的提升就沒有社會的進步。 良好的道德素質能夠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和諧社會必須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會文明協調的社會,一定是社會經濟秩序運轉良好並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任何一種經濟形式的生成或建立,都離不開一定的道德觀念或符合某種道德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也不能例外。道德素質的提升是市場經濟資源合理配置、速度與效率並重,可持續高速運行,良性發展的重要因素。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諾斯教授曾說過,自由市場制度本身並不能保證效率,一個有效率的自由市場制度除了需要一個有效的產權和法律制度相配合之外,還需要在誠實、正直、合作、公平、正義等方面有良好道德的人去操作這個市場。如果在市場經濟中人們普遍自私,既不信任對方,又不真誠合作,互相欺騙,這種條件下的經濟形式很難發育良好。因此對市場經濟主體,誠信、合作、恪守道德比相互欺詐更有利於自我發展。 良好的道德素質有利於保持社會和諧團結穩定,為市場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氛圍。鄧小平曾多次闡明社會主義道德對現代化建設、對改革開放的導向、動力和保障作用。他指出:「風氣如果壞下去,經濟搞成功又有什麼意義?會在另一方面變質,反過來影響整個經濟變質,發展下去會形成貪污、偷盜、賄賂橫行的世界。」市場經濟是靠人來建設的,人的思想道德素質如何,直接關繫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前途、命運和發展。沒有良好道德素質的人和規范的社會經濟秩序,就不會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完善和發展。 道德素質的提高將增強構建和諧社會的能力 世界范圍內日趨激烈的綜合國力競賽,不僅僅是經濟、科技和軍事力量的競爭,同時也是國家之間精神力量的較量,民族精神的較量,歸根結底是人的素質和道德風貌的競爭。20世紀後期,世界各國越來越重視思想文化領域的競爭。一些學者提出了「文化戰爭」概念。物質資料的生產,在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中是有形的,是硬體,而精神資料的生產狀況則是無形的,是軟體,但起主導作用,處於支配地位。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崇高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實現人與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使命感和緊迫感,都可以轉化為生產力,成為增強綜合國力的巨大動力。 回望人類歷史,道德的光輝伴隨社會前進的每一個腳步。和諧社會的構建,需要社會每個分子的參與,公民道德進步能夠促進社會進步。作為「社會人」,我們對自身道德素質的追求應該是永無止境的,國家也應該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力度,只有這樣,社會才能不斷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才能早日實現
⑤ 中國五大品德分別是哪幾個
溫、良、恭、儉、讓。
也就是溫和、善良、恭敬、儉朴、謙讓。
【出處】 春秋·魯·孔丘(孔子)《論語·學而》:「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⑥ 道德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哪一頁
不知道你說的是哪個版本,我手頭的是第五版,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在281頁左邊倒數第二個單詞就是.
如果滿意請按一,一般請按二,如果你是虛假懸賞俺要撥夭夭零.
⑦ 道德由哪三個部分組成的這三個部分的含義分別是什麼
1、公民道德建設的核心是:為人民服務。
2、公民道德建設的原則是:集體主義。專
3、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要屬求是: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社會主義。
4、公民道德建設的「三德」意識是: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
⑧ "道德"這個詞最早是哪出現的
道德一詞在漢文中最早是分開使用的。中國商朝的甲骨文中已有「德」字,但含義廣泛。西周版初權年的大盂鼎銘文的「德」字,是按禮法行事有所得的意思。
道德
讀音:[ dào dé ]
釋義:社會意識形態之 一。以善惡評價的方式調整人與人之間及個人同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主要通過教育和社會 輿論的力量,使人們逐漸形成一定的信念、習慣、傳統而發生作用。由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所決定並為 之服務。
出處:《後漢書·種岱傳》:「臣聞仁義興則道德昌,道德昌則政化明,政化明而萬姓寧。」
白話譯文:我聽說仁義興起時,道德也會昌盛起來,道德昌盛起來,政治也會聖明,政治聖明百姓就會安康。
(8)道德哪一擴展閱讀
道德的近義詞:德行、品德
一、德行
讀音:[ dé xing ]
釋義:道德和品行。
出處:巴金 《寒夜》二六:「她雖然自誇學問如何,德行如何,可是到了五十高齡,卻還來做一個二等老媽,做飯、洗衣服、打掃房屋,哪一樣她做得出色!」
二、品德
讀音:[ pǐn dé ]
釋義:品質道德。
出處:老舍 《四世同堂》三六:「和平與剛毅揉到一起才是最好的品德。」
⑨ 道德分為哪幾種
道德就調整的范圍來說,可分為社會普遍道德和職業道德。社會普遍道德是調整所內有社會成員人際關容系的道德,還有人將這一部分道德進一步分為社會公德和家庭道德,或者分為公德和私德。
公德是調整公共生活領域人際關系的道德,比如尊重公共良俗的規則;私德指調整私人生活領域人際關系的道德,比如愛自己的親人,關心自己的朋友等,調整家庭成員間或朋友間純私人關系方面的道德規則等。
職業道德是調整特定職業內部人際關系以及職業所涉及的外部人際關系的道德,這種道德表現出對一定職業行為的特別要求。
⑩ 道德有哪些行為
道德,是由思想抄行為所表現的,有一定標準的,社會、風俗、習慣等。美德,美就是美的事物;德,古稱之為得;合起來解釋就是:美的事物可以吸引和得到社會中的一切,丑德不稱其為德,所以,道德僅僅是一種表現形式,屬於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