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武書連法學排名

武書連法學排名

發布時間: 2021-01-14 14:06:28

法學全國排名前100

2009中國大學法學前100名

名次 等級 校名

1. A++ 中國人民大學
2. A++ 北京大學
3. A++ 中國政法大學
4. A+ 武漢大學
5. A+ 清華大學
6. A+ 吉林大學
7. A+ 復旦大學
8. A 中山大學
9. A 廈門大學
10. A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11. A 西南政法大學
12. A 南京大學
13. A 南開大學
14. A 浙江大學
15. A 華中師范大學
16. A 華東政法大學
17. A 山東大學
18. A 北京師范大學
19. B+ 南京師范大學
20. B+ 華東師范大學
21. B+ 湘潭大學
22. B+ 蘇州大學
23. B+ 雲南大學
24. B+ 暨南大學
25. B+ 中央民族大學
26. B+ 四川大學
27. B+ 東北師范大學
28. B+ 上海交通大學
29. B+ 華中科技大學
30. B+ 華南師范大學
31. B+ 外交學院
32. B+ 重慶大學
33. B+ 湖南師范大學
34. B+ 西北政法大學
35. B+ 上海大學
36. B+ 湖南大學
37. B+ 煙台大學
38. B+ 蘭州大學
39. B+ 陝西師范大學
40. B 廣西民族大學
41. B 黑龍江大學
42. B 中南民族大學
43. B 首都師范大學
44. B 天津師范大學
45. B 深圳大學
46. B 西南財經大學
47. B 廣西師范大學
48. B 遼寧大學
49. B 河北大學
50. B 山西大學
51. B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52. B 湖北大學
53. B 安徽大學
54. B 揚州大學
55. B 南京財經大學
56. B 中國海洋大學
57. B 中南大學
58. B 同濟大學
59. B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60. B 上海財經大學
61. B 西安交通大學
62. B 西南大學
63. B 寧波大學
64. B 鄭州大學
65. B 河南大學
66. B 沈陽師范大學
67. B 廣東商學院
68. B 福建師范大學
69. B 甘肅政法學院
70. B 上海師范大學
71. B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72. B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73. B 江西師范大學
74. C+ 上海外國語大學
75. C+ 寧夏大學
76. C+ 西北師范大學
77. C+ 安徽師范大學
78. C+ 東北大學
79. C+ 華僑大學
80. C+ 浙江工商大學
81. C+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82. C+ 河北師范大學
83. C+ 海南大學
84. C+ 武漢理工大學
85. C+ 大連海事大學
86. C+ 西北大學
87. C+ 新疆大學
88. C+ 華東理工大學
89. C+ 浙江師范大學
90. C+ 青海民族學院
91. C+ 電子科技大學
92. C+ 溫州大學
93. C+ 華中農業大學
94. C+ 東北財經大學
95. C+ 北京理工大學
96. C+ 陝西理工學院
97. C+ 長春理工大學
98. C+ 中央財經大學
99. C+ 河海大學
100.C+ 雲南民族大學

根據武書連主編、中國統計出版社出版的《挑大學 選專業—2009高考志願填報指南》。說明:教育部沒有進行官方排名.

Ⅱ 中國最好的法學院

我國普通本科高校中,開設法學專業的院校總數量龐大,據不完全統計有600所左右。在龐大的總數之下,各個高校開展法學專業教育的綜合實力也是參差不齊。
本文以當前的法學國家重點學科分布、法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法學省部級重點學科分布、法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國家級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分布、師資力量、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學校平台等九項核心評價指標為依,同時參考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2012法學學科評估結果、武書連版法學專業排行榜、武大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版法學專業排行榜,分為六大區域,劃分為五個星級,共評選出當前中國大陸高校152所知名優秀法學院校,希望能為法學本科或研究生院校選擇提供指引。
1
五個等級及相應院校數量:
中國法學院領軍方陣15所、中國一流高水平法學院17所、中國知名高水平法學院29所、區域一流高水平法學院25所、區域知名高水平法學院66所。
2
區域劃分:
華北(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河南)
東北(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
華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上海)
華南(江西、湖北、湖南、廣西、廣東)
西北(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
西南(貴州、重慶、四川、雲南、西藏)
中國法學院領軍方陣
☆☆☆☆☆
共計15所
多個二級學科都處於全國領先水平;多數擁有國家級科研平台;多數是法學國家重點學科布局高校;全部擁有法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擁有多位法學家。
▼ 華北
北京大學法學院——近年來國內和國際法學學科排行榜的新科狀元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民商法學的「國家隊」;很多版本法學排行榜的第一
中國政法大學——引領國家法學理論的變革和法律思想的更新,代表國家對外進行法學領域學術交流
清華大學法學院——中國最頂尖的高校的法學院,近年發展最快的法學院。
中國社科院法學所——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研究重鎮、國家級法學研究機構、黨和國家的法治智庫
▼ 東北
吉林大學法學院——「法學理論的國家隊」;我國法學教育的重鎮和法律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 華東
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史學國家隊」;「法學教育的東方明珠」
上海交大法學院——近年發展最好的法學院
浙大光華法學院——憲法與行政法學國家重點學科
南大法學院——經濟法學國家重點(培育)學科;中德法學研究為特色
復旦法學院——依託復旦高起點、高平台、高水平
南京師大法學院——中國法學領軍方陣中唯一非985、非政法專業院校
▼ 華南
武漢大學法學院——華南地區法學院校的頭把交椅無可撼動
「環境法學國家隊」、「國際法學國家隊」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法學國家隊」;民商法國家重點學科
▼ 西北
(空缺)
▼ 西南
西南政法大學——「訴訟法學國家隊」;「法學界的黃埔軍校」;在中國法學界享有盛譽
中國一流高水平法學院
☆☆☆☆
共計17所
擁有法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具有很強的學科實力,具有深厚的辦學底蘊或者是近年來發展迅速而異軍突起;多數擁有某個在全國處於領先水平的二級學科;多數擁有省部級以上的科研平台;各自都擁有幾位在全國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法學專家。
▼ 華北
山大法學院(法理、法史、公法)、北師大法學院(刑法學)、對外經貿法學院(國際法)、北航法學院(民商法)、南開法學院(國際法)
▼ 東北
(空缺)
▼ 華東
廈大法學院(國際法)、東南大學法學院(行政法、刑法)、蘇州大學法學院(法學理論)、上海財大法學院(經濟法、環境法)
▼ 華南
中南大學法學院(經濟法、法學理論)、中山大學法學院(國際法、法史)、湖南師大法學院(國際法)、湖南大學法學院(刑事法學)
▼ 西北
西北政法大學(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學位點:「服務西北地區穩定發展與國家安全」)
▼ 西南
四川大學——「刑訴法學科研國家隊」、重慶大學(環境法)、西南財經大學(金融法、法律經濟學)
中國知名高水平法學院
☆☆☆
共計29所
擁有法學一級學科博士或者是碩士學位授予權;其中多是國家級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基地;擁有一定的學科實力及辦學底蘊或者是依託於高層次的學校平台;擁有省部級重點學科和省部級科研平台;擁有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專家學者。
▼ 華北
鄭州大學法學院、中國海洋大學法政學院、公安大學法學院、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中央民大法學院、北理法學院、天津大學法學院、煙大法學院
▼ 東北
遼大法學院、大連海事法學院、黑大法學院
▼ 華東
安徽大學法學院、同濟大學法學院、福州大學法學院、華東師大法學院、浙江工商大學法學院
▼ 華南
湘大法學院、海大法學院、華科法學院、華南理工法學院、華中師大法學院、華南師大法學院、江西財大法學院、廣西大學法學院、廣州大學法學院
▼ 西北
西安交大法學院、蘭州大學法學院
▼ 西南
雲南大學法學院、西南大學法學院

Ⅲ 中國大學專業排名

2009中國一流大學名單(共15所)

校名
入選根據
校名
入選根據

清華大學
研究1型、工學第1名、管理學第1名、醫學第2名
北京大學
研究1型、理學第1名、醫學第1名、哲學第1名、經濟學第1名、文學第1名、歷史學第1名、法學第2名

浙江大學
研究1型、工學第2名、管理學第3名

南京大學
研究1型、理學第2名、文學第3名
北京師范大學
研究1型、教育學第1名、

文學第2名

上海交通大學
研究1型、工學第3名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研究1型、理學第3名
復旦大學
研究1型、醫學第3名

中山大學
研究1型
南開大學
研究1型

哈爾濱工業大學
工學第4名
中國人民大學
法學第1名、經濟學第2名

天津大學
工學第5名
西安交通大學
管理學第2名

華中科技大學
工學第6名

《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認為:中國一流大學是中國的頂尖大學,代表中國大學最高學術水平。對於應屆高中畢業生來說,平時學習成績優異,希望進入國內最好的大學接受最好的專業教育,將來成為中國社會的精英,可報考中國一流大學最好的專業。

中國一流大學的地域分布是:

華北地區:6所

北京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

天津市:天津大學、南開大學

東北地區:1所

黑龍江省:哈爾濱工業大學

華東地區:5所

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

江蘇省:南京大學

浙江省:浙江大學

安徽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南地區:2所

廣東省:中山大學

湖北省:華中科技大學

西北地區:1所

陝西省:西安交通大學

西南地區:0所

《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隸屬於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課題組成員包括大學評價和排名領域專家武書連、呂嘉、郭石林等人。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是國內最早對各大學進行排名評價的機構。《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自2003年開始,按省市自治區標注出大學研究生院(部)分省排名,發表在每年由武書連主編、中國統計出版社出版的《挑大學選專業-高考志願填報指南》上。

Ⅳ 2014中國大學排行榜的武書連版大學排名

由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武書連主持的《2014中國大學評價》課題,於2013年11月結稿。中國統計出版社當年12月出版發行了武書連主編的《挑大學選專業--2014高考志願填報指南》。這是中國統計出版社連續第13年出版發行這部深受考生和考生家長歡迎、並有著廣泛社會影響力的高考志願填報參考書。
如何實現不同類型大學、不同學科之間的相互比較,曾是大學評價的最大技術難點。1997年,武書連提出「不同類型大學的科研人員平均具有相同創新能力」的觀點,初步實現了不同類型大學之間的相互比較。2002年,武書連運用學科歸一的理論和方法,成功實現了不同類型大學、不同學科之間的直接比較,使大學評價從經驗走向科學。至2014年,除武書連所在的《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外,國內外還沒有其他排行榜能夠在理論上實現不同學科之間的直接比較。
一、綜合實力排名北京大學21年後再次奪冠山東大學首次進入前10名
1993年,在武書連發布的我國第一個具有綜合意義的大學排行榜中,北京大學獲得綜合實力第1名。21年後的2014年,北京大學再次奪得綜合實力冠軍。21年在人類歷史上只是一瞬間,但對於1898設立的京師大學堂、至今只有116年歷史的北京大學來說,21年的時間不算短。在2014中國大學排行榜中,北京大學以204.98分奪得冠軍,浙江大學以200.54分退居亞軍,清華大學以197.07分屈居季軍。獲得第4名到第10名的大學依次是:第4名上海交通大學、第5名復旦大學、第6名南京大學、第7名武漢大學、第8名四川大學、第9名中山大學、第10名山東大學。
本年度首次進入武書連中國大學排行榜前10名的山東大學,其前身是1901年創辦的山東大學堂。山東大學堂是繼京師大學堂之後,我國創辦的第二所國立大學。
浙江大學失去綜合實力第1名的主要原因是教師數量已經少於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在評價年度,清華大學教師4893人,北京大學4470人,浙江大學4368人。
二、教師平均學術水平排名浙江大學第1名
在2014中國大學教師平均學術水平排行榜上,浙江大學以5.1824分獲第1名,北京大學以5.0443分取第2名,南京大學以5.0074分得第3名。獲得第4名至第10名的大學依次是:第4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5名清華大學,第6名復旦大學,第7名上海交通大學,第8名南開大學,第9名中國農業大學,第10名中山大學。
三、教師績效排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1名
在武書連的2014中國大學教師績效排行榜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6.0125分獲第1名,南京大學以5.7616分得第2名,浙江大學以5.6716分列第3名。獲得第4名至第10名的大學依次是:第4名北京大學,第5名復旦大學,第6名清華大學,第7名上海交通大學,第8名南開大學,第9名北京師范大學,第10名中國人民大學。
四、新生入學質量排名清華大學第1名
在2014中國大學新生質量排行榜中,清華大學再次以不敗的優勢,繼續獲得第1名,北京大學列第2名,復旦大學第3名。獲得第4名至第10名的大學依次是:第4名上海交通大學,第5名浙江大學,第6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7名中國人民大學,第8名南京大學,第9名同濟大學,第10名外交學院。
五、本科畢業生質量排名北京大學再奪第1名
在《挑大學選專業—---2014高考志願填報指南》一書中,北京大學以4分奪得本科畢業生質量第1名,浙江大學以6分列第2名,清華大學以6分排第3名(得分相同按教師水平排序)。獲得第4名至第10名的大學依次是:第4名復旦大學,第5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6名南京大學,第7名上海交通大學,第8名中國人民大學,第9名南開大學,第10名北京師范大學。
六、精選出19所中國一流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首次入選
2014年中國一流大學的標准與上年相同:「在中國大學評價中,同時滿足以下三個條件的大學:1、教師平均學術水平居全國大學前25名。2、教師績效居全國大學前25名。3、本科畢業生質量居全國大學前25名」。上述3項名次相加並升序排列,得分越低名次越高。
據此標准,2014年中國一流大學的數量仍為19所。浙大大學(6分)、北京大學(7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0分)、南京大學(11分)、清華大學(14分)、復旦大學(15分)、上海交通大學(21分)等19所學校依次入選。武漢大學(49分)、四川大學(67分)首次入選中國一流大學。
2014年度19所中國一流大學,全部是985工程大學。
七、遴選出37所研究型大學
在《挑大學選專業—2014高考志願填報指南》中,列出了2014年度中國研究型大學名單。浙江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中山大學、山東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37所學校依次在列。
2014年研究型大學標准依然是:將全國所有大學的科研得分降序排列,並從大到小依次相加,至數量達到被評價大學總數的5%為止,各個被加大學是研究型大學。
37所研究型大學中,有33所985工程大學,4所211工程大學。4所211工程大學是:華東理工大學、蘇州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農業大學。
八、浙江大學獲自然科學總分第1名,北京大學獲社會科學總分第1名
在理學、工學、農學、醫學4個學科門類組合的自然科學排名中,浙江大學第1名,清華大學第2名,上海交通大學第3名。
自然科學第1名:浙大
理學第1名:北大
工學第1名:清華大學
農學第1名:中國農業大學
醫學第1名:上海交通大學
在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管理學、藝術學8個學科門類組合的社會科學排名中,北京大學第1名,中國人民大學第2名,復旦大學第3名。
社會科學第1名:北京大學
哲學第1名:中國人民大學
經濟學第1名:中國人民大學
法學第1名:中國人民大學
教育學第1名:北京師范大學
文學第1名:北京大學
歷史學第1名:北京大學
管理學第1名:清華大學
藝術學第1名:中央音樂學院 2014中國大學綜合實力100強見下表。其中,山東大學首次進入前10名,西南財經大學首次進入前100名。
武書連2014中國大學100強 排名校名總得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分省 排名學校類型學校參考類型得分研究生培養本科生培養得分自然科學研究社會科學研究1北京大學204.9890.1760.2329.94114.8175.3439.47京1綜合綜合類研究1型2浙江大學200.5484.1859.0125.17116.3699.9816.38浙1綜合理科類研究1型3清華大學197.0786.5856.8129.77110.4991.9018.59京2理工文理類研究1型4上海交通大學149.1964.6243.4521.1784.5775.758.83滬1綜合理科類研究1型5復旦大學131.8456.6838.6917.9975..1022.06滬2綜合文理類研究1型6南京大學118.8053.2534.0619.1965.5542.7722.77蘇1綜合綜合類研究1型7武漢大學112.1252.9731.5521.4159.1637.1721.98鄂1綜合綜合類研究2型8四川大學107.6350.3831.1119.2757.2546.0311.22川1綜合綜合類研究2型9中山大學100.9845.8228.8217.0155.1641.0614.10粵1綜合綜合類研究1型10山東大學100.6447.5227.8319.6853.1341.1611.97魯1綜合綜合類研究2型11華中科技大學97.2746.4427.9918.4550.8341.479.37鄂2理工綜合類研究2型12哈爾濱工業大學95.1943.4228.2615.1651.7749.122.65黑1理工工學類研究2型13吉林大學90.0144.0225.9918.0445.9935.5810.41吉1綜合綜合類研究2型14南開大學83.6938.7923.5415.2444.9126.8318.08津1綜合綜合類研究1型15中國科學技術大學76.3233.9123.7510.1642.4139.642.77皖1理工理科類研究1型16西安交通大學73.1636.5020.4816.0336.6528.068.60陝1綜合文理類研究2型17中南大學71.0535.7720.3315.4435.2830.434.85湘1綜合理科類研究2型18東南大學69.9835.4919.0216.4734.4929.135.37蘇2綜合工學類研究2型19中國人民大學68.1434.4118.5015.9133.732.6431.09京3綜合文科類研究1型20大連理工大學67.9132.0019.5412.4635.9032.113.79遼1理工工學類研究2型21天津大學66.7132.8418.1814.6633.8729.224.65津2理工工學類研究2型22廈門大學63.1231.8617.3614.5031.2618.6112.65閩1綜合綜合類研究2型23北京師范大學60.5230.9016.4414.4629.6213.6216.00京4師范綜合類研究1型24華南理工大學60.5229.6416.6612.9830.8826.224.66粵2理工工學類研究2型25同濟大學60.3831.6616.7214.9428.7325.213.52滬3理工工學類研究2型26北京航空航天大學58.3128.2416.7411.5030.0726.523.55京5理工工學類研究2型27蘭州大學53.3425.1115.289.8328.2324.253.99甘1綜合理學類研究2型28重慶大學48.0425.7213.3412.3822.3216.316.02渝1綜合文理類研究2型29中國農業大學47.6021.9213.128.8125.6822.862.83京6農業理科類研究1型30西北工業大學47.3824.9312.7012.2322.4521.321.13陝2理工工學類研究2型31北京理工大學46.9923.3212.6610.6523.6721.662.01京7理工工學類研究2型32華東師范大學46.7723.1613.279.9023.6112.9710.63滬4師範文理類研究2型33湖南大學46.2324.0813.1810.9022.1516.475.68湘2綜合綜合類研究2型34華東理工大學43.5221.2311.859.3922.2820.931.35滬5理工工學類研究2型35蘇州大學41.4220.6611.768.9120.7516.524.23蘇3綜合綜合類研究2型36南京航空航天大學40.9220.2711.288.9920.6517.383.28蘇4理工工學類研究2型37鄭州大學37.8924.168.9515..739.684.04豫1綜合綜合類研教2型38華中師范大學37.5519.3210.798.5318.237.9410.29鄂3師範文理類研教1型39南京農業大學36.9818.2010.178.0418.7814.224.56蘇5農業文理類研究2型40電子科技大學36.8619.8410.399.4517.0214.952.07川2理工工學類研教1型41東北大學36.0720.098.8711.2215.9813.172.81遼2理工文理類研教1型42西南大學36.0220.739.3311.4015.299.505.78渝2綜合綜合類研教1型43武漢理工大學35.5221.329.3911.9314.2012.082.12鄂4理工工學類研教2型44上海大學35.4017.6610.027.6417.7413.044.69滬6綜合文理類研教1型45南京理工大學34.3317.768.858.9116.5815.281.29蘇6理工工學類研教1型46東北師范大學33.0416.849.787.0616.2010.255.95吉2師範文理類研教1型47江南大學32.2316.648.018.6415.5813.961.63蘇7綜合工學類研教1型48西安電子科技大學32.1917.788.948.8414.4113.760.66陝3理工工學類研教1型49華中農業大學32.1018.247.6210.6213.8611.772.09鄂5農業理科類研教1型50西南交通大學28.7719.546.7512.809.227.132.09川3理工文理類研教2型51暨南大學28.6915.038.076.9613.665.847.81粵3綜合綜合類研教1型52北京科技大學28.3314.948.196.7513.3911.821.57京8理工工學類研教1型53北京化工大學28.3114.987.207.7813.3312.870.46京9理工工學類研教1型54東華大學28.3115.047.467.5813.2612.370.89滬7理工工學類研教1型55南京師范大學28.1415.607.837.7712.545.387.16蘇8師範文理類研教1型56北京交通大學27.1817.696.1611.529.497.452.05京10理工文理類研教2型57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7.1314.547.147.4012.5910.851.74陝4農業理科類研教1型58華南師范大學26.9014.957.077.8811.956.845.11粵4師範文理類研教1型59中國海洋大學26.3513.997.266.7312.3611.201.16魯2綜合理科類研教1型60首都醫科大學25.6213.136.576.5612.4812.030.45京11醫葯醫學類研教1型61西北大學24.7414.236.287.9510.515.974.54陝5綜合綜合類研教1型62陝西師范大學24.3413.126.926.2111.226.284.94陝6師范綜合類研教1型63江蘇大學24.2713.366.456.9110.929.111.81蘇9綜合文理類研教1型64哈爾濱工程大學24.0513.156.636.5210.909.841.06黑2理工工學類研教1型65浙江工業大學23.0412.655.816.8410.399.061.33浙2理工工學類研教1型66河海大學23.0114.006.287.739.007.041.96蘇10理工文理類研教2型67南昌大學22.9614.475.578.908.506.551.95贛1綜合文理類研教2型68揚州大學22.6712.775.507.279.917.612.30蘇11綜合文理類研教1型69北京工業大學22.3112.665.816.859.658.411.24京12理工工學類研教1型70河南大學22.2913.595.368.248.704.394.31豫2綜合文理類研教2型71湖南師范大學22.2512.926.046.879.344.734.60湘3綜合文理類研教1型72南京工業大學21.4111.205.505.7010.229.340.88蘇12理工工學類研教1型73福州大學20.9011.815.356.469.097.711.38閩2理工理科類研教1型74華南農業大學20.0512.734.098.637.325.751.58粵5農林文理類研教2型75北京郵電大學20.0112.305.636.677.716.730.98京13理工工學類研教2型76合肥工業大學19.8313.084.978.116.755.451.30皖2理工文理類研教2型77雲南大學19.4111.805.106.707.624.543.07雲1綜合文理類研教2型78山西大學19.1211.074.796.288.063.974.09晉1綜合綜合類研教2型79燕山大學17.919.935.004.937.986.341.64冀1理工文理類研教1型80湘潭大學17.9110.694.616.077.224.602.62湘4綜合綜合類研教1型81華北電力大學17.8911.394.347.056.505.341.16京14理工文理類研教2型82中國礦業大學17.8811.484.397.096.404.991.41蘇13理工文理類研教2型83中國地質大學(武漢)17.7711.404.177.236.375.380.99鄂6理工理科類研教2型84上海財經大學17.5810.684.416.276.900.186.72滬8財經經管類研教1型85浙江師范大學17.499.384.155.238.123.694.42浙3師範文理類研教1型86南京醫科大學17.459.124.554.578.328.050.27蘇14醫葯醫學類研教1型87中國葯科大學17.389.704.045.667.687.440.24蘇15醫葯理科類研教1型88中南財經政法大學17.2611.244.306.946.020.105.92鄂7財經文科類研教2型89黑龍江大學16.6810.533.586.966.152.034.12黑3綜合文理類研教2型90上海師范大學16.618.894.424.477.723.564.15滬9師範文理類研教2型91寧波大學16.599.063.875.197.534.812.72浙4綜合文理類研教1型92河北大學16.589.264.644.637.323.993.33冀2綜合綜合類研教2型93中國石油大學(華東)16.2410.393.826.575.855.390.47魯3理工工學類研教2型94廣西大學16.2410.604.046.575.644.161.48桂1綜合文理類研教2型95首都師范大學16.129.984.085.906.152.613.54京15師範文理類研教2型96青島大學16.0010.763.337.435.234.041.19魯4綜合文理類研教2型97福建師范大學15.699.484.015.476.212.373.84閩3師範文理類研教2型98西南財經大學15.5310.903.797.114.630.124.51川4財經經管類研教2型99中國醫科大學15.338.494.254.246.836.730.11遼3醫葯醫學類研教1型100安徽大學14.859.303.875.435.552.902.65皖3綜合文理類研教2型 研究型大學是中國科研實力最強的大學,2014年度共有37所研究型大學。37所研究型大學占被評價的734所高校總數的5.04%,博士生導師數量佔49.80%,師資數量佔13.60%,培養的博士生佔全國高校總數的59.28%,碩士生佔30.00%,本科生佔7.99%。
2014中國研究型大學遴選標準是:將全國所有大學的科研得分降序排列,前5%是研究型大學。
2014年度37所研究型大學名單(按科研得分排名) 排名 單位 得分 參考類型 本科畢業生質量排名 教師水平排名 教師績效績效 省份 1 浙江大學 116.36 研究1型 2 1 3 浙江 2 北京大學 114.81 研究1型 1 2 4 北京 3 清華大學 110.49 研究1型 3 5 6 北京 4 上海交通大學 84.57 研究1型 7 7 7 上海 5 復旦大學 75.16 研究1型 4 6 5 上海 6 南京大學 65.55 研究1型 6 3 2 江蘇 7 武漢大學 59.16 研究2型 14 18 17 湖北 8 四川大學 57.25 研究2型 25 19 23 四川 9 中山大學 55.16 研究1型 11 10 13 廣東 10 山東大學 53.13 研究2型 21 20 30 山東 11 哈爾濱工業大學 51.77 研究2型 12 14 16 黑龍江 12 華中科技大學 50.83 研究2型 20 30 22 湖北 13 吉林大學 45.99 研究2型 42 47 51 吉林 14 南開大學 44.91 研究1型 9 8 8 天津 15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42.41 研究1型 5 4 1 安徽 16 西安交通大學 36.65 研究2型 22 33 27 陝西 17 大連理工大學 35.90 研究2型 16 13 12 遼寧 18 中南大學 35.28 研究2型 36 41 39 湖南 19 東南大學 34.49 研究2型 18 25 20 江蘇 20 天津大學 33.87 研究2型 13 15 14 天津 21 中國人民大學 33.73 研究1型 8 11 10 北京 22 廈門大學 31.26 研究2型 17 32 32 福建 23 華南理工大學 30.88 研究2型 28 27 28 廣東 2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30.07 研究2型 15 23 15 北京 25 北京師范大學 29.62 研究1型 10 12 9 北京 26 同濟大學 28.73 研究2型 23 49 48 上海 27 蘭州大學 28.23 研究2型 39 22 33 甘肅 28 中國農業大學 25.68 研究1型 24 9 11 北京 29 北京理工大學 23.67 研究2型 29 37 40 北京 30 華東師范大學 23.61 研究2型 26 29 26 上海 31 西北工業大學 22.45 研究2型 34 40 36 陝西 32 重慶大學 22.32 研究2型 40 61 58 重慶 33 華東理工大學 22.28 研究2型 27 16 19 上海 34 湖南大學 22.15 研究2型 32 35 34 湖南 35 蘇州大學 20.75 研究2型 49 46 62 江蘇 3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20.65 研究2型 30 28 35 江蘇 37 南京農業大學 18.78 研究2型 70 21 21 江蘇

Ⅳ 法學系排名和錄取分數線

2009年中國大學法學A等學校
2008年12月24日 17:29

作者:《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 武書連 呂嘉 郭石林

法學包括內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社容會學、政治學、公安學等5個學科類,共有12個本科專業。

據國務院學位辦公室發表的統計數據,我國大學授予的法學學士占學士總數的3.67%,授予的法學碩士占碩士總數的6.86%,法學博士占博士總數的3.56%。另據教育部高校學生司發布的博士生導師資料統計,在全國大學40110名博士生導師中,有1639名是法學博導,占博導總數的4.09%。法學是成長中的學科。2008年,開設法學專業的大學共469所。

2009中國大學法學A等學校 排名
等級
校 名

1
A++
中國人民大學

2
A++
北京大學

3
A++
中國政法大學

4
A+
武漢大學

5
A+
清華大學

6
A+
吉林大學

7
A+
復旦大學

8
A
中山大學

9
A
廈門大學

10
A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11
A
西南政法大學

12
A
南京大學

13
A
南開大學

14
A
浙江大學

15
A
華中師范大學

16
A
華東政法大學

17
A
山東大學

18
A
北京師范大學

Ⅵ 求中國各高等學府法學系排名!要最新的。。

法學包括法學、政治學、社會學、民族學4個一級學科,共有26個二級學科。

據國務院學位辦公室發表的統計數據,我國大學授予的法學學士占學士總數的3.67%,在1999~2003年授予的碩士和博士學位中,法學碩士占碩士總數的6.86%,法學博士占博士總數的3.56%。

另據教育部高校學生司發布的2003~2006年博士生導師資料統計,在全國大學30586名博士生導師中,有1139名是法學博導,占博導總數的3.72%。法學是成長中的學科。

2006年,有權授予法學博士學位的大學有77所,有權授予法學碩士學位的大學共207所。

2006中國大學研究生院法學 A等學校

排名 校名 等級

1 北京大學 A++

2 中國人民大學 A++

3 武漢大學 A++

4 中國政法大學 A+

5 清華大學 A+

6 復旦大學 A+

7 吉林大學 A

8 西南政法大學 A

9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A

10 浙江大學 A

11 廈門大學 A

12 中山大學 A

13 華東政法學院A

14 南京大學 A

有關中國大學研究生院的具體排名情況和各大學各學科的等級,見武書連主編、中國統計出版社出版的《挑大學 選專業――2007考研擇校指南》

Ⅶ 高校法學排名,急

2007中國大學法學100強名單

排名 等級 校 名
1 A++ 北京大學
2 A++ 中國人民大學
3 A++ 武漢大學
4 A++ 清華大學
5 A+ 中國政法大學
6 A+ 吉林大學
7 A+ 復旦大學
8 A+ 西南政法大學
9 A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10 A 浙江大學
11 A 廈門大學
12 A 中山大學
13 A 華東政法學院
14 A 南京大學
15 A 南開大學
16 A 華中師范大學
17 A 蘇州大學
18 A 華東師范大學
19 A 山東大學
20 B+ 南京師范大學
21 B+ 暨南大學
22 B+ 北京師范大學
23 B+ 四川大學
24 B+ 中央民族大學
25 B+ 外交學院
26 B+ 華中科技大學
27 B+ 西北政法大學
28 B+ 雲南大學
29 B+ 湘潭大學
30 B+ 上海大學
31 B+ 廣西民族大學
32 B+ 蘭州大學
33 B+ 湖南大學
34 B+ 首都師范大學
35 B+ 華南師范大學
36 B+ 上海交通大學
37 B+ 西南財經大學
38 B+ 湖南師范大學
39 B+ 山西大學
40 B 中南民族大學
41 B 東北師范大學
42 B 深圳大學
43 B 黑龍江大學
44 B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45 B 安徽大學
46 B 南京財經大學
47 B 河南大學
48 B 揚州大學
49 B 鄭州大學
50 B 河北大學
51 B 湖北大學
52 B 寧波大學
53 B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54 B 廣東商學院
55 B 天津師范大學
56 B 中南大學
57 B 遼寧大學
58 B 福建師范大學
59 B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60 B 甘肅政法學院
61 B 安徽師范大學
62 B 西南大學
63 B 西北師范大學
64 B 西北大學
65 B 同濟大學
66 B 內蒙古大學
67 B 東北財經大學
68 B 上海財經大學
69 B 新疆大學
70 C+ 雲南民族大學
71 C+ 浙江工商大學
72 C+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73 C+ 溫州大學
74 C+ 浙江師范大學
75 C+ 重慶大學
76 C+ 西安交通大學
77 C+ 武漢理工大學
78 C+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79 C+ 河北師范大學
80 C+ 山東師范大學
81 C+ 中國海洋大學
82 C+ 上海外國語大學
83 C+ 煙台大學
84 C+ 淮陰師范學院
85 C+ 浙江財經學院
86 C+ 華僑大學
87 C+ 南通大學
88 C+ 魯東大學
89 C+ 北京科技大學
90 C+ 東南大學
91 C+ 哈爾濱工業大學
92 C+ 中央財經大學
93 C+ 西南民族大學
94 C+ 汕頭大學
95 C+ 阜陽師范學院
96 C+ 湖南科技大學
97 C+ 北京外國語大學
98 C+ 河海大學
99 C+ 寧夏大學
100 C+ 天津商學院

(中國大學法學前100名摘自武書連主編、中國統計出版社出版的《挑大學 選專業-2007高考志願填報指南》,轉載請註明出處)

Ⅷ 2020年武書連最新大學排名,山西省無一入圍前100,你怎麼看呢

2020年武書連最新公布了大學排名,根據大學排名顯示,江蘇省以17所高校占據排名100的榜首位置。緊隨其後的是北京16所,再有的是上海9所。

下面這張圖是各省份綜合實力榜單前100的分布排名。

總之,山西省教育資源落後是有其現實的經濟發展狀況,和地理位置偏內陸有關,還有歷史遺留的,原本最早國立大學之一的山西大學堂的教育資源被分開到全國各地。這些原因導致了山西省的教育資源變得如此的匱乏,以至於武書連排名前100的高校,山西居然一個都沒有。

對此,山西的教育你有什麼想說的嗎?你認為山西教育資源差的原因是什麼呢?歡迎留言討論。

Ⅸ 2015中國大學排行榜的武書連版大學排名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組長武書連主持的《2015中國大學評價》課題於2014年12月結稿。中國統計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發行了武書連撰寫的《挑大學選專業--2015高考志願填報指南》一書。這是中國統計出版社連續第14年出版發行這部高考志願填報參考書。
《挑大學選專業》系列叢書每年出版三部:《挑大學選專業-高考志願填報指南》、《挑大學選專業-考研擇校指南》、《挑大學選專業-高考志願填報指南(獨立學院版)》。
《2015中國大學評價》包括各大學綜合實力、學科門類、本科專業、教師水平、教師效率、新生質量、畢業生質量等數十項指標的等級和排名,供考生和考生家長、社會各界人士從多個角度觀察大學、選擇大學。 中國一流大學是中國的頂尖大學,代表中國大學最高學術水平。平時學習成績優異,希望進入國內最好的大學接受最好的專業教育,將來成為中國社會的精英。可報考中國一流大學最好的專業。
本書作者提出的2015年中國一流大學的標準是:「在中國大學評價中,同時滿足以下三個條件的大學:1、教師平均學術水平居全國大學前30名。2、教師績效居全國大學前30名。3、本科畢業生質量居全國大學前30名」。此標准比上年略有下降,2014年度是上述3項指標的前25名。三項指標名次相加並升序排列,得分越低名次越高。
據此標准,2015年中國一流大學的數量為23所。
2015中國一流大學名單(共23所) 排名校名得分畢業生質量教師水平教師績效省份1清華大學4211北京2北京大學8143北京3同濟大學10622上海4浙江大學11434浙江5復旦大學15555上海6山東大學15366山東7上海交通大學257711上海8南開大學279810天津9中國人民大學278118北京10中山大學42111417廣東11北京師范大學3010137北京12北京航空航天大學43121813北京13中國農業大學442699北京14天津大學46131716天津15華東理工大學48241014上海16東南大學48141618江蘇17太原理工大學52181915山西18華南理工大學53191519廣東19哈爾濱工業大學58152122黑龍江20武漢大學62162620湖北21華中科技大學73212923湖北22四川大學76252328四川23西安交通大學77203027陝西中國一流大學得分越低越好,得分相同按教師水平排名。 一、《2015中國大學評價》指標體系兩個比較大的修改
對比往年,《2015中國大學評價》指標體系有兩個比較大的修改。
1、由於種種原因,《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不再使用SCI、SSCI、A&HCI作為國際期刊論文的數據來源。2013、2014年,《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對全世界約40000種期刊重新篩選,原SCI、SSCI、A&HCI的12000多種期刊中,有5000種左右沒有入選,有2000種左右非SCI、SSCI、A&HCI源期刊進入《中國大學評價》源期刊。
2、專利技術轉讓進入《中國大學評價》指標體系。此項指標限在國家專利局備案的專利技術轉讓。沒有在國家專利局備案的專利技術轉讓因數據無法公開獲得,不計入。
二、2015綜合實力排名北大浙大清華蟬聯三甲
1993年,在武書連發布的我國第一個具有綜合意義的大學排行榜中,北京大學獲得綜合實力第1名。21年後的2014年,北京大學奪回綜合實力冠軍。2015年,北京大學以205.71分蟬聯冠軍,浙江大學以202.25分蟬聯亞軍,清華大學以195.90分蟬聯季軍。獲得第4名到第10名的大學依次是:第4名上海交通大學、第5名復旦大學、第6名南京大學、第7名武漢大學、第8名四川大學、第9名中山大學、第10名山東大學。
浙江大學再次失去綜合實力第1名的主要原因仍然是教師數量不斷減少。在2012-2014中國大學前四名中,浙江大學教師數量已經少於清華大學、北京大學。《2015中國大學評價》顯示,浙江大學的師資總數又少於上海交通大學。
三、2015教師平均學術水平排名清華北大浙大列三甲
在2015中國大學教師平均學術水平排行榜上,清華大學以5.0736分獲第1名,北京大學以4.8082分取第2名,浙江大學以4.6046分得第3名。獲得第4名至第10名的大學依次是:第4名山東大學,第5名復旦大學,第6名太原理工大學,第7名上海交通大學,第8名南開大學,第9名中國農業大學,第10名華東理工大學。
四、2015教師教學科研效率排名清華浙大北大前三名
在武書連的2015中國大學教師教學科研效率排行榜上,清華大學以5.5108分獲第1名,浙江大學以5.0019分得第2名,北京大學以4.6317分列第3名。獲得第4名至第10名的大學依次是:第4名山東大學,第5名復旦大學,第6名清華大學,第7名北京師范大學,第8名中國人民大學,第9名中國農業大學,第10名南開大學。
五、2015中國各省市區大學教師水平和效率排名北京江蘇上海浙江居前四名
《挑大學選專業-2015高考志願填報指南》首次公開了全國各省市區大學教師平均學術水平和教學科研效率排行榜。在本次省際教師的競賽中,北京江蘇山東浙江的高校教師獲得該兩項指標的前四名。
六、2015新生入學質量排名清華北大復旦蟬聯前三名
在2015中國大學新生質量排行榜中,清華大學以不敗的優勢,繼續獲得第1名,北京大學列第2名,復旦大學第3名。獲得第4名至第10名的大學依次是:第4名上海交通大學,第5名浙江大學,第6名太原理工大學,第7名中國人民大學,第8名山東大學,第9名同濟大學,第10名外交學院。上述新生質量排名,前10名與上一年度完全相同。
七、2015本科畢業生質量排名北大清華山大列三甲
在《挑大學選專業—---2015高考志願填報指南》一書中,北京大學以3分奪得本科畢業生質量第1名,清華大學和山東大學同獲3.5分,前者因教師平均學術水平高於後者,獲得第2名,山東大學列第3名。獲得第4名至第10名的大學依次是:第4名浙江大學,第5名復旦大學,第6名太原理工大學,第7名上海交通大學,第8名中國人民大學,第9名南開大學,第10名北京師范大學(得分相同按教師平均學術水平排序)。
八、專利技術轉讓排名華南理工浙江大學安徽理工獲前三名
在本年度增加的專利技術轉讓指標原始得分中,華南理工大學獲得第1名,浙江大學第2名,安徽理工大學第3名。獲得第4名至第10名的大學依次是:第4名江南大學,第5名東華大學,第6名天津大學,第7名西安交通大學,第8名哈爾濱工業大學,第9名江蘇大學,第10名上海交通大學。
九、篩選出23所中國一流大學中科大北大南大列前三名
2015年中國一流大學的數量為23所。北京大學(8分)、南京大學(10分)、浙江大學(11分)、清華大學(15分)、復旦大學(15分)、上海交通大學(25分)中國人民大學(27分)、南開大學(27分)、北京師范大學(30分)等23所學校依次入選。
2015年度23所中國一流大學,22是985工程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是211工程大學。
十、遴選出37所研究型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為前三名
在《挑大學選專業—2015高考志願填報指南》中,列出了2015年度中國研究型大學名單。浙江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四川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山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37所學校依次在列。
2015年研究型大學標准與上年相同,依然是:將全國所有大學的科研得分降序排列,並從大到小依次相加,至數量達到被評價大學總數的5%為止,各個被加大學是研究型大學。
37所研究型大學中,有33所985工程大學,4所211工程大學。4所211工程大學依次是:蘇州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農業大學。
十一、浙江大學獲自然科學總分第1名,北京大學獲社會科學總分第1名
(1)在理學、工學、農學、醫學4個學科門類組合的自然科學排名中,浙江大學第1名,清華大學第2名,上海交通大學第3名。
自然科學第1名:浙江大學
理學第1名:北京大學
工學第1名:清華大學
農學第1名:中國農業大學
醫學第1名:上海交通大學
(2)在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管理學、藝術學8個學科門類組合的社會科學排名中,北京大學第1名,中國人民大學第2名,復旦大學第3名。
社會科學第1名:北京大學
哲學第1名:中國人民大學
經濟學第1名:中國人民大學
法學第1名:中國人民大學
教育學第1名:北京師范大學
文學第1名:北京大學
歷史學第1名:北京大學
管理學第1名:清華大學
藝術學第1名:中央音樂學院
十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本科專業排名第1名最多
《挑大學選專業--2015高考志願填報指南》對全國大學近300個本科專業進行了排名,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一如往年,繼續以絕對優勢領先本科專業第1名。在有4個或以上大學設置的專業中,北京大學獲得29個本科專業第1名,清華大學獲得23個本科專業第1名。
十三、《2015中國大學評價》更新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獲獎得分
由於主辦方沒有公開2011年舉辦的第12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獲獎名單,因此上一年度本評價已經放棄更新該項指標。2014年,主辦方公開了第13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獲獎名單。鑒於此,本評價將繼續更新該項指標。「挑戰杯」是極有影響力的全國性大學生競賽。自2010年起,列入《中國大學評價》的三級指標。客觀連續公開是《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選擇指標的入門標准。不過,如果競賽結果不能公開,則無論多麼重要,也會被放棄。雖然可以通過非公開渠道獲得比賽結果,但是這有違《中國大學評價》全部使用公開數據的原則。
一個不能公開結果的比賽,不能作為《中國大學評價》的指標。希望主辦方盡早公開2011年舉辦的第12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獲獎名單。
十四、客觀公正公開,《中國大學評價》已經連續22年全部使用公開數據
1993年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武書連發布了我國第一個包含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評價在內的大學排行榜:《中國大學評價—1991·研究與發展》,至今已經22年。22年來,《中國大學評價》的所有評價指標全部使用公開數據。任何機構和個人都可以按同樣的數據採集方法和數學模型重復和檢驗《中國大學評價》的結果。《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一如既往地歡迎同行重復和檢驗。
十五、20所進入中國大學綜合實力100強的非211工程大學名單及名次
2015年,有20所非211工程大學綜合實力進入前100名。名單和名次見下表:

十六、各省市區進入2015中國大學綜合實力100強的數量及平均名次
各省市區進入2015中國大學綜合實力100強的數量及平均名次見下表。排名按數量排序,數量相同按平均名次升序排序。
(數據來源:武書連撰寫、中國統計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的《挑大學選專業--2015高考志願填報指南》)

Ⅹ 中國排名前10的法律系大學是哪些

上面那個排抄名,武書連瞎編的。


目前最好的四個法學院,絕對是:人大、清華、北大、中國政法大。其他的都跟這四個有差距。根據連續五年的法學創新網的統計數據,這四個學校的法學高端論文,幾乎是同一個水平線,遙遙領先其他學校。從規模上來說,中國政法大規模最大,其次人才,再次北大,清華最小,因為從教師的精良度來說,清華最好,其次北大、再次人大,然後才是政法大。


根據前幾天公布的最新數據,2013年的情況,清華拿了最多學科的第一名(3個第一、2個第二,3個第三),政法大第二(2個第一、3個第二、2個第三),人大第三(2個第一、1個第二,2個第三),北大第四(0個第一、4個第二,1個第三)。詳細數據見下面表格:


熱點內容
法官龍井 發布:2025-05-15 21:54:47 瀏覽:464
民法典企業培訓 發布:2025-05-15 21:37:16 瀏覽:142
婚前房產婚後公證給女方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15 21:35:56 瀏覽:533
文化和道德關系 發布:2025-05-15 21:24:04 瀏覽:207
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系條例施行細則 發布:2025-05-15 21:23:28 瀏覽:94
刑事訴訟法第7條 發布:2025-05-15 21:23:05 瀏覽:427
井研縣律師 發布:2025-05-15 20:50:58 瀏覽:437
高景芳法學 發布:2025-05-15 20:43:03 瀏覽:919
社會法是指什麼時候 發布:2025-05-15 20:35:24 瀏覽:328
經濟法著作權特徵 發布:2025-05-15 20:34:27 瀏覽: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