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高頻論點法治

高頻論點法治

發布時間: 2021-01-15 03:42:52

㈠ 求辯論賽材料,主題試社會發展靠法制,我方是正方,觀點是社會發展需要靠法制,急求二辯所需材料!!!

辯論在於把對方的觀點給駁倒!用我方的論點論據去說明對方觀點的不成立性!專這是取勝道屬!
有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這就很說明了法制對於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管理的重要性!在一大片的領土上,我們必須要限制每一個人的行為舉止,防止惡性的行為出現,為了國家和社會的安定和人民的財產安全!這個世界就必須出現法律!我們可以;來一個很簡單的例子!那我們國家和索馬里比較一下就知道!我們國家比較注重法制,而索馬里幾乎是人民已經是自由!看看那群海盜,看我們國民的生活,這個完全就是天壤之別的差距!所以,在國家上可以體現一個國家社會的重要性!

㈡ 論社會主義法治論文1千500字

論據
是支撐論點的材料,是作者用來證明論點的理由和根據,分為事實論據和理論論據兩種。
1.事實論據:事實在議論文中論據作用十分明顯,分析事實,看出道理,檢驗它與文章點在邏輯上是否一致。(代表性的事例,確鑿的數據,可靠的史實等)。事實論據又包括事例和數據。
2.理論論據:作為論據的理論總是讀者比較熟悉的,或者是為社會普遍承認的,它們是對大量事實抽象,概括的結果。理論論據又包括名言警句、諺語格言以及作者的說理分析。
使用論據的要求:①確鑿性。我們必須選擇那些確鑿的、典型的事實。引用經過實踐檢驗的理論材料作為論據時,必須注意所引理論本身的精確涵義。②典型性。引用的事例應該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代表這一類事物的普遍特點和一般性質。③論據與論點的統一。論據是為了證明論點的,因此,兩者聯系應該緊密一致。
論證
論證是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論證的目的在於揭示出論點和論據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
(一)議論文的論證一般分為立論和駁論兩大類型。
①立論是對一定的事件或問題從正面闡述作者的見解和主張的論證方法。
表明自己的態度時,要注意以下三點:
1)這些看法和主張必須是經過認真的思考或者一定的實踐,確實是自己所獨有的正確的認識和見解,或者是切實能解決實際問題的主張。要使讀者感到有新意,增長知識,提高對事物的認識。
2)必須圍繞所論述的問題和中心論點來進行論證。開篇提出怎樣的問題,結篇要歸結到這一問題。在論證過程中,不能離題萬里,任意發揮,或者任意變換論題。如果有幾個分論點,每個分論點都要與中心論點有關聯,要從屬於中心論點。所有論證都要圍繞中心論點進行。這樣讀者才能清楚地了解分論點和中心論點。議論文的邏輯性很強,論證必須緊扣中心,首尾一致。
3)「立」往往建立在「破」的基礎之上。在立論的過程中,需要提到一些錯誤的見解和主張,加以否定和辯駁,以增強說服力,使讀者不會誤解自己的觀點。

㈢ 辯題輿論關注司法公正弊大於利 作為反方二辯如何反駁正方輿論有利於普及法制教育的論點。

回扣司法公正啊,利弊是對於司法公正的啊,不是對於公眾的法制教育

㈣ 法治成為信仰更給力,全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

公民將法治內化為自己的信奉和尊敬,把它奉為行為准則,並衍生出學法、回懂法、守法、用法答的自覺行為。
可參用的名人名言:
盧梭:「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裡,它形成了國家的真正憲法……」。
康德:「有兩樣東西,我們愈經常持久地加以思索,它們就愈使心靈充滿日新月異的景仰和敬畏,那就是在我頭上的璀璨星空和在我心中的道德律令。」

㈤ 辯論賽正反方觀點

法制為了安全,安全約束法制

㈥ 寫一篇關於法治的作文600字議論文

法律是我們人人都要遵守的。俗話說:『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就是說任何事物都不能缺少束縛它的規則,否則就會方寸大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養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預防未成年人犯罪,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通過了ㄍ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希望讓未成年人嚴於律己。在我們的身邊,沉迷網路的數不勝數;違法犯罪的人越來越多;而那吸毒的人也更加為所欲為……他們這樣做,只是為了滿足那一時的慾望。而這樣做,只能使學習一落千丈,使自己沉迷不起,因為這就像是個「無底黑洞」,把你吸住了,就不再爬起。下面,我就給你們舉幾個例子!

節目中,有一個原來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因為父親的過世而借網路消愁,可誰知,網路使他變了一個人,不僅學習成績一落千丈,還經常跟母親吵架,並養成了逃課去網吧的壞習慣。不僅如此,他身邊的一個女同學去勸告他時,他不僅沒有悔改,還喪心病狂地把那個女同學殺了。美好的少年時代,就因為他沒有足夠的自製力去把握自己,而變得暗淡無光。

還有一位原生活在幸福家庭中的花季少年,經不法分子的利誘,他認識了毒品,並吸食了,可這一吸卻一發不可收拾。漸漸地,他喜歡上了毒品,還經常與不法分子來往,大手大腳地把家裡的錢換成了毒品。他為了那不值一提的毒品無情地把自己美好的花樣年華給浪費了……而時間,卻在一點一滴地飛逝著……

歷史上,能在關鍵時刻把握住自己的人才能有所成就,甚至青史留名,而那些不能及時把握住自己的人卻被列入了歷史的黑名單。同學們,你們是想百世流芳,還是想遺臭萬年呢?雖然我們不是重要的大人物,但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要因為一念之差而耽誤了自己的花樣年華!同學們,「把握」二字讀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卻很難。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開始,把握好自己的現在,從而更好地把握自己美好的未來!

㈦ 寫法治文章作文的讀後感

什麼是讀後感?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後,把獲得的感受、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啟迪等寫下來,寫成的文章就叫「讀後感」。讀後感怎麼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並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系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系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系、前後脫節。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寫讀後感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是要重視「讀」在「讀」與「感」的關系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說結果。必須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後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准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㈧ 亞里士多德關於法治問題的論斷有哪些

一、法律和國家的關系兩者目的都是為了善德,他們又以公共利益為依歸的正義.國家是最高的社團,法律是正義的具體表現.法律的好壞是以正義作為劃分標準的,人們服從城邦制定的法律,也就是實現了正義.
二,法律和政體亞里士多德認為一中小奴隸主階級為主體的,共和政體,既是最好的又是穩定的.中庸.劃分國家政體有兩個標志:一是最高治權的執行者人數是多少,二是最高治權的執行者實行統治的目的.君主政體—暴君政體,貴族政體—寡頭政體,共和政體—平民政體.正宗政體——變態政體.
三、法治和人治它是西方法律思想史上最早崇尚法治的人物之一,他主張實行法治.(一)法治的含義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二)多數人的考慮要比少數人考慮周到.正確得多.其次,法律不會偏私,具有公正性.(三)立法應注意國境的大小和境內居民兩個因素,鄰邦關系,財產限額和各個家庭子女人數.法律必須變革,但變革要慎重.立法中特別要重視教育.
四、法律定義法律具有正義性;法律具有普遍性;法律具有平等性;法律具有穩定性與靈活性;法律具有權威性.亞里士多德發表了著名的《政治學》,從而把政治學從古代哲學和倫理學中獨立出來.古代希臘哲學家中最博學的人物.創立了第二學園.政體構成三要素思想,既國家的議事機能、行政機能和審判機能.

㈨ 法治與我同行為題的中心論點

法律,就像一把無形的枷鎖,任何人都要遵守它的規矩。否則就會方寸大亂。俗話說:「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如果你能正視法律,它就像一位摯友,伴你成長。

可是還有些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把法律當作耳邊風以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為了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培養未成年人的良好品質,有效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國家發表了《未成年人罪法》,希望那些有不良品質的未成年人,能夠改掉這些壞習慣,對社會做出有益的貢獻。

而我的身邊,就有這么一些典型的例子:當我每次放學的途中,就能看到一些初中生在一家網吧里進進出出。他們像黑社會的人一樣,吊兒郎當,隨口就是臟話,成為名副其實的「小混混」。有一次,我經過這時,看到了驚險的一幕——幾個初中生各拿著一根根沉重的木棒,惡狠狠的盯著一個八九歲的小男孩。那個小男孩眼睛都哭腫了,可他們卻始終說著一句話:「快點,把錢交出來!」這時,小男孩才不得以的把口袋的錢掏了出來,正當這些初中生得意洋洋的時候,幾個穿著便衣的警察突然竄了出來,一下就制住了他們,帶上了警車。最終這些不良少年還是逃不過法律的制裁,被送進了勞教所。為什麼他們會走到這一步呢?那是因為他們輕視法律,在不良的環境影響下,走上了道德敗壞、違法犯罪的道路。可我們同樣是21世紀的青少年,但人生卻是天與地的差別。他們觸犯法規,以身試法,到時候只能白白的嘆氣,後悔莫及、

㈩ 求"保護弱者違背了法制的公平"的名人名言或者觀點

美國在二百多年前制定憲法的時候有一條最重要的條文:人生而平等

我看到過一個回故事,答說的是一個美國人在頂樓抱著護攔要自殺,周圍的警察經過幾個小時的勸說還是束手無策,這時候有個人來了。他就有本事靠說話讓要自殺的人放鬆了警惕,趁其不備的時候沖上去攔腰抱住救了下來。
猜猜結果是什麼?
「好心人」給警察拘留起來,起訴的罪名是「妨礙公務」。沒有人覺得驚訝,旁觀者都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在中國看來是完全不可以理解的。
可是正是這種把法律放在了絕對地位才作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沒有任何借口違背它。這樣才真正維護了百姓的權益。

熱點內容
刑事訴訟法248 發布:2025-05-16 10:06:38 瀏覽:931
法律援助偵查階段律師意見 發布:2025-05-16 10:03:02 瀏覽:692
社會生存法夠硬和圓滑 發布:2025-05-16 10:01:38 瀏覽:30
關於共同侵害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6 09:32:59 瀏覽:803
中歐學院法律碩士 發布:2025-05-16 09:25:24 瀏覽:238
政府投資項目監管有關政策法規 發布:2025-05-16 09:15:13 瀏覽:1000
借條不按手印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16 09:13:05 瀏覽:398
民事案件法院函 發布:2025-05-16 09:13:04 瀏覽:373
有關社會與法節目的論文 發布:2025-05-16 09:05:09 瀏覽:239
高等教育法規法條 發布:2025-05-16 09:04:18 瀏覽: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