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未成年人法學

未成年人法學

發布時間: 2021-01-15 23:16:05

Ⅰ 未成年人不得有哪些法律禁止的行為

1]如無特別說明,本文所稱「犯罪人」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和刑滿釋放人員的統稱。
[2]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公安部頒布的《公安機關辦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案件的規定》第5條規定「辦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案件,應當保護未成年人的名譽,不得公開披露涉案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和影像」,但是這一規定僅僅對公安機關有約束作用。
[3]當然不能違反其他有關的法律限制,例如對於性犯罪被害人的隱私保密、不得細致描寫作案手法、技巧等。
[4]《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第12條。
[5]楊開湘:《刑事訴訟與隱私權保護的關系研究》,中國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第95頁。
[6]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起草組編:《未成年人保護法學習讀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第239頁。
[8]身份不良行為的特點是「成人可為,但未成年人則不可為」,例如曠課、夜不歸宿、進入法律法規規定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營業性歌舞廳等場所等,這些行為屬於《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所明確規定的一般不良行為。
[9]觸法行為即因為不滿16周歲而不予刑事處罰的行為。
[10]關於未成年人不良行為和犯罪行為的分析,參見姚建龍:《少年刑法與刑法變革》,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5、6章。
【該作者其他文章】
青少年犯罪概念研究30年:一個根基性的分歧(文章出處:《甘肅政法學院學報》 2009年 第2期)
《禁毒法》的頒行與我國勞教制度的走向(文章出處:《法學》 2008年 第9期)
反思《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的「有禁無罰」(文章出處:《政治與法律》 2008年 第7期)
美國少年司法嚴罰刑事政策的形成、實踐與未來(文章出處:《法律科學》 2008年 第3期)
國家親權理論與少年司法(文章出處:《法學雜志》 2008年 第3期)
廢除死刑之門(文章出處:《河北法學》 2008年 第2期)
美國少年法院運動的起源與展開(文章出處:《法學評論》 2008年 第1期)
評最高人民法院少年綜合庭試點改革(文章出處:《法學》 2007年 第12期)
少年司法與社會工作的整合(文章出處:《法學雜志》 2007年 第6期)
認真對待近代犯罪學(文章出處:《現代法學》 2007年 第6期)

Ⅱ 請從法理學的角度分析,是否應當降低未成年人的刑事責任年齡

從法與社會的關系來看,法律調整的人的意志的行為,未成年人本來就是版智力尚未完全發育權的孩子,故,雖有意志,但尚不成熟。
從法的價值來看,法具有教育。強制。等社會價值。未成年人應當以教育為主,而非入刑。
從法與道德層面來看,法律是底層的道德,並且社會的維持並非只需要法律,還需要道德,降低法律的年齡限制,並不會提高道德對於未成年人的感化。

Ⅲ 什麼是未成年人法學

涉及到未成年人權利和義務關系的法律

目前與未成年人有直接關系的惟一一門法律學科是青少年法學。而「青少年」是一個社會學的概念,筆者認為,「青少年」並不適合在嚴謹的法學定義中使用。

首先,青少年法學的定義和所確立的體系存在缺陷。筆者認為,不能僅僅把對青少年犯罪和綜合治理作為全部研究內容。通俗的比喻就是,不能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把他當成「潛在的賊」去預防和進行綜合治理。有這樣一些明顯問題:哪些需求對未成年人來說是最重要的?他們在適應成人社會的過程中存在哪些需要社會幫助的問題?他們應該對哪些行為負何種責任?……上述問題都是在與未成年人有關的立法中需要解決的,但目前對此研究得並不深入。

二是立法觀念滯後,主要表現為:重義務而輕權利,還沒有明確孩子相對子父母的平等地位,以及彼此應該享有哪些權利、承擔哪些義務;重刑事而輕民事,未成年人民事立法以及相關的司法實踐尚未引起社會的足夠關注;以往對流浪兒童、少年不良行為以及違法犯罪等,我們更多強調的是如何進行綜合治理,而忽略了保障他們能夠讀書以及有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才是避免他們流浪的根本措施。法律雖然規定了一些單位和部門在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方面應該承擔的責任,但由於對不履行責任缺乏有效的制約措施導致了這些法律規定往往流於形式。

三是與未成人有關的法律沒有實現體系化。對於一些經常遭到父母虐待的孩子我們應該採取何種有效措施?未成年人與學校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法律關系?根據這一法律關系我們應該如何來完善我們的立法?孩子養成不良習慣以後社會應該採用何種措施予以矯治?上述問題是一個互相聯系、彼此影響的法律體系,需要互相配合,彼此制約。

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不但在未成年人家庭立法方面存在缺陷,而且在未成年人學校立法、社會保障立法、社會矯治立法等方面都還存有缺陷。這種立法的缺陷導致了司法實踐無所適從,影響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

筆者認為,「未成年人法學」已經具備了兩個因素:一是有了特殊的研究對象,這個對象就是與未成年人有關的所有法律規范,具體包括:1.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這兩部單行法規;2.民法通則、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等與未成年人民事權利有關的民事實體法;3.義務教育法及教育部的部門規章等與未成年人學習有關的法律、規章;4.涉及到政府和社會應該針對未成年人進行特殊保護的法律、法規和規章;5.針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進行矯治的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6.刑法等與未成年人實施的犯罪和未成年人為被害人的犯罪相關的法律和司法解釋;7.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等與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相關的程序法。二是上述法律雖然囊括了除商事法律以外的幾乎全部法律部門,但這些法律部門並不是我們要研究的全部內容,這些法律部門中與未成年人有關的法律重新組合,方可形成具有鮮明特徵的「未成年人法學」。

可喜的是,我國的立法及司法實踐已經確立了「未成年人」的概念,保證「未成年人法學」具備了明確的研究對象。我們有理由根據現有立法和法律理論確信:18周歲以下的公民是一個特殊群體,他們在法律適用上與其他人有著明顯的不同,未成年人法學中的「未成年人」指的就是18周歲以下的公民;與18周歲以下的公民有關的專門立法、民事立法、刑事立法和其他相關的一切立法內容已經非常豐富,完全可以作為一個系統進行綜合研究,這就是「未成年人法學」的任務。其法律體系包括:未成年人法學理論基礎,未成年人法學家庭法,未成年人法學學校法,未成年人法學國家保障法,未成年人法學矯治法,未成年人法學刑事犯罪法,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等。

Ⅳ 未滿十八歲的人,讀什麼法律的書最好

既然是未滿十八歲,那就是還是個未成年人。。讀其他的法律書你也不見得會明白,會專懂。畢竟你還屬是個未成年人,既然如此,就讀一些適合未成年人讀的法律書好了。其他的,你讀了,你還是不能體會的,先把《未成年人保護法》讀了吧!既然未成年,讀《未成年人保護法》也是對自己有益的。

Ⅳ 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一章總 則

第一條為了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在

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本法所稱未成年人是指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

第三條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國家根據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特點給予特殊、優先保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權,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權。

未成年人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權利。

第四條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對未成年人進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紀律和法制教育,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教育,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反對資本主義的、封建主義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的侵蝕。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養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制定本法。

第二條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於教育和保護,從小抓起,對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及時進行預防和矯治。

第三條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在各級人民政府組織領導下,實行綜合治理。

政府有關部門、司法機關、人民團體、有關社會團體、學校、家庭、城市居民委員會、農村村民委員會等各方面共同參與,各負其責,做好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職責是:

1、制定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規劃;

2、組織、協調公安、教育、文化、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工商、民政、司法行政等政府有關部門和其他社會組織進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

3、對本法實施的情況和工作規劃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

4、總結、推廣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經驗,樹立、表彰先進典型。

第五條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應當結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齡的生理、心理特點,加強青春期教育、心理矯治和預防犯罪對策的研究。

(5)未成年人法學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六章法律責任

第六十條違反本法規定,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其他法律、法規已規定行政處罰的,從其規定;造成人身財產損失或者其他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一條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依法履行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責任,或者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或者對提出申訴、控告、檢舉的人進行打擊報復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六十二條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依法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予以勸誡、制止;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第六十三條學校、幼兒園、托兒所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由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學校、幼兒園、托兒所教職員工對未成年人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行為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依法給予處分。

第六十四條製作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傳播淫穢、暴力、兇殺、恐怖、賭博等圖書、報刊、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以及網路信息等的,由主管部門責令改正,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第六十五條生產、銷售用於未成年人的食品、葯品、玩具、用具和游樂設施不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或者沒有在顯著位置標明注意事項的,由主管部門責令改正,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第六十六條在中小學校園周邊設置營業性歌舞娛樂場所、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等不適宜未成年人活動的場所的,由主管部門予以關閉,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營業性歌舞娛樂場所、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等不適宜未成年人活動的場所允許未成年人進入,或者沒有在顯著位置設置未成年人禁入標志的,由主管部門責令改正,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第六十七條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或者沒有在顯著位置設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標志的,由主管部門責令改正,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第六十八條非法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或者招用已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從事過重、有毒、有害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勞動或者危險作業的,由勞動保障部門責令改正,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

第六十九條侵犯未成年人隱私,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第七十條未成年人救助機構、兒童福利機構及其工作人員不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救助保護職責,或者虐待、歧視未成年人,或者在辦理收留撫養工作中牟取利益的,由主管部門責令改正,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七十一條脅迫、誘騙、利用未成年人乞討或者組織未成年人進行有害其身心健康的表演等活動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Ⅵ 我現在想要一篇有關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法學論文

你是個大學生吧?這方面的文章需要大量的有份量的能夠說明問題的內第一手材料。而且還容要經過加工和整理,做到既充分又典型,既全面又獨到,既有說服力(它是學術論文),又又感染力(還要有點報告文學的味道)。建議你作一些調查研究,掌握一些材料和數據,然後再提煉觀點,從法理的高度進行論證,就有可能寫出一篇符合要求的畢業論文。
深山老林

Ⅶ 未成年人能否成為委託代理人【法學】

所謂代理,就是要代本人為法律行為的,如果是未成年人,是限制行為能力人或無行為能力人,他的行為能力是受限制的,因此不能成為委託代理人

Ⅷ 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

我國憲法、刑法、民則通法、婚姻法、義務教育法、等許多法律法規,都對保護未成年人作出了明確規定 。另外,我國還特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兩部專門法律,從家庭、學校、社會、司法四個方面具體規定了在保護未成年人方面的法律責任。

熱點內容
雙流法院通報 發布:2025-05-17 14:23:10 瀏覽:202
合法學院動漫 發布:2025-05-17 14:21:18 瀏覽:339
離婚協議約定子女結婚費用是否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17 14:07:42 瀏覽:944
上海法院法官違紀 發布:2025-05-17 13:56:03 瀏覽:700
三校名師講義刑法劉鳳科 發布:2025-05-17 13:51:53 瀏覽:8
行政法學的英語 發布:2025-05-17 13:16:20 瀏覽:983
湖南科技大學法學 發布:2025-05-17 13:05:42 瀏覽:881
中國司法部健康打卡 發布:2025-05-17 13:05:37 瀏覽:148
民法機能 發布:2025-05-17 12:50:24 瀏覽:246
合同未約定遲延交貨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7 12:49:43 瀏覽: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