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公正法治
1. 政治規矩有那些
一是對黨絕對忠誠。黨員、幹部必須堅決維護黨中央的權威,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保持必勝信念,在涉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等重大原則問題上,立場堅定、態度堅決。黨中央提倡的堅決響應,黨中央決定的堅決照辦,黨中央禁止的堅決杜絕。不打折扣、不打埋伏、不打小算盤,對黨忠誠老實、言行一致。絕不能妄議中央,對個別人的懷疑、非議,要主動闡明、說清,對於別有用心的污衊、詆毀,要劃清界限,堅定反駁、堅決斗爭。以浩然正氣,維護和捍衛黨的政策和主張。
二是堅決維護黨的團結統一。必須堅定不移地維護黨的團結,堅持五湖四海,團結一切忠實於黨的同志;必須遵循組織程序,重大問題該請示的請示,該匯報的匯報,不允許超越許可權辦事;必須服從組織決定,決不允許搞非組織活動,不得違背組織決定。要發揚黨內民主,堅持黨的集中統一。堅決反對一切派別組織和小集團活動,反對陽奉陰違的兩面派行為和一切陰謀詭計。時刻想到自己是黨的人,時刻不忘自己對黨應盡的義務和責任,相信組織、依靠組織、服從組織,堅決維護黨的團結統一。
三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黨員、幹部要胸懷政治理想和抱負,淡泊個人名譽、地位、利益,心中始終裝著老百姓,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不謀私利、克己奉公。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在其位、盡其職,不避責、不懶政;求真務實、真抓實干,不搞花架子、不搞假大空,真正做到勤政、務實、為民。
四是努力做各方面的楷模和表率。要牢記黨員的責任、使命和要求,對自身的要求要始終高於普通群眾、嚴於普通群眾,在生產、工作、學習和社會生活中起先鋒模範作用。自覺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工作者和奉獻者,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追求者和守護者,做愛國、誠信、敬業、友善的先行者和示範者。困難面前敢於沖鋒,責任面前敢於擔當,危險面前敢於犧牲。
2. 運用政治生活的有關知識,說明國務院法制辦為什麼要向社會公正徵求意見
國務院是我國的最高行政機關,其宗旨是為人民服務,原則是對人民負責。
因此,從政回府角度看,政府必須答依法決策、民主決策和科學決策
從公民的政治參與看,必須廣泛集中民意和民智,推動民主決策,增強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
因此,必須要向社會公眾徵求意見。
當然更高的知識點,國家性質和人民的主人地位。
3. 簡述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容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容為:
一、依法治國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要求政法機關和政法幹警必須不斷提高法律素養,切實增強法制觀念,堅持嚴格執法,模範遵守法律,自覺接受監督,時時處處注意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
依法治國的基本內涵:
(一)人民民主。這是依法治國的基礎。
(二)法制完備。這是依法治國的重要標志。
(三)樹立憲法法律權威。這是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
(四)依法執政。這是依法治國的關鍵。
二、執法為民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特徵。
執法為民的內涵:以人為本;保障人權;文明執法。
執法為民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各項政法工作中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執法為民,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三、 公平正義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價值追求。其內涵包括:
(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是公平正義的首要內涵;
(二)合法合理,這是公平正義的內在品質;
(三)程序正當是實現公平正義的方式和載體;
(四)及時高效是衡量公平正義的重要尺度。
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線,是和諧社會的首要任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首要目標。要求政法幹警必須秉公執法、維護公益、摒棄邪惡、弘揚正氣、克服己欲、排除私利,堅持合法合理原則、平等對待原則、及時高效原則、程序公正原則,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四、服務大局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把握大局,圍繞大局,立足本職。
要求各級政法機關和政法幹警,必須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大局開展工作,立足本職,全面正確履行職責,致力於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努力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環境。
五、黨的領導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包括政治領導、思想領導、組織領導。
要自覺地把堅持黨的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維護社會主義法治統一起來,把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嚴格執法統一起來,把加強和改進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與保障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統一起來,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忠實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
(3)政治公正法治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現實和全局出發,借鑒世界法治經驗,對近現代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和法治發展的歷史經驗的總結。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既是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規劃的一部分,同時也是執政黨對中國法治經驗的理論追求和升華。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徵:
一、鮮明的政治性
社會主義法治建立在社會主義民主基礎上,並確認和保障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將服務大局作為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將黨的領導作為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要求全面服務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 社會及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增強黨的科學執政、民主執政與依法執政能力,實現了講法治與講政治的統一。
二、徹底的人民性
社會主義法治反映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是黨領導人民制定和實施法律,有效治理社會的方式、過程和狀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利益。社會主義法治與全體公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人民是法治的主體,是法治建設的重要參與者和推動力。
三、系統的科學性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內容構成上,從而成為一個科學的有機統一體。
「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和黨的領導」這五大內容,從不同方面反映和規定了社會主義法治,明確了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本質要求、價值追求、重要使命和根本保證,每個方面環環相扣,相輔相成,構成一個科學有機的整體。
四、充分的開放性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也不是一個封閉、靜止的思想體系,它的形成、發展與實踐都具有充分的開放性。
隨著社會主義法治的不斷完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內涵也將更有時代性,更具規律性,更富創造性,不斷借鑒與吸收人類法治文明的優秀成果。可以說,正是這種廣泛吸收、兼容並蓄、與時俱進的特性,才使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能夠始終指導中國的法治實踐,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4. 你如何理解「法治精神體現了社會公平、正義的要求,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關系」 政治問題
你好!可以來這樣理解:一個自優良的法制精神,是一個國家的蓬勃煥發體現!然後正是這樣,人民的生活,社會的秩序才會有保障,人民才會樹立更加崇尚的道德素質,這樣社會秩序中的正義,公平也即將體現出來,這就是法制推動人類,人類推動社會,最終共同維護家園…
5. 我國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要求是什麼
依法治國方略的基本要求是: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新方針,是建設「法治中國」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是實現「法治中國」的基本標准。
科學立法是建設法治中國的前提,嚴格執法是建設法治中國的關鍵,公正司法是建設法治中國的防線,全民守法是建設法治中國的基礎,四者缺一不可。
(5)政治公正法治擴展閱讀:
重大意義
一、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三、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
四、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五、依法治國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標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依法治國
6. 建設法治政府對於依法治國的重要意義
建設法治政府是建設法治中國的重要一環。如果我們的政府不夠法治,那麼將會對整個社會的法治建設產生負面的影響。相反,我們如果我們的政府能夠做到帶頭。守法。那麼將會為整個社會樹立起積極的榜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