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的學術道德

的學術道德

發布時間: 2021-01-16 04:05:09

A. 學術道德失范的原因

教育研究者的主觀因素

教育研究者常常是學術道德失范的始作俑者,從教育研究者的主觀因素看,造成教育研究中的學術道德失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缺乏基本的學術誠信與學術素質。在我國,高等院校缺乏學術誠信的培養教育和學術素質的培養,這就導致了一些研究者,包括教育研究者在進行學術研究的時候,缺乏學術誠信和基本的學術素質。

2.、為了附庸政治的需要迷失了自我。有些教育研究者常常將政治問題與學術問題相混淆,或者為了尋求政治上的庇護,又或者受「官本位」思想毒害過深,導致了一些教育研究者為了「陞官」而研究,對自己的研究只求速度,不求效果,只求數量,不求質量。

3.、過於受社會價值觀功利化的影響。受社會價值觀的功利化趨勢的影響,有些教育研究者存在一種浮躁的治學風氣和急功近利的思想觀念,注重自身的短期利益,而不是教育發展的長遠利益。過於追求功利,導致了教育研究功能的異化,就有違了教育研究的學術道德,成了不道德的了。
二、體制方面的原因
在市場經濟迅猛發展時,我國的體制建設特別是學術體制方面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學術體制不規范就使一些研究者有空子可鑽,也是導致學術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
1、相關法律不健全。在我國,雖然當前也有了關於遏制學術腐敗的法律,但很少且有些還含混模糊,沒有特指的是哪種情況,又應當怎樣「約定」等等均語焉不詳,而且在現在的復雜的社會教育條件下,現有的法律已不足以對付各色學術腐敗了

2、完備的教育研究道德規范體系還沒有建立。教育研究中的學術道德問題研究在我國不受重視,所形成的、可以供教育研究者參考的學術道德規范方面的文獻稀少,很多理論方面的問題還處在探索階段,遠遠不能滿足教育研究的需要等等。

3、學術懲處機制不健全。在我國,學術懲處機制不詳盡,較先進國家存在較大的差距,有的只是一些小范圍內的「行規」。

4、教育研究成果評審制還不很完善。時下流行學術評審實質上是個數字游戲,這種研究成果評審制上的混亂和不完善,客觀上刺激了教育研究者在研究中的道德失范行為。

B. 學術道德規范的常見的學術不端行為

學術不端行為是指,在科學研究和學術活動中的各種造假、抄襲、剽竊和其他違背學術活動公序良俗的行為。全體研究生不得有下述學術道德不端行為:
(一)抄襲、剽竊、侵吞、篡改他人學術成果:在學術活動過程中抄襲、篡改他人作品等成果,剽竊、篡改他人的學術觀點、學術思想或實驗數據、調查結果;違反職業道德利用他人重要的學術認識、假設、學說或者研究計劃等行為。
(二)故意做出錯誤的陳述,捏造數據或結果,破壞原始數據的完整性;偽造、拼湊、篡改科學研究實驗數據、結論、注釋或文獻資料等行為。
(三)偽造學術經歷:在評獎、評優、獎助學金評定等申報材料填寫有關個人簡歷信息及學術情況時,不如實報告個人簡歷、學術經歷、學術成果,偽造專家鑒定、證書及其他學術能力證明材料等行為。
(四)成果發表、出版時一稿多投。
(五)未如實反映科研成果:虛報科研成果,或重復申報同級同類獎項,或隨意提高成果的學術檔次,在出版成果時未如實註明著、編著、編、譯著、編譯等行為。
(六)不當或濫用署名:未參加科學研究或者論著寫作,而在別人發表的作品等成果中署名;未經被署名人同意而署其名等行為;在科研成果的署名位次上高於自己的實際貢獻的行為;未經被署名人允許的隨意代簽、冒簽;損害他人著作權,侵犯他人的署名權,將做出創造性貢獻的人排除在作者名單之外。
(七)採用不正當手段干擾和妨礙他人研究活動,包括故意毀壞或扣壓他人研究活動中必需的儀器設備、文獻資料,以及其它與科研有關的財物;故意對競爭項目實施不正當競爭行為。
(八)參與或與他人合謀隱匿學術劣跡,包括參與他人的學術造假,與他人合謀隱藏其不端行為,監察失職,以及對投訴人打擊報復。

C. 什麼是學術道德

學術道德被認為是學術共同體從事學術研究時遵循的道德。 學術道德既與學術研究的特性有關,也與社會道德(觀念) 對其的塑造相連。現代社會除魅就是學術研究取代宗教: 學術研究消滅宗教信仰的神秘,以理性可控的方式攫取宗教神聖性。 學術研究成為新社會的新「神」。科學家、學者成為了「先知」。 學術研究由此獲得了神聖性。 而學術研究的本性則要求誠實的告知或者揭示世界的真理, 而毋須或不應顧及其後果,哲人施特勞斯將之稱為「知性真誠」。 但顯然,一個人的有生之年無法窮盡真理, 這意味著學術研究是人類的事業,即它必須依賴前人, 同時又必須為後人做嫁衣。 這需要學術研究人員必須具有真正的獻身精神和最大誠信, 否則他既欺世盜名,又誤導後人,徹底貽害現代社會的新神—— 學術研究的順利展開。因此,何中華教授這樣描述學術道德,「 大體而言,它應包括『誠』與『敬』兩方面。『誠』 意味著既不自欺也不欺人; 所謂不自欺就是治學應該做到不隱瞞自己的真實見解, 從而問心無愧,不受外部因素的誘惑和干擾; 所謂不欺人即指充分尊重他人的學術成果,恪守學術規范, 拒絕一切學術不端行為。『敬』 意味著對學術事業心存虔敬之心和敬畏之情, 保持對學術的目的性追求,避兔學術的工具化;捍衛學術的純粹性、 神聖性和超高性,以維護其尊嚴。」

D. 學術道德包括哪些內容

學術道德包括:
(1)學術誠信

(2)學術規范。
(3)學術倫理。
(4)學術責任。
(5)學術精神。

E. 一稿多投是違反學術道德的嗎為什麼

答: 「一稿多投」是指作者把自己的作品同時或者先後向不同的出內版社或其他媒體發表容邀約,這種行為是違反學術道德的,背離了學校道德的要求。
「一稿多投」的行為不必要地浪費了期刊版面及編輯和審稿人的時間; 對相關期刊的聲譽造成不良影響;攪亂了依據科學成果的發表所建立的學術獎賞機制;違反了版權法。

F. 遵守學術道德的意義

學術道德是指復進行學術研製究時遵守的准則和規范。遵守學術道德,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要有誠信。考試作弊、抄襲作業、無疑都屬於誠信缺失的范圍。而論文寫作中的剽竊可以歸入更低門檻的道德范疇。
學術道德是治學的起碼要求,是學者的學術良心,其實施和維系主要依靠學者的良心及學術共同體內的道德輿論。它具有自律和示範的特性。

G. 如何遵守學術道德規范 資源學院

良好的學術道德對樹立優良學風、培養正
直誠信的拔尖創新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在研究生中形成遵循學術規范、嚴守學術道德的良好氛圍,使得每個研究生具備良好的素質,實現更好的自身價值,才能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才能創造更大的財富。
學術道德規范是科研工作者應遵循的基本倫理和規則,是保證正常學術交流、提高學術水平、實現學術創新的根本保障。恪守學術道德、遵守學術規范應該是每個江科大研究生的基本行為准則。為此學校提出了很多倡議,總結如下:
一、增強歷史使命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做一個與時俱進的新時代大學生。
二、堅持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嚴謹求學,誠實做人。尊重科學事實,堅守學術道德,自覺維護學校學術聲譽。
三、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遵守學術刊物引文規范。在學術論文中明確表明引用他人成果與觀點等內容;杜絕剽竊、抄襲、篡改、偽造、泄露、一稿多投和故意歪曲他人學術觀點等違反學術規范與學術道德的行為。
四、以行之有效的學術活動踐行學術道德。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建立良好的時間觀念、自控能力,努力拚搏,嚴謹求實,用實際行動形成健康向上、學風嚴謹的學習氛圍。
五、探究真理,追求卓越。在探索科學和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做到不為名利、甘於寂寞、銳意創新、奮力拚搏,努力把握科技前沿,創造有利於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真知灼見。

H. 學術道德的基本概念

道德是社會抄意識形態之一,是反襲映和調整人們現實生活中的利益關系,用善惡標准評價,依靠人們內心信念、傳統習慣和社會輿論維系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的總和。作為道德組成部分之一的職業道德是所有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涵蓋了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職業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系。
隨著現代社會分工的發展和專業化程度的增強,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整個社會對從業人員職業觀念、職業態度、職業技能、職業紀律和職業作風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在「為人師表、行為世范」的教師行業,職業道德如何更是影響到「國家的未來」。
因此,大力倡導品德高尚的教師職業道德便顯得尤為重要。當前,學術活動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其中高校是開展學術活動的有生力量,作為高校學術活動主力軍的高校教師,其職業道德組成部分之一的學術道德是指其在從事學術研究活動的整個過程及結果中,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系時,所應遵循的行為准則和規范的總和。
學術道德是治學的起碼要求,是學者的學術良心,其實施和維系主要依靠學者的良心及學術共同體內的道德輿論。它具有自律和示範的特性,學術道德的缺失無疑意味著學術失范現象的產生和蔓延。

I. 什麼是學術道德

學術道德被認為是學術共同體從事學術研究時遵循的道德。
學術道德既與學術研究的特性有關,也與社會道德(觀念)
對其的塑造相連。現代社會除魅就是學術研究取代宗教:
學術研究消滅宗教信仰的神秘,以理性可控的方式攫取宗教神聖性。
學術研究成為新社會的新「神」。科學家、學者成為了「先知」。
學術研究由此獲得了神聖性。
而學術研究的本性則要求誠實的告知或者揭示世界的真理,
而毋須或不應顧及其後果,哲人施特勞斯將之稱為「知性真誠」。
但顯然,一個人的有生之年無法窮盡真理,
這意味著學術研究是人類的事業,即它必須依賴前人,
同時又必須為後人做嫁衣。
這需要學術研究人員必須具有真正的獻身精神和最大誠信,
否則他既欺世盜名,又誤導後人,徹底貽害現代社會的新神——
學術研究的順利展開。因此,何中華教授這樣描述學術道德,「
大體而言,它應包括『誠』與『敬』兩方面。『誠』
意味著既不自欺也不欺人;
所謂不自欺就是治學應該做到不隱瞞自己的真實見解,
從而問心無愧,不受外部因素的誘惑和干擾;
所謂不欺人即指充分尊重他人的學術成果,恪守學術規范,
拒絕一切學術不端行為。『敬』
意味著對學術事業心存虔敬之心和敬畏之情,
保持對學術的目的性追求,避兔學術的工具化;捍衛學術的純粹性、
神聖性和超高性,以維護其尊嚴。」

熱點內容
婚姻法的婚後財產分割 發布:2025-08-24 07:09:47 瀏覽:890
水法規定提高 發布:2025-08-24 07:09:12 瀏覽:38
尚法以法治國 發布:2025-08-24 07:00:12 瀏覽:69
徐州銅山區法院 發布:2025-08-24 06:34:48 瀏覽:333
法院認可的 發布:2025-08-24 06:14:41 瀏覽:26
刑事訴訟法笫六十七條 發布:2025-08-24 06:11:34 瀏覽:497
稅收立法權研究 發布:2025-08-24 06:11:02 瀏覽:649
下列關於合同法 發布:2025-08-24 06:01:46 瀏覽:248
保亭法院江 發布:2025-08-24 05:57:01 瀏覽:771
司考行政法案例分析題 發布:2025-08-24 05:32:05 瀏覽: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