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特徵是什麼

道德特徵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1-01-17 10:54:19

『壹』 道德有哪些基本特性

(一)調節手段的特殊性:道德的調節作用不是通過國家強行制訂和強制推行的,而是依靠社會輿論、教育、習俗以及人們內心信念的力量,自覺約束、自我節制、自我規范自己的行為。道德的調節作用雖然不需要強制執行機構,但道德評價卻貫穿於道德作用的全過程。

道德評價是通過善與惡、正義與非正義、公正與偏私、誠實與虛偽等道德觀念評價自己或他人的行為,從而調整人們之間的關系,促進個人良心道德品質和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

道德的調節作用也具有精神上強制性的一面,但它同法律規范、管理規范等硬性規范的強制性是不同的。不道德行為要受到社會輿論的壓力、群眾的批評、良心的責備,形成一種強大的意識力量的壓力,要人們悔過自新,棄惡從善,從而符合整個社會的行動規范。

(二)道德作用的廣泛性:道德作為調節人與人、個人與社會的各種利益關系的行為規范,其作用貫穿於人類的各個社會形態,廣泛地存在於社會關系的各個領域。道德作為獨立的意識形態,所涉及的范圍比政治、法律、宗教等更為廣泛。道德作用的廣泛性,要求人人都要講道德,自覺遵守道德的規范。

(三)道德規范的多層次性:歷史上各個時代的道德都有其層次和序列性,不論哪個階級的道德規范體系,都體現出多層次性的特點。

這是由於人們在社會生活中,處於各種關系之中。在一個階級內部、一個單位、一個家庭,人們之間的關系是多種層次的,社會關系的多樣性和層次性決定了道德規范的層次性。為此,我們應根據道德規范多層次性這個特點,對不同對象提出不同的道德要求。

(四)道德內容的階級性:在階級社會里,由於人們所處的經濟地位不同,階級利益也必然不同。這就形成了不同的甚至完全對立的道德觀念、道德原則和規范,以及不同的道德評價標准等。

在階級社會中,道德內容的階級性主要表現在:階級社會的一切道德,都是不同階級根本利益的反映,都是為一定階級的利益服務的;一切階級都是從自身的階級利益出發,確定本階級的道德原則、道德規范和道德評價標准;不同階級的道德,體現不同階級的意志和要求。總之,一切階級的道德,無不是該階級的一種特殊思想工具。

(五)道德形態的繼承性:道德作為一種相對獨立的意識形態,有著自身的發展過程。人類對於道德准則的認識,經歷了曲折的前進過程。階級社會中各階級的道德除了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內容之外,還有某些一致及相似之處,即人們必須普遍遵循的共同行為准則。

所以,堅持道德的階級性,並不排除道德的繼承性。當然,這種繼承性是在對前人道德遺產予以分析的基礎上進行批判地繼承,即吸取道德的優秀成果部分,剔除其糟粕的部分。

道德的以上特性,特別是道德的階級性和歷史繼承性啟迪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繼承中華民族傳統道德的積極思想和規范,用以豐富和完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也包括我們公務員的道德體系,同時還要抵禦和消除腐朽道德觀念對我們公務員的進攻和腐蝕。

『貳』 請問道德的特徵是什麼

道德的起源

一、倫理學史上的爭論
神啟論把道德起源歸結於神秘的天啟和神的意志。
理念論倫理學認為道德起源於至高的理念和精神。教育論、環境論和社會關系論所指的外在條件和外部的事物已是屬人的事物和條件,這些思想已具有了唯物主義的萌芽和傾向。
先天論認為,道德根源於人生而有之的東西。
本能論認為道德根源於人的本能和本性。
人性論認為,道德根源於人類自然的天性,人的自然本性、本能決定共同的人性,是決定社會本質的共同的東西,因而也是決定道德的根本層次。所以一定社會的階級道德的產生和形成都是與人的自然本性密切相關的,人的本性不僅決定了道德的產生,而且決定了道德發展的總趨勢。道德正是為了滿足人們的本能欲求和自然感覺而產生的一種工具性的方式。
需要論認為,道德是人根據自己的生存發展需要,自己為自己立法的產物。道德作為人類社會的重要成果源於人的需要,人類社會產生了道德,就是因為道德滿足了人的某種需要。人類通過各種對世界的掌握方式來滿足自身的各種需要,以實現對自己的肯定和發展。而道德作為人類理性的結晶,不是表達個人的偏愛和欲求,而是表現人們的共同願望和需要。從道德發生的歷史看,道德產生於人們調節社會群體內部各種關系以維護一定社會秩序以及個人自我肯定、自我發展的需要。這用千百年來客觀存在著的道德協調性因素和進取性因素就可證明。

二、道德的起源
(一)經濟關系決定道德的產生是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道德根源於經濟關系,是從歸根結底的意義上講的。一是說決定道德產生的要素都是在經濟關系的不同作用下產生的;二是從歸根結底的意義上來理解經濟是道德的根源,可以避免對經濟決定道德產生簡單的、機械的理解。道德的產生最終只能從經濟關系中找到根源,經濟關系是道德產生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二)勞動實踐是道德產生的動因。首先,勞動實踐是人的創造性的體現。其次,經濟關系對道德的決定作用,是通過勞動實踐起作用的,勞動實踐是道德產生的根本動力。另外,勞動實踐的創造推動了道德的產生。
(三)倫理關系是道德發生的前提。道德是對利益的調節,而利益關系和矛盾是存在於廣泛的社會關系中的。沒有社會關系,就不會有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利益沖突,也就不會有道德的發生。只有在倫理關系中,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才存在調節和規范的問題。作為社會關系中的社會分工,是道德作為一種社會現象發生的關鍵。
(四)人的生存與發展需要是道德發生的誘因。首先,人類生存的需要是道德發生的直接原因。為了調節人們的利益需要,最初便形成了一些最簡單的行為規范和准則,以緩和利益的沖突和矛盾。其次,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人的生存需要不再是社會利益的主要矛盾時,由人們的發展的需要所引發的矛盾沖突就會成為道德所要調節的主要內容。
(五)意識水平是道德發生的主觀條件。人類的意識是在實踐中產生的,但一經產生就具有相對獨立性。這種獨立性一是表現在它使社會實踐中存在的經濟關系、社會關系服從於人的需要;二是表現在意識由不自覺到自覺的過程所形成的能動作用。

第二節 道德的本質

一、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道德的一般本質)
社會經濟關系對道德的決定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社會經濟結構的性質直接決定各種道德體系的性質。
2、社會經濟關系所表現出來的利益,直接決定著道德的基本原則和主要規范。
3、在階級社會中,人們在同一經濟結構中的不同地位和不同利益,也決定著各種道德體系的階級屬性、社會地位和彼此間的矛盾斗爭。
4、經濟關系的變化必然引起道德的變化。

二、道德是一種特殊的調節規范體系(道德的特殊本質)
1、道德規范是一種非制度化的規范。
2、道德規范沒有也不使用強制性手段為自己開辟道路。
3、道德規范是一種內化的規范。

三、道德是一種實踐精神(道德的深層本質)
道德需要促使人類結成相互滿足的價值關系,推動人們改善這種關系,調節人與人的交往、協作,完善人的人格,形成人類特有的實踐精神。
道德是有目的的活動。目的性是人類活動的最基本特徵,也是人類精神能夠進入實踐的主要依據。道德源於現實,又超越現實,道德是理想與現實的統一體。道德作為實踐精神,以其理想性、目的性指引人們的行為,將理想轉化為現實。學習倫理學不僅僅在於掌握有關的理論知識,更在於將這些理論知識應用於實踐。我們訴諸理智、情感,更要訴諸行動,自覺修養,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

『叄』 社會主義道德的特徵包括()

社會主義道德體系,是指社會主義道德不同層次、不同方面的行為規范有機結合起來的整體。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指社會主義道德的內容體系,它由各方面的道德規范構成,如政治道德、商業道德、家庭道德以及各行各業都有自己具體的規范、具體的內容,各種規范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構成了社會主義道德的內容體系。另一方面是指社會主義道德的層次體系。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由低到高存在著四個層次的道德要求。處於最低層次的、也就是最簡單、最一般的道德要求,是社會主義起碼道德要求,它包括社會公德和家庭道德兩大部分。處於第二層次的是社會主義基本道德,具體概括為「五愛」,即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處於第三層次的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特殊道德要求。
處於第四層次的是共產主義道德。這是社會主義時期的最高道德要求。以上這四個層次的道德要求有機結合,構成了社會主義道德的層次體系。
社會主義道德存在層次體系,這是由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特點決定的。
首先,由於社會主義時期的經濟基礎是多種經濟成分並存,多種利益主體並存,多種分配方式並存,這從根本上決定了社會主義的道德要求是多種層次並存。就所有制形式而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存在著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全民(國家)所有制、集體所有制、混合所有制、私人所有制和個體所有制等,多種經濟成分並存必然出現多種利益主體,包括國家利益、集體利益、私人利益、個人利益等等。私人利益也是個人利益,但這不是一般的個人利益,而是對社會財富佔有量相對較大的人的個人利益。據統計,到2000年底,全國40%以上的財富集中在1%的人的手裡。這1%的人的個人利益與一般的個人利益是不可同日而語的。由於存在著多重經濟成分和多重利益主體,決定了不能只有一種道德要求,必須要有適應多重利益主體的道德要求。
第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還存在著封建道德糟粕殘余的影響,還存在著西方資產階級道德中腐朽成分的影響,人們的思想覺悟還沒有達到足以完全抵制和消除這些影響的程度,這也決定了我們必須從實際出發,不能只有一種道德要求,而要有適應不同覺悟程度的人的道德要求。在「極左」時期,我們曾經企圖用一種美好的、理想化的道德去要求每個人,結果造成道德要求與道德現實脫節,道德承諾與道德行為背離,並沒有也不可能形成所期望的道德局面。

『肆』 簡述道德行為的基本特徵。

道德行為的基本抄特徵襲
1、道德品質與道德行為是統一的。
2、道德品質是自覺意志的結果。
3、道德品質是通過道德行為整體表現出來的穩定的特徵和傾向。
4、道德品質對於一個人的身心健康、塑造完美人格和立志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伍』 簡述中國傳統道德思想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主要特點為:
1、在來道德價值的最終自目標上,追求「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交融的境界。
2、在道德價值的應用上,重視道德思想與政治思想的融合。
3、在道德價值的導向上,為維護血緣關系、宗法制度和君主專制,強調個體服從整體。
4、在道德價值的分寸把握上,具有中庸居間的性質。
5、在道德價值的取向上,具有「重義輕利」、「貴義賤利」的傾向。

『陸』 道德行為的基本特徵

道德行為的基本特徵在於,它是個體對他人和社會利益的自覺認識和自由選擇的表現。作為一種社會行為,它並不是孤立的純粹道德意義上的行為,它可以進行善惡評價。善惡的標准取決於它是否有利於他人和社會。

因此,道德行為也可以說是能夠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則和規范進行評價的社會行為。它可以是一時性的,也可以是經常性的。那種已經鞏固且自動化了的道德行為變成了道德行為習慣。組織行為練習是使道德行為轉化為道德行為習慣的重要途徑。

(6)道德特徵是什麼擴展閱讀

改善組織成員的道德行為

(一)挑選高道德素質的員工

人在道德發展階段、個人價值體系和個性上差異的存在使管理者有可能通過嚴格的挑選過程(挑選過程通常包括審查申請材料、組織筆試和面試以及試用等階段)而把低道德素質的求職者淘汰掉。

(二)建立倫理守則和決策規則

倫理守則是表明組織的基本價值觀和組織期望員工遵守的倫理規則的正式文件。倫理守則既要相當具體以便讓員工明白以什麼樣的精神來從事工作、以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工作,也要相當寬泛以便讓員工有判斷的自由。

(三)在倫理方面領導員工

高層管理人員在倫理方面的領導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①高層管理人員在言行方面是員工的表率——盡管他們所做的比所說的更為重要,所以他們作為組織的領導者要在倫理方面起模範帶頭作用。如果高層管理人員把公司資源據為己有、虛報支出項目或優待好友,那麼這無疑向員工暗示,這些行為都是可接受的。

②高層管理人員可以通過獎懲機制來影響員工的倫理行為。選擇什麼人和什麼事作為提薪和晉升的對象,會向員工傳遞強有力的信息。

(四)設定工作目標

員工應該有明確和現實的目標。如果目標對員工的要求不切實際,即使目標是明確的,也會產生倫理問題。在不現實的目標的壓力下,即使道德素質較高的員工也會感到迷惑,很難在倫理和目標之間做出選擇,有時為了達到目標而不得不犧牲倫理。

(五)對員工進行倫理教育

越來越多的組織意識到對員工進行適當的倫理教育的重要性,它們積極採取各種方式(如開設研修班、組織專題討論會等)來提高員工的道德素質。

(六)對績效進行全面評價

如果僅以經濟成果來衡量績效,人們為了取得結果,就會不擇手段,從而有可能產生不符合倫理的行為。如果組織想讓其管理者堅持高的倫理標准,它在評價過程中就必須把倫理方面的要求包括進去。在對管理者的評價中,不僅要考察其決策帶來的經濟成果,還要考察其決策帶來的倫理後果。

(七)進行獨立的社會審計

有不符合倫理的行為的人都有害怕被抓住的心理,被抓住的可能性越大,產生不符合倫理的行為的可能性越小。根據組織的倫理守則來對決策和管理行為進行評價的獨立審計,會使不符合倫理的行為被發現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八)提供正式的保護機制

正式的保護機制可以使那些面臨倫理困境的員工在不用擔心受到斥責的情況下自主行事。例如,組織可以任命倫理顧問,當員工面臨倫理困境時,可以從這些倫理顧問那裡得到指導。

『柒』 什麼是道德的含義道德的含義及其特徵是什麼

道德的含義: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順理則為善,違理則為惡,以善惡為判斷標准,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

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 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動規范的總和。道德作用的發揮有待於道德功能的全面實施。道德具有調節、認識、教育、導向等功能,與政治、法律、藝術等意識形式有密切的關系。

道德的特徵:

1、共同性

道德有一定的共同性,指同一社會的不同階級,甚至不同社會的不同階級的道德之間,由於類似或相同的經濟條件、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而存在著某類相似或相同的特性。

2、民族性

民族性是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個性特徵,包括民族的精神、氣質、心理、感情、性格、語言、風俗、習慣、趣味、理想、傳統,以及生活方式和理解事物的方式等諸多方面。不同民族間道德的原則標准亦有所不同。

3、階級性

它指階級社會的各種道德都是為特定的階級利益服務的,因而都具有特定的階級屬性和特徵,可也要以和諧為目的。

4、歷史繼承性

道德與其它觀念一樣,既有發展的一面,又有繼承的一面。

5、自律性

道德主體藉助於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藉助於對現實生活條件的認識,自願地認同社會道德規范,並結合個人的實際情況踐行道德規范,從而把被動的服從變為主動的律己,把外部的道德要求變為自己內在良好的自主行動。

『捌』 請問道德的特點是什麼

道德的特點在於:它是人的文化心理結構中的自由意志,是人意識到自己的個體性的回感性生存與群答體(家庭、民族、階級、集團、和宗教等)社會性的理性要求處在尖銳沖突之中,個體最終自覺犧牲一己的利益、幸福以致生命,以服從某種群體的要求或利益。在這種理和欲的劇烈沖突中,理主宰以致戰勝了欲,可稱之為理性的凝聚。所以,這一特徵質的指的只是心理的形式,而不是心理的具體內容。

『玖』 職業道德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包括有限性、歷史繼承性、表達形式多種多樣性、紀律性等。

1、職業道德具有適用范圍的有限性。

每種職業都擔負著一種特定的職業責任和職業義務。由於各種職業的職業責任和義務不同,從而形成各自特定的職業道德的具體規范。

2、職業道德具有發展的歷史繼承性。

由於職業具有不斷發展和世代延續的特徵,不僅其技術世代延續,其管理員工的方法、與服務對象打交道的方法,也有一定歷史繼承性。如「有教無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始終是教師的職業道德。

3、職業道德表達形式多種多樣性。

由於各種職業道德的要求都較為具體、細致,因此其表達形式多種多樣。

4、職業道德兼有強烈的紀律性。

紀律也是一種行為規范,但它是介於法律和道德之間的一種特殊的規范。它既要求人們能自覺遵守,又帶有一定的強制性。就前者而言,它具有道德色彩;就後者而言,又帶有一定的法律的色彩。

就是說,一方面遵守紀律是一種美德,另一方面,遵守紀律又帶有強制性,具有法令的要求。因此,職業道德有時又以制度、章程、條例的形式表達,讓從業人員認識到職業道德又具有紀律的規范性。

(9)道德特徵是什麼擴展閱讀:

職業道德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職業道德是指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涌蓋了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職業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系。狹義的職業道德是指在一定職業活動中應遵循的、體現一定職業特徵的、調整一定職業關系的職業行為准則和規范。

不同的職業人員在特定的職業活動中形成了特殊的職業關系,包括了職業主體與職業服務對象之間的關系、職業團體之間的關系、同一職業團體內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及職業勞動者、職業團體與國家之間的關系。

職業道德的涵義包括以下八個方面:

(1)職業道德是一種職業規范,受社會普遍的認可。

(2)職業道德是長期以來自然形成的。

(3)職業道德沒有確定形式,通常體現為觀念、習慣、信念等。

(4)職業道德依靠文化、內心信念和習慣,通過員工的自律實現。

(5)職業道德大多沒有實質的約束力和強制力。

(6)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是對員工義務的要求。

(7)職業道德標准多元化,代表了不同企業可能具有不同的價值觀。

(8)職業道德承載著企業文化和凝聚力,影響深遠。

特徵:

1、職業性。職業道德的內容與職業實踐活動緊密相連,反映著特定職業活動對從業人員行為的道德要求。每一種職業道德都只能規範本行業從業人員的職業行為,在特定的職業范圍內發揮作用。

2、實踐性。職業行為過程,就是職業實踐過程,只有在實踐過程中,才能體現出職業道德的水準。職業道德的作用是調整職業關系,對從業人員職業活動的具體行為進行規范,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具體道德沖突。

3、繼承性。在長期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會被作為經驗和傳統繼承下來。即使在不同的社會經濟發展階段,同樣一種職業因服務對象、服務手段、職業利益、職業責任和義務相對穩定,職業行為的道德要求的核心內容將被繼承和發揚,從而形成了被不同社會發展階段普遍認同的職業道德規范。

4、多樣性。不同的行業和不同的職業,有不同的職業道德標准。

特點:

1、職業道德具有適用范圍的有限性。

每種職業都擔負著一種特定的職業責任和職業義務。由於各種職業的職業責任和義務不同,從而形成各自特定的職業道德的具體規范。

2、職業道德具有發展的歷史繼承性。

由於職業具有不斷發展和世代延續的特徵,不僅其技術世代延續,其管理員工的方法、與服務對象打交道的方法,也有一定歷史繼承性。如「有教無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始終是教師的職業道德。

3、職業道德表達形式多種多樣

由於各種職業道德的要求都較為具體、細致,因此其表達形式多種多樣。

4、職業道德兼有強烈的紀律性。

紀律也是一種行為規范,但它是介於法律和道德之間的一種特殊的規范。它既要求人們能自覺遵守,又帶有一定的強制性。

就前者而言,它具有道德色彩;就後者而言,又帶有一定的法律的色彩。就是說,一方面遵守紀律是一種美德,另一方面,遵守紀律又帶有強制性,具有法令的要求。例如,工人必須執行操作規程和安全規定;軍人要有嚴明的紀律等等。

因此,職業道德有時又以制度、章程、條例的形式表達,讓從業人員認識到職業道德又具有紀律的規范性。

道德不僅調節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而且平衡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要求人們端正對自然的態度,調節自身的行為。

環境道德是當代社會公德之一,它能教育人們應當以造福於而不貽禍於子孫後代的高度責任感,從社會的全局利益和長遠利益出發,開發自然資源發展社會生產,維持生態平衡,積極治理和防止對自然環境的人為性的破壞,平衡人與自然之間的正常關系。

一切不侵犯非己自由的自由都應受到保護,也就是說不能刻意欺壓別人,也不能讓別人故意欺壓自己。

這條法則是自由主義者提出的檢驗一切道德規范的標准,不符合這條規則的道德就是不平等的、迫害弱者的奴隸道德。換句話說,只要是與他人無關亦未侵犯他人自由和利益的行為,不應該被認為是不道德的、邪惡的、可恥的,不應該受到任何暴力干涉或輿論譴責。

『拾』 職業道德的特徵是什麼

1、職業性。職業道德的內容與職業實踐活動緊密相連,反映著特定職業活專動對從業人員行為的道屬德要求。每一種職業道德都只能規範本行業從業人員的職業行為,在特定的職業范圍內發揮作用。
2、實踐性。職業行為過程,就是職業實踐過程,只有在實踐過程中,才能體現出職業道德的水準。職業道德的作用是調整職業關系,對從業人員職業活動的具體行為進行規范,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具體道德沖突。
3、繼承性。在長期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會被作為經驗和傳統繼承下來。即使在不同的社會經濟發展階段,同樣一種職業因服務對象、服務手段、職業利益、職業責任和義務相對穩定,職業行為的道德要求的核心內容將被繼承和發揚,從而形成了被不同社會發展階段普遍認同的職業道德規范。
4、具有多樣性。不同的行業和不同的職業,有不同的職業道德標准。

熱點內容
法官干凈擔當心得體會 發布:2025-05-20 01:20:48 瀏覽:677
道德與信仰論 發布:2025-05-20 01:11:36 瀏覽:294
崑山律師事務所咨詢電話 發布:2025-05-20 00:57:02 瀏覽:750
工傷經濟法基礎 發布:2025-05-20 00:56:22 瀏覽:395
依法行政法律培訓內容 發布:2025-05-20 00:52:14 瀏覽:694
楊紫烜經濟法第六版 發布:2025-05-20 00:47:11 瀏覽:22
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案件年度報告 發布:2025-05-20 00:15:21 瀏覽:448
口頭協議有保人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20 00:15:13 瀏覽:819
2017年經濟法變化 發布:2025-05-20 00:13:54 瀏覽:74
范冰冰的魔法學院下載 發布:2025-05-20 00:12:13 瀏覽: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