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社會道德的內容是什麼

社會道德的內容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1-01-18 05:04:58

㈠ 社會公德的基本特徵和主要內容是什麼

一、社會公德的基本特徵:

1、基礎性。社會公德是社會道德體系的基礎層次,它被認為是每個社會的最低道德規范,是維護社會公共生活正常發展的最基本道德要求。遵守社會公德是每個人在社會生活中的最低道德要求。在此基礎上,有許多更高的道德標准和要求。社會道德水平也反映了社會道德水平。

2、全民性。社會公德是社會全體成員都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具有最廣泛的群眾性和適用范圍。在同一個社會里,任何一個社會成員無論屬於哪個階級、什麼職業,都必須遵守社會公共生活的簡單規則,否則就會受到輿論的譴責。

3、相對穩定性。社會公德作為「多少世紀以來人們就知道的、千百年來在一切行為守則上反復談到的、起碼的公共生活規則」,是人類歷代調整公共生活中最普遍關系的經驗結晶。

這種最普遍的關系存在於不同的時代和社會形態中,因此調整這種關系的社會道德在歷史上比其他道德分支具有更大的穩定性。而且,隨著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社會道德始終保持和發展其進步性和合理性,消除其落後性和不合理性。

4、簡明性。社會公德大多是生活經驗的積累和風俗習慣的提煉,往往不需要做更多的說明就能被人們理解。

5、滲透性。社會公德具有廣泛的滲透性,它作為調節公共生活的准則,它包含了遵紀守法,保持公共衛生,敬老愛幼,尊師愛生,言而有信,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禮貌待人,互相謙讓,濟困扶危,拾金不昧,見義勇為等等。

二、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

1、文明禮貌

2、助人為樂

3、愛護公物

4、保護環境

5、遵紀守法



(1)社會道德的內容是什麼擴展閱讀:

社會公德的作用和重要性:

1、社會公德的作用:社會公德的這種作用體現在:一方面是肯定、維護和促進一切有利於或有利於社會和個人生存、發展和完善的思想和行為;另一方面否定、抑制和阻止一切有礙於或有害於社會和個人生存、發展和完善的思想和行為。

2、社會公德的重要性:隨著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變和發展,人們的公共交往領域在不斷擴展,人際傳播半徑也大大突破了以往的地域限制。人們之間,特別是陌生人之間的社會交往越來越頻繁和復雜。

相應地,規范人與人之間行為的規范必須豐富而復雜,其中一些規范被納入強制性法律規范,另一些規范則以社會公德的形式制約人們的行為。因此,正是公共傳播領域迅速擴張的社會背景,決定了社會公德在調整人們社會交往活動中除了法律法規外,在社會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㈡ 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是( )

【答案】B
【答案解析】試題分析: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是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其他選項均不是社會公德的內容,排除,故選B。
考點:本題考查社會公德的內容。

㈢ 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有:

1、文明禮貌

社會公共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應該和諧相處,舉止文明以禮相待。

2、助人為樂

助人為樂,見義勇為是社會成員在公共生活交往中用以調整相互關系的最一般的行為規范之一。

3、愛護公物

愛護公共財物是社會公德極其重要的內容。尤其在公共場合更要注意這一點。

4、保護環境

為了保持社會公共生活的環境整潔、舒適和干凈,保障社會成員的身體健康,每個公民都應當講究公共衛生、保護生活環境,這也是社會公共生活中人們應當遵循的最基本的行為規范。

5、遵紀守法

法律是對公民行為的必要約束及規范,是對道德的補充。自覺遵守法律法規、紀律,是社會公德最基本的要求。

社會公德 (social ethics; social morals) 簡稱「公德」。是指存在於社會群體中間的道德,是生活於社會中的人們為了我們群體的利益而約定俗成的我們應該做什麼和不應該做什麼的行為規范。

(3)社會道德的內容是什麼擴展閱讀:

社會公德的主要特點:

1、基礎性

社會公德是社會道德體系的基礎層次,在每一個社會都被看做是最起碼的道德准則,是為維護社會公共生活的正常進行而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遵守社會公德,是對社會生活中每個人的最低層次的道德要求,在此基礎之上還有許多更高的道德標准和道德要求。

2、全民性

社會公德是社會全體成員都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具有最廣泛的群眾性和適用范圍。在同一社會中,任何社會成員不管屬於哪個階級或從事何種職業,對於社會公共生活的簡單規則,都必須遵守。

3、相對穩定性

社會公德作為「多少世紀以來人們就知道的、千百年來在一切行為守則上反復談到的、起碼的公共生活規則」,是人類世世代代調整公共生活中最一般關系的經驗的結晶。

4、滲透性

社會公德具有廣泛的滲透性,它作為調節公共生活的准則,包含著非常廣泛的內容,諸如遵守公共秩序,保持公共衛生,敬老愛幼,尊師愛生,言而有信等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社會公德

㈣ 社會公德的基本內容和核心內容是什麼

您好!我給您的答案是教育部社會科學司和教育部考試中心的編制的,內容如下:專
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屬有五個方面: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和遵紀守法。
其中,文明禮貌是社會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
助人為樂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和原則在公共生活領域的體現;
愛護公物是整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
保護環境是社會公德的重要內容;
遵紀守法是社會公德最基本的要求。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您!祝您快樂!^.^

㈤ 公共道德素質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社會公共道德,又稱善良風俗,是指由社會全體成員所普遍認許、遵循的道德准則。公共道德觀,核心是以人民為本的價值觀,其價值取向就是社會、集體、他人、個人利益的有機統一。
禮貌謙虛
為人要有禮貌,這是做人處世的最起碼的要求。禮貌是尊重自己的表現。對人有禮貌表現了一個人對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情感和態度。中國古代思想家十分強調禮節禮貌的重要性。荀子說:「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禮要求人們要儀表端莊,舉止文雅,言談謙虛,待人和氣,親切熱情。彬彬有禮的人,必然贏得人們的依賴和尊重。謙虛不是自卑,更不是貶低自己,而是一種外在的內在修養,表現為與人交往時虛懷若谷,尊重他人的人格,學習他人的長處,從不誇耀自己,自吹自擂,舉止言談謙恭有禮。

坦誠相見
人與人之間相處和交往,不僅要講究禮貌、謙虛和氣,尤其需要坦誠相見,使人放心,這樣才能贏得朋友,易於找到患難之交,這就是所謂的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道理。如果你能給予他人以誠摯的敬意和真心真意的贊揚,而不是用虛偽的奉承來滿足一個人的自尊,那麼任何一個人都可以變得更令人愉快,更通情達理,更易於與人合作。

成人之美,助人為樂
我國古代的孔子就大力倡導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一個人應當與人方便,切勿乘人之危,落井下石,或見死不救。愛人者人恆愛之,信人者人恆信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現實生活中的人不會時時快樂,事事順心,總有需要別人幫助救濟的時候。懂得了這個道理,就要主動幫助別人,以助人為樂。同樣的道理你幫助了別人,別人也會幫助你。幫助別人,為別人做好事,就會使人由於你的存在而愉快,因你的存在而欣喜,因你的出現而鼓舞。反過來,你也會得到別人的關心與幫助。因為,感恩圖報,禮尚往來,是人的共性要求與意識。

遵守秩序
社會公共秩序,是社會生活保持相對穩定與和諧的不可缺少的因素。遵守公共秩序,為的是不妨礙他人的正常活動,也是自己從事公共活動的必要條件。遵守公共秩序要求人們要有紀律觀念,有較強的律己自控能力。紀律反映了人們的共同要求,體現了人們的共同利益。一個沒有紀律觀念的人,很難自覺遵守公共秩序。紀律觀念的強與弱,又同人們的律己自控能力的高低有關。講究衛生是維護公共秩序的重要內容,是造成優美環境,使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證。它歷來是社會風尚的一個方面和代代相傳的傳統美德。

敬老尊師
中國是個文明古國,素有敬老愛幼尊師敬賢的美德。孔子把老者安之,少者懷之,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當作自己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標。孟子主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國語》有雲:「天生時而地生財,人其父生而師教之。」所以,尊師敬賢是「天理」之所使然。一般來說,老年人有豐富的生產知識和生活經驗,對社會或多或少地都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應該受到後輩的尊敬。兒童是社會的未來,人類的希望,在德智體諸方面都處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大人的關懷和照顧。師長是人生的向導和知識的傳播者,擔負著傳道、授業、解惑,傳承中華文明的重任。尊師,就是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賢者,一般是指那些德高望重為社會做出了較大貢獻的人類精英,對他們表示欽佩親敬,表達了一個社會的價值導向和人類的追求精神。今天,尤其應該恢復發揚敬老愛幼尊師敬賢的傳統美德,以造成良好的社會風尚。

愛護公物
公共財物是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的結晶,是社會發展,生產改善,社會成員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礎。每個公民都有法定的責任有義務,保護和增加社會公共財物。
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保守國家秘密,愛護公共財產,遵守勞動紀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53條)從此我們不難看出,愛護公物不僅是公民的道德規范,也是憲法規定的法定道德義務。
公共場所的建築物、古代文物、花草樹木、娛樂器具、交通工具等等,都是公共財物,所以,為保護在公共場所的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就必須制訂公共場所的紀律。人們應該正確認識紀律與自由的辯證關系。世界上沒有絕對的自由,自由是相對而言的,並受一定紀律的約束和限制。紀律是廣大群眾利益的體現。沒有紀律,人人為所欲為,也就沒有廣大群眾的自由了。人人遵守紀律,按公共場所的規定約束自己的行為,人人都可以得到相對的自由。使大家都能享受到公共場所的各種服務和便利。愛護公物的道德規范要求人們不僅要愛惜公共財物,還要同侵犯公共財產的行為做斗爭。

遵法守紀
遵法守紀是社會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社會發展的基本保證。它要求人們必須按照法律法規及紀律的有關規定行事。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社會的健康發展。否則,就會給社會和他人造成損失和傷害,甚至會造成社會的動盪不安。因此,憲法明確規定,公民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這是公民必須履行的道德義務。我國正處在經濟體制轉型期,人們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價值觀念、道德意識都在發生著急劇的變化,通過法紀的他律,確立公民的道德自律,就顯得特別重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切政治、經濟和其他活動,以至於公民的工作、學習、生活、娛樂秩序,都有賴於法律的規范,國家的穩定,也有賴於法紀的保障。廣大公民必須培養守法的精神,嚴格地自覺地遵紀守法。這樣,才能保證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保證社會有正常的秩序和穩定的環境。
社會公德是千百年來形成的廣泛深入人心的公共生活准則,它是一個社會精神文明狀況的綜合晴雨表,是社會風尚的最起碼的標志,是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反映。遵守社會公德,有助於防止不良社會風氣的滋生和蔓延,有助於造成良好的社會風尚和社會環境。

保護環境
保護環境主要是指保護自然生態環境,諸如水環境、大氣環境、土壤、礦產資源、動物資源等,也包括保護文物資源、文化資源、社會管理資源等重要內容。從根本上來說,它是對全人類的生存發展利益的維護,也是對炎黃子孫應盡的責任。
作為社會公德的新添內容,它的重要性不可小覷,同樣也需要我們的廣泛遵守和維護。在牢固樹立環保意識的基礎上,它依賴於每個社會公民身體力行,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從自己做起, 主動宣傳和踐行環境道德要求,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做出每個人力所能及的貢獻。

㈥ 社會中,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

1、文明禮貌

社會公共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應該和諧相處,舉止文明以禮相待。自覺杜絕說臟話、隨便猜疑、欺騙他人等惡習。這是處世做人最起碼的要求。

2、助人為樂

助人為樂,見義勇為是社會成員在公共生活交往中用以調整相互關系的最一般的行為規范之一。在公共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應該團結友愛,相互關心,相互幫助。愛人者人恆愛之,信人者人恆信之。

3、愛護公物

愛護公共財物是社會公德極其重要的內容。尤其在公共場合更要注意這一點。要愛護國家及公共財產不受侵犯。

4、保護環境

為了保持社會公共生活的環境整潔、舒適和干凈,保障社會成員的身體健康,每個公民都應當講究公共衛生、保護生活環境,這也是社會公共生活中人們應當遵循的最基本的行為規范。講究公共衛生,造成優美環境,是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證;是社會風尚的一個重要方面,體現出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

5、遵紀守法

法律是對公民行為的必要約束及規范,是對道德的補充。自覺遵守法律法規、紀律,是社會公德最基本的要求。公共生活中人們要能順利地進行社會活動,就必須要有規矩可循,就必須遵循一定的行為規范。

(6)社會道德的內容是什麼擴展閱讀

社會公德作為人類社會生活中最起碼、最簡單的行為准則,是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是適應社會和人的需要而產生的。它對人們的社會生活具有特殊且廣泛的社會作用。每個社會成員都應該自覺遵守社會公德。

1、遵守社會公德是維護社會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條件。社會公德是維護公共場所正常秩序和安定環境、維護現實社會生活的最低准則,是人們現實社會生活穩定發展的基本條件。

2、遵守社會公德是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社會公德發揮著維護現實的穩定、公道、揚善懲惡的功能,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起著強大的輿論監督作用和精神感召作用。社會公德的這種作用體現在:

一方面肯定、維護和促進一切有利於或有助於社會和個人生存、發展和完善的思想和行為;另一方面否定、抑制和阻止一切有礙於或有害於社會和個人生存、發展和完善的思想和行為。這主要是通過社會公德的規范方式來促進社會和個人棄惡揚善,扶正祛邪,從而指導人們的思想和行為,非強制性地調節和規范著社會生活中人們的言論和行動,維護社會公共生活秩序,有效地為滿足社會與社會成員的需要服務。

3、社會公德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社會公德是社會道德的基石和支柱之一,社會公德對社會道德風尚的影響穩定而深刻、廣泛而持久。社會道德又是社會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從人們實踐社會公德的自覺程度和普及程度,可以看出整個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狀況。

因此,如果社會公德遭到了踐踏和破壞,整個社會的道德體系就可能會瓦解,整個社會的安定團結也將被破壞,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也就不可能真正搞好。社會的精神文明當然包括多方面的內容;但在一定的歷史發展階段,社會的道德風尚通常是衡量一個社會的精神文明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是整個人類社會精神文明發展的一種反映和體現。

因為,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的精神面貌總是先從社會風尚中表現出來。總之,在一定意義上說,社會主義社會的社會公德是社會主義進行的基礎,是現代社會必須高揚的基本道德。每個社會成員都應該增強社會公德意識,自覺地以社會責任感考慮自己的行動,遵循體現社會群體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公共規范。

㈦ 什麼是道德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道德,是由思想行為所表現的,有一定標準的,社會、風俗,習慣回。美德,美就是美的答事物;德,古稱之為得;合起來解釋就是,美的事物可以吸引和得到社會中的一切。丑德不成其為德,所以,道德僅僅是一種表現形式,屬於中性。
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有五個方面: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和遵紀守法.
其中,文明禮貌是社會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
助人為樂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和原則在公共生活領域的體現;
愛護公物是整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
保護環境是社會公德的重要內容;
遵紀守法是社會公德最基本的要求.

㈧ 什麼叫做社會公德,它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是:

1,文明禮貌

2,助人為樂

3,愛護公物

4,保護環境

5,遵紀守法

㈨ 社會道德的社會道德內容

集體主義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原則,是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在社會主義社會,人民當家作主,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使集體主義成為調節三者利益關系的重要原則。要把集體主義精神滲入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個層面,引導人們正確認識和處理國家、集體、個人的利益關系,提倡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當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反對小團體主義、本位主義和損公肥私、損人利己,把個人的理想與奮斗融入廣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奮斗之中。
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是每個公民都應當承擔的法律義務和道德責任。必須把這些基本要求與具體道德規范融為一體,貫穿公民道德建設的全過程。要引導人們發揚愛國主義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熱愛祖國、報效人民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祖國利益、民族尊嚴為最大恥辱,提倡學習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方法,艱苦創業、勤奮工作,反對封建迷信、好逸惡勞,積極投身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
社會公德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在現代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不斷擴大,人們相互交往日益頻繁,社會公德在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會穩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為公民個人道德修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現。要大力倡導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鼓勵人們在社會上做一個好公民。
職業道德是所有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涵蓋了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職業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系。隨著現代社會分工的發展和專業化程度的增強,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整個社會對從業人員職業觀念、職業態度、職業技能、職業紀律和職業作風的要求越來越高。要大力倡導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鼓勵人們在工作中做一個好建設者。
家庭美德是每個公民在家庭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涵蓋了夫妻、長幼、鄰里之間的關系。家庭生活與社會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正確對待和處理家庭問題,共同培養和發展夫妻愛情、長幼親情、鄰里友情,不僅關繫到每個家庭的美滿幸福,也有利於社會的安定和諧。要大力倡導以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為主要內容的家庭美德,鼓勵人們在家庭里做一個好成員。
最近看到兩個關於「職業道德與社會公德」的事例,讀後讓我感慨良深。
第一個事例是關於一個得了心臟病的司機的故事。當他在開車送乘客的時候,心臟病突發,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分鍾,他緩緩地把車停在了路邊,讓乘客們安全下車,然後把車熄火,確保交通正常運行。做完這些之後,一個人靜靜地趴在方向盤上,就這樣失去了自己寶貴的生命。那個司機姓黃,這個模範的名字已經被廣大群眾牢牢記在了心裡。
還有一份資料,內容是一個清華大學的學生用「化學武器」燒熊。在北京的一個動物園里,已經發生了好幾次「燒熊」事件了,有的是棕熊,有的是黑熊,而令人感到費解的是,「燒熊殺手」都是一個人--- 一個清華大學的學生。這又是一篇關於社會公德的事例,卻與上一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以上兩個正反事例都說明了一個社會公德的問題。那個司機的品質很好,為了不發生危險事件,在他寶貴生命即將結束的最後一分鍾里做了三件事,保證了那些乘客的安全;而第二個事例中的那個學生令人發指,難道他與熊之間有著血海深仇嗎?可那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呀,怎麼能說燒就燒了呢?難道這個學生就沒有想到燒熊的後果嗎?為了燒熊而犯法,這樣值得嗎?這可真是一個有著八九十年歷史的清華大學的恥辱啊!

㈩ 什麼叫做社會公德,它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社會公德的內容是對公共生活的方方面面提出的基本規范和要求。主要包回括:

(1)懂文明講答禮貌,尊重他人,和諧相處。

(2)助人為樂,見義勇為。在公共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應該團結友愛,相互關心,相互幫助。

(3)愛護公物,不亂寫亂畫,不損壞公共物品。

(4)保護環境,環境直接影響著社會成員的身體健康,每個公民都應當講究公共衛生,保護生活環境。

(5)遵紀守法,這是對每個公民的最低要求。

熱點內容
和解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21 03:21:31 瀏覽:729
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鍾育周 發布:2025-05-21 03:12:18 瀏覽:277
司法認知范圍 發布:2025-05-21 03:03:15 瀏覽:912
法律援助中心財務管理制度 發布:2025-05-21 03:01:47 瀏覽:868
離職多久不可以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21 02:52:06 瀏覽:84
交通認定書沒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21 02:40:03 瀏覽:172
商業合同怎樣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21 02:39:20 瀏覽:168
畫法治繪畫 發布:2025-05-21 02:35:09 瀏覽:387
民法專家賈 發布:2025-05-21 02:35:03 瀏覽:594
區法院編制 發布:2025-05-21 02:33:42 瀏覽: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