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律己不律人

道德律己不律人

發布時間: 2021-01-18 23:35:47

❶ 怎麼看 道德只宜律己,不宜律人.這句話

道德的標准不是明確的,執行沒有強制力,完全靠個人自覺。所以才有了法律,有國家強制力做為後盾,用來維持社會的穩定。

❷ 閱讀《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嚴於律己,遵守公德》部分,然後回答問題。32.遵守國家法律,不做法律禁

(1)法律、法規、道德。(寫出其中的兩種即可)
(2)維護社會秩序版,保證生活和諧。或保證公共權生活順利的實現,為每個人平等地參與社會提供穩定的環境。或保證人們正常地與別人交往,相互扶持、相互幫助形成良好的社會秩序,促進社會生活的和諧幸福。
(3)「略」。
(4)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身文明程度、增強規則意識);從自己做起;養成遵守規則的行為習慣;做規則的監督者。(寫出兩種做法即可)

❸ 道德更能律己的立論應該怎麼立

所有不違法,當事人卻不敢講出來讓大家知道的事情,都是道德在起作用,所以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都會考慮如果讓別人知道了怎麼辦,這就是道德能夠起到律己作用的重要標志。

❹ 道德這個東西,用於律己時,好過一切法律;用於律他時,壞過一切私刑請問這是啥意思

意思是不能道德綁架,不能以自己的道德標准去要求別人。你的道德對別人也許是不道德的,別人的道德對你也許是不道德的。

❺ 律人不如律己的小故事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小偷偷了我的東西,被我逮住後,暴揍了一頓,告誡他今後要講「回道德」答,不可再犯」。請問:在這個案例中,是小偷不道德,還是我不道德?在高喊「以德治國」的國度里,只要聽到個「偷」字,似乎人人恨得牙根發癢,非殺之而後快。但是,如果以法律來評判雙方的行為,高喊要別人 講道德的我,不但不道德,而且違法。 高喊以德治國的人群,對於別人的行為,完全以自己的感受來評判,而只有以法治國的公民,才會對別人的行為,用法律的統一標准來衡量。

小偷偷東西,固然可恨,但是,多數情況下,也是處於無奈。在西方的法律中,對於飢餓而搶劫,作為特殊案例,而給予特殊處理。為延續自己的生命,只要不危害他人生命、健康的前提下,致使他人的財物受損,並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給予補嘗,這樣的案例定為無罪。在法律許可的范圍之內。可見:誰說法不容情?正因為法律是人們行為的底線,只要所有人,都能以法行事,社會才會變成真正的有情有義的社會。

❻ 律人不如律己的事例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小偷偷了我的東西,被我逮住後,暴揍了一頓,告誡內他今後要講「道容德」,不可再犯」。請問:在這個案例中,是小偷不道德,還是我不道德?在高喊「以德治國」的國度里,只要聽到個「偷」字,似乎人人恨得牙根發癢,非殺之而後快。但是,如果以法律來評判雙方的行為,高喊要別人 講道德的我,不但不道德,而且違法。 高喊以德治國的人群,對於別人的行為,完全以自己的感受來評判,而只有以法治國的公民,才會對別人的行為,用法律的統一標准來衡量。

小偷偷東西,固然可恨,但是,多數情況下,也是處於無奈。在西方的法律中,對於飢餓而搶劫,作為特殊案例,而給予特殊處理。為延續自己的生命,只要不危害他人生命、健康的前提下,致使他人的財物受損,並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給予補嘗,這樣的案例定為無罪。在法律許可的范圍之內。可見:誰說法不容情?正因為法律是人們行為的底線,只要所有人,都能以法行事,社會才會變成真正的有情有義的社會。

❼ 道德用於律己好過一切法律,用於律他時卻壞過一切私心。怎麼解釋呀,其中道理是舉例說說

用道德律己,指的是用道德去嚴格的要求自己的行為,比用法律去規范自己的行專為要好,因為法律屬是最低的道德標准。而用道德去律他,即用道德去要求別人,指的是,總是以聖人的標准去要求別人,別人辦的事情有一點自己看不過去,就立刻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去指責別人,而自己犯錯誤的時候,卻希望別人以聖人的姿態來原諒自己。這樣的行為不單純的是自私,而是一種比自私更加嚴重的獨裁心裡。

❽ 以誠信建設為中心,加強什麼教育,形成修身律己

廣泛開展道德實踐活動.以誠信建設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禮讓寬容的道德風尚

❾ 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嚴於律己,遵守公德

五、嚴於律己,遵守公德
32、遵守國家法律,不做法律禁止的事。
33、遵守交通法回規,不闖紅燈,不違章騎車,過馬答路走人行橫道,不跨越隔離欄。
34、遵守公共秩序,乘公共交通工具主動購票,給老、幼、病、殘、孕及師長讓座,不爭搶座位。
35、愛護公用設施、文物古跡,愛護莊稼、花草、樹木,愛護有益動物和生態環境。
36、遵守網路道德和安全規定,不瀏覽、不製作、不傳播不良信息,慎交網友,不進入營業性網吧。
37、珍愛生命,不吸煙,不喝酒,不濫用葯物,拒絕毒品。不參加各種名目的非法組織,不參加非法活動。
38、公共場所不喧嘩,瞻仰烈士陵園等相關場所保持肅穆。
39、觀看演出和比賽,不起鬨滋擾,做文明觀眾。
40、見義勇為,敢於斗爭,對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要進行勸阻,發現違法犯罪行為及時報告。

❿ 道德只宜律已,不宜律人

這話,我認為是錯的。

一.道德按普遍接受的定義,就是一種依靠習俗、輿論、個人自省共同維持的非強制的社會規范。既然是要依靠輿論(眾人之論,而非光靠個人自省)維持,那道德當然不是只律己,不律人了。

關鍵是道德不論律己還是律人,都不是也不應是強制(不得依靠暴力)的(只能通過評價某人做某事不道德+自己行動減少與此人來往,來對此人形成某些軟約束,比如你老是騙人,我不跟你玩了,於是你被孤立受損失,而不能因為你老是騙人,我就可以打你甚至殺你;並且,我可以說你,譴責你,你可以聽,也可以不聽),在現代社會,強制的(依靠合法暴力: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施)規范是法律。

而且道德只律己,很難做到,比如:

1.認為道德律己不律人的人,我只想問他們:假如有人無端罵你十句,你能做到不還口不?假如有人老是騙你,或者約好的事老放你鴿子(但還未達到違反法律的程度),你能做泰然處之,友好地繼續跟他交往下去不?(同時他不可能給你很多錢)。



我還是舉那個大家基本上小時候都聽過的故事為例吧:那個多次喊「狼來了」的小孩,最後的結果清楚地表示了違反道德後,別人是怎麼「律」他的:只要不相信他喊的,當時不來與他交往,就讓他付出了代價,讓所有人感受到了這種約束,告訴大家要誠實。完全合法。


二.道德律己不律人,這句話是自相矛盾的:這句話本身也是一條道德訓誡,C對別人A說這句話,希望A不律自己C,也不律其他人,不就是C在用「道德律己不律人」這條道德律A嗎。

熱點內容
梁慧星韓世遠合同法解讀一 發布:2025-08-29 09:53:39 瀏覽:898
不可撤銷居間費承諾書法律效力怎樣 發布:2025-08-29 09:52:57 瀏覽:871
渝東司法鑒定中心 發布:2025-08-29 09:11:44 瀏覽:129
法院公安聯合扣車 發布:2025-08-29 09:01:56 瀏覽:905
投標授權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9 08:22:43 瀏覽:823
淮安的法院 發布:2025-08-29 08:13:58 瀏覽:455
司法不平原因 發布:2025-08-29 08:11:17 瀏覽:670
道德與法治婚外情篇 發布:2025-08-29 08:11:16 瀏覽:424
司法機關與執法機關 發布:2025-08-29 08:11:10 瀏覽:36
司法藍的顏色 發布:2025-08-29 07:58:05 瀏覽: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