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分析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分析

發布時間: 2021-01-19 01:12:41

『壹』 如何理解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對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意義

  1.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是在總結大學德育工作的豐富經驗和長期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形成的關於大學生思想、政治、道德、法律意識和心理素質教育培養的系統理論和知識。

  2. 學習本課程的意義在於:

    (1)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有助於當代大學生認識立志、樹德和做人的道理,選擇正確的成才之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是同學們進入大學或的第一門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本課程能夠幫助同學們明確黨和國家對大學生的希望和要求,明確自身成長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明確自身肩負的歷史使命,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前進目標以及成長長才的途徑和方法。

    (2)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有助於當代大學生掌握豐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識,為提高思想道德與法律素養打下知識基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把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應用於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領域,用深刻的哲理和多方面綜合知識,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愛國主義、人生價值,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等方面的教育。

    (3)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有助於當代大學生擺正德與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備、全面發展。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可以幫助同學們深刻理解「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要求,正確認識德與才的辨證關系,避免走入「重智輕德」的誤區,從各方面發展自己,完善自己。

『貳』 結合實際談談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意義和方法。

大學時期是人生道德意識形成、發展和成熟的一個重要階段,在這個時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觀念對一個人的影響尤為重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是大學生的必修課程,它體現著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特徵,在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方面和對大學生思想的塑造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下我將就個人實際分析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重要意義。
首先我們要明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重要性。該課程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又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知識性。它以馬思主義為指導,以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法制觀教育為主要內容,把社會主義榮辱觀貫穿與教學的全過程。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體驗,幫助大學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增強學法、守法、用法的自覺性,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 大學階段是人生發展的重要時期,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正是此門課程給我們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和法律基礎,讓我正確的去認識世界和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加強對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的學習能讓我們都自身有一個明確的定位,同時正確看待自己的人生,認清自己的奮斗目標和努力方向。我覺得此門課程給我們提供人生的指南,對於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覺悟和正確看待和分析事物都有著無可取代的意義。我相信每個大學生在初進大學的時候都會有一種迷茫,因為我們發現自己突然變了一種身份,於是我們開始大量這個偌大的圈子,尋找著自己的人生坐標和前進方向。我想這個時候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程讓我們引咎發問,引導著我們去認識自己和正處處理周邊的事事。這一時期,大學生亟需在學校的正確教育和引導下,不斷學習,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加強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是社會主義教育方針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學生成才的需要。思想道德修養課能幫助大學生從歷史和現實的大量素材和生動事例中,汲取有益的精神養料,獲得真、善、美的心理啟迪,正確掌握思想道德修養的理論和方法,提高綜合素質,從而為社會培養有用的棟梁之才。 我覺得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課程是生動而活波的,老師從我們的心理實際出發給我們傳經授道,為我們的大學生活增添了很多清新的氣息。當我看到很多同學那麼積極地舉手發問,當我看到我們不同院系的同學聚在一起高談闊論的時候,我真的感覺到一股強烈的震撼,我意識到自己在學會融合和大膽。還記得老師把我們分成幾個小組,讓我們試驗哪個組在一張報紙上站的人最多。當時我像個指揮官一樣布局我們組的計劃,最後我們組拿到了第一名。成功的喜悅和老師對我們成績的肯定是令我難以忘懷的。 此門課程的開設是貼近大學生心理實際的,它對大學生的心理塑造和自我認識有著重要的意義。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分析。 首先,加強對思想道德與與法律基礎的學習有助於大學生實現從中學到大學的轉折,更好地適應大學的學習,完成大學期間的發展任務。從中學到大學的轉折,是大學生人生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將經受多方面的新考驗。它既是一種挑戰,同時也意味著發展的機遇。然而,由於當代社會背景以及個體特點及其經歷的原因,近年來大學生在這一轉折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更為突出,嚴重地影響大學生教育任務的完成及個人的全面發展。通過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課程,有助於大學生提高自我素質,增加應對現實中各種挑戰的能力,盡快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境,完成大學期間的各項發展任務,成為社會發展的有用之才。
其次,加強對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的學習有助於青年學生積極探討人生的具體問題,從生活實際出發,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不斷提升自己的道德素養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隨著大學生離開家庭並逐漸融入社會,他們將面臨越來越多的有關個體和社會發展的具體問題,並引發有關人生和社會問題的相應思索。「思想道德修養」課程針對大學生發展過程中的這一特點,從大學生在大學期間面臨的具體問題出發,進而透過具體現象探討人生和社會發展的哲理問題,將有助於青年學子撥開市場經濟的迷霧,避免西方資本主義價值取向的干擾,確立正確的人生態度、人生目的和人生價值,從而為自己的成才撥正航向。
最後,通過對「思想道德修養」課程的學習,還將有利於青年學生不斷地完善自己,實現自我的新境界。修身養性向來是中國知識分子的重要境界,它既是青年人個體發展的目標,同時也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要保證。當代大學生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過程中承擔了重要責任,黨和政府對此也寄託了殷切希望。通過課程的學習,將有助於青年學生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精華,並在當代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做一個高尚的人,做一個擺脫了低級趣味的人,無愧於時代與民族的重託,真正展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思想道德修養」課程是融教學與實踐於一爐的,通過選修學習的方式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養進行了一次洗禮。作為一名大學生,在接受了對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課程學習以後,我更加明確了自己的人生定位。我深知自己的肩負的使命。我們生在和平的年代,我們應該感到慶幸,但我們也不能忘記歷史。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繼續繼承愛國主義傳統,弘揚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中華民做生生不息,自立於民族之林的強大精神動力。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愛國主義傳統,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做一個忠誠的愛國者,是對當代大學生的基本要求。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不能忽略一個問題,它就是價值觀問題。價值觀是指關於價值的特殊觀念系統。進一步說,它是人們在處理價值問題,特別是那些普遍性價值問題所持的立場、觀點、態度的總和。價值觀特有的形式,是人們頭腦中有關的信念、信仰和理想系統。在現實生活中,無論是社會的經濟、政治、道德和文化領域,還是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普遍地存在著價值問題。人們如何理解和對待這些問題,內心深處究竟相信什麼、需要什麼、堅持和追求什麼,都是價值觀所特有的思想內容。社會意識歸根到底反映社會存在。人們有什麼樣的價值觀,是同他們有什麼樣的社會地位、生活方式和條件相聯系的,是基於自身利益和需要的產物。正因為如此,作為人的有意識的選擇和追求,價值觀就有了自覺與盲目、真實與虛幻、先進與落後、正確與錯誤等性質和程度上的差別。一種價值觀是否科學、合理、先進,歸根到底要看它如何反映和反映了什麼樣的主體利益、條件和需要,是否同事物發展的規律和人類歷史進步的趨勢相一致。 「小年強,則國強;小年弱,則國弱。」通過對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我們對把自己的人生價值擺在與國家命運相關戚的高度,努力學習科學文學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素養和法律意識,做一名對人類對社會有益的建設之才。

『叄』 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有什麼感想或體會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一門具有強烈的政治性和思想性的課程。我們在學習《思想道德修養》的過程中,一定要有嚴肅認真的態度,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毛 澤 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思想,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堅持把堅定正確的社會主義政治方向放在首位。馬克思主義、毛 澤 東思想、鄧 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實踐證明,作為馬克思主義、毛 澤 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的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指導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中勝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正確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馬克思主義、毛 澤 東思想和鄧 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本課程的理論基礎,是我們學習《思想道德修養》的指導思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也是學習《思想道德修養》的基本方法。《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還具有鮮明的理論性和知識性的特徵。理論聯系實際不僅是學風問題,而且是學習本課程必須遵循的基本方法和根本要求。要做到理論聯系實際,首先必須重視《思想道德修養》的理論學習,沒有正確的理論,就沒有科學的思想,把握不住事物的本質,就不會有正確的行為,也就談不上理論聯系實際。理論學習比較枯燥,一定要下苦功夫,要勤於思考,注重領會其精神實質,要反對形式主義和教條主義的學習態度;要以嚴肅認真的態度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毛 澤 東思想和鄧 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自覺抵禦西方社會和封建主義腐朽錯誤思想觀念的侵蝕。其次,要理論聯系實際。鄧 小平同志說:「我們說的做的能不能解決問題,問題解決得是不是正確,關鍵在於我們是否能夠理論聯系實際,是否善於總結經驗,針對客觀現實,採取實事求是的態度,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包括聯系現實的社會實際和自己的思想實際及自身的行為實際。如要聯系自己和現實社會上各種各樣的思想道德實際及熱點問題,運用科學的理論觀點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針對性地分析、思考,解決思想深層次的問題,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還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和實踐性的特徵。學習《思想道德修養》,不但要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重視理論聯系實際,而且還要重視社會實踐活動。科學的理論來之於社會實踐,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時代產物。要到現實社會實踐活動中,在實踐中學習,接受實踐的檢驗,如有條件的可以到社會上參觀學習等,加深對書本理論知識的理解,《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是一門思想政治教育課,其目的在於讓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一方面需要接受社會教育,如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日常報刊雜志影視作品方面的宣傳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實踐教育、他人的幫助等。另一方面,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更要注重自我修養和自我教育。社會教育、理論知識學習和他人的幫助,只有通過自我修養、自我教育,相互促進,融為一體,內化為自己的東西,才能真正成為自己思想的組成部分和行動指南,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斷自我修煉、自我教育,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才能不斷得到鞏固和提高。知行統一不但是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出發點,而且是落腳點。在知行關系當中,「知」是「行」的前提,「行」是「知」的目的。不「知」而「行」,會使「行」失去方向,走上違法亂紀、走上不道德的人生道路;但只「知」 不「行」,「知」也就會失去意義。《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目的是大學生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應該如何做,不應該如何做。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優秀文化傳統。沒有好的思想品德,也不可能把學到的知識真正奉獻給祖國和人民,也就難以大有作為。青年時期注重思想修養,陶冶情操,努力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自己一生的奮斗和成就將會產生長遠而巨大的作用」。如何做到知行統一呢?就是要求從自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邊學習思想道德理論邊實踐,在實踐中加深對思想道德理論的認識和理解,用所學的思想道德理論更好地指導自己的行為和社會實踐活動,做到自己的行為和社會實踐活動同所學理論知識相一致,真正實現知行統一。在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過程中,勤於思考,經常討論,在學習過程中,對社會上各種各樣的問題要多動腦筋思考,多想想為什麼;通過相互間經常討論,可以取長補短,弄清是非,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要注意收集社會上的先進事跡,模範英雄人物事例,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並運用所學思想道德理論,分析社會上發生的現實案例。要注意關心時事政治,關心國家大事。總之,除了掌握理論知識,還要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肆』 對學習《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課的建議

1、基本概念要清楚明確

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首先要准確地掌握它的基本概念,切忌在概念上含混不清、界限不明。這是掌握基本知識、明白基本道理的前提。

如,理想概念的定義為:「理想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具有實現可能性的對未來的嚮往和追求,是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奮斗目標上的集中體現。」掌握這個概念時,就需要明白:首先,理想作為對未來的嚮往和追求,是對現實生活的超越,是高於現實的,總是指向未來的,是現實生活中尚未實現的東西。

其次,理想作為在實踐中形成的具有實現可能性的想像和設想,是來源於現實的,與無法實現的臆想和空想有根本的區別。這就決定了理想具有變為現實的可能性,是經過較長期的努力可以實現的。理想與空想是有區別的。

2、知識內容要全面准確

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無論是對思想道德修養部分還是法律基礎部分知識掌握,對基本觀點和基本理論的掌握都要求全面准確,切忌片面和不完整。

如,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時,應全面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這包括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以及社會主義榮辱觀四個方面。

3、理論學習要聯系實際

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要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自學應考者在學習過程中,要理論聯系實際。值得注意的是,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一定是在認真學習理論,弄懂理論時主動聯系實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如果只是把它束之高閣,再好的理論,也是無用的。

而且,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也一定不能離開理論,只羅列一堆實際問題,就事論事。只講理論,不講實際,是理論脫離實際的一種表現;只講實際,不講理論,則是理論脫離實際的另一種表現。學習過程中,這兩種傾向都要防止和反對。

(4)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分析擴展閱讀: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學習,要了解和樹立科學而崇高的理想信念,正確認識理想和現實的關系,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了解和明確愛國主義的科學內涵、優良傳統和歷史作用,掌握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和基本特徵,懂得為什麼要立志做新時期忠誠堅定的愛國者。

了解和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即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確立正確的價值觀,學會正確認識並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了解和掌握道德的基本知識,明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中,建立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現實要求,以及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原則和重點。

『伍』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理解人生觀內涵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實踐論文
轉眼間我們就已經踏入大學的校門,大學是知識的海洋,人生的理想將在這里確立,未來的發展也即將在這里得到奠基,所以我們必須好好把握這個機會,來爭取更多的知識和本領,讓自己能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好。大學是一個新環境,注重的就是獨立思考和生活,無論是學習、交友乃至認識社會和人生,都需要更多的依靠自己的思考、判斷和選擇。因此,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本書可以讓我們更好的認識自己,讓我們更好的面對未來。
1.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課的意義
從青年大學生自身發展狀況看,青年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的大學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發展,但總的來說,社會生活經驗還不夠豐富,思想還不夠成熟,還存在有明顯的知行脫節的現象。比如在成才問題上,一方面具有強烈的成才願望,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奮刻苦、勇攀科技高峰、耐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的決心和恆心。這就需要在學校教育和引導下,不斷學習,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完善自己。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課是在高校德育工作經驗總結和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形成的關於大學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質修養和心理行為訓練的系統理論和知識。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課,對於提高大學生的政治理論素質和思想認識水平,幫助大學生分辨是非,汲取精神營養,獲得真、善、美的心靈啟迪,不斷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從青年大學生所處的社會環境看,當代大學生正處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的歷史條件下,正置身於利益主體多元、思想道德多元和價值取向多元的歷史背景中。一方面,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西化」、「分化」之心不死,極力通過多種途徑加緊進行思想和文化滲透,在對我國大量輸出的書刊、影視、電子游戲、電腦軟體等精神文化產品中,宣揚資本主義價值觀,同我們爭奪青少年一代。另一方面,目前社會上出現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資產階級腐朽思想及各種社會丑惡現象和封建迷信思想都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帶來許多負面影響。特別是在電子信息網路廣泛覆蓋的今天,一些錯誤的思想觀念以網路為載體,具有傳播速度快、覆蓋范圍廣、聲勢大、難於控制的特點,對青少年影響極大,對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對此我們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不僅要從治理社會大環境入手,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而且,要從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入手,開設思想道德修養課,對大學生進行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中華民族優秀道德傳統,艱苦奮斗創業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實踐證明這是一個有效的措施。它對於引導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抵禦市場經濟負面效應的影響及資本主義、封建主義腐朽思想的侵蝕,使這成長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所需要的高級專門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2.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課的方法
由於思想道德修養課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而且有一定的理論深度,要想學好它,掌握它,並用於指導人生,就必須要有科學的態度和正確的方法。
第一,要注重基本理論和基本觀點的學習。毛澤東說過:「主義譬如一面旗幟。」科學的理論就像一面引導千軍萬馬朝著正確目標沖鋒陷陣的旗幟。思想道德修養課動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回答和解決在青年學生中具有普遍性的「熱點」、「難點」問題,形成了一整套思想道德修養理論。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課,首先要認真學習它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觀點,掌握其精神實質,從思想深處真正認識到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性,真正認識到我們社會所倡導的以集體主義為核心的人生價值觀與人類社會真、善、美相統一的終極價值目標的指向是相吻合的,並能真正理解這種人生價值觀的價值。這是學好思想道德修養課的基礎,它對於提高大學生自身的理論素質和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於確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二,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在比較與鑒別中學習。青年大學生要學好思想道德修養課,不僅要掌握其基本理論和觀點,而且還要注重運用這些觀點,分析認識現實問題,理論聯系實際,在比較與鑒別中學習。這對於置身於社會轉型期,面臨著多重價值體系選擇窘境的當代大學生來說,尤為重要。理論聯系實際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聯系改革開放的社會實際,一方面是聯系自己的思想實際。在比較與鑒別中學習,主要是指青年學生要學會運用課堂所講授的理論去分析和認識現實社會生活中紛繁復雜的政治、經濟、文化、道德等現象,去比較和評價各種社會思潮和價值觀念,並在分析與比較中,在評價與鑒別中選擇和確立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斗的政治方向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第三,要注重知行統一,在踐履中學習。知行統一,強調踐履,這是由思想道德修養課的特性所決定的。思想道德修養課利用課堂教學等形式,與大學生共同討論應當怎樣做,為什麼這樣做,以及怎樣做的道理。大學生通過學習討論掌握了這些道理,就謂這「知」。但獲「知」並不是思想道德修養的最終目的,獲「知」的目的是為了「行」,是為了「踐履」。中國古代思想家早就指出,「不行不為真知」。因此,知行統一,注重踐履,就成為這門課的重要特點。這就要求大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時要注重知行統一,堅持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邊獲知邊踐履,在踐履中進一步加深對「知」的理解和認識,真正做到知行統一,從而不斷提高思想道德境界,達到完善自身的目的。
在學過這本書以後,我想我們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讓自己學到更多的東西,能在以後的生活工作的取得更好的成就。青年一代的我們要爭取成為「四有」新人,所以我們應該在大學中加強修養、磨練意志、砥礪品格、陶冶情操,培養良好的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

嘿嘿 我自己做的 也是要交作業的

『陸』 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認識

一、課程教育目的與教學

我國高校開設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以下簡稱「基礎」)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的主幹課程之一,其教育目的在於「幫助同學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制觀」,豐富學生的思想,提高道德修養境界,「促進大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本課程的學習不僅要求學生理解和掌握課程所闡述的基本理論和觀點,更強調學生把理論學習與現實社會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觀察生活,分析問題,探索對策。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修養水平和程度需要通過他們的實際行為來表現,也必須強化「知行統一」,努力實踐,才能錘煉自己的品格、提高思想覺悟。同時,人們的德行完善、思想行為的提高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甚至是一生的努力[2]。考察人們在現實社會生活的具體言行,成為辨別他們是否接受和堅持正確的思想與道德觀念、是否具有高尚的理想與思想品質的關鍵因素。在「基礎」課程教學中,需要突出和強化「實踐性環節和過程」。有不少高校開設了2個學分的集中「思想政治理論實踐教學」。「集中」表現為把5門思想政治理論課統一起來,對學生(小組)實踐的具體過程、實踐的主要內容、實踐報告的寫作等都形成了明確、具體的「標准」。學校對學生實踐的集中安排,是很有必要的,在多年的實踐中也收到比較明顯的效果。但是,有必要加強「基礎」課程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性環節。首先,課堂「教與學」的交互關系。引導學生關注課程內容的理解和把握,關注授課教師的觀點、講授方式等;教師應啟發和引導學生,把握學生的情緒變動,積極同學生展開討論,甚至辯論。其次,教師應深入學生班級、寢室,參與學生班級活動,尤其是「大學生科技挑戰杯」、「實用發明大賽」等科技文化活動,支持和幫助學生積極開展學術研究。在生活上關心和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師生情感交融。再次,鼓勵學生走出書本、走出校門,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查和社會實踐。

『柒』 求大學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案例例題及分析!詳細點!!

、提高教師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推進中學生思想道德建設

加強中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就要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設,提高教師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因為中學階段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教師的品德和言行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品德和言行,他們的道德修養和自身的品行素質將對學生的一生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雖然目前中學思想政治教師的整體素質不錯,但是,我們不能不看到,社會上仍有一部分教師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經不起金錢的誘惑,形成了一切向「錢」看的時代觀念,他們把這種思想帶進了學校,帶進了課堂,影響著自己的學生;還有的老師道德缺失,干出了一些令人震驚的事;還有的老師在課堂上講著要孝敬父母,可是生活中卻在虐待自己的老人,這一切都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的學生,所以加強教師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設是加強中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前提。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進一步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從自身做起,不斷學習,與時俱進,不斷塑造自己完美的教師形象,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用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響自己的學生,推進中學生思想道德建設。

二、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課的學科性質,探索中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新途徑

思想政治課是對學生系統進行公民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馬克思主義常識教育以及有關社會科學常識教育的必修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思想政治課的這一德育性質決定了教育的內容:初一政治課主要是對學生進行良好心理品質,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確思想方法的教育;初二政治課是對學生進行法律常識教育,幫助學生初步形成適應現代化社會生活所需要的法律意識,自覺遵守憲法和法律,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初三政治課主要是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發展常識和我國基本國情的教育,使學生理解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根本原因,明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青年的歷史使命,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的社會理想,增強社會責任感,立志做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可見,初中三個年級的思想政治課都貫穿著公民的思想道德教育,我們的政治教師要充分利用本學科的德育性質,依託三個年級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從本地區、本學校的實際入手,探索適合中學生特點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徑,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比如我們清苑縣在抗日戰爭中創造了舉世聞名的地道戰,我們就可以充分利用冉庄的地道遺址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增強學生民自尊心和自豪感;再如我們可以結合「神州五號」發射成功的事例讓學生展開專題討論,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培養學生自強不息、敢於創新、勇於奉獻的民族精神。總之,我們要特別重視從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出發,聯系社會生活和學生的實際,從正在發生的活生生的實際中尋找教育源泉,選取鮮活的有價值的事例與學生共同討論,引導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范,提高社會適應能力,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三、結合中學生思想道德實際,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我國未成年人有3.67億,這是一個十分龐大的群體,雖然說我國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總體上是好的,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近年來國際國內環境的變化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帶來一系列不容忽視的問題;國際敵對勢力利用各種途徑加緊對我國未成年人思想文化滲透;國內某些腐朽沒落的生活方式嚴重影響著未成年人;一些領域道德失范、誠信缺失、假冒偽劣、欺騙欺詐活動有所蔓延;封建迷信、邪教和黃賭毒等社會丑惡現象,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以權謀私等消極腐敗現象和有害信息也通過網路腐蝕著他們的心靈。可以說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現狀不容樂觀,必須引起我們全社會的高度重視,特別是我們中學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課這一德育教育的主戰場,幫助學生在人生的征程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用我們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引導學生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捌』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學習體會

學習完這門課程我認為,我們應該:

第一,我們要建立正確科學的理想信念,認清實現理想的長時間性,艱巨性和曲折性,為實現理想而奮斗。具體而言,我們可以再大一對於自己的人生做一個很好的規劃,並朝著這個目標一步一步前進。

第二,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良好傳統,作為一位當代大學生,「以酷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這是我們的職責。以振興中華為己任,盡自己所能,為國家和人民作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努力學習,用自己的真才實學報效國家。

第三,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觀,而人生觀主要通過人生目標,人生態度和人生價值三個方面體現的。我們要以認真的態度對待人生,嚴厲思考人的生命應有的意義,明確我們的生活目標和肩負責任。

大學生要正確熟悉和處理人生中碰到的各種題目,不能得過且過,放縱生活,否則會虛度光陰。要對自己負責,對社會負責,自覺承當應盡的義務,投身於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注意事項: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這門課程,是一門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識性,綜合性和實踐性於一體的課程,觸及內容十分廣泛,現實性,針對性都很強。

在學習中要求我們在面對題目時要虛心請教,仔細觀察。同時綜合性和實踐性也是一個重要組成部份,任何能力都是在實踐中積累起來的,加上大學活動特別多,所以要大膽實踐,不斷積累生活經驗。

『玖』 結合實際談談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意義

第一,我了人生的來意義在於不斷源的提升,成為更好的自己。我認為思想道德修養的學習重點,是充分認識自己所處的時代特徵和歷史使命與成才目標還有健康成長等方面
第二,人生的品質在於不斷深化信念,樹立理想把握人生。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課程里,對於樹立理想把握人生方面都有深刻的啟迪。理想信念詩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鈣』
第三,大學生要不斷提高修養,注重道德,完善品格,學會用法。在學習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以後,我發現一個道理:政治修養是核心,思想修養和道德修養是重點,心理修養是基礎,學習成才修養是出發點和落腳點
拓展資料:最後 有助於學生實現從中學到大學的轉折,更好地完成大學期間的發展任務。

從中學到大學的轉折,是大學生人生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將經受多方面的新考驗首先,有助於學生實現從中學到大學的轉折,更好地完成大學期間的發展任務。

從中學到大學的轉折,是大學生人生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將經受多方面的新考驗首先,有助於學生實現從中學到大學的轉折,更好地完成大學期間的發展任務。

從中學到大學的轉折,是大學生人生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將經受多方面的新考驗

『拾』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案例分析

1、梁某的行為是民事侵權行為,侵犯了他人的名譽權。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內法通則》第 101 條規定容:「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公民的名譽權受到侵害了,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 所謂名譽權,是人們依法享有的對自己所獲得的客觀社會評價、排除他人侵害的權利。

熱點內容
消費者權益法條例 發布:2025-05-22 05:40:43 瀏覽:550
仲裁法律知識 發布:2025-05-22 05:40:09 瀏覽:966
什麼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 發布:2025-05-22 05:34:17 瀏覽:517
孝感司法局 發布:2025-05-22 05:27:29 瀏覽:112
法人下委託書後有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5-22 05:25:29 瀏覽:361
合同法339 發布:2025-05-22 05:23:58 瀏覽:835
怎麼聯系社會與法欄目組 發布:2025-05-22 05:23:57 瀏覽:664
社會保障法和社會保障制度一樣嗎 發布:2025-05-22 05:23:51 瀏覽:585
中級會計考試經濟法 發布:2025-05-22 05:18:19 瀏覽:628
律師唐山 發布:2025-05-22 05:02:31 瀏覽: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