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品行道德好

品行道德好

發布時間: 2021-01-19 01:39:39

『壹』 形容人品德好的成語

舍己為人、大公無私、光明磊落、拾金不昧、自強不息
一、舍己為人
釋義:為了專他人而屬犧牲自己的利益。
出處:先秦.孔子《論語·先進》朱熹註:「曾點之學……初無舍己為人意,而其胸次悠然。」
譯文:曾點的志向......最初舍棄自己的利益去幫助別人,然而胸懷閑適。
二、大公無私
釋義:指辦事公正,沒有私心,現多指從集體利益出發,毫無個人打算,。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賈誼傳》:「為人臣者;主而忘身;國而忘家;公而忘私。」
譯文:作臣子的就會只為君主而不顧自己,只為國家,只考慮大家的利益而不顧個人私利。
三、光明磊落
釋義:形容人的行為正直坦白,毫無隱私曖昧不可告人之處。
出處:唐.房玄齡《晉書·石勒載記下》:「大丈夫行事,當礌(磊)落落,如日月皎然。」
譯文:大丈夫處世行事,應當坦坦盪盪,光明磊落,象日月那樣潔白明亮。
四、拾金不昧
釋義:拾到金錢財物不隱藏起來。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把家人名分扯倒;又表其拾金不昧。
譯文:把家人的名聲弄壞,又稱頌他們拾到金錢財物不據為己有。
五、自強不息

釋義:指自己不懈地努力向上,可用於形容良好的品德。

出處:周.姬昌《周易·乾》:「君子以自強不息。」

翻譯:君子應剛毅堅卓,發憤圖強。

『貳』 形容品德好的成語

形容品德好的成語有高風亮節、德高望重、拾金不昧、懷瑾握瑜、高風勁節。
一、高風亮節
1、拼音:gāo fēng liàng jié
2、釋義:形容道德和行為都很高尚。
3、出處:宋·胡仔《苕溪漁隱從話後集》:余謂淵明高風亮節。(翻譯:我認為陶淵明道德和行為都很高尚。)
二、德高望重
1、拼音:dé gāo wàng zhòng
2、釋義:指品德高尚,聲望很高。 多稱頌年紀高而且大多是有名望的人。
3、出處:唐·房玄齡等著《晉書》:稱已德隆望重,既錄百揆,內外群僚皆應盡敬。(翻譯:稱自己是品德高尚的人,既統領文武百官,內外百官都應當對他恭敬。)
三、拾金不昧
1、拼音:shí jīn bù mèi
2、釋義:拾到金錢財物不隱藏起來。
3、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把家人名分扯倒;又表其拾金不昧。(翻譯:把家人的名聲弄壞,又稱頌他們拾到金錢財物不據為己有。)
四、懷瑾握瑜
1、拼音: huái jǐn wò yú
2、釋義:比喻人具有純潔優美的品德。
3、出處:戰國·屈原《楚辭·九章·懷沙》:懷瑾握瑜兮,窮不知所示。(翻譯:身懷美玉品德高啊,處境困窘向誰獻。)
五、高風勁節
1、拼音:gāo fēng jìn jié
2、釋義:意思是形容高尚堅貞的風骨節操。
3、出處:明·邵璨《香囊記·潛回》:高風勁節真堪羨,滄溟波浪能幾枯。(翻譯:羨慕那些高尚堅貞的風骨節操,大海的海浪什麼時候才會枯竭。)

『叄』 形容人品德好的詞語有哪些

【冰魂雪魄】冰、雪:如冰的透明,雪的潔白.比喻人品質高尚純潔.
【冰壺玉尺】玉尺:玉制的尺.比喻高尚純潔的人品.
【冰壑玉壺】壑:深溝.像冰那樣清澈的深山溝里的水,盛在晶瑩的玉壺里.比喻人節操高尚,品性高潔.
【冰壺玉衡】冰壺:冰心玉壺;玉衡:用寶石裝飾的天文儀器.比喻高尚的品質,優雅的氣質.
【百世之師】世世代代的老師,指才德高尚而永遠可為人師表的人.
【不同流俗】流俗:流行的習俗.與世俗習氣不同.形容品德高尚.
【半天朱霞】半天:空中;朱:紅色.半空中的紅霞.比喻人品高尚,超凡脫俗.
【包元履德】元:善.指心懷善意,行為具有高尚的品德.是古代對帝王的諛詞.
【抱瑜握瑾】瑜、瑾:美玉.比喻具有純潔高尚的品德.
【春風沂水】原意是大人和兒童在沂水洗個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風.指放情自然,曠達高尚的生活樂趣.
【存神索至】存神:保養精神;索至:尋找事物深奧的道理.舊指品德高尚的人注重保養精神,以探尋事物深奧的道理.
【澹泊明志,寧靜致遠】澹泊:不追求名利;寧靜:心情平靜沉著.不追求名利,生活簡朴以表現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穩沉著,專心致志,才可有所作為.
【德被四方】品德高尚,滿布天下.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淡泊:恬淡寡慾;寧靜:安寧恬靜;致:達到.不追求名利,生活簡朴以表現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穩沉著,才可有所作為.
【大德必壽】指高尚品德的人受命於天,必然會享高壽,以造福眾人.
【道高德重】道德高尚,很有威信.
【德高毀來】品德高尚卻招來毀謗.形容壞人總是嫉妒和毀謗品行高尚的人.
【德高望重】德:品德;望:聲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配天地】指道德可與天地匹配.極言道德之高尚盛大.
【大人不曲】曲:不公正.舊時指道德高尚的人遵守一定的原則,不偏私,不迎合.
【大人無己】舊時指道德高尚的人把自己和別人融為一體,不自私.

『肆』 品德好,品德什麼詞語。

德高望重,德藝雙馨,
德高望重 [dé gāo wàng zhòng]
基本釋義
德:品德;望:聲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版。
褒義權
出 處
《晉書·司馬元顯傳》:「元顯因諷禮官下儀;稱己德隆望重;既錄百揆;內外群僚皆應盡敬。」
德藝雙馨 [dé yì shuāng xīn]
基本釋義
形容一個人的德行和藝術(技藝)都具有良好的聲譽。一般指從事藝術的人。

『伍』 什麼是良好的道德品質

個人在道德行為中所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一貫的特點和傾向。

『陸』 形容品德好的詞語

歌頌偉大人格的成語:
⑴高尚
高尚
暗室不欺 不同流俗 不欺暗室 不忘溝壑 赤子之心 德厚流光 高情遠致 高山景行 功德無量 厚德載物 懷瑾握瑜 蕙心紈質 見危授命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精金良玉 敬老慈幼 良金美玉 明德惟馨 年高德劭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青天白日 山高水長 拾金不昧 玉潔松貞 沅茝灃蘭 雲中白鶴 志士仁人
寬容
海闊天空 含垢納污 呼牛呼馬 豁達大度 既往不咎 寬大為懷 寬宏大量 網開一面 網開三面 息事寧人 下不為例 下車泣罪 胸懷祖國,放眼世界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以直報怨 以德報怨 宰相肚裡能撐船 知情達理 中庸之道
助人
將伯之助 解衣推食 救死扶傷 絕甘分少 普度眾生 起死人,肉白骨 輕財好施 設身處地 疏財仗義 為民除害 為民請命 雪中送炭 與人為善 雲行雨施 仗義疏財 助人為樂
榮耀
生榮死哀 死得其所 萬古千秋 萬古流芳 為國捐軀
⑵志氣
有志
不恥最後 乘風破浪 頂天立地 鴻鵠之志 九天攬月 誇父追日 老驟伏櫪 老當益壯 力爭上游 陵雲之志 猛志常在 磨杵成針 窮而後工 三戶亡秦 十載寒窗 鐵杵成針 韋編三絕 心小志大 胸懷大志 雄飛雌伏 雄心壯志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移山倒海 迎頭趕上 有志者事竟成 愚公移山 爭強好勝 知難而進 治國安民 志在四方 中流擊楫 壯志凌雲 自力更生 自強不息 自求多福 自食其力
有為
大顯神通 大顯身手 大有作為 大器晚成 非池中物 奮發有為 公才公望 後生可畏 龍躍鳳鳴 鵬程萬里 前程萬里 如日方升
奮發
發憤圖強 奮發圖強 奮發蹈厲 披荊斬棘 聞雞起舞 我武惟揚
其他
八仙過海 不務空名 負重致遠 掞藻飛聲
⑶忠貞
忠誠
碧血丹心 不避斧鉞 成仁取義 赤膽忠心 赤心相待 赤心報國 大節不奪 大法小廉 蹈節死義 斷頭將軍 肝腦塗地 故舊不棄 故劍情深 寒花晚節 久要不忘 捫心無愧 倩女離魂 捨身求法 田父獻曝 先驅螻蟻 心虔志誠 以身殉職 以身許國 憂國奉公 孝子順孫 忠孝節義 忠心耿耿 忠肝義膽
堅定
從容就義 富貴不能淫 海枯石爛 堅持不渝 堅韌不拔 堅定不移 雷打不動 木人石心 破釜沉舟 鍥而不舍 誓死不二 心堅石穿 心如鐵石 言必信,行必果 一不做,二不休 一口咬定 真金不怕火煉 之死靡它 指天誓日 志堅行苦 至死不變 忠貞不渝
堅強
堅苦卓絕 薑桂之性 寧死不屈 鐵石心腸 威武不屈
節操
冰魂雪魄 冰清玉潤 冰清玉潔 冰壺秋月 高風亮節 古井無波 黃花晚節 堅貞不屈 儉可養廉 見利思義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屈節辱命 三貞九烈 喪身失節 歲寒松柏 守身如玉 投梭折齒 心如古井 一片冰心
⑷真誠
真誠
抱誠守真 誠心誠意 講信修睦 金石為開 開心見誠 悃愊無華 披心相付 披肝瀝膽 璞玉渾金 拳拳服膺 全心全意 推誠相信 推誠相見 推心置腹 推襟送抱 信及豚魚 信誓旦旦 一寸丹心 允執其中 真心實意
誠實
表裡如一 開誠相見 恪守不渝 傾心吐膽 殺彘教子 實心實意 拭面容言 天人共鑒 閉邪存誠 心口如一 胸無宿物 胸無城府 言而有信 言行一致 坐言起行 肝膽相照
⑸謙虛
虛心
不恥下問 不驕不躁 不矜不伐 不露圭角 辭尊居卑 功成不居 功薄蟬翼 好問則裕 戒驕戒操 禮賢下士 滿招損,謙受益 拋磚引玉 謙讓末遑 謙虛謹慎 犬馬之勞 深藏若虛 損之又損 聞過則喜 洗耳恭聽 虛懷若谷 遜志時敏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移樽就教 以莛叩鍾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載酒問字 擇善而從 知之為知之 自知之明
律已
防意如城 非異人任 修心養性 引咎自責 知過必改 自愧弗如 自怨自艾
謹慎
愛惜羽毛 剛毅木訥 畫地為牢 斤斤自守 謹言慎行 慎終追遠 守口如瓶 臨事而懼 臨深履薄 如臨探淵 如履薄冰 奉命唯謹 三思而行 小心謹慎 小心翼翼 瞻前顧後
其他
見賢思齊 名列前茅 平步青雲 棄暗投明 棄舊圖新 青雲直上 繩愆糾謬 水漲船高 痛改前非 突飛猛進 脫胎換骨 惡居下流 再接再厲
⑹廉潔
廉潔
不忮不求 澹泊寡慾 奉公守法 富貴浮雲 廉潔奉公 兩袖清風 先公後私 纖塵不染 洗手奉職 枵腹從公 一塵不染 一介不取 一琴一鶴 飲馬投錢 澡身浴德
無私
大公無私 公事公辦 公正無私 公而忘私 顧全大局 國爾忘家 毫不利已,專門利人 涓滴歸公 開誠布公 克己奉公 嫠不恤緯 摩頂放踵 舍己為人 舍已救人 舍己從人 先人後己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修身潔行 一秉至公 衣被群生 以義割恩
正直
不愧屋漏 大義凜然 大事不糊塗 風骨峭峻 剛腸嫉惡 光風霽月 光明正大 光明磊落 浩然之氣 襟懷坦白 明鏡高懸 事無不可對人言 守正不阿 守經達權 堂堂正正 危言危行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行不由徑 嚴氣正性 正大光明 仗義執言
慷慨
高義薄雲 慷慨解囊 樂善好施
勇為
見義勇為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清高
不為五斗米折腰 超然物外 超塵拔俗 寵辱不驚 孤芳自賞 潔身自好 狷介之士 落落難合 特立獨行 與世無爭
其他
目不邪視 相忍為國 修橋補路 眼裡揉不下沙子 仰不愧天 一視同仁 一碗水端平 正義凜然 直道而行 坐懷不亂
⑺勤奮
勤奮
發憤忘食 廢寢忘食 分秒必爭 焚膏繼晷 雞鳴而起 磨穿鐵硯 勤學苦練 夙夜匪懈 夙興夜寐 無冬無夏 宵衣旰食 學而不厭 圓木警枕 幼學壯行 朝乾夕惕 只爭朝夕 孜孜不倦 坐以待旦 爭分奪秒 手不釋卷
刻苦
攻苦食淡 苦心孤詣 囊螢照讀 任勞任怨 埋頭苦幹 卧薪嘗膽 懸梁刺股 仰屋著書 映月讀書 映雪讀書 勇猛精進 引錐刺股 鑿壁偷光 折節讀書 坐薪懸膽
專心
不敢旁鶩 不知肉味 目不窺園 傾耳而聽 傾耳注目 一心一意 屏氣凝神 全神貫注 專心致志
有恆
持之以恆 堅持不懈 精衛填海 始終如一 始終不渝 水滴石穿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死不瞑目
其他
不遠千里 不敢告勞 兢兢業業 默默無聞 默默無言 駑馬十駕 勤勤懇懇 身體力行 事必躬親 手足胼胝 手足重繭
⑻勇敢
勇敢
出生入死 奮不顧身 赴湯蹈火 渾身是膽 臨危不懼 履險如夷 能征慣戰 排除萬難 前仆後繼 群威群膽 殺敵致果 捨死忘生 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視死如歸 所向無前 天不怕,地不怕 挺身而出 銅頭鐵額 萬死不辭 萬夫不當 無所畏懼 降龍伏虎 一往無前 一身都是膽 一以當十 以一當十 義無反顧 勇者不懼 勇往直前 勇猛果敢 勇冠三軍 浴血奮戰 斬將搴旗 豬突豨勇
奮勇
身先士卒 一鼓作氣 一馬當先 縱橫馳騁
堅強
不屈不撓 百折不撓 百煉成鋼 死不足惜 死而無悔 至大至剛
其他
沉潛剛克 膽大如斗 膽大包天 威風凜凜 餘勇可賈
⑼公正
公正
不偏不倚 不愧不作 大義滅親 秦鏡高懸 替天行道 天公地道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無偏無黨 先自隗始
嚴明
秋毫無犯 鐵面無私 鐵面御史
明辨
愛憎分明 褒善貶惡 火眼金睛 信賞必罰 羞與為伍 彰善癉惡

10善良
善良
設身處地 於心何忍
安分
規行矩步 渾俗和光 既來之,則安之 樂天知命 繩趨尺步 束身自好 隨遇而安
厚道
情怨理遣 溫柔敦厚
仁慈
仁至義盡 仁言利博 仁心仁聞 萬家生佛
和善
和顏悅色 和藹可親 菩薩低眉 善氣迎人
溫潤
平易近人 軟玉溫香 溫良恭儉讓 溫潤而澤
忍耐
忍氣吞聲 忍辱含羞 忍辱負重 唾面自乾 委曲求全
其他
人棄我取 山高水長 知書達禮
(11)團結
團結
打成一片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堅如磐石 精誠團結 磐石之固 銅牆鐵壁 同心同德 同心合意 萬眾一心 眾志成城 眾人拾柴火焰高
齊心
和衷共濟 戮力同心 齊心協力 群策群力 通力合作 同心協力 一體同心 一德一心 一心一德 眾擎易舉
幫助
博施濟眾 打抱不平 濟困扶危 濟弱扶傾 解囊相助 救困扶危 相濡以沫 夏雨雨人 燮理陰陽 抑強扶弱 以沫相濡 治病救人 助我張目 左提右挈
同甘苦
風雨同舟 患難與共 同甘共苦 同舟共濟 同生死,共存亡 同呼吸,共命運 休戚相關 休戚與共 有福同享
其他
和而不同 如左右手 天下一家 息息相關 相視而笑,莫逆於心 心照神交 血肉相連 意氣相投 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志同道合 周而不比

『柒』 什麼叫道德品質好

個人在道德行為中所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一貫的特點和傾向。

1. 道德品質是專由道德認識、道屬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等因素構成。在中國社會主義時期,最高尚的、最能體現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利益的是共產主義道德品質。
2. 道德屬於上層建築的范疇,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它通過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和人們的內心信念來維系,是對人們的行為進行善惡評價的心理意識、原則規范和行為活動的總和。道德行為,包括道德言語、道德行動和道德習慣等。道德意識引起並調節人們相應的道德行為,道德行為實現、鞏固和深化人們相應的道德意識。
3. 道德品質,也稱「德性」,簡稱「品德」,是一定社會的道德原則和規范在個人思想和行為中的體現。道德屬於上層建築的范疇,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它通過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和人們的內心信念來維系,是對人們的行為進行善惡評價的心理意識、原則規范和行為活動的總和。

『捌』 形容一個人有好的品德品行的一個字

● 仁
rén ㄖㄣˊ
◎ 一種道德范疇,指人與人相互友愛、互助、同情等:~義(.仁愛與正義;b.通情達理,性格溫順,能為別人著想)。~愛。~政。~人志士(仁愛有節操的人)。~義禮智(儒家的倫理思想)。~至義盡。一視同~(同樣看待,不分厚薄)。
◎ 果核的最內部分或其他硬殼中可以吃的部分:核桃~兒。
◎ 姓。
------------------------------------------------------------
◎ 仁 rén
〈名〉
(1) (會意。從人,從二。右邊的二是重文。本義:博愛,人與人相互親愛)
(2) 中國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觀念。其核心指人與人相互親愛。孔子以之作為最高的道德標准 [benevolence]
仁,親也。——《說文》
仁者,情志好生愛人,故立字二人為仁。——《春初·元命苞》
上下相親謂之仁。——《禮記·經解》
溫良者,仁之本也。——《禮記·儒行》
仁者,謂其中心欣然愛人也。——《韓非子·解老》
仁者,可以觀其愛焉。——《禮記·喪服四制》
豈無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詩·鄭風·叔於田》
(3) 又如:仁人(有仁德的人);仁術(施行仁道、仁政的方法);仁宇(在仁德的覆蔽之下);仁瑞(仁德的瑞兆);仁朴(仁愛朴實);仁篤(仁愛篤厚);仁誨(仁愛的教誨);仁鄙(仁愛與鄙薄)
(4) 有德者之稱 [the benevolent]
(5) 舊指有仁德的人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6) 又如:仁人網(傳說商湯曾讓獵人網開三面。指給予一條生路);仁者(有德行的人);仁里(仁者住地);仁士(仁人。有德行的人)
(7) 指事物中有恩於萬物生育者,古代常與五行等相配
養之,長之,假之,仁也。——《禮記》
(8) 完美的道德 [perfect virtue]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
(9) 仁政 [benevolent government]
以德行仁者王。——《孟子》
(10) 恩惠 [kindness]
則民與子仁。——《論語》。皇疏:「恩也。」
厚澤深仁,遂有天下。——魯迅《偽自由書》
(11) 同情, 憐憫 [pity]
呼而怨,慾望其哀且仁者,愈大謬矣。——柳宗元《天說》
(12) 種子外皮內的部分——常指可以食用的種子和堅果、核果及類似果實的內果皮里邊的部分。字本作「人」,明代後改作「仁」 [kernel]。如:核桃仁
(13) 類似果仁的東西 [something resembling a kernel of fruit]。如:瓜子仁
(14) 人 [man(pl.men)]
仁者,人也。——《禮記·中庸》。注:「人也,讀如相人偶之人。」
仁者,人也。——《孟子·盡心下》
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論語·雍也》
(15) 古縣名 [Ren]
又並蒲、 衍、 首、 垣,以臨 仁、 平丘。——《史記·春申君列傳》
(16) 水名 [Ren River]
烏江,府東七十里;源出水西蠻界,繞府南與 湘、 洪、 仁三江合。—— 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
(17) 等於8尺(一說7尺,也有說5.6尺或4尺的)的中國古代長度單位。通「仞」 [ren]
九成之台,作於羸土,百仁之高,台(始)於足下。——《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本》
(18) 姓
詞性變化
◎ 仁 rén
〈形〉
(1) 有感覺能力——與「不」連用,作否定式 [sensitive]。如:兩手不仁;皮膚不仁
(2) 溫潤 [warm and rich]
漢水重安而宜竹, 江水肥仁而宜稻。——《淮南子》
(3) 敬辭。舊時常用於書信中 [Kind; My good;My dear] 。如:仁台;仁兄
◎ 仁 rén
〈動〉
(1) 親愛 [love]
公子為人,仁而下士。——《史記·魏公子列傳》
[陛下] 有仁民愛物之意。——王安石《上時政書》
(2) 同情;憐憫 [sympathize]
將大其聲,疾呼而望其仁之也。——韓愈《後十九日復上書》
(3) 思念 [miss]
郊社之義,所以仁鬼神也;…食饗之禮,所以仁賓客也。——《禮記·仲尼燕居》
常用片語
◎ 仁愛 rén'ài
[charity] 寬人慈愛;愛護、同情的感情
對誰也不要生壞心,對所有的人都要仁愛
◎ 仁慈 réncí
[kindhearted;benevolent] 仁愛慈善
大將軍仁慈不肯發令。——《廣州軍務記》
◎ 仁德 réndé
[benevolent moral integrity] 待人寬厚而好施恩德
◎ 仁弟 réndì
[(used to address one』s younger friend or student) my dear friend] 敬辭,稱比自己小的朋友
◎ 仁厚 rénhòu
[gracious] 為人忠誠老實
仁厚的丈夫
◎ 仁惠 rénhuì
[benevalent;kind;merciful] 仁慈;仁厚
孫討虜聰敏仁惠,敬賢禮士,江表英豪,咸歸附之。——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 仁民愛物 rénmín-àiwù
[to love all people and animals] 愛護百姓,愛惜萬物。形容官吏廉能愛民
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孟子·盡心上》
◎ 仁人君子 rénrén-jūnzi
[men of good will] 指有道德、人品高尚的人。泛指熱心助人的好心人
亘古及今,仁人君子,弗合忘本之。——明· 笑笑生《金瓶梅》
◎ 仁人義士 rénrén-yìshì
[people with lofty ideas] 有德行信守節義的人
◎ 仁人志士 rénrén-zhìshì
[people with lofty ideas] 有德行、有志向、為理想而獻身的人
至於仁人志士,不幸偃蹇於卑投,竭力以行其所志,…——明· 歸有光《送夾江張先生序》
◎ 仁術 rénshù
(1) [kindness;humanity]∶仁道
非仁術也。——清· 方苞《獄中雜記》
(2) [carry out humanitarian rule]∶推行仁政的策略
無傷也,是乃仁術也,見牛未見羊也。——《孟子·梁惠王上》
◎ 仁心仁術 rénxīn-rénshù
[both with a benevolent mind and art] 謂有仁愛之心,方能有濟世之術。後用作稱頌醫生醫術高明的話
…無傷也,是乃仁術也,見牛未見羊也。——《孟子·梁惠王上》
◎ 仁兄 rénxiōng
[my dear friend] 舊時對同輩友人的敬詞,多用於書信
◎ 仁言利博 rényán-lìbó
[words benefit universal benevolence] 謂仁愛者的話,使人人受益
君子曰:「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 齊侯省刑。」——《左傳·昭公三年》
◎ 仁義 rényì
(1) [kindheartedness and justice]∶寬厚正直
故文王行仁義而王天下。——《韓非子·五蠹》
仁義之舉
(2) [gentle]〈方〉∶性情溫順,通達事理
◎ 仁義道德 rényì-dàodé
[justice and virtue] 泛指封建社會的一切道德准則,原先有褒義。後指偽君子的口頭禪,也就有了貶義
今重甲循兵,不可以逾險;仁義道德,不可以來朝。——《戰國策·趙策二》
◎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rénzhě jiàn rén,zhìzhě jiàn zhì
[the benevolent see benevolence and the wise see wisdom] 《易·系辭上》:「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為之智。」指從不同角度對同一個問題發表各自的見解
◎ 仁政 rénzhèng
(1) [policy of benevolence]∶寬厚待民,施以恩惠,有利爭取民心的政治方略
夫仁政,必自經界始。——《孟子》
(2) [benevolent government]∶仁慈的統治措施
◎ 仁至義盡 rénzhì-yìjìn
[most perfectly fulfilled both in love and ty] 表示對人的規勸和幫助已經達到最大限度
虛極靜篤道乃見,仁至義盡余何憂。——宋· 陸游《秋思之十》

『玖』 什麼樣的人品德好

從前我們所說的好女人就是指賢良、守身如玉、從一而終,性格溫柔、堅韌大方。內
不能具有野心容(女子無才便是德)
好女人什麼都應該聽男人的,男人的觀點就應該是她的行為准則。
好女人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找到一個好的歸宿。
好女人能夠等待變心的丈夫的覺悟。
好女人不應擁有自我。應該腳不出戶。
現在的社會可能會人為好女人必須具備如下特性:
應該是外表精緻,內涵豐富,聰明大度,優雅成熟,時尚但不時髦,豐潤但不風情,古典但不古板隨和但不隨便,內斂而不內向,從容而且淡定,能將微不足道的事做到完美無暇,將舉足輕重的事做到無懈可擊。

熱點內容
什麼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 發布:2025-05-22 05:34:17 瀏覽:517
孝感司法局 發布:2025-05-22 05:27:29 瀏覽:112
法人下委託書後有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5-22 05:25:29 瀏覽:361
合同法339 發布:2025-05-22 05:23:58 瀏覽:835
怎麼聯系社會與法欄目組 發布:2025-05-22 05:23:57 瀏覽:664
社會保障法和社會保障制度一樣嗎 發布:2025-05-22 05:23:51 瀏覽:585
中級會計考試經濟法 發布:2025-05-22 05:18:19 瀏覽:628
律師唐山 發布:2025-05-22 05:02:31 瀏覽:730
趙傑法院電視劇 發布:2025-05-22 04:42:15 瀏覽:13
行為司法解釋 發布:2025-05-22 04:40:06 瀏覽: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