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關於辯

道德經關於辯

發布時間: 2021-01-19 08:17:27

❶ 《道德經》與馬克思主義辯證法有什麼共同之處

兩種理論都認為事物應當是辯證統一的,而非單一的一面。除此之外,老子的不少思想也體現了唯物主義的思想,而且他還倡導要以人民大眾為主體,統治者只是附庸。

中國現在的宗教有很多,但是真正算得上是本土產物的便只有一個道教,而老子便是道教的代表性人物,老子的《道德經》是每一個學道的人必學的經文典籍。照理說,道教屬於有神論,而馬克思主義屬於無神論,老子的思想和馬克思的思想應該是對立的,但是事實卻並非如此,這兩種看似截然相反的思想其實是有共通之處的。

而且老子認為在社會之中,人民才是最重要的,君王只是輔助,君王的用處就是讓廣大的人民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而非人民辛苦勞動只是為了統治者的奢靡生活,他是在為廣大的人民謀取福祉的,這和馬克思主義也是有關聯的。

❷ 中國古代思想家老子在《道德經》中兩段話包含的辯證法思想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64章)「合抱回之木」是從「毫答末」逐漸生長起來的,但是在它成為「合抱之木」的時候,它跟「毫末」就有質的不同了。「九層之台」,是一點一點的土積累起來的,但在它成為「九層之台」的時候,它跟一點一點的土就有質的不同了。
簡單的說就是量變到一定程度會引起質變。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有」與「無」,「長」與「短」,等等,都是以其對立的方面為自己存在的前提。沒有「有」也就沒有「無」;沒有「長」也就沒有「短」,反之亦然。這就是中國舊日常說的「相反相成」。 簡單的說是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的。

❸ 老子道德經辯證思維對我們的影響

《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1]

《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2][1]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3]。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4][5]

作品名稱
道德經
外文名稱
Tao Te Ching
作品別名
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
創作年代
春秋
作者
老子
快速
導航
創作背景

作品鑒賞

價值影響

歷史評價

歷代注本

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1] 。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2]
《道德經》的總字數因為版本不同而有所差異:馬王堆帛書,甲本為5344字,乙本為5342字(外加重文124字);今本,河上公《道德經章句》為5201字(外加重文94字),王弼《老子道德經注》為5162字(外加重文106字),傅奕《道德經古本》為5450字(外加重文106字)。
現代《道德經》通行本,是以王弼所注,字數為5162字。[6]

元·趙孟頫·道德經
創作背景
據文獻記載,老子靜思好學,知識淵博。他的老師商容教授知識過程中,老子總是尋根問底,對知識非常的渴望。為了解開自己的疑惑,他經常仰頭觀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為何物,以至於經常睡不著覺。後來,商容老師「實乃老夫之學有盡。」推薦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獻記載:」老子入周,拜見博士,入太學,天文、地理、人倫,無所不學,《詩》《書》《易》《歷》《禮》《樂》無所不覽,文物、典章、史書無所不習,學業大有長進。博士又薦其入守藏室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書,汗牛充棟,無所不有。」通過這段經歷,老子積累了豐富的學識,也使他遠近聞名。
老子生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環境是周朝勢微,各諸侯為了爭奪霸主地位,戰爭不斷。嚴酷的動亂與變遷,讓老子目睹到民間疾苦,作為周朝的守藏史,於是他提出了治國安民的一系列主張。
函谷關令尹喜對《道德經》的成書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時即好觀天文、愛讀古籍,修養深厚。司馬遷在《史記老子傳》中記載老子「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終」,尹喜感動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體驗和以王朝興衰成敗、百姓安危禍福為鑒,溯其源,著上、下兩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經》。[7]

❹ 《道德經》里的很多內容已經不適合現代人類,不適合青少年,求具體觀點 要比辯論

競爭力實力,沒有實力要靠運氣,你這是在賭運氣,看有沒有幫你.
我雖然只看過一點,但是我知道,順其專自然與不順自屬然仍然是自然,人始終沒有擺脫生死,天地對人仍然是芻狗一般.明白了嗎?如果不明白你會知道,這個世界人永遠在一個范疇內生存.擺脫傳統范疇借鑒能接受的傳統,拒絕不適合的傳統.與時俱進,病樹前頭萬木春.

❺ 《道德經》辯證法思想有哪些主要內容

1.老子說:「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版」意思是權說,有和無互相對立而產生,難和易互相對立而形成,長和短互相對立而體現,高和下互相對立而出現。這說明了世界上的事物是互相依存的,不是孤立存在的。
2.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意思是禍內藏有福,福內潛有禍。這說明了對立的雙方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3.老子說:「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說明了事物是可以由小到大、由量變到質變發展的。

❻ 《道德經》辯證法思想有哪些主要內容

1.老子說:「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意思是說,有和無互相對立而產生,難和易互相對立而形成,長和短互相對立而體現,高和下互相對立而出現。這說明了世界上的事物是互相依存的,不是孤立存在的。
2.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意思是禍內藏有福,福內潛有禍。這說明了對立的雙方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3.老子說:「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說明了事物是可以由小到大、由量變到質變發展的。

❼ 道德經中的辯證法思維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

老子《道德經》給當代大學生帶來的幾點啟示
作者:趙興武 文章來源:中國道教協會 發布時間:2012-01-25 瀏覽次數:501 手機訪問道教之音
經過對老子《道德經》一年的學習,也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在《道德經》這本書上也由最初的不屑一顧轉變到現在的愛不釋手。《道德經》不僅我喜歡,就對於現代社會而言,從年輕的學生到成熟的學者,從普通的白領到商界精英以及政府官員,都會從那裡汲取到滋養。《道德經》可以說是現代人的知識、生存智慧、管理藝術。《道德經》也可以說是成功者的冷靜葯方,是遭遇挫折者的心靈慰藉。在現代專家的解讀之下,《道德經》就當代中國社會也始終發揮重要的作用,也是一個重要部分。老子《道德經》確實是一本專門講道講德、修道修德的一本書,它始終長期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生活。現在,我就對《道德經》給當代大學生能夠帶來什麼這個話題來談一下個人的見解。
近幾年大學生在學習上、就業上、愛情上、人際方面均出現了很多問題,例如嫉妒、報復、自殺等;究其原因出現在哪裡?許多資深專家也做出了明確的斷定。一般來說,大學生接受著高等教育,不應該犯有這方面的錯誤,但事實是,近年來大學生的學習與發展,趨向功利方面太重,而對拯救自身本質的學習與發展有明顯欠缺,自然,對於思想文化學習和掌握程度也十分落後。當代的大學生喜歡誇誇其談,不能腳踏實地實事求是。例如在學習方面,很多學生寫論文都不想自己動手,而是借鑒同學或者是在網上的摘抄,以為可以欺騙老師、教授矇混過關。喜歡唾手可得、佔小便宜等,以為自己聰明做得不錯,但實際結果卻反之。
那麼道德從字義上怎麼解釋的呢?
我認為,道德既是邏輯的,又是超邏輯的。可以把道解釋為人的超越性的生成。一種道。絕對不會企求去符合經驗的現實,相反。它倒是要把現實陌生化,與現實疏離,同時又使現實內在的意義得以彰顯。而德又是一種好的品行,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規范。然而《道德經》,卻是「道」的具體化,它從人與萬物的本源「道」上闡述了道德的規律,指出萬物本源「道」的行為特點就是人類應效法的道德法則。
那麼老子《道德經》究竟能給當代大學生帶來的幾點啟示呢?
1.首先體現在認知觀方面。
認知是指通過心理活動獲取知識。習慣上將認知與情感、意志相對應。《道德經》提供了大量的樸素的辯證認知方式與內容,例如《道德經》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義稱「道」是可以用言語來表述的,它並非一般的「道」,「名」也是可以說明的,它並非普通的「名」意義上可以說任何東西不能阻礙認知的寬闊性。如「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言不辯,辯言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等。《道德經》可以以究其意義給當代大學生提供了一些思考。至於《道德經》中以辯證方式說明處世認知也很多,例如「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葆;金玉滿堂,莫之能守。貴富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等等。《道德經》所提供的認知方式不僅在形式上有益,而且內容都關聯於人生社會,的確應值得大學生們思考與借鑒

❽ 道德經·善者不辯的介紹

出自《道德經》第八十一章,李耳著

❾ 《道德經》蘊含的辯證法思想的分析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高下相傾,長短相形,音聲相合;柔弱勝剛強;為大內於其細;外其身身存容,後其身身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將於息之必故張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無為而無不為;重 為 輕 根 , 靜 為 躁 君 ;大成若缺,大辯若訥;上 德 不 德 , 是 以 有 德 ﹔故 貴 以 賤 為 本 , 高 以 下 為 基 ; 多 藏 必 厚 亡 ;出 生 入 死;夫 唯 病 病 , 是 以 不 病 ;信 言 不 美 , 美 言 不 信 ,善 者 不 辯 , 辯 者 不 善 ,知 者 不 博 , 博 者 不 知 。
這些老子的言論,都充滿了辯證的智慧。

❿ 老子道德經辯證思維的影響

《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1]

《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2][1]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3]。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4][5]

內容簡介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1] 。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2]
《道德經》的總字數因為版本不同而有所差異:馬王堆帛書,甲本為5344字,乙本為5342字(外加重文124字);今本,河上公《道德經章句》為5201字(外加重文94字),王弼《老子道德經注》為5162字(外加重文106字),傅奕《道德經古本》為5450字(外加重文106字)。
現代《道德經》通行本,是以王弼所注,字數為5162字。[6]

元·趙孟頫·道德經
創作背景
據文獻記載,老子靜思好學,知識淵博。他的老師商容教授知識過程中,老子總是尋根問底,對知識非常的渴望。為了解開自己的疑惑,他經常仰頭觀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為何物,以至於經常睡不著覺。後來,商容老師「實乃老夫之學有盡。」推薦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獻記載:」老子入周,拜見博士,入太學,天文、地理、人倫,無所不學,《詩》《書》《易》《歷》《禮》《樂》無所不覽,文物、典章、史書無所不習,學業大有長進。博士又薦其入守藏室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書,汗牛充棟,無所不有。」通過這段經歷,老子積累了豐富的學識,也使他遠近聞名。
老子生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環境是周朝勢微,各諸侯為了爭奪霸主地位,戰爭不斷。嚴酷的動亂與變遷,讓老子目睹到民間疾苦,作為周朝的守藏史,於是他提出了治國安民的一系列主張。
函谷關令尹喜對《道德經》的成書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時即好觀天文、愛讀古籍,修養深厚。司馬遷在《史記老子傳》中記載老子「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終」,尹喜感動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體驗和以王朝興衰成敗、百姓安危禍福為鑒,溯其源,著上、下兩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經》。[7]

熱點內容
司法證c證好考嗎 發布:2025-10-20 08:48:42 瀏覽:91
2019考研法律碩士試卷 發布:2025-10-20 08:43:00 瀏覽:545
射洪縣律師 發布:2025-10-20 08:42:07 瀏覽:245
違章停車條例 發布:2025-10-20 08:36:30 瀏覽:254
路政拍照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10-20 08:28:22 瀏覽:118
新經濟法基礎大綱試題 發布:2025-10-20 08:28:13 瀏覽:258
福建省節能條例 發布:2025-10-20 08:26:12 瀏覽:361
不服從工作安排勞動法 發布:2025-10-20 08:25:42 瀏覽:712
法院會錄 發布:2025-10-20 08:16:54 瀏覽:243
我國核電站對建設質量保證依據法規 發布:2025-10-20 08:12:43 瀏覽: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