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豫南法治楊

豫南法治楊

發布時間: 2021-01-19 15:16:59

Ⅰ 關於楊靖宇的事跡,要簡短,

楊靖宇將軍是我國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確山縣立第一高等小學堂;1919年的「五四」青年運動席捲全國,年僅十四歲的楊靖宇投身於火熱的斗爭中;一九二三年秋,他考入河南省開封織染學校;一九二六年在該校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冬奉黨團組織的指示,回確山縣領導農民運動;一九二七年春被選為確山縣農民協會會長;四月領導了震驚中外的豫南農民起義,即「確山暴動」,組織了五萬農民武裝圍攻確山縣城,經過四天的激戰,佔領了縣城,打垮了北洋軍閥第八軍的一個旅,活捉了縣長王少渠,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縣級人民政權——確山縣臨時維持治安委員會,楊靖宇被選為常務委員;六月一日在確山縣城關鎮老虎籠(地名)由共青團員轉為中國共產黨員。七月十五日國民黨武漢政府叛變革命,新生的革命政權遭到確山縣地方頑固勢力的反對,楊靖宇和張家鐸、張耀昶、李鳴岐等同志率部轉移到縣東劉店一帶繼續堅持斗爭,開辟新的根據地。九月三十日他和李鳴岐、張家鐸、張耀昶等領導了劉店秋收起義,重新組織中國共產黨確山縣委員會,並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豫南遊擊隊,楊靖宇任總指揮。這一時期曾與數倍於我的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搏鬥,打退了國民黨反動武裝的進攻和地方頑固勢力的騷擾。這支部隊當時控制了東至馬鄉、南至明港、西至縣城、北至水屯一百多里的大片地區,並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在黨中央的指示下,為了開展長期的游擊戰爭,建立鞏固的革命根據地,把勝利引向全國,後來部隊離開平原,奔赴山區,開辟了四望山革命根據地。一九二七年秋末冬初楊靖宇調往河南省委工作,在此期間曾三次被捕入獄,均被黨營救獲釋,隨轉上海。不久由上海調往東北。他在東北期間先後曾任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中共哈爾濱市道外區委書記、哈爾濱市委書記、反日總同盟會會長、中共滿州省委軍委書記、磐石游擊隊政治委員、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師長兼政委、東北民主抗日聯軍第一軍軍長兼政委,在蒙江縣(即現在的靖宇縣)保安村三道崴子壯烈犧牲,年僅三十五歲。

Ⅱ 楊靖宇的主要事跡

1940年的一天晚上,楊靖宇帶著十幾名戰士向濛江東邊大森林進發,但不幸被叛徒告密,陷入了日寇的包圍圈裡,與敵人周旋五天以後還沒突圍。

這時情況危急,楊靖宇果斷的叫大家分開走。楊靖宇把戰友安頓好後,把危險留給了自己,隻身一人與敵人周旋了五天五夜。

23日凌晨,楊靖宇不幸被敵人的坐探發現,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楊靖宇絲毫沒有動搖,楊靖宇負了重傷,他毅然決定把最後一顆子彈留給自己,壯烈犧牲了。

(2)豫南法治楊擴展閱讀

楊靖宇,1905年2月13日出生於確山縣李灣村(今屬駐馬店市驛城區)一個農民家庭。幼年喪父,家境貧寒,由母親含辛茹苦照料長大。

1923年,18歲考入河南省立開封紡染工業學校。在校期間,他秘密參加革命活動,之後受黨組織派遣,回到確山從事農民運動。1925年,楊靖宇積極投入「五卅」反帝愛國運動。

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此時,全國各地農民運動正在蓬勃發展,受中共組織派遣,楊靖宇從開封回確山開展農民運動。

1927年初,確山縣農民協會會員發展到1萬多人,楊靖宇被選為確山縣農民協會委員長。當年4月,楊靖宇參加並領導確山數萬農民舉行暴動,驅逐軍閥武裝,攻佔確山縣城。

同年5月,楊靖宇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中央「八七」會議後,楊靖宇參與發動劉店秋收起義,先後創建由共產黨領導的中國最早的縣級農工革命政權——確山縣臨時治安委員會和河南省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確山縣革命委員會,並組建河南省第一支革命武裝——確山縣農民革命軍(後編為豫南工農革命軍)。

從此,拉開了河南土地革命戰爭的序幕。他歷任確山縣農民革命軍總指揮、確山縣農民協會委員長和臨時治安委員會代理主席、豫南特委委員兼信陽縣委書記。

1928年後,在河南、東北等地從事秘密革命工作。曾5次被捕入獄,屢受酷刑,堅貞不屈。

1929年春,楊靖宇調赴東北,中共滿洲省委派他擔任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化名張貫一,深入撫順煤礦,聯系工人群眾,恢復重建被破壞的黨組織,領導工人同侵佔中國煤礦的日本礦主進行斗爭。

楊靖宇他團結各路抗日武裝,創建了以罄石縣紅石砬子為中心的游擊根據地。隨後,楊靖宇聯合這些反日義勇軍、山林隊,發動了圍攻大興川、攻克伊通縣營城子鎮、進攻八道河子、破壞吉海鐵路、攻打東集場子等戰斗,使反日部隊逐漸團結在游擊隊周圍,進而要求在組織上實行聯合。

在這種形勢下,1933年7月,抗日軍聯合參謀部成立。楊靖宇任政治委員。1934年2月21日,在臨江縣三岔子城牆砬子附近山林中,楊靖宇和其他16支抗日部隊的首領共同商量,成立抗日聯軍總指揮部。楊靖宇被推為總指揮。

除東北人民革命軍一軍獨立師所屬部隊外,其他各抗日部隊共編成8個支隊,並且劃分了活動區域,統一調動。楊靖宇指揮這些隊伍和日偽軍進行多次戰斗,取得了1934年反「討伐」的勝利。

Ⅲ 楊靖宇,楊子榮,誰的本事大那一個更機智勇敢

一個是滿山跑的游擊隊長,另一個是無間道卧底大哥,要比機智和勇敢,當然版還是楊子榮了權!
你想啊,楊靖宇再機智,最後還不是住雪窩子吃草根;最後死在日本鬼子槍下;
楊子榮就不同了,跟坐山雕住在山洞裡吃香的喝辣的,最後還把老土匪給收拾了,所以說怎麼看還是楊子榮更加牛一些!

Ⅳ 楊靖宇將軍的英雄事跡

楊靖宇在山林中與敵人激戰數日,受傷多處,後被敵人包圍,在只剩下他一個人的情況下,仍毫不畏懼,頑強抗擊,擊敵死傷20餘人,壯烈殉國。楊靖宇犧牲後,敵人殘忍地鍘下了他的頭顱。

又剖開了他的腹部,驚駭地發現胃腸里盡是未能消化的枯草、樹皮和棉絮,沒有一粒糧食,日寇無不震動。他用鮮血澆灌著和平之花,用生命捍衛了人類的正義。

(4)豫南法治楊擴展閱讀:

楊靖宇,原名馬尚德,1905年出生於河南省確山縣,是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和領導人。學生時代積極投身反帝愛國運動。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27年4月參與領導確山農民暴*,同年6月轉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失敗後,組織確山起義,任農民革命軍總指揮。1928年秋到開封、洛陽等地從事秘密革命工作。

1929年春赴東北,任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領導工人運動。在河南和東北曾5次被捕入獄,屢受酷刑,堅貞不屈。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任中共哈爾濱市道外區委書記、市委書記、兼滿洲省委軍委代理書記。1932年秋被派往南滿,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32軍南滿游擊隊,任政治委員。

創建了以磐石紅石砬子為中心的游擊根據地。1933年9月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1軍第1獨立師師長兼政治委員。1934年4月聯合17支抗日武裝成立抗日聯合軍總指揮部,任總指揮。

同年11月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1軍軍長兼政治委員。1936年6月任東北抗日聯軍第1軍軍長兼政治委員。7月任東北抗日聯軍第1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

率部長期轉戰東南滿大地,打得敵人心驚膽戰,威震東北,配合了全國的抗日戰爭。日偽軍連遭打擊後,加緊對東北抗日聯軍的軍事討伐、經濟封鎖和政治誘降,同時對楊靖宇懸賞緝捕。

在極端艱難的條件下,他以「頭顱不惜拋掉,鮮血可以噴灑,而忠貞不二的意志是不會動搖」的崇高氣節,繼續堅持戰斗。

中共六屆六中全會曾致電以楊靖宇為代表的東北抗日武裝表示慰問,贊之為「冰天雪地里與敵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艱難奮斗之模範」。

Ⅳ 石炭紀 (豫南小區)

對豫南小區(大別山地區)石炭紀生物地層的研究與豫北、豫中小區的石炭紀、二疊紀生物地層的研究程度相比差距較大,這與該區的地層變質以及古地理環境差異使古生物變化較大、保存差有關。根據許多學者和專家對該區的研究成果,分述如下。

3.3.2.1 雙殼類

自下而上可分為:

(1)Parallelodon-Edmondia-Selennimyalina-Schizos組合帶

(2)Dunbarella-Astaretella-Palaeoneilo-Posidoniella組合帶

地質時代為晚石炭世早期(羅蘇期—滑石板期,相當於納繆爾B,C期),產於岩石地層單位道人沖組,產雙殼類共有17個屬46個種(化石名單參閱本書2.3.3.1和化石名錄)。

3.3.2.2 古植物

古植物可建Cathaysiodendron gushiense-Lepidodendron aolungpylukense組合帶

本組合為早石炭世晚期(維斯發期—納繆爾A期),相當岩石地層單位為楊山組。以石松類植物繁盛為特點,為該組成煤主要植物,表明河南信陽—固始楊山早石炭世植物化石群,應劃歸華北區華夏植物群內。作為「中州華夏植物群」雛期的植物組合,其代表分子是Cathaysiodendron gushiense和Lepidodendron aolungpylukense。因為前者是華夏植物群中典型植物的最早代表,後者很可能是華夏植物群中典型分子L.posthumii的先驅,L.posthumii有可能是魚鱗木L.aolungpylukense演化來的,或就其葉座、葉痕及整體形態而言,兩者有可能是一個形態種。基於對蕨類植物的分析,鱗木類似乎對於環境的適應性要優於其他種類,因此鱗木在各大植物群中廣泛存在是自然的。

經統計該古植物組合中有20個屬27個種(其中有7個新種)(化石名單見本書2.3.3.2)。本書認為楊山組的地質時代為早石炭世晚期(大塘期—德塢期,相當於維憲期晚期—納繆爾A期),楊山組中的植物群代表中州華夏植物群雛期,是中州華夏植物群的起源地。

3.3.2.3 孢粉

孢粉組合自下而上分為:

(1)Cyclogranisporites-Aneurospora-Retispora組合

該組合中主要分子有Calamospora atava,Punctatisporites famenensis,Cyclogranisporites maximus,Aneurospora greggsii,Retusotriletes furcatus,Lacvigatosporites sp.,Retispora lepidophyta等,時代為晚泥盆世,所在岩石地層單位為花園牆組下部,相當於花園牆剖面第1~19層。

(2)Dibolisporites distinctus-Auroraspora macra-Vallatisporites sp.組合

該組合有孢粉19個屬23個種,主要分子有Dibolisporites distinctus,Leiotriletes ornatus,Cyclogranisporites maximus,Auroraspora macra,Waitzispora sp.,Vallatisprites sp.,Acanthotriletes simplex等,時代為早石炭世(岩關期),所在岩石地層單位為花園牆組上部,相當於花園牆剖面第20~41層。

以上組合中的孢粉化石詳見本書2.3.3.1。

Ⅵ 西平縣歷史上有沒有一位姓楊的副縣長

西平位於河南省中南部,北接漯河市源匯區,南望駐馬店市,東臨上蔡縣,西部與平頂山市舞鋼市毗鄰。南距武漢300公里,北距新鄭國際機場130公里,位於鄭州及武漢兩大都市「一日經濟圈」內。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國道縱貫全境。屬於駐馬店市。
全縣有人口76.7萬(2000年),面積1098平方公里。1991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對外開放縣,1994年被農業部定為「鄉鎮企業東中西部合作示範工程試點」縣,2002年被河南省評為創建省級文明衛生城市先進縣。2009年「國家科技富民強縣試點縣」。[1]
中文名稱
西平縣
外文名稱
Xiping County
別 名
柏城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中國河南
下轄地區
柏城街道、柏亭街道、柏苑街道
政府駐地
西平縣人民政府駐柏城街道
電話區號
0396
郵政區碼
463900
地理位置
北緯33度10分 東經113度36分
面 積
1098平方千米
人 口
87萬(2016年)[2]
方 言
中原官話(蔡魯片)
氣候條件
濕潤大陸性季風型氣候
著名景點
棠溪源風景區、戰國冶鐵遺址
機 場
新鄭機場
火車站
西平站
車牌代碼
豫Q
城市地標
寶嚴寺塔
行政代碼
411721
目錄
1 歷史沿革
2 行政區劃
3 地理環境
▪ 地貌境域
▪ 氣候
▪ 水文
4 人口
5 交通
6 經濟概況
▪ 第一產業
▪ 第二產業
▪ 第三產業
7 社會事業
▪ 教育事業
▪ 文化事業
▪ 廣播電視
▪ 醫療衛生
▪ 社會保障
8 旅遊
9 歷史文化
▪ 名稱來歷
▪ 飲食
▪ 民間藝術
10 著名人物
11 榮譽

歷史沿革
編輯
嫘祖木雕
春秋時,古帝柏皇氏後裔的封地柏子國,故址在今柏亭及舞鋼市部分地區。周景王貴十四年(公元前531年),柏國為楚國所並。《通志.氏族略》載:「柏國在今蔡州西平縣,為楚所滅,子孫以國為氏」。戰國時期屬韓國。
秦屬潁川郡。
西漢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置西平縣(今縣呂店鄉),屬汝南郡。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封於定國為西平侯。新莽改西平為新亭。東漢永初二年(公元108年),劃縣境東部置定穎縣。
北魏劃汝南郡一部分,置襄城郡,治西平(遷今師靈鎮)。
唐天授二年(691年)正月,復置西平縣,屬蔡州。
北宋徙治今西平縣治。
明清屬汝寧府。
1914年屬豫南道,1918年改屬汝陽道。1927年廢道直屬河南省,1933年屬河南省行政第八區專員公署。
1949年3月,屬確山專區。8月,確山專署遷駐信陽市,改稱信陽專區。1965年7月屬駐馬店專區,1970年屬駐馬店地區,2006年屬駐馬店市至今未變。[3]

行政區劃
編輯
西平縣轄3個街道、6個鎮、10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
行政區劃
:柏城街道、柏亭街道、柏苑街道、師靈鎮、五溝營鎮、權寨鎮、出山鎮、盆堯鎮、嫘祖鎮[4] 、重渠鄉、人和鄉、宋集鄉、譚店鄉、蘆廟鄉、楊庄鄉、專探鄉、二郎鄉、蔡寨回族鄉、焦庄鄉;老王坡農場。[5]

地理環境
編輯

地貌境域
西平地勢西高東低,西部淺山丘陵區屬伏牛山余脈,面積96.4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的8.85%,有大小山峰10餘座,最高海拔553米;中部、南部有緩崗,面積60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的5.5%;東部平原面積933.37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的85.65%。[6]

氣候
西平縣地處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帶,屬亞濕潤大陸性季風型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均日照時數2157.2小時,平均氣溫14.8℃,無霜期221天,降雨量852mm,春季多西北風,夏季多東南風,平均風速2.3米/秒。[6]

水文
境內河流屬淮河流域的洪、汝水系,流域面積在5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69條,其中洪河、柳堰河、淤泥河為本縣3條主要河流。[6]

人口
編輯
根據第2000年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767214人,其中:柏城鎮53892人、五溝營鎮 40137人、權寨鎮 34083人、師靈鎮 39195人、出山鎮 24477人、環城鄉 57816人、重渠鄉 39182人、盆堯鎮 62075人、人和鄉 40564人、宋集鄉 37640人、譚店鄉 47622人、呂店鄉 38521人、酒店鄉 15783人、蘆廟鄉 41534人、楊庄鄉 34554人、專探鄉 53627人、二郎鄉 49380人、蔡寨回族鄉 14384人、焦庄鄉 32494人、老王坡農場虛擬鄉 10254人。

交通
編輯
北距新鄭國際機場130公里,南距武漢300公里,位於鄭州及武漢兩大都市「半日經濟圈」內。京廣鐵路、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國道、京廣高速鐵路縱貫全境,省道高蘭公路橫穿東西,交通運輸十分便利。[7]
新建了西酒公路、東西環公路等一批縣鄉公路,完成了「村村通」工程140公里,全縣80%的行政村實現了村村通。縣鄉公交、城鎮計程車業發展迅速,建成農村客運站11個,居民出行條件明顯改善。[7]

經濟概況
編輯
西平縣2015年全年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6.0928億元,增長18.9%;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65.3億元,增長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8.5億元,增長2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9539元,增長9.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153元,增長12.5%;各項存款余額163億元,增長21.3%;各項貸款余額64.3億元,增長23.1%。[8]

第一產業
2004年,全縣糧食種植面積為12.13萬公頃,其中優質小麥面積4.67萬公頃。糧食總產量為670396噸,增長38.5%。被農業部命名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小麥綜合生產能力科技提升試點縣。種植結構調整取得新成就。瓜菜生產基地已經形成,發展無公害瓜菜生產基地1萬公頃;西瓜種植面積達7000公頃;節水蓮藕和蓮魚共養示範區已形成規模,種植面積133公頃;食用菌種植已形成規模和特色,年產值近1.4億元。[9]
農業生態示範區採用標准化養殖和公司加農戶經營模式,年出欄無公害生豬5萬頭,被省畜牧局確定為全省首批無公害畜產品企業。全縣全年出欄生豬150萬頭、家禽445萬只、羊66.5萬只、牛2萬頭、兔185萬只,年末生豬存欄118萬頭、家禽存欄750萬只、羊存欄63.5萬只、大牲畜存欄6.5萬頭、兔存欄125萬只;肉類總產量達13萬噸,禽蛋產量達4.5萬噸,實現畜牧業產值13.5億元。[9]
西平縣被授予「全省畜牧系統先進集體」、「畜牧強縣」。造林綠化穩步發展。以「兩道一區」(河道、通道、林業精品小區)綠化為重點,全年共植樹800萬株,新植幼樹成活率在95%以上,保存率在90%以上。農田水利建設獲省「紅旗渠精神杯」。全年新打機電井1200眼,建設水利示範園區7000公頃,修建塘堰壩180座,新增有效灌溉面積3700公頃、旱保田2000公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0平方公里。[9]

第二產業
2004年,工業生產保持較快增長。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701930萬元,同比增長3.2%;鄉鎮企業完成產值1071660萬元,增長10.5%。工業投入力度加大,新建、續建項目121個。投資300萬元以上的工業項目48個,計劃總投資14.67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0.7億元,累計完成投資3.7億元。其中,中農海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尿素合成氨聯產甲醇項目累計完成投資9000多萬元;國仁制葯GMP項目完成投資3000萬元,已通過認證並試產;駿馬精細化工有限公司年產500噸塑料熒光增白劑系列產品項目完成投資1400萬元,已安裝試產;金鑫針織品與恆星毛織品出口項目完成投資4000萬元。全縣限額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121654萬元,同比增長18.6%;銷售產值107857萬元,增長19.3%;銷售收入101740萬元,增長11.7%;實現利稅8353萬元,增長19.7%。[9]

第三產業
2004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4.85億元,增長10.3%。新增個體工商戶1596個、私營企業44個,年底全縣個體工商戶累計達12494個、私營企業220個。市場年交易額11.5億元,上繳利稅300萬元。全年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0109萬元,增長24.1%,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0020萬元,增長23.9%;財政支出完成40667萬元,其中一般預算支出39212萬元,增長38.7%。年末金融機構存款余額為31.3億元,增長17.6%;各項貸款余額為18億元,增長5.7%。[9]
2004年,全年完成公路建設總投資3156.3萬元,其中縣鄉道路總投資2552萬元。境內干線公路好路率達80%,縣鄉公路好路率達85%。全年完成供電量26103.37萬千瓦時,增長10.9%,其中工業用電量14927.18萬千瓦時,增長14.9%。[9]

社會事業
編輯

教育事業
2013年,投資6000多萬元完成了楊庄高中整體搬遷;投資4000萬元完成了西平高中改造重建;楊庄高中、西平高中分別於2006年、2007年通過驗收,順利成為河南省示範型高中。引進江西上饒教育投資集團投資8000萬元,興建了西平縣文成中學;投資4000萬元新建教學樓8.8萬平方米,改造中小學危房6.6萬平方米,縣第五初級中學和6所農村寄宿制小學建成投入使用,改建幼兒園31所。全縣教育、教學條件明顯改善。
西平縣中等教育的學校主要有:西平高中、楊庄高中、蘆廟高中、文成中學、西平縣職業中專、西平衛校等。

文化事業
2013年,投資464萬元建成了縣宣傳文化中心,成立了縣炎黃文化研究會,加大對歷史文化的研究開發。文化事業單位全部完成轉企改制,董橋遺址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華母親頌》榮獲中國民歌十大金曲金獎,成功舉辦嫘祖故里拜祖大典,冶鐵鑄劍、剪紙、書畫等文化產業正在興起。[10]

廣播電視
2013年城區有線電視全部實現數字化,收視頻道達120套,現在正逐步向鄉鎮地區改造升級。[10]

醫療衛生
2013年,投資4000萬元新建了縣醫院綜合病房大樓,投資3500萬元建成了中醫院門診大樓,投資3500多萬元改造擴建了7個偏遠鄉鎮衛生院,全縣醫療衛生條件進一步改善。[10]

社會保障
2013年,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企業職工基本生活費、失業保險金、養老保險金發放率100%。農村特困戶、五保戶等困難群體做到應保盡保,應助盡助。[10] 新增城鎮就業1.1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000人,分別完成目標任務的242%、133%,城鎮失業登記率2.1%;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參合率進一步提高,社會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建成各類保障房7.2萬平方米,改造農村危房2500戶;新解決了5.5萬人安全飲水問題。

旅遊
編輯

西平旅遊 (5張)
西平歷史悠久,古跡眾多。境內有龍山文化遺址、東周灰坑遺址、戰國冶鐵遺址、宋代寶嚴寺塔、棠溪源森林公園等名勝古跡和自然景觀。

棠溪源風景區位於河南省西平縣城西南42公里處,總面積38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95%以上。分為棠溪峽、棠溪湖、蜘蛛山、跑馬嶺4個游覽區,集綺麗秀美的自然風光與厚重深沉的炎黃文化於一體,是祖之源、劍之源、水之源。
戰國時期冶鐵遺址:城西南38公里處有酒店冶鐵遺址,為戰國時期韓國的冶鐵重地。其重要文物冶鐵爐被當代權威冶金專家譽為「天下第一爐」。
寶嚴寺塔,俗稱「東關塔」,位於河南省西平縣縣城東關。在原寶嚴寺外西側,故名。[6]

歷史文化
編輯

名稱來歷
據傳西平是黃帝元妃嫘祖的故鄉。嫘祖是西陵氏的女兒,西平原有西陵亭,即西陵氏所居。因為「西陵於夷」故名西平。[3]

飲食

特產 (4張)
早點類:胡辣湯、水煎包、小籠包、油饃、豆漿;

小吃類:熱豆腐、咸豆腐腦、熱乾麵、涼皮,米皮,米線、涼粉;
麵食類:粉漿面條、芝麻葉面條、撈面條、牛肉餄餎面、河南鹵面、河南拉麵、河南燴面、烙菜饃、烙饃、發面餅、芝麻焦饃、磨糊、鹵面條;
清真類:饊子、罐餃子、(鹵)羊肝羊肺、羊肉湯;
肉食類:燒雞、板鴨、鹵牛肉、鹵兔肉、鹵狗肉、鹵羊蹄 ;
特產:豫坡酒、棠河酒、棠溪寶劍、小磨香油;
地方名吃:東關豆腐腦、罐餃子、蔡寨紅燜狗肉、南關饊子、羊肉湯、北關罐餃子、羊肉湯、粉漿面條、咸豆腐腦。

民間藝術
銅器表演是流傳於西平、遂平、郟縣等中原民間的一種獨具風格的鬧年打擊樂。西平方言稱「打銅器」,以響銅製作的大鐃、大鑔、大鼓為主,表演時撼天動地,音樂洪亮,形象生動鮮明,豐富多彩,演奏技巧性強且表演形式多種多樣。在中原地區有一定的代表性,深受群眾喜愛群眾喜愛。2007年,西平大銅器被列入河南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6月,被國務院列入全國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8年在蘇州舉辦的全國首屆農民文藝會演中,西平大銅器樂隊代表河南省獲得最高獎金穗獎。

著名人物
編輯
史載人物:嫘祖、韓非子、郅惲、郅壽、李咸、和洽、和嶠

當代名人:郭麟閣、張秀卿、於賡虞、陳銘志、苗文華、郜風濤、董貴山

榮譽
編輯
先後被定為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省級衛生城市,全省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全省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先進縣,省級治安模範縣。
1991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對外開放縣。
1994年被農業部定為「鄉鎮企業東中西部合作示範工程試點」縣。
2002年被省政府定為對外開放重點縣。
2004年被省政府定為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擴權縣。
2005年被定為全省農業綜合開發重點縣,是全國首批實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縣;
2006年被定為全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縣。
2007年11月,授予「中國嫘祖文化之鄉」、「中國嫘祖文化研究中心」、「中國冶鐵鑄劍文化之鄉」、「中國冶鐵鑄劍研究基地」稱號。[11]
望採納

Ⅶ 楊靖宇的英雄事跡100字

民族英雄—— 楊靖宇在山林中與敵人激戰數日,受傷多處,後被敵人包圍,在只剩下他一個人的情況下,仍毫不畏懼,頑強抗擊,擊敵死傷20餘人,壯烈殉國。楊靖宇犧牲後,敵人殘忍地鍘下了他的頭顱,又剖開了他的腹部,驚駭地發現胃腸里盡是未能消化的枯草、樹皮和棉絮,沒有一粒糧食,日寇無不震動。他用鮮血澆灌著和平之花,用生命捍衛了人類的正義。

楊靖宇,1905年生於河南省確山縣。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4月參與領導確山農民暴動,同年5月轉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失敗後,組織確山起義,任農民革命軍總指揮。1928年後,在河南、東北等地從事秘密革命工作。曾5次被捕入獄,屢受酷刑,堅貞不屈。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和領導人。

(7)豫南法治楊擴展閱讀

楊靖宇(1905年2月26日-1940年2月23日),原名馬尚德,字驥生,漢族,河南省確山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蘇區及其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

1932年,受命黨中央委託到東北組織抗日聯軍,歷任抗日聯軍總指揮政委等職。率領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於白山黑水之間,他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緊急情況下,最後孤身一人與大量日寇周旋戰斗幾晝夜後壯烈犧牲。楊靖宇將軍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楊靖宇,1905年2月13日出生於確山縣李灣村(今屬駐馬店市驛城區)一個農民家庭。幼年喪父,家境貧寒,由母親含辛茹苦照料長大。

1923年,18歲考入河南省立開封紡染工業學校。在校期間,他秘密參加革命活動,之後受黨組織派遣,回到確山從事農民運動。1925年,楊靖宇積極投入「五卅」反帝愛國運動。

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此時,全國各地農民運動正在蓬勃發展,受中共組織派遣,楊靖宇從開封回確山開展農民運動。

1927年初,確山縣農民協會會員發展到1萬多人,楊靖宇被選為確山縣農民協會委員長。當年4月,楊靖宇參加並領導確山數萬農民舉行暴動,驅逐軍閥武裝,攻佔確山縣城。同年5月,楊靖宇加入中國共產黨。

中共中央「八七」會議後,楊靖宇參與發動劉店秋收起義,先後創建由共產黨領導的中國最早的縣級農工革命政權——確山縣臨時治安委員會和河南省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確山縣革命委員會,並組建河南省第一支革命武裝——確山縣農民革命軍(後編為豫南工農革命軍)。

從此,拉開了河南土地革命戰爭的序幕。他歷任確山縣農民革命軍總指揮、確山縣農民協會委員長和臨時治安委員會代理主席、豫南特委委員兼信陽縣委書記。

1928年後,在河南、東北等地從事秘密革命工作。曾5次被捕入獄,屢受酷刑,堅貞不屈。

1929年春,楊靖宇調赴東北,中共滿洲省委派他擔任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化名張貫一,深入撫順煤礦,聯系工人群眾,恢復重建被破壞的黨組織,領導工人同侵佔中國煤礦的日本礦主進行斗爭。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黨派他擔任東北反日總會的領導工作,後又派他擔任中共哈爾濱市委第一任書記、滿洲省委委員,不久又兼滿洲省委軍委代理書記。

1932年11月,以省委代表身份被派往南滿,整頓各縣黨組織、抗日游擊隊和義勇隊,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二軍南滿游擊隊和第三十七軍海龍游擊隊,任政治委員,創建了以磐石紅石砬子為中心的游擊根據地。

1933年秋,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在東北建立黨領導下的民族抗日統一戰線的指示,以南滿游擊隊和海龍游擊隊為基礎,成立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獨立師,楊靖宇任師長兼政委。

1934年2月,東北人民革命軍第1軍獨立師聯合南滿16個抗日武裝部隊召開大會,成立東北抗日聯合軍總指揮部,楊靖宇當選總指揮。同年11月,召開中共南滿第一次代表大會,成立南滿臨時特委,並正式建立東北人民革命軍第1軍,楊靖宇任軍長兼政委。

1軍成立後,楊靖宇運用機動靈活的戰術原則,領導部隊挫敗敵人的秋季「討伐」,迅速擴大游擊區。中共六屆六中全會曾致電向以楊靖宇為代表的東北抗日武裝表示慰問,贊之為「冰天雪地里與敵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艱難奮斗之模範」。

Ⅷ 楊靖宇事跡

幼時在村私塾就讀,1918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確山縣立第一高等小學堂;1919年的「五四」青年運動席捲全國,年僅十四歲的楊靖宇投身於火熱的斗爭中;1923年秋,他考入河南省開封織染學校;1926年在該校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冬奉黨團組織的指示,回確山縣領導農民運動;1927年春被選為確山縣農民協會會長;四月領導了震驚中外的豫南農民起義,即「確山暴動」,組織了五萬農民武裝圍攻確山縣城,經過四天的激戰,佔領了縣城,打垮了北洋軍閥第八軍的一個旅,活捉了縣長王少渠,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縣級人民政權——確山縣臨時維持治安委員會,楊靖宇被選為常務委員;6月1日在確山縣城關鎮老虎籠(地名)由共青團員轉為中國共產黨員。7月15日國民黨武漢政府叛變革命,新生的革命政權遭到確山縣地方頑固勢力的反對,楊靖宇和張家鐸、張耀昶、李鳴岐等同志率部轉移到縣東劉店一帶繼續堅持斗爭,開辟新的根據地。9月30日他和李鳴岐、張家鐸、張耀昶等領導了劉店秋收起義,重新組織中國共產黨確山縣委員會,並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豫南遊擊隊,楊靖宇任總指揮。這一時期曾與數倍於我的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搏鬥,打退了國民黨反動武裝的進攻和地方頑固勢力的騷擾。這支部隊當時控制了東至馬鄉、南至明港、西至縣城、北至水屯一百多里的大片地區,並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在黨中央的指示下,為了開展長期的游擊戰爭,建立鞏固的革命根據地,把勝利引向全國,後來部隊離開平原,奔赴山區,開辟了四望山革命根據地。1927年秋末冬初楊靖宇調往河南省委工作,在此期間曾三次被捕入獄,均被黨營救獲釋,隨轉上海。不久由上海調往東北。他在東北期間先後曾任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中共哈爾濱市道外區委書記、哈爾濱市委書記、反日總同盟會會長、中共滿洲省委軍委書記、磐石游擊隊政治委員、中國工農紅軍三十二軍南滿游擊隊政委、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獨立師師長兼政委、南滿抗日聯軍總指揮、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師長兼政委、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軍長兼政委、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指揮兼政委等職。1940年2月23日在蒙江縣(即現在的靖宇縣)保安村三道崴子與日偽軍激戰中陣亡,年僅三十五歲。楊靖宇的頭顱與軀體合葬於通化烈士陵園。
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年底回確山從事農民運動。1927年4月領導確山農民暴動,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失敗後,組織確山劉店秋收起義,任當地農民革命軍總指揮。失敗後到開封、洛陽等地從事秘密工作。曾三次被捕入獄,堅貞不屈。1929年春到東北,化名張貫一,任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在撫順又兩次入獄,備受日本警察署的嚴刑拷打,始終不承認自己是共產黨員和從事的活動。「九一八」事變後經組織營救出獄,歷任中共哈爾濱市道外區委書記、市委書記、滿洲省委軍委代理書記。1932年11月派往南滿,到吉林磐石一帶視察。他按照中國工農紅軍的經驗整頓當地游擊隊,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二軍南滿游擊隊,任政委。他團結各路抗日武裝,創建了以罄石縣紅石砬子為中心的游擊根據地。1933年9月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獨立第一師師長兼政委,次年任第一軍軍長兼政委。1936年2月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軍長兼政委,6月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兼政委。面對日偽軍頻繁的「討伐」,他提出「不擊中敵人要害不打」、「對當地人民損害大不打」等原則,採用「敵合我分,敵進我退,乘敵之虛,各個擊破」等戰術,指揮所部與日偽軍作戰數百次,沉重打擊了日偽軍,擴大了游擊根據地。1938年秋,日偽軍連遭打擊後,加緊進行軍事「討伐」,同時懸重賞緝拿楊靖宇。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楊靖宇繼續堅持戰斗。1940年1月,所部被日偽軍重兵圍困。他組織部隊分散突圍,自己隻身同敵人周旋;2月23日在吉林蒙江縣保安屯西南的三道崴子山上隻身與敵人周旋五晝夜,壯烈殉國。為紀念他,1946年,東北人民政府將蒙江縣改名為靖宇縣。1958年在吉林省通化市建成「靖宇陵園」。

熱點內容
開學第一課民法典 發布:2025-09-02 12:53:51 瀏覽:184
注會經濟法需要聽網課嗎 發布:2025-09-02 12:39:53 瀏覽:855
2017年新勞動法保胎假 發布:2025-09-02 12:19:20 瀏覽:951
合同法收貨地起訴 發布:2025-09-02 12:10:06 瀏覽:894
張志勇律師 發布:2025-09-02 11:45:01 瀏覽:10
怎麼寫影響力商法筆記 發布:2025-09-02 11:43:29 瀏覽:764
鄲城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9-02 11:27:21 瀏覽:778
買賣合同的聯系人有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02 11:13:42 瀏覽:33
經濟法的思考訓練題 發布:2025-09-02 11:13:05 瀏覽:806
黨員權利保障條例體會 發布:2025-09-02 10:52:18 瀏覽: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