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依法治國的
『壹』 建設法治政府對依法治國的意義
建設法治政府的意義:
(一)有利於實現民主政治。
法治與民主具有天然的聯系,法治是實專現人民當家做主屬的制度保證。建設法治政府可以調和國家權力與公民權利之間的沖突,從體制、機制、程序上規范民主、發展民主、保障民主,實現民主政治。
(二)有利於促進法制完備。
建設法治政府要求必須建立完備的法律和完善的法律體系。法制完備首先是形式意義上的完備,即法律制度的類別齊全、規范系統、內在統一;其次是實質意義上的完備,即法律制度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符合公平正義的價值需求。
(三)有利於嚴格公正司法。
建設法治政府要求司法人員自覺用公正理念指導司法工作,維護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樹立司法權威,發揚司法民主,實現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
(四)有利於社會文明進步。
法治與文明一脈相通,集中體現了人類追求政治民主、社會正義、社會秩序中自由、平等的共同要求。法治作為文明的制度形態和秩序形態,不僅是文明豐富內涵的集中體現,也是文明成果的顯著標志。從這一意義上來說,建設法治政府,就是建設文明社會。
『貳』 依法治國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目標和任務是什麼
建設社會主義法抄治國家的目標,就是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建立民主的立法制度、公正的司法制度、公平的市場資源配置制度、嚴格的執法制度、公正的司法制度和有效的法律監督制度,同時要培養高素質的執法隊伍和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識。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主要任務是:1、以提高立法質量為中心,全面加強立法 2、以依法行政為標准,嚴格執法 3、以維護司法公正為目標,推進司法改革 4、以增強法治觀念為基礎,加強法律教育。
『叄』 建設法治國家的必要性
1.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內容,是全面建設小康的重要目標。2.其根本目的在於保證人名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力,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3.依法治國是文明治國的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保障。
我不知道對你有沒有用,我們老師教的,就這么多了。希望可以幫到你
『肆』 我國建設法治國家的措施有哪些
1、強化依法辦事的理念。
堅定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中國,必須保證憲法和法律的全面有效實施。維護憲法和法律權威,就是維護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權威。捍衛憲法和法律尊嚴,就是捍衛人民共同意志的尊嚴。保證憲法和法律實施,就是保證人民根本利益的實現。
各級領導幹部都應當帶頭依法辦事,帶頭遵守法律,牢固樹立法律紅線不能觸碰、法律底線不能逾越的觀念,始終對憲法和法律保持敬畏之心。
特別是司法機關作為法治建設的生力軍,必須始終保持理論上的清醒,堅定法治信仰,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和政法幹警核心價值觀,自覺抵制西方錯誤思想觀點的滲透,始終做到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憲法法律。
2、發揮好法治與德治相輔相成的作用。
法治建設和道德建設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實踐表明,良好的道德風尚既可以減少各種矛盾紛爭、凈化社會環境,使司法機關能夠集中精力解決一些重大疑難案件,又可以使法律的實施得到廣泛的道義上的理解與支持,減少法律實施的阻力,提高法律權威。
要通過依法打擊犯罪、保障人權,釐清責任、明辨是非,平衡利益關系、化解社會矛盾,充分發揮司法裁判的教育、評價、指引、示範等功能,引導全體公民切實增強法律意識、道德意識,依法行使權利,主動履行義務,做到知榮辱、明善惡、重品行,促進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
3、在全社會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總體上解決了有法可依的問題,但是法治建設仍然任重道遠。法律不能只寫在紙上,而是要寫在公民的心裡。只有人心思法、人心思治,才能形成推動法治進步的強大力量。
習近平同志強調要以法治凝聚共識,樹立全社會對法治的信仰,培育法治文化,弘揚法治精神,對於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弘揚法治精神,必須堅持嚴格執法、公正司法,通過依法審判處理各類案件,把法律觀念、法治精神融入當事人和社會公眾的心中;必須加強法制宣傳教育,讓憲法和法律家喻戶曉,促進在全社會形成憲法至上、守法光榮的良好氛圍。
必須引導公民以法治方式表達訴求,使大家相信只要是合理合法的訴求,通過法律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結果,從而能夠發自內心地擁護法治、信仰法治。
(4)建設依法治國的擴展閱讀
法治國家的相關要求: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不僅需要制定完備的法律制度,而且需要使這些法律制度為廣大公民接受認同並遵循運用。黨的十七大強調,要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
公民意識是公民對自己在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主體地位和法定權利義務的認知、情感、態度和行為的統一,加強公民意識教育能為社會主義法治中國建設提供堅實的思想理念支撐。
因此,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應大力加強包括權利義務、民主法治、道德文明意識教育在內的公民意識教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治國家
『伍』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有何重要意義
意義如下:
1、有利於從制度上、法律上保證黨的執政地位,實施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要加強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從制度上、法律上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實施,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的開展。
2、有利於積極推進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規范司法行為,加強司法監督,促進司法公正,維護司法權威。
3、有利於樹立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確保政法工作的社會主義方向,不斷提高維護社會主義法治的能力。
4、有利於加強法制宣傳和教育,做好普法工作。社會主義民主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前提和基礎;社會主義法治是社會主義民主的保障,兩者不可分割。
5、只有堅持和不斷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才能有效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社會主義事業。
(5)建設依法治國的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法治通常指社會主義國家的法律和制度,或者指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社會主義法治是在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廢除舊的法制體系的基礎上建立的。
代表了社會主義國家全體人民的最大利益和意志。它包括立法、執法、守法三個方面,要求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其基本原則主要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律由國家統一制定和實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在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框架下,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嚴格依法行使國家權力、進行國家管理的原則。包括立法、執法與守法三個方面。
『陸』 黨的哪一次會議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方略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初次提出。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高內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容,總結了我國改革和建設的新經驗,把鄧小平理論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
把依法治國確定為治國的基本方略,把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確定為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製度。黨的十五大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的跨世紀發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6)建設依法治國的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
1、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
2、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3、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
4、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5、依法治國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標志;
6、依法治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
『柒』 如何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為什麼要依法治國
①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的本質是崇尚憲法版和法律權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
②我國憲法和法律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相統一的體現。實行依法治國,人民群眾是主體;其根本目的在於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
③依法治國是一切國家機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必須依法行使權力,嚴格依法辦事。
④只有走依法治國道路,才能保障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第一,要加強立法工作,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第二,要加強執法工作,行政機關要依法行政,司法機關要公正司法。
第三,要完善民主監督制度。
第四,要大力開展普法教育,廣泛進行法制宣傳,不斷提高廣大幹部和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特別是提高各級領導幹部的法制觀念和依法辦事能力,形成良好的社會法治環境。
『捌』 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在()
應當選 D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1994年《中共中央關於建設社會主義市場回經濟體制的決定》答,法制建設首次作為獨立主要問題提出,包括理發、執法、司法、法律監督等。
(2)199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方略的提出;
(3)黨的十五大,明確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治國的基本方略。
(4)1999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13條修正案在憲法第5條增加一款,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就以根本大法的形式把依法治國的治國方略上升為一項基本的法律原則。這預示著:中國將依靠政府的推進,輔之以社會(民間)的力量,走向法制現代化(法治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