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1500字道德論文

1500字道德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1-20 10:06:37

A. 大學論文 道德與法律的關系 1500字

撰寫論文注意事項:

1、不得簡單重復題名中已有的信息,忌諱把引言中出現的內容寫入摘要,不要照搬論文正文中的小標題(目錄)或論文結論部分的文字,也不要詮釋論文內容。

2、盡量採用文字敘述,不要將文中的數據羅列在摘要中;文字要簡潔,應排除本學科領域已成為常識的內容,應刪除無意義的或不必要的字眼;內容不宜展開論證說明,不要列舉例證,不介紹研究過程;

3、摘要的內容必須完整,不能把論文中所闡述的主要內容(或觀點)遺漏,應寫成一篇可以獨立使用的短文。

4、摘要一般不分段,切忌以條列式書寫法。陳述要客觀,對研究過程、方法和成果等不宜作主觀評價,也不宜與別人的研究作對比說明。

例文:道德與法律的關系

道德作為一個完整的概念,根源於風俗和習慣,在原始社會,人們生活在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氏族社會中,氏族成員之間主要靠風俗習慣調整的,從食物分配到婚姻締結,都體現了風俗習慣的積極作用。然而隨著社會生活的復雜化,社會關系愈變得復雜。

單純的靠風俗和習慣已不可能完全調整,因此道德便產生了,所以道德的產生並不是抽象的來源於人們的內心,更不是來源於宗教神學,而是在一定的物質基礎上產生的。哲學上將道德劃入上層建築,是維護本階級經濟基礎的,隨著生產力的發展。

以習慣風俗和道德去調整全部的社會關系已不可能,社會需要更有力,更廣泛的標准和規范去調整,法律便應運產生。法律的出現,並不是意味著社會關系的調整不再依靠道德,法律在調整方式,調整范圍上也有著局限性,道德仍是調整社會關系的重要手段。

法律與道德彼此都對社會關系的調整具有重要作用。法律與道德屬於不同的上層建築,不能將法律完全等同於道德,當然道德也不能取代法律,如果把所有的道德原則轉化為法律原則,那麼法典便成了道德法典,這恰恰不利於人類的進步,因此法律與道德有著本質的區別。



第一、法律與道德產生的歷史與方式不同,從產生的歷史過程看,法律是人類社會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原始社會沒有法律,而道德風俗則存在於人類社會的各個歷史時期,任何社會都有的行為准則,另外,道德隨民族,種族,宗教,習俗的不同而不同,而法律在一國或一定區域內。

法律是通過國家立法機關制定修改和廢止的,只有掌握國家政權的階級,才能將本階級的意志轉化為具有國家強制性,普遍約束力的法律。而道德則是由人民長期的生活習慣轉化而來,法律通過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而道德更多的依靠社會輿論和人民內心的信念良知來遵守。

第二、法律與道德適用的范圍不同,法律是劃分罪與非罪,合法與違法的標准,道德則主要是劃分善與惡的界限,這兩種界限在一定的范圍內可以互相重疊,也可以互相獨立,有多種情況:

1、道德所否定的法律也是禁止的。如殺人,放火,投毒等一系列犯罪行為。

2、某些道德規范不否定,而法律則是禁止的。如過失犯罪。

3、道德規范所肯定,而法律則是禁止的,如在封建社會哈姆雷特式的人物,或是反抗統治階級的惡法。

4、道德上不提倡,法律卻許可,如:離婚,但是如果一個人長期受家庭暴力迫害而提出離婚,現代法律和道德都是支持的。

綜上所述,法律與道德所調整和適用的范圍,有相互重合的部分,也有相互矛盾的部分,單就與道德相關的法律而言,這一部分一般只是「最低限度的道德」,遵守這些法律規定,是道德的起碼義務,但是法律不幹預或是無法干預道德可以干預。

如個人操守品質或是人際關系,從這個意義上說,道德適用的范圍比法律廣。那些與道德無關的法律,非道德所能調整,只能由法律調整。如新崛起的經濟法律,行政法律,環保法,有的只是程序性的規定,與道德關系較少,或是沒有關系。

這些法律不像刑法那樣僅憑道德就可以判斷,因此,從這方面看,法律所調整的范圍比道德廣。

B. 道德的力量 1500字的論文 運用歷史和政治來論證

道德,不是憑空想像的,而是用實際行動來證實的。道德就像一盞燈,照亮著我們的心房。道德是一雙手,推開封鎖在心裡的窗;道德是一扇窗,窗外是美好的天空;道德是一片天空,它孕育著無數純潔的心靈。道德是社會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個行為規范,獲得別人信任的一個標准。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並不難,電視上天天演公益廣告,這就是為了讓我們變得文明,有道德。我認為電視上的廣告語對我很有啟發,說:文明,道德在我們身邊不經意的流露著,只要我們從身邊做起,從一點點小事做起就會慢慢變成一的有道德的人。道德二字,寫起來簡單,做起來非常難,這需要用心去體會,去做。儒家認為,「德」包括忠、孝、仁、義、溫良、恭敬、謙讓等。道家則以為所謂天地萬物之自然為「道」,而各種事物所得之自然為「德」。對人而言,便是品德。宋明理學家把「德」稱作是實行某種原則,有所得於心。有句話這樣說:「道德就在身邊,只有一張紙的厚度,幾十公分的寬度,幾十厘米的長度。」是啊,道德就在我們身邊,也許是自己沒有用心去發現。有一次,我在學校看到了一張廢紙,我沒有理會它,不一會,來了一個一年級的小朋友,她看了看,彎腰撿起了那張廢紙,扔進了垃圾桶。一個那麼小的小朋友都有人應有的道德,那道德不是隨處可見嗎?道德——是一種文明的體現。一個有道德的人,必定是一個有文化的人。只有人們的道德意識提高了,才能讓社會變得跟美好。古往今來,「德」是一個永遠不變的品質,任何時代,只要具備了高尚的道德,就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就會使人產生無盡的力量,能夠創造無盡的財富!其實,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其實很簡單,只要做每一件事都用心仔細想一想,多為他人考慮一點,道德就會伴隨在你的身邊。古往今來,中國著名人物的道德品質都是很高的,他們很注重自己的道德修養,在他們的言行當中,都有一絲絲道德在流露。說到這里我想起了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說明只有尊重別人,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和信賴,在事業上才能獲得成功。周恩來一生鞠躬盡瘁,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貢獻了畢生精力,但每次外出視察工作,離開當地時總是親自和服務員、廚師、警衛員和醫護人員等一一握手道謝。周總理是尊重他人的典範,是青少年學習的榜樣。這點,我們應向周總理學習。美國總統尼克松曾在他寫的《領袖們》一書對此作過評價。尼克松說:「周恩來的敏捷機智大大超過我能知道的其他任何一位世界領袖。這是中國獨有的特殊的品德,是多少世紀以來的歷史發展種種中國文明的精華結晶,他待人很謙虛但很沉著堅定。」周恩來的文明談吐、禮貌舉止和他所具的令人折服的氣質和風度,正是他那高尚的品德、寬闊的胸襟、超群的智慧、美好高尚心靈的生動體現。雷鋒叔叔助人為樂,舍己為人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我們為什麼要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呢?我們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將直接關繫到千家萬戶的幸福安康,關繫到國家和民族的成敗興衰。培養和造就千千萬萬具有高尚思想品質和良好道德修養的接班人,就能夠確保幾代人為之奮斗的偉大事業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就能夠確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後繼有人,興旺發達。
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是需要勇氣的,有時還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在剛剛結束的第28屆奧運會上,中國運動健兒們不僅在金牌數上取得了突破,而且表現了道德風尚,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好評。給我印象很深的中國男子花劍團體的運動健兒們和俄羅斯體操運動員涅莫夫在運動場上所表現出來「一切服從裁判」的道德行為,告訴每了一位運動員和我們這樣觀眾這樣一個道理:只要表現出高尚的道德風尚,那麼雖然可能會失去項目上的金牌,但一定會得到觀眾心中的金牌。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是需要毅力的,道德高尚的人絕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培養出來的。我覺得我們要想成為一名道德高尚的人,必須從小事做起。比如說,在家裡我們給勞累了一天的爸爸和媽媽端上一杯熱茶,在學校里我們幫助同學解決一道難題,在公交車上我們主動為年邁的老人讓個座,在上學路上我們扶正一顆被風吹歪了的小樹,在廣場上我們彎腰撿起一片廢紙屑等等。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夠從這些小事做起,那麼我們每做一件事情,我們的道德水平就會得到一次升華。現時期的道德是什麼?以什麼為標桿?那就是胡總書記提出的「八榮八恥」為具體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做到「八榮」要求就是有道德的人,高尚的人;有「八恥」言行的人就是缺德的人,是可恥的人。人是軀體和心靈組合而成的,沒有精神,沒有道德,沒有榮辱是非的人是一個殘缺的人。以「八榮八恥」為具體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包容廣闊,內涵深邃,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與時代精神相結合,是每個炎黃子孫的道德行為規范。我們不但要在理論上深刻認識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其適時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更要以它為人生價值取向,知榮明恥,人人踐行。但是,社會主義榮辱觀不可能自然而然地樹立,需要全社會自覺地共同努力。
有道德的人應該是熱愛國家、服務人民、崇尚科學、辛勤勞動、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這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這是公民基本的道德規范,這是我們日常行為的准則,也是我們全體師生的基本要求。做到八榮、家榮、校榮、國榮,「八榮」是我們生存發展,開拓創新的生命。但在社會和校園里,我們也看到一些與「八榮」相背的現象:如有的人自私自利,損壞公物,侵害他人利益;有人把別人的東西佔為己有;有人思想混亂不思進取;有人頂撞教師,打罵同學;有人說謊造假欺騙家長;有人幸災樂禍,無事生非,惟恐班級、宿舍不亂。各種不文明、不道德的人和事,盡管是極個別,但嚴重損壞了學校的形象。是堅決不能讓其存在下去的。從我做起,就要從小事做起。道德問題關繫到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道德建設無小事。一個人的思想觀念,言行舉止,贊成什麼,反對什麼,取什麼,舍什麼,能否明榮恥,分美醜,別善惡,反映在大事上,更多時候是體現在小事上。見微知著,從滴水能觀滄海。常常可從生活小事上看到一個人的大德。不能認為是小錯而原諒放過。因為小錯會釀成大害;不能因為是好事太小而不願做。小德可積之成大德。正所謂「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只要是涉及社會主義榮辱觀、屬於思想道德性質的事,哪怕再小,也必須重視。該為必為之,不該為切勿為之。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在學校里要注重儀表,團結友愛、體諒忍讓,尊敬師長,勤奮惜時,誠實迎考,愛班護校,全面發展,遵規修養。在家裡要孝順父母,時刻不忘父母教誨、父母指教,洗耳恭聽,在社會上要遵守法規,樂於助人,待人處世文明有序。希望我們同學都要立下高遠的志向,在由校園走出去的時候,能夠走到一條光輝的道路上,能夠做一個講道德的人。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自己開始,自覺地做道德建設的宣傳者、實踐者和扞衛者,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C. 職業道德與法律,論文1500字以上,急需!!!

道德職業相互關聯

D. 思想道德修養與大學生成長 論文 1500字

寫作思路:做到條理清楚、自然、明白,不雜亂,要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探索人生真諦,或談論思想問題、治學精神,使讀者受到啟迪和教育。這樣的文章有了哲理,給予讀者的感受也就更加豐富了。

大學伊始,我有幸參加了機電學院第十六期積極分子培訓班,聽了董嵩斌老師激情洋溢的有關於提高思想道德修養的演講後,受益非淺。對於如何提高思想道德修養,我想來說點自己的體會。


我個人認為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就是要多學習先進的文化知識,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多向前輩們看齊!但這個不是誰能幫誰提高的,關鍵是看自身的悟性!俗話說師傅引進門,修行靠個人!你對那地痞流氓說破天,他也不見得能聽進去一個字的!


作為禮儀之邦,炎黃子孫,我們都有著講求文明禮貌和崇尚社會良好風尚的優良傳統。每一個人都應當有點謙讓精神和豁達氣度,多些社會公德意識。人際交往中坦誠相待,將心比心,不虛不假,言行一至,表裡如一,更要充滿愛心和奉獻精神,心目中有他人,善於考慮他人的需要,善於替別人排憂解難,以助人為樂,當別人遭遇不幸時,及時給予同情和安慰;當別人需要時,及時伸出援助之手,也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別人的幫助,才能建立起一種充滿關懷、信任、溫暖之情的.美好關系。


其實,心中憤怒不如休,何需經縣又動州,縱然費得千般計,贏得貓來輸掉牛(范仲淹語)。在大力提倡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今天,只要人人都多一份寬容,多一些忍讓,獻一點愛心,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就會變得處處美好,處處和諧,我們公民道德修養就會大大提高。


要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還得做到日三省吾身。首先,應當分得清先與後,該先的一馬當先,該後的甘居最後。再次,要有吃苦在先、享受在後的優良品質,艱巨任務搶在先,危難之際沖在先。生活享受往後靠,物質待遇不與人攀比,以自己的模範行動影響人、帶動人。第三,要有正人先正己的律己意識,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


提高道德修養還要培養堅強的意志。人生不是一帆風順的,困難和煩惱是生來具有的。碰到困難要發揚百折不屈的精神,千方百計地解決困難。要忍得住,挺過去。否則,將前功盡棄,一事無成。有道是有志者事竟成。


提高道德修養還要做到誠信待人。誠實的人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不說假話。承認錯誤是認識錯誤的過程,是改正錯誤的機會。正直誠實的人知道羞恥,能夠把握自己。誠者有信,有信用就能得到幫助。否則,假話連篇,不能改過遷善。自欺欺人,不知羞恥。失去信用,得不到幫助。


提高道德修養還是做到寬容待人,與人為善。凡事要大公無私,不要貪圖功名。當社會或他人需要幫助時,要義無反顧地貢獻自己的力量。學會尊敬他人,敬則能使人保持醒覺狀態。這種醒覺的狀態使人謙虛謹慎,戒驕戒躁。使人不恥下問,精益求精。豐富人的知識,能應付各種事物。否則,不能保持醒覺,自高自大,學識淺薄,就不能應付任何事物。


在今後學習生活中,我會嚴格要求自己,盡量向偉大的黨組織靠攏,努力向成為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進發!我會自覺做到學不可已、志不可滿、驕不可長、欲不可縱、樂不可極,始終以先進黨員的要求來嚴格地要求自己,爭取能早日通過自己的行動來向黨組織作出匯報,能讓黨組織放心的接受我的請求,早日成為一名共產黨員。提高道德修養,讓我們都成為有


知識,有文化,有修養,有作為的新一代年輕人吧!讓我們攜手共創和諧社會,美好家園吧!


以上是我這段時間思想上的匯報,懇請黨組織批評改正,在今後的工作中繼續幫助我,考驗我!

E. 大學生如何通過道德實踐引領社會風尚論文1500字左右

我是來自市場營銷專業的一名學生,已通過全國英語六級。首先學習方面,我積極進取,從未放鬆過對知識的渴求。我始終堅信「天道酬勤」,學習上,我態度端正、刻苦努力,有遠大的理想和報負;為了提高自身的素質,我利用課余時間,閱讀了有關提高自身的書籍在暑假期間,我到企業進行社會實踐,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專業技能和社交技能,在理論知識學習方面,經過大三一學年的努力,取得專業第十一名。

其次在思想上,通過兩年來的努力工作,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也養成了坦誠,守信,做事講原則,敢於承擔責任的良好習慣;無論是為人處事還是交流談吐,都得到了不少提升.伴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思想的成熟,我更加的關注的是如何能夠為身邊的人和這個社會奉獻出我的一份力量。在各捐助活動中,積極響應並熱情參加。

最後,在談一下工作生活方面。在生活上,我始終保持著樂觀的生活態度,所以平時與同學相處融洽,時常熱心幫助同學。我是來自市場營銷專業的一名學生,在大學期間,通過自己不斷的努力,現已通過了英語六級。在此過程中,我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培養了我良好的學習英語的習慣,增加了我對英語的興趣,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自己總結了一些學好英語的方法。這也有助於我在其他學習方面的提高。我將自己學英語的態度和方法用到了我的專業學習上,這使我的專業學習成績更加的優異。

而且,我也深刻意識到英語在以後的求職道路上的重要性。僅僅通過英語六級是遠遠不夠的,我還需要不斷的努力,不斷的進取,使得我的英語水平能夠更上一個台階。不僅在英語方面,在平時生活或者學習上我擁有較強的毅力。我嚴格要求自己,在學習上不斷進取,工作上踏踏實實。校園生涯和社會實踐活動讓我不斷的挑戰自我、充實自己,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打下堅實的基礎。在生活上,我始終保持著樂觀的生活態度,所以平時與同學相處融洽,時常熱心幫助同學。

望採納謝謝

F. 關於道德的論文2000字.

我來做個答復。

關於《道德的定義》的問題之略談
耿閣:著
sa56 03月11日 17:02
關於《道德的定義》的問題之略談
耿閣(鳴天士君)著
《道的定義》是:「可昭示一切的規律(道理)就是道。」 道大無形囊天納地其無所不包也!」
《德的定義》是:「能載現所有的行為(物象)則為德。」 德廣統馭物事情理其皆寓其中也!」
《道德定義》是:「能夠昭示承載著無極宇宙自然間一切事物固有存在總和的天然法則或之客觀規律的道理就是道德。」 (之其於人類而言就是:「道德指的是人類所需要遵循著的行為意識趨向的法則和行為行動准則的規律就是道德。」 道德是一種無比正義的公道公德的宇宙觀。」 「道德她是整個人類靈魂的坐標並整個世界文明的燈塔。」)「別解則缺理,另釋則欠情。」 另附我耿閣在「人民網」發表過的一篇小文章現錄於下:

《道德經》中的「道」和「德」之間的關系之淺識 耿閣:著
sa56 03月06日 14:54
耿閣(鳴天士君)著
耿閣認為:「若能較為全方位系統的徹悟老子的思想理論的話其結論大慨(這里只能用「大概」一詞)就是這樣的,即:「說到永恆的這個「道」它常常是以與同時無間的德無間結合的方式表現為「有大行大為」的這個大德的道德之功能的同時而既所本然又所必然的所能達到的無所不能為無所不可為的那種地步或之境界的。」 這一句話的意思說的是:「道」和「德」之間的關系的問題。」「道」和「德」之間是一體的。「道」和「德」之間是不可分割的。「道」和「德」之間是整體無間的。無道是無德的。有道是有德的。無德是無道的。有德是有道的。「道」和「德」之間是「無間整體」「整體無間」之一體的。「道體德用」是極其悖論而又風馬牛不相及的。「「無為而無不為」說的是「道」本身的大行大為之「道」的本身所固有的本身的本質本能的大行大為是被德所表現所承載著的而又體現成為無所不能為無所不可為的。」說到底就是說:「人家老子先生所說的「道常無為而無不為」指的就是「道」的本身所固有的大行大為是被德這個大行大為所表現所體現所承載著的之道德的無所不能為無所不可為的這個規律道理的」並之「人家老子先生說的是「道」和「德」之道德的本身所固有的那種無限大無限真無限美無限善的無極質場的物質質量能所形成的事物運動發展變化過程始終中的規律道理的及其道和德的作用和意義的。」(並不是說的什麼無所作為的那種意境狀態的)。」 為了說明:「道常無為而無不為」這句話的道理的真諦之所在,我耿閣在《《嫵媚永恆的春天★統御世界的美奐》之「簡說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中國大易經》「並「徹悟世界文明中最偉大的《中國道德經》」》的這篇文章中用了約有兩萬字的說辭進行了表述論證和詮釋。」復

G. 過於一篇1500字的道德論文

你以下面這幾篇文章作為基礎和參考,自己確定主題,糅合自己的思考,就是一篇好文章了。希望我的答案能幫到你,阿彌陀佛!

道德對人類社會意味著什麼?

道德對人類社會意味著幸福吉祥,意味著身心和諧、家庭和諧、社會和諧。一九八八年,75位諾貝爾獎得主集聚巴黎,他們在一份聯合宣言中寫道,人類要想在二十一世紀繼續生存下去的話,必須回頭到兩千五百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孔子學說的核心就是仁愛道德。英國的大哲學家、社會學家湯恩比博士說: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只有中國的孔孟學說和大乘佛法。大乘佛法的核心就是慈悲,慈悲與仁愛的意思相近,西方的聖者耶穌,教給人博愛,所以世界上任何正信的宗教,以及所有好的學問中,所有關於道德的論述,核心都離不開一個愛字。「道」是超越時空的大自然運行法則,「德」就是人們按照自然法則去做去生活,所以遵守道德,過有道德的生活,心中充滿慈愛善良,能夠時時處處為別人著想,就是在遵守人生的交通規則,就能讓一個人的人生順暢,事業有成,身心和諧,家庭和諧。對於每一個人來說,你周圍的世界就像是一面巨大的鏡子,你發出去的是什麼,給你返回來的就是什麼。你發出去的是愛和善良還有感恩,別人回饋給你的也是愛、善良還有感恩,還記得那句歌詞嗎?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每個人都獻出一點愛,乘以十三億就匯聚成了愛的海洋。道德才是真正的尊嚴,讓我們每個人,都去過這種真正有道德、尊嚴,平和喜樂的日子吧,就簡單的說上一點吧,希望我的答案能幫到你,阿彌陀佛!
初學《弟子規》心得體會
近來學習蔡禮旭老師的細講《弟子規》,感覺受益良多。一個人能不能經營好自己的人生,讓人生幸福,不在於他有多少財富,有什麼樣的地位,而在於他有沒有真正的理智、智慧。理智智慧在哪裡體現?在抉擇上體現。因為人生最難的不是奮斗,而是抉擇。
拿擇食來說,你是抉擇合理均衡的膳食搭配,還是順著自己的慾望,常常大魚大肉。抉擇前者,再配合適量運動,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及愉快自在的心情,你得病的概率就會大大減少。身體的健康程度會比較好。如果抉擇後者,那麼身體容易呈現酸性體質。眾所周知,酸性體質是各種慢性病的溫床和根源。若干年之後,疾病就來找您了。醫學專家早已證明,現代社會大多數慢性病,跟不良的飲食習慣尤其是食肉多有直接的關系。
再拿擇友來說,老祖宗告誡我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麼我們省察一下,我們周圍經常交往接觸的都是什麼樣的朋友,是損友還是益友?人之初性本善,沒有人生下來就是壞人。那些作姦犯科的所謂惡人,除了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失敗的因素以外,抉擇惡友損友也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成人犯罪姑且不談,那些走上犯罪道路的青少年,很多都是因為交了不好的朋友,沾染上很多不良習氣,一步一步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再說說擇偶,現代社會,中國外國,離婚率節節攀升。這裡面當然有它深層次的原因。就淺近的原因來說,擇偶擇錯了。他或她沒有建立起正確的擇偶觀,不注重考察對方的德行。在擇偶當中容易被對方表面的偽裝所蒙蔽,感情沖昏頭腦。等到婚後,對方身上的惡劣品質逐漸顯露,正所謂「原形畢露」,這才後悔莫及,正印證了一句話:「因誤解而結合,因了解而分手。」
在所有的抉擇當中,抉擇你的思想觀念、擇念最重要。擇念就是首先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中國古代的讀書人,普遍有這樣一個價值觀念: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古聖先賢教誡我們「志當存高遠」,深入分析那些貪污腐敗的官員,他們之所以成為人民的罪人,根本原因就在於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偏差了,擇念擇錯了,他們當官,不是為了要造福人民利益百姓,而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一念錯誤,淪為階下囚。再反觀從古至今那些聖賢人,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海瑞一身正氣兩袖清風,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焦裕祿「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僕情懷,周總理一生嘔心瀝血為人民……,正因為他們抉擇了正確的思想觀念,確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所以他們能夠名垂青史。他們的偉大精神和高尚的情懷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永遠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努力拚搏,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學習聖賢經典貴在力行,我願意把弟子規落實在生活工作當中,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每個人都付出一點愛,十三億人民就匯聚成了愛的海洋。轉變社會風氣,構建和諧社會,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2015年1月30日
因果報應的道理

《三字經》上說,苟不教性乃遷。當一個人從小不能夠接受到倫理道德的教育、做人的教育,就會學到錯誤的人生觀價值觀,就很容易隨著自己的慾望和惡的習性發展,現在抱持著這種錯誤的西方價值觀的人很多,很多女孩子就是受這種價值觀的影響,想通過出賣自己的色相,找情人當二奶傍大款,或者從事色情行業,想不勞而獲一步到位。她得到了嗎?白白糟蹋了自己的身體,毀壞了自己的名譽,折損了自己命里的福分,也沒得到什麼。即使有得到的,你再跟蹤觀察,你看她那個福分能保住多長時間?很多都是沒過幾年,這里投資失敗賠掉了,或者那裡被自己另外的男友或情人或者其他人騙走揮霍掉了,或者因為其他的災難損失掉了,反正保不住。為什麼?傳統文化告訴我們,凡是你順應自然規律得到的財富是吉財,是你命里的,可以保得住。凡是違背自然規律得到的財是凶財,比如通過不正當男女關系得到的財,這種財不是命里的,這就保不住。而且凶財凶入必然凶出,凶出就是這個凶財走的時候,必然附帶著凶災。聖賢教誨告訴我們:天道禍淫其報最速。就是說,人如果造作邪淫,折福折的最快,因果規律的懲罰來的最快。相信嗎?我認識的我們那兒的一個人,他的妻子是個教師。他跟他妻子的一個好朋友勾搭在一起,拆散了兩個家庭,結果這兩個男女現在活得沒有人樣了,這個男的把一份好工作也丟了,聽說還吸毒,兩個人靠打工借錢過日子,這個男的經常打這個女的,用這個女人自己的話說,刀子上斧子下,現在還這么年輕已經陷入了非常悲慘的境地。更大的惡報還在後頭呢。據有關資料顯示,如今落馬的貪官中95%都包養情婦,有的地方達到了100%。這個數據難道是偶然的嗎?我們要深思這個問題,為什麼不是落馬的貪官只有5%包養情婦。這說明了什麼?說明邪淫折福折的最快確實是自然規律。按理說這些官員命裡面有很大的福報,但是福報再大,也禁不起邪淫的折損。你敢挑戰自然規律,自然規律就必定會來懲罰你,讓你從一個富貴之人,一下子淪落為一個很貧賤的人。從古至今,縱欲貪淫可以亡國,別說是敗一個家敗一個人了,太容易了。有的人會說,我的朋友就這樣,也沒見他受什麼報應。現在不報,不等於將來不報。仔細觀察我們身邊的人,以他們的遭遇和命運驗證了因果法則的人太多了。其實因果報應就是作用力反作用力(牛頓第三定律)。只不過有的報應來的快來的明顯,比如說你現在拿一個東西以十公斤的力量撞擊牆壁,牆壁馬上會給你一個十公斤的反作用力。有的報應來的比較慢比較不明顯,我們常說做善做惡就好比農民在田地里種種子,不管你種的是善種子還是惡種子,往往要經歷一個培養成熟的過程,那個善報或者惡報才會現前。這個過程的長短並不確定,有的是一年半載。有的是三年五載,有的是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有的是這世不報要等到下一世或者不一定哪一世才報。因果報應貫通三世,過去世、今世、未來世,人真有過去世來世嗎?真有。你有依據嗎?英國科學家約翰·艾克里爵士,因發現並證實眾生靈識不滅,而榮獲了1963年諾貝爾醫學獎(靈識就是我們說的靈魂)。同時在瑞典皇家科學院,全世界科學家舉手錶決,承認有六道輪回。1984年至1985年的世界書目大全中,關於人有前生後世的專題新書就有一百多本。馳名全球的心理學家溫巴博士,通過對兩千多人的考察印證,確證有六道輪回,加拿大電視台向全國播放了采訪實況。
既然因果報應貫通三世,那這個報應的表現形式有的時候就是非常復雜的,時間跨度很大。所以我們看到有的人行善積德還遇到這樣那樣的災難,是因為他所遇到的災難和不順這個惡果,是他過去世或者今世所種的惡種子先成熟了,他先受這個惡報。這個時候如果他能咬牙堅持,不怨天尤人,更加行善積德,就能把這個惡報的程度減輕,把惡報的時間縮短。惡果報在前面是好事,惡報報完了,善報就會慢慢來臨,這就叫災盡福來。至於他所做的善,絕對不會白做,那個善種子也要經過一定的培養過程,善的果報才會成熟。這就是傳統文化所講的因果報應之理。有的人不懂這個道理,常常在一個很短的時間跨度內看事情,還以為災禍是偶然發生的,也不懂得把災禍和邪淫以及各種的惡行為聯系在一起考慮,就得出結論說因果報應不準,這實在是誤解。有的人無惡不作,我們看到他還是那麼風光,這是因為人家過去世修了大善積了大德,那個善種子在他今世成熟了,所以他得這個福報。或者他的父母祖上積了大德,這個善種子到他這一代成熟了,他也能享受這個福份。或者他的父母本身有大福報,他享受的是父母的福蔭。但是他做的惡絕對不會白做,等他的福享完了,惡的種子成熟了,惡報就會來臨。這就叫福盡災來。我們看到很多落馬的貪官還有不法企業家,以及各行各業造惡損德的人,雖然風光了一些年,但是有錢有權之後,瘋狂的造作邪淫以及其它惡的行為,加速度的折損自己的福分,福報享光了惡報就來了,到頭來落得個身敗名裂鋃鐺入獄的悲慘下場,有的甚至天降橫禍連性命都丟了。這就證明了不是不報時候不到,時候一到統統要報確確實實是真理。現代社會色情泛濫帶給人們的身心不和諧、家庭不和諧甚至破裂、引發犯罪等災難性後果,證明了邪淫害人是不爭的事實,證明了做善得福、作惡得禍的因果法則確為真理,證明了中華民族傳承了幾千年的儒釋道傳統文化,那些聖賢們所講的道理真實不虛。證明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這些人性的教育、道德的教育,確確實實可以喚醒人的良知,幫助人們得到身心和諧、家庭和諧、社會和諧。我們只要認真學習,照著去做就能夠趨吉避凶,得到真實的利益。

H. 《如何提高個人道德修養》論文1500字

第一,人生價值正位。
現在大家都關心自己的人身價值怎麼樣實現,那麼人生價值到底在哪裡呢?人身價值的正位就是應該在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結合上。我們既不否定每一個人的自我價值,但是我們也不能否定社會價值,所以正確的正位,就是要把二者結合起來,善於把自我價值融入社會價值之中,善於通過社會價值的實現體現自我價值。
第二,維系道德良心。
要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質,我們就很有必要從「四個心」入手,從培養「四個心」入手,這「四個心」就是仁愛心、責任心、同情心、羞恥心。我們日常生活常常提到某某人挺有良心的,或者某某人挺沒有良心的,良心被狗咬了。什麼是良心呢?良心就是仁愛心、責任心、羞恥心、同情心這四心的結晶。良心對一個人的道德素質養成作用是非常大的。
第三,優良的行為習慣的養成。
行為習慣怎麼養成的呢?從許多經驗來看就是要不斷實踐,你要做善事你要不斷做,你不亂扔垃圾你不斷實踐,把認識落實到行為,行為沉澱為習慣,習慣升華為信念。我們在養成道德素質時要注意養成一些優良的行為習慣,這個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習慣主宰人生。美國的一位心理學家威廉斯曾經說過一句名言,「播下一個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人生。」
相關閱讀:
古人雲:「自天子以至於庶人,皆以修身為本」。
那麼如何才能修身養性,提高道德修養呢?
1、反身內省,靠自己的努力達到道德的完善,不依賴別人。「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反省三件事,為別人做事是否盡心?與朋友交往是否有不講信用的地方?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溫習過?強調高度自覺,嚴於律己,這是修養道德最普遍的辦法。
2、存心養性。人的本性中固有惻隱之心,善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要保存,保持擁有這一切好的善端,不被外物誘惑而喪失。
3、主敬。時時刻刻收斂身心,無論有事沒事,都慎重小心修養的功夫。
4、重學。「三人行,必有我師」,重視道德知識學習。
5、力行。儒家重視學習,更重視力行。「學而不行,不異於不學」。

I. 關於道德素養方面的論文,1500字

不求你採納,知希望你被信那些代 寫,我剛被騙過,1500字很簡單的,你可以去網路文庫,知 網上隨便找幾篇作參考就寫來了

熱點內容
公司法集團公司 發布:2025-05-24 21:59:16 瀏覽:873
刑法學簡述題 發布:2025-05-24 21:56:21 瀏覽:659
秦國刑法 發布:2025-05-24 21:31:24 瀏覽:95
2014年新婚姻法 發布:2025-05-24 21:31:14 瀏覽:108
公司法二百一十一條 發布:2025-05-24 21:30:34 瀏覽:982
人民法院在疫情中責任 發布:2025-05-24 21:29:39 瀏覽:649
思修法律知識答題一 發布:2025-05-24 21:29:30 瀏覽:518
法律知識小視頻大學校園 發布:2025-05-24 21:27:14 瀏覽:725
與刑事訴訟法有關的論文題目 發布:2025-05-24 21:25:30 瀏覽:33
為什麼中國不是法治 發布:2025-05-24 21:07:30 瀏覽: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