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解釋主體
⑴ 我國立法主體有哪些
我國立法主體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它們代表國家行使立法權。
⑵ 刑法中 立法解釋的主體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 還是 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
全國人大沒有立法解釋權.刑法立法解釋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刑法規定的含義進行闡明的活動.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其表現形式只能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在立法之外,對刑法中的疑難問題進行解釋.
⑶ 立法解釋和司法解釋的效力有什麼區別
1、解釋主體不同
全國人大常委會屬於立法機關,其作出的解釋屬於立法解釋;而「兩高」屬於最高司法機關,其作出的解釋屬於司法解釋。
2、解釋效力不同
作為立法解釋,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解釋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而「兩高」的解釋屬於司法解釋,是工作層面的,其解釋效力要低於立法解釋,不能與立法解釋相沖突。
3、解釋情況不同
根據立法法第42條第2款的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只針對以下兩種情況進行解釋:法律的規定需要進一步明確具體含義;法律制定後出現新的情況,需要明確適用法律依據的。而「兩高」只針對司法實踐中遇到的法律適用問題進行解釋。
4、解釋程序不同
根據立法法第43、46條的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解釋可以由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以及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法律解釋要求。
法律解釋草案表決稿由常務委員會全體組成人員過半數通過,由常務委員會發布公告予以公布。而「兩高」的司法解釋主要由其內部的業務部門或者其他相關單位或者個人提出,並分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通過。
⑷ 根據法律解釋的主體和解釋是否有法律效力,法
1、有同等效力。該《釋義》也是有權機關作出、經國務院公布的,解釋者根據立法目的及自己對正義價值的認識,對內容作進一步修改、完善和補充。這部分解釋滿足了法院實現裁判的基本需要,是立法者與法律適用者的有效粘合劑,在司法實踐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是解釋最具活力的內容,是解釋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對這部分解釋予以迥避,實質是迴避了法律適用的客觀要求。2、如未經有權機關公布,該釋義就不具主體適格性,也就不具法律效力3、國家目前逐步走向法治化,不經有權機關公布即不具有法律效力,這在《立法法》中第九條有所體現:本法第八條規定的事項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作出決定,授權國務院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其中的部分事項先制定行政法規,但是有關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事項除外。第十條授權決定應當明確授權的目的、范圍。被授權機關應當嚴格按照授權目的和范圍行使該項權力。被授權機關不得將該項權力轉授給其他機關。第十一條授權立法事項,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及時制定法律。法律制定後,相應立法事項的授權終止。即任何據以裁判的條文必經法定授權才得以向外公示,均應當有批准文號或者總理簽名
⑸ 法律解釋的種類
二、根據解釋方法的不同
1、歷史解釋:歷史解釋是對某一法律規范產生、修改或廢止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歷史條件的研究作出說明,同時將新的法律規范同以往同類法律進行對照、比較,以闡明法律的意義。強調依據立法史料,探求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時所依據的事實、情勢、目的等來探知立法者意思
2、目的解釋:目的解釋是指從法律的目的解釋對法律所作的說明。根據立法意圖,解釋法律條款
3、當然解釋:當然解釋是指在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情況下,根據現有的法律規定,某一行為當然應該納入該規定的適用范圍時,對適用該規定的說明
4、社會學的解釋:社會學的解釋是指以社會效果、社會目的為根據,對法律進行闡釋和說明
5、合憲性解釋:合憲性解釋是指依憲法及位階較高的法律規范解釋位階較低的法律規范的一種方法
三、根據解釋的尺度不同
1、字面解釋:字面解釋是指根據法律條文字面意義作出的解釋,既不允許擴大,也不允許縮小文字本身所表達的內
2、擴大解釋:擴大解釋又稱擴充解釋,是指對法律規范所作的廣於法律條文的字面含義,以充分實現立法原意,包括對象擴張、行為方式擴張、主體擴張等
3、限制解釋:限制解釋是指在法律條文的字面含義比立法原意為廣時,作出比字面含義為窄的說明
四、根據解釋的自由度不同
1、狹義解釋:狹義解釋,又稱嚴格解釋,強調法律條文字面上的含義,嚴格地理解與把握整個法律的精神,較少解釋的自由度。普通法系國家,特別是英國,傾向於狹義解釋
2、廣義解釋:廣義解釋稱較自由的解釋,強調不拘泥於文字的、比較自由的解釋。一般法官尊重立法者原意,不願違背法律條文規定,但在一些特殊社會條件下(如社會矛盾激化、發生危機、對外戰爭等)會作出改變法律字面含義,甚至改變立法原意的解釋。民法法系國家較傾向於廣義解釋
文理解釋:文理解釋又稱語法解釋或文義解釋,即依照文法規則分析法律的語法結構、文字排列和標點符號等,以便准確理解法律條文的基本含義。這種解釋要防止脫離法律的精神實質而斷章取義或陷於形式主義。
邏輯解釋:邏輯解釋是運用邏輯的方法,分析法律規范的結構內容、適用范圍和概念之間的聯系,以求對法律規范的含義作出確定的解釋
系統解釋:系統解釋是從某一法律規范與其他法律規范的聯系,以及它在整個法律體系或某一法律部門中的地位與作用,同時聯系其他規范來說明規范的內容和含義
⑹ 我國立法主體包括哪些
行政來立法主體,是指依法源取得行政立法權,可以制定行政法規或行政規章的國家行政機關。
行政立法主體包括國務院,國務院各部、各委員會,國務院直屬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
《憲法》第90條規定:"各部、各委員會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內,發布命令、指示和規章。"據此,國務院各部委享有行政規章立法權有了明確的憲法依據,但現行憲法只規定了國務院各部委的立法權而沒有相應規定國務院各直屬機構的立法權.實際工作中直屬機構的規范性文件其法律地相當於規章,但苦於無法律支撐,於是在2000年頒布的《立法法》第71條第1款規定:"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這樣使國務院直屬機構也有行政立法權有了法律依據。
⑺ 全國人大提出法律議案的九大主體 都是什麼
全國人大提出法律議案的九大主體是:
有權向全國人大提出議案的主體是:
(1)全國人大主席團
(2)全國人大常委會
(3)全國人大各專門委員會
(4)國務院
(5)中央軍委
(6)最高人民法院
(7)最高人民檢察院
(8)全國人大的一個代表團或30人以上代表聯名
(9)10名以上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中國法律規定,有法律提案權的組織和人員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一個代表團、30名以上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0名以上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未經授權的機關和人員雖然可以用各種形式提出制定、修改或廢除法律的意見和建議,但在立法程序上不具有提出正式法律議案的意義。議案提出後,必須經過一定程序,方能列入法律制定機關的議事日程,進行審議和討論。
(7)立法解釋主體擴展閱讀:
法律案的審議。對列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審議的法律案,首先由全體會議聽取提案者關於法律案的說明,然後由各代表團全體會議和分組會議審議,並由法律委員會和有關專門委員會審議。
法律委員會根據各代表團和有關專門委員會的審議意見,對法律案進行統一審議,向主席團提出審議結果的報告和法律草案修改稿,主席團審議通過後印發會議,並將修改後的法律案提請大會表決。
對列入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實行至少兩審的制度,即在第一次常委會會議上聽取提案者關於法律案的說明,進行初步審議後,交法律委員會和有關專門委員會審議,
由法律委員會向下一次或者以後的常委會會議提出審議結果的報告,再次經常委會分組會議、聯組會議審議後,才提請常委會全體會議表決。
法律案的表決。在代表大會會議和常委會會議上,表決法律案,都採取了按電子表決器的方式,須由全體代表或全體常委會組成人員的過半數通過。
法律的公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通過的法律,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以主席令的形式公布。
⑻ 如何看待和理解立法機關和立法主體,請給出你的理由
立法機關,是指立法倡導部門。他是立法的發起者,如中央人民代表大委員會立法委員會;「立法主體」是指法律的具體來源和法律效應的實施之處,如國家的國民。
⑼ 有權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法律解釋要求的主體有哪些
主體包括:國抄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以及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律依據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四十六條 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以及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法律解釋要求。
(9)立法解釋主體擴展閱讀:
需要法律解釋的情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四十五條 法律解釋權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法律有以下情況之一的,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解釋:
(一)法律的規定需要進一步明確具體含義的;
(二)法律制定後出現新的情況,需要明確適用法律依據的。
法律解釋的效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五十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法律解釋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⑽ 立法解釋,司法解釋和憲法解釋是什麼關系它們的進行主體是誰
憲法解抄釋?怎麼感覺和立法解襲釋,司法解釋不屬於同樣的劃分標准啊....立法解釋一般是立法機關對法律進行的解釋(我國指全國人大常委)...司法解釋就是司法機關(檢察院和法院)對法律進行的解釋(大多是在執行上的具體問題,上級的解釋對下級有約束力)...憲法解釋是全國人大常委..三者是補充關系吧...立法可以理解為一般性的說明..司法是具體的實際操作...憲法解釋是為了保證憲法的穩定性以及權威性(不適多做修改...解釋作為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