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道德的正確理解
『壹』 如何認識集體主義是社會主義道德的原則
集體主義之所以作為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有以下主要原因:
(1)集體主義是人類社會本質的必然選擇.確立社會主義道德原則是集體主義,這是社會本質的必然要求.以社會為本位的集體主義,這是社會主義社會確立的價值目標.社會規定著人的本質,因此,個人與社會不是同質的,社會較之個人更根本.從社會和個人互為依存中,社會高於個體,沒有社會就沒有單個的「人」.社會不是無數個體的數學集合,而是每一個個體的存在力式,這樣,它的本質在於它的社會規定性.如果確認人類社會的本質在於社會的規定性,那麼,以社會為本位的集體主義價值原則就是理所當然的了.正因為是以社會為本位,人類社會才得以延續和發展.以社會為本位的集體主義原則,可以說是社會本質的必然選擇和要求.
(2)集體主義是社會經濟關系所表現出來的利益決定的.社會主義經濟關系的基礎是勞動人民共同佔有生產資料,它反映的最基本的利益關系是勞動人民的共同利益.維護、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公有制,維護勞動人民的共同利益,則是社會主義道德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而反映這個基礎的道德觀念,必然是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
(3)集體主義是調節個人與社會利益的基本原則.在杜會主義條件下,明確了社會主義道德原則是集體主義,便能正確地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各種利益關系,正確處理好個人利益同社會利益、集體利益、國家利益之間的關系.
如前所述,在社會主義社會里,集體利益是個人利益的基礎和保證.離開了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集體利益和集體力量,就沒有無產階級的個人利益和個人解放;個人正當利益的不斷實現,個性的全面發展,要依靠無產階級的集體事業的發展;只有通過無產階級和勞動群眾的聯合力最,才能獲得個人全面發展的條件.在我國,勞動者個人利益的實現,要以個人對社會的貢獻為前提,同時,國家和集體又為個人才能的發揮提供條件,為個人利益提供保證.因此,社會主義體主義原則要求把這二者統一起來,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
『貳』 如何理解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和原則是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 道德建設的核心,即道德建設的靈魂,它決定並體現著社會道德建設的根本性質和發展方向,規定並制約著道德領域中的種種道德現象。道德建設核心的問題,實質上是「為什麼人服務」的問題。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在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提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具有深刻的理論依據和堅實的實踐基礎。 1.理論依據:為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和人際關系的客觀要求。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實行的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在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條件下.每個社會主義的勞動者和建設者都在為社會、為他人同時也是為自己而勞動和工作。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和建設者,只是社會分工的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在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基礎上,在全體人民共同利益的基礎上,在整個社會生產和生活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共同進步的人際關系。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權利和義務不再分屬於兩個對立的階級,而是統一於人民自己身上。 2.實踐基礎:為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要求。市場經濟不僅不排斥為社會和他人服務,而且需要通過服務甚至是優質服務,才能實現市場主體自己的利益。這一點說明,為人民服務與市場經濟並不是必然對立的。但是,不能把市場經濟的利他性同為人民服務混為一談。如果把各種有著不同內涵的利他性道德要求簡單地等同於為人民服務,不僅在理論上是錯誤的,而且會在實踐中造成混亂。 為人民服務作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是社會主義道德區別和優越於其他社會形態道德的顯著標志。為人民服務體現著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先進性要求和廣泛性要求的統一. (二)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以集體主義為原則 1.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強調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辯證統一。同家利益、社會利益體現著個人根本的、長遠的利益,是集體所有成員共同利益的統一。同時,每個人的正當利益,又都是集體利益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集體的興衰與個人利益得失息息相關。在現實生活中,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是相輔相成的。集體利益的發展,本身就包含著集體中每個人利益的增加。而集體中每個人利益的增加,同樣有利於集體利益的擴大。 2.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強調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在實際生活中,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難免會發生矛盾。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強調,在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矛盾沖突,尤其是發生激烈沖突的時候,必須堅持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的原則,即個人應當以大局為重,使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在必要時,為集體利益作出犧牲。 3.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強調重視和保障個人的正當利益。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強調重視和保障個人的正當利益。社會主義集體主義促進和保障個人正當利益的實現,使個人的才能、價值得到充分的發揮。這不但與集體主義不矛盾,而且正是集體主義思想的應有之義。 (三)宣傳和弘揚共產主義道德 共產主義道德不僅是人類的道德理想,而且深深植根於中國革命的歷史實踐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表現為大公無私、公而忘私,毫不利己、專門利人、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國共產黨歷來高度重視弘揚共產主義道德,並根據不同歷史時期所處的不同環境和任務的要求,開展共產主義道德的宣傳和教育,使之成為廣大黨員幹部的強大動力和精神支柱。
『叄』 談談你理解的社會主義道德500字論文
社會主義道德是在無產階級自發形成的樸素的道德基礎上,以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為指導,由無產階級自覺培養起來的道德;是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誠實守信為重點,以社會主義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為主要內容,以代表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的先進道德體系。
一方面是指社會主義道德的內容體系,它由各方面的道德規范構成,如政治道德、商業道德、家庭道德以及各行各業都有自己具體的規范、具體的內容,各種規范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構成了社會主義道德的內容體系。另一方面是指社會主義道德的層次體系。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由低到高存在著四個層次的道德要求。處於最低層次的、也就是最簡單、最一般的道德要求,是社會主義起碼道德要求,它包括社會公德和家庭道德兩大部分。處於第二層次的是社會主義基本道德,具體概括為「五愛」,即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處於第三層次的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特殊道德要求。
社會主義道德
處於第四層次的是共產主義道德。這是社會主義時期的最高道德要求。以上這四個層次的道德要求有機結合,構成了社會主義道德的層次體系。
社會主義道德存在層次體系,這是由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特點決定的。
首先,由於社會主義時期的經濟基礎是多種經濟成分並存,多種利益主體並存,多種分配方式並存,這從根本上決定了社會主義的道德要求是多種層次並存。就所有制形式而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存在著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全民(國家)所有制、集體所有制、混合所有制、私人所有制和個體所有制等,多種經濟成分並存必然出現多種利益主體,包括國家利益、集體利益、私人利益、個人利益等等。私人利益也是個人利益,但這不是一般的個人利益,而是對社會財富佔有量相對較大的人的個人利益。據統計,到2000年底,全國40%以上的財富集中在1%的人的手裡。這1%的人的個人利益與一般的個人利益是不可同日而語的。由於存在著多重經濟成分和多重利益主體,決定了不能只有一種道德要求,必須要有適應多重利益主體的道德要求。
第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還存在著封建道德糟粕殘余的影響,還存在著西方資產階級道德中腐朽成分的影響,人們的思想覺悟還沒有達到足以完全抵制和消除這些影響的程度,這也決定了我們必須從實際出發,不能只有一種道德要求,而要有適應不同覺悟程度的人的道德要求。在「極左」時期,我們曾經企圖用一種美好的、理想化的道德去要求每個人,結果造成道德要求與道德現實脫節,道德承諾與道德行為背離,並沒有也不可能形成所期望的道德局面。
堅持為人民服務,首先要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價值取向。這是人生首要的、根本的問題,也是無產階級人生價值觀與剝削階級人生價值觀的根本區別。在無產階級看來,人生的真正意義在於奉獻,在於為社會、為他人多作貢獻,這是大前提,也是做人的根本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了,做人的其他問題才有可能正確解決。比如對待利益、榮譽、金錢、地位、苦樂、幸福、生死等等,只要首先不是從個人利益出發,而是從人民的利益出發,就會找到正確的答案,就容易正確對待,正確處理。
其次,要有為人民服務的本領,提高為人民服務的能力。為人民服務水平的高低,貢獻的大小,不僅與他的人生價值觀相聯系,也與他的知識、素質為基礎的能力相聯系。我們只有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業務素質,才有可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為祖國、為社會、為人民做出較大的貢獻。有的人不注意努力學習和鍛煉,自己的能力素質提不高,志大才疏,他就不可能做出太大的貢獻。在科學技術日
社會主義道德
新月異、飛速發展、「知識爆炸」的今天,加強學習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一個人掌握的科學技術越多,他的能力就可能越強,也越有可能做出驚人的貢獻。
第三,要積極從事為人民服務的實踐。人們認識世界的目的在於改造世界,掌握知識和提到能力的目的在於實踐。一個人有了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又有了為人民服務的本領,這還不夠,還必須積極投入到為人民服務的社會實踐中去,在實踐中使為人民服務成為現實。能力靠實踐來顯現,價值靠實踐來創造,成果靠實踐來獲得,貢獻靠實踐來完成,如果他消極、懶惰,大事作不來,小事又不做,那麼他的願望將是空的,能力將是廢的,價值也只是潛在的。毛澤東十分重視理論聯系實際,動員人們積極實踐,他說,如果有了正確的理論,只是把它束之高閣,並不執行,那麼這種理論再好也是沒有意義的。
第四,要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人民利益的關系。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合理的、合法的、合乎政策的追求個人利益是道德允許的,但基本前提是保證國家、集體和人民的利益。社會主義國家代表著人民的根本利益,社會主義集體代表這一部分人的特殊利益,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都是人民的利益。個人利益不能凌駕於人民利益之上,當個人利益與人民利益發生矛盾時,要以人民的利益為重,勇敢地犧牲個人利益。同時,要同一切危害人民利益的思想和行為作斗爭。
『肆』 論述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道德的關系
具體的我不會,但我把這道題做了變換。
社會主義的道德可以理解成為精神文專明屬,社會主義是物質文明。
所以,這道題就可以從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辯證關系來回答了。
從哲學的角度來說,物質決定意識,但是意識又有反作用力。這個就告訴我們,正確的意識可以促進事物的發展。
有什麼樣的生產方式,就應該有什麼樣的精神文明來適應。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因此需要大力提倡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之間的辯證關系具體的是:
物質文明離不開精神文明為其做的智力的支持,精神文明離不開物質文明的基礎。二者不可分割,相輔相成的
此外,建議你個人私下去了解一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在回答問題的時候或許能用到的。十七大報告裡面就有。
我一邊吃飯一邊給你寫的,你自己在提煉一下語言,把語言組織好。
『伍』 怎樣理解為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
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乾重要問題的決議》規定: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
1、1944年9月5日,中共中央警衛團的一名叫張思德的戰士在陝北安塞山中燒炭時,因炭窯崩塌而不幸犧牲。9月8日,中央直屬機關專門為紀念張思德召開了追悼會,毛澤東在追悼會上作了演講,這就是著名的《為人民服務》。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唯一宗旨,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唯一宗旨,是社會主義時期道德建設的核心。
2、堅持為人民服務,要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價值取向。這是人生首要的、根本的問題,也是無產階級人生價值觀與剝削階級人生價值觀的根本區別。在無產階級看來,人生的真正意義在於奉獻,在於為社會、為他人多作貢獻,這是大前提,也是做人的根本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了,做人的其他問題才有可能正確解決。
3、積極從事為人民服務的實踐。人們認識世界的目的在於改造世界,掌握知識和提到能力的目的在於實踐。一個人有了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又有了為人民服務的本領,這還不夠,還必須積極投入到為人民服務的社會實踐中去,在實踐中使為人民服務成為現實。能力靠實踐來顯現,價值靠實踐來創造,成果靠實踐來獲得。
4、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合理的、合法的、合乎政策的追求個人利益是道德允許的,但基本前提是保證國家、集體和人民的利益。社會主義國家代表著人民的根本利益,社會主義集體代表這一部分人的特殊利益,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都是人民的利益。個人利益不能凌駕於人民利益之上,當個人利益與人民利益發生矛盾時,要以人民的利益為重,勇敢地犧牲個人利益。同時,要同一切危害人民利益的思想和行為作斗爭。
(5)社會主義道德的正確理解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道德是植根於社會主義經濟基礎,與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狀況相適應的社會道德。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又是向共產主義高級階段前進的歷史運動,社會主義道德本質上從屬於共產主義道德體系,是共產主義道德在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的具體體現。它以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為道德原則,以實現共產主義為道德理想。
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是整個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內容和中心環節,創建活動作為吸引和組織廣大群眾參與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形式和重要載體,必須把思想建設突出出來,貫徹始終。要堅持在各種類型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突出思想內涵,強化道德要求。各項創建活動的工作安排和內容設計,都要體現公民道德建設的要求,使活動的過程成為灌輸道德教育、弘揚道德新風的過程。
『陸』 如何正確理解和實踐我國社會主義道德
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 、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24個字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居於最高層次,對其他層次的價值理念具有統領作用。富強即國富民強,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經濟建設的應然狀態,是中華民族夢寐以求的美好夙願,也是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質基礎。民主是人類社會的美好訴求。我們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實質和核心是人民當家作主。它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也是創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特徵。它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文化建設的應有狀態,是對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的概括,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支撐。和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體現了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生動局面。它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社會建設領域的價值訴求,是經濟社會和諧穩定、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是對美好社會的生動表述。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發展的自由,是人類社會的美好嚮往,也是馬克思主義追求的社會價值目標。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價值取向是不斷實現實質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權,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公正即社會公平和正義,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權利的獲得為前提,是國家、社會應然的根本價值理念。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過法制建設來維護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實現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制度保證。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准則,是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愛國是基於個人對自己祖國依賴關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調節個人與祖國關系的行為准則。它同社會主義緊密結合在一起,要求人們以振興中華為己任,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自覺報效祖國。敬業是對公民職業行為准則的價值評價,要求公民忠於職守,克己奉公,服務人民,服務社會,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職業精神。誠信即誠實守信,是人類社會千百年傳承下來的道德傳統,也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點內容,它強調誠實勞動、信守承諾、誠懇待人。友善強調公民之間應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會主義的新型人際關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道德的高度濃縮,從個人層面來說,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體現就是遵守社會主義道德。從我國歷史和現實的國情出發,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為著力點。我們在公民道德建設中,應當把這些主要內容具體化、規范化,使之成為全體公民普遍認同和自覺遵守的行為准則。
一、社會公德
為人民服務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核心,它不僅是對共產黨員和領導幹部的要求,也是對廣大群眾的要求。每個公民不論社會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夠在本職崗位,通過不同形式做到為人民服務。提倡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發揚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為人民為社會多做好事,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形成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的良好道德風尚。
集體主義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原則,是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國家、集體、個人的利益關系,提倡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當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反對小團體主義、本位主義和損公肥私、損人利己,把個人的理想與奮斗融入廣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奮斗之中。
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是每個公民都應當承擔的法律義務和道德責任。要發揚愛國主義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熱愛祖國、報效人民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祖國利益、民族尊嚴為最大恥辱,提倡學習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方法,艱苦創業、勤奮工作,反對封建迷信、好逸惡勞,積極投身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
二、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是所有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涵蓋了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職業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系。要大力倡導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鼓勵人們在工作中做一個好建設者。
三、家庭美德
家庭美德是每個公民在家庭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涵蓋了夫妻、長幼、鄰里之間的關系。家庭生活與社會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正確對待和處理家庭問題,共同培養和發展夫妻愛情、長幼親情、鄰里友情,不僅關繫到每個家庭的美滿幸福,也有利於社會的安定和諧。要大力倡導以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為主要內容的家庭美德,鼓勵人們在家庭里做一個好成員。
『柒』 如何正確理解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必須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
社會主義道德是植根於社會主義經濟基礎,與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狀況專相適應的社屬會道德。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又是向共產主義高級階段前進的歷史運動,社會主義道德本質上從屬於共產主義道德體系,是共產主義道德在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的具體體現。它以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為道德原則,以實現共產主義為道德理想。毛澤東說「提倡以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相結合的原則為一切言論行動的標準的社會主義精神」。
『捌』 是社會主義道德的原則
社會主義道德是抄植根於社會主義經濟基礎,與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狀況相適應的社會道德。社會主義道德是植根於社會主義經濟基礎,與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狀況相適應的社會道德,社會主義道德以集體主義為原則。
『玖』 怎樣理解集體主義是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
在社會主義道德體系中,集體主義原則是指導人們行為選擇的主回導性原則。
這是社會答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必然要求。生產資料公有制佔主體地位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為集體主義的實施創造了經濟前提;以工人階級為領導階級、以共產黨為執政黨的人民當家作主的國體、政體,為集體主義的實施創造了政治前提;以中國特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集體主義的實施創造了文化前提。
『拾』 如何理解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
1、為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
(1)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是社會主義道德的本質要求。
道德建設的核心就是為誰服務的問題。不同類型的道德,其核心也就不同。一切剝削階級的道德都是為維護剝削制度、維護少數剝削者的根本利益服務的,因此,其道德建設的核心就只能是為個人謀私利;而社會主義道德是反映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道德,是為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服務的倫理體系,社會主義道德的本質決定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必須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
(2)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是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客觀要求。
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是以公有制為主體、以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富裕為根本目的的經濟制度,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是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社會主義的思想文化都是來自於人民、服務於人民,因此,客觀要求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必須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而不能以為別的什麼為核心。
2、集體主義是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
(1)集體主義是人類社會本質的必然選擇。
確立社會主義道德原則是集體主義,這是社會本質的必然要求。以社會為本位的集體主義,這是社會主義社會確立的價值目標。
(2)集體主義是社會經濟關系所表現出來的利益決定的。
社會主義經濟關系的基礎是勞動人民共同佔有生產資料,它反映的最基本的利益關系是勞動人民的共同利益。而反映這個基礎的道德觀念,必然是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
(3)集體主義是調節個人和社會利益的基本原則。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明確了社會主義道德原則是集體主義,便能正確地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各種利益關系,正確處理好個人利益同社會利益、集體利益、國家利益之間的關系。